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5(5):1-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1
摘要:为促进水土流失防治研究,保障生态安全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科学、高效的防治机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机制的演进过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对存在的机制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和提升数据服务决策的能力建设、法制化防治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建立健全依据科学、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地保障市场机制的稳健、高效运行。
2017, 35(5):7-1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2
摘要:为利用投影寻踪(PP)技术科学,客观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生态环境、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因素选取20个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新型仿生群体智能算法——凉亭鸟优化(SBO)算法优化PP技术最佳投影方向,提出SBO-PP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灰狼优化(GWO)算法-PP模型、人工蜂群(ABC)算法-PP模型、差分进化(DE)算法-PP模型、地理生物学优化(BBO)算法-PP模型、粒子群优化(PSO)算法-PP模型作对比,以云南省2006—2015年及2020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SBO算法优化PP技术获得的适应度值优于GWO、ABC、DE、BBO和PSO算法,具有较好的求解精度、稳健性能和极值寻优能力。SBO-PP模型对云南省2006—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为“较差”,2008—2015年评价为“中等”,2020年评价为“较强”。
2017, 35(5):12-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3
摘要:通过梳理江苏沿海港口及其经济腹地互动作用机理研究成果,结合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发展现状,将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纳入同一系统,对其互动基础进行分析,并据此构建基于演化博弈的互动发展模型,进而提出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区域间资源共享意识、搭建信息化合作平台、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角度采取相应措施,为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之间持续有效互动发展、实现共赢提供基础。
2017, 35(5):16-2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4
摘要:为科学评估水利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全面识别和预防涉稳风险,从内、外因风险源角度设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构造GAHP评价模型,运用聚合判断矩阵进行指标赋权,结合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综合风险值,并以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较低。最后针对较敏感风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
2017, 35(5):23-2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5
摘要: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时间序列的DEA模型,分别对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比两种情况下的效率值,发现在环境约束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比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效率值提高了。引入环境效率概念,解释了其原因在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环境效率提高所致。
2017, 35(5):28-3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6
摘要:针对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水污染治理方法治理力度不够等问题,以江西省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为例,分析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运用PPP模式产生的效益及遇到的阻力。研究结果表明,必须从国家法律层面促进PPP模式的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要引导PPP模式的进行;金融行业、民营企业等必须加强合作,积极参与PPP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关系。
2017, 35(5):32-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7
摘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的有力举措。在总结合同节水管理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的难点和主要问题,提出了两手发力,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2017, 35(5):36-3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8
摘要: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产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节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科技支撑保障能力,可以创造更大的节水效益。在总结节水技术及科技支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节水科技发展需求,运用创新理念提出合同节水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内容。
2017, 35(5):39-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9
摘要:阐述了合同节水管理与市场机制的内涵特征,分析了实施合同节水管理的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提出了运用市场机制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的路径:(1)推动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2)培育节水服务产业;(3)开拓节水服务市场;(4)规范节水服务产业发展。
2017, 35(5):42-4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0
摘要:阐述合同节水管理的内涵,介绍国内节水标准体系发展状况及其与合同节水管理标准体系的关系,构建合同节水管理标准体系框架,为规范和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17, 35(5):45-4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1
摘要:根据合同节水管理兴起与发展的现状,分析合同节水管理的投资模式和实践经验。利用干系人分析和投资模式对比的方式阐述合同节水管理投资模式的优势,寻求可以保证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投资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以及通过利益分配的模式增强投资效能的方法。最后探讨了合同节水管理投资模式在其他领域的可推广性。
2017, 35(5):49-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2
摘要:针对高校用水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引入高校节水管理。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对该校2个校区进行节水改造,并对合同节水改造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月均节水率超过40%。该模式的成功应用表明高校节水工程的开展可以通过与合同节水管理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
2017, 35(5):53-5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3
摘要:基于对合同能源管理优惠政策和节水政策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合同节水服务业的政策需求分析,提出构建以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主要优惠税种,覆盖节水服务企业、用水企业和节水器具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体系,扶持节水服务行业发展。
2017, 35(5):57-5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4
摘要:《合同节水管理技术通则》(GB/T 37149—2017)、《项目节水量计算导则》(GB/T 37148—2017)和《项目节水评估技术导则》(GB/T 37147—2017)3项合同节水管理国家标准已编制完成并即将颁布,将为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规范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针对上述标准制定的背景、标准主要内容及标准实施的意义进行解析,可为准确把握标准内涵及正确使用标准提供参考。
2017, 35(5):60-6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5
摘要:通过梳理社会工作赋权理论及实务途径,提出从个体、组织、环境3个层面赋权的分析框架,分析赋权取向的社会工作介入非自愿移民公众参与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赋权视角建构提升非自愿移民公众参与能力的实现途径,认为在个体层面应为非自愿移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训,在组织层面应通过培育自组织和借力外在组织帮助非自愿移民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在环境层面应改善非自愿因公众参与的群体环境、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以使非自愿移民与环境形成良好的互构。
2017, 35(5):64-6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6
摘要:以甘肃省Z县受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的X安置社区为例,发现受到建设周期短、公众参与少、居民构成多样、家庭规模缩小及社区空间重构等的影响,灾害移民社区的治理面临着组织机构不完善、社区纠纷多发、生计转变困难、居民适应缓慢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移民社区的和谐稳定。为此,提出完善社区治理组织、明确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推动移民实现生计转变与发展、加强心理干预、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措施完善灾害移民社区的治理。
2017, 35(5):70-7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17
摘要:针对湖北省长阳清江国家水利风景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座谈访谈会、观察、分类等研究方法和技术,从水生态、水土质量、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景区建设开发5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加强依法保护的力度,建立资源整合体系,提升景区发展定位,完善健全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