2016, 34(2):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1
摘要:梳理国内外相关组织及学者对项目生命周期的研究成果,通过公私合作伙伴(PPP)水利项目与一般水利项目的比较分析,得出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各阶段工作内容、各阶段主要参与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开展PPP水利项目管理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16, 34(2):6-1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2
摘要:基于当前国际流行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以宁南县为评价区域,选取15项指标,建立白鹤滩水电站对宁南县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归一法相结合确定权重,利用宁南县2009—2013年统计年鉴与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规划等相关材料确定指标值,计算生态效应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对宁南县地区生态效应综合评价指数为0.170 3,处于正向影响但不明显的状态。
邵薇薇 , 刘海振 , 周祖昊 , 刘家宏 , 曹小磊 , 徐丹
2016, 34(2):11-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3
摘要:随着南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农业用水量持续增长,农业用水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为摸清南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与农业用水关系,根据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选择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和发展相对欠发达的江西省、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1997—2013年统计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农业用水变化情况及与城镇化率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由于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丰沛,近10多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但是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比重有所下降。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通过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比较效益、技术革新等方面对农业用水产生间接影响,并从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等层面提出南方地区农业用水保障措施。
2016, 34(2):16-1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4
摘要:以2013年苏北地区水资源相关数据为样本,根据水足迹理论构建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投影寻踪分类法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对该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用水效率较高,而徐州和宿迁用水效率较低。
2016, 34(2):20-2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5
摘要:分析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基础和水电开发现状,对该流域跨境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根据多层次治理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黑龙江流域跨境水电开发多层次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框架。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和环境层面分别提出合作机制,以形成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使跨境水电开发的主权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同层面之间都能紧密结合。为有效打开中俄黑龙江流域跨境水电开发合作局面提供路径,以期对国际跨境水电开发的合作机制有所完善。
2016, 34(2):25-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6
摘要: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全球水生态系统现状不容乐观。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动态评估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太湖流域2000年水源涵养总量为320.50亿m3,高于2010年的314.18亿m3,相应经济价值分别为1 958.48亿元和1 919.86亿元;太湖流域2000年与2010年的水源涵养量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基本保持一致,均为:Ⅷ区>Ⅰ区>Ⅸ区>Ⅲ区>Ⅴ区>Ⅵ区>Ⅳ区>Ⅶ区>Ⅱ区。进一步剖析对影响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气候因素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因素直接影响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总量与空间分布规律,而社会经济特征则是影响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间接因素。
2016, 34(2):30-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7
摘要:总结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国民经济用水效率的关键性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讨论,认为水资源管理投入产出模型中用于描述国民经济用水效率的用水直接产出系数和用水完全产出系数并不合理。同时根据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水的乘数和虚拟水资源输入输出量4个指标对2007年江苏省各产业部门进行聚类分析,并对2007年江苏省用水效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部门水的乘数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部门虚拟水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制定长期的发展规时,不仅应权衡直接用水,也要考虑间接用水的影响,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持平衡。
2016, 34(2):36-4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8
摘要:在湿地补水的社会实践中,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成为解决相关地区之间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方式。对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从补水方案、湿地补水补偿关系、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和分担分配等四个主要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从法规体系、资金保障、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和协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2016, 34(2):41-4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09
摘要:从金融市场相对差异角度引入产品流通成本和资本流通成本,建立开放市场下的贸易模型,得到产品流通(工程承包)收益和资本流通(直接投资)收益的选择函数;结合中国某水电企业海外业务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相应阶段的业务模式和模式升级过程,验证贸易模型的合理性及选择函数的可行性;根据选择函数判断结果,提出中国水电企业海外业务未来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2016, 34(2):45-4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0
摘要: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调研,了解用水总量统计工作机制的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分别从业务流程机制、复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3个角度出发,进行完善,具体表现为:(1)重构业务流程,即在对已有用水总量统计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增加监督和评估/复核等环节;(2)构建成果复核机制,即根据用水总量统计的源头数据不同,构建针对水资源监测部门和取/用水户的成果复核机制;(3)设计激励机制,即基于委托代理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分别设计针对用水户和水资源监测部门的激励机制,并初步构建了水资源监测部门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16, 34(2):49-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1
摘要: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黑河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机构能力建设为主线,提出构建“一大一小一中”三套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的思路。通过比对,指出折中方案较为可行,该方案包括充实流域管理内容、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及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强流域机构能力建设并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和稳妥推进流域立法工作四个方面的内容。该方案设计根据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符合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体现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
2016, 34(2):53-5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2
摘要:针对海水淡化工程大规模发展的海水取水问题,通过总结美国海水取水相关政策措施,结合我国海水淡化工程取水、用海等现状,从加强海水淡化工程取水口用海监管、研究出台针对海水淡化工程用海管理政策、出台有关海水淡化工程取水设施优化的技术导则等方面,提出我国海水淡化工程取水管理建议,为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2016, 34(2):56-5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3
摘要:调查长江南京段入江排污口分布及污染物排放量,评价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利用二维稳态模型分析各排污口对饮用水源地、沿江各水厂取水水质及其保护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类别以Ⅲ~Ⅳ类为主;现状排污口排污造成4个饮用水源地上游、下游交界断面COD和氨氮指标超标,且以氨氮超标为主;长江南京段10个水厂取水口水质受排污口排污影响。提出优化整合排污口、完善入河排污口审批制度、建立入河排污口登记制度、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确保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源地水安全。
2016, 34(2):60-6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4
摘要:作为水利工程供水体系的重要环节,做好供水管理,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障供水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岳城水库供水现状的分析,对水利工程供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深刻理解做好供水管理工作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规范用水秩序、提高岳城水库的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水价调整、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行科学水价制度、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6, 34(2):64-6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5
摘要:以角色理论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存在于政府、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三者之间的角色冲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因政府监督管理缺位、村民委员会自治性弱化和村民有效参与机制阙如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过程中同时扮演双重角色的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都发生了日趋严重的角色间冲突。而有效解决角色间冲突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创新民主参与形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2016, 34(2):68-7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6
摘要:针对黄河流域跨边界水污染冲突问题,采用冲突分析法,构建由政府、中下游地区和上游地区作为局中人的冲突分析模型。结合预见性和合理性特性对冲突分析模型进行冲突均衡分析,得出冲突分析模型的均衡点,再通过平衡状态分析得到各局中人优先选取各个可行局势的概率,两者结合,选取最优解。结果表明,政府采取补偿政策和惩罚政策,中下游地区负担部分费用,上游地区采用完全消减污染物的策略是冲突分析模型的最优解。
2016, 34(2):72-7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7
摘要:研究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确定移民安置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指标选择和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多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析各种因素对城镇化的贡献程度,以此为依据进行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将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概括为:综合发展导向型、矿产资源加工导向型、生态旅游导向型、农产品加工带动型4种模式。然后对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区的8个乡镇进行综合研究,分别确定其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域增长模式。
2016, 34(2):78-8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2.018
摘要:从帕森斯AGIL模式为基础的社会整合理论出发,通过援引河南省丹江口水库移民村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关注移民间内部结构的再分化与社会整合,探讨对移民实施政治整合、经济整合、社会和文化整合的策略和逻辑,以期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