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产业用水量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差异分析

      2019, 37(6):1-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1

      摘要 (1458) HTML (0) PDF 5.53 M (3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经济增长速度和用水量增长速度,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划分为4组,运用LMDI乘法模型将用水量变化分解为投资强度效应、投资效率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研究发现:各组及各省市自治区用水量变化及驱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是用水量增加的首要和次要因素,投资效率提高和投资强度下降是抑制用水量增加的首要和次要因素。因此,各省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节水政策,提高节水意识,提升投资的绿色化,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完成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目标。

    • 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9, 37(6):8-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2

      摘要 (1615) HTML (0) PDF 1.84 M (2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江经济带107座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SBM方法对2005—2016年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评价,并建立广义系统GMM估计模型,探讨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综合而言,城市生态效率存在正向时间滞后效应,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流域间差距逐步缩减,部分区域空间集聚态势加强,长江三角洲、成渝等地“高-高”集聚特征明显,而南昌、贵阳等周边地区负向集聚效应显著;产业升级的二维指标对生态效率存在异质性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抑制生态效率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则促进生态效率发展;同时发现,环境EKC假说和“污染光环”假说在长江经济带依然成立。

    • 产业转型发展下北京市社会经济系统用水变化及驱动因素

      2019, 37(6):13-2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3

      摘要 (1347) HTML (0) PDF 1.21 M (2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北京社会经济系统产业用水变动规律和决定因素,对促进区域水-生态-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3—2016年数据测度了北京市社会经济系统部门的用水量,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探究了2002—2007年与2007—2012年两个时段内社会经济系统用水量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2年28个社会经济产业部门用水效率提升导致其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呈下降趋势,然而,在产业部门规模扩张驱动下完全用水量呈上升趋势。最终需求消耗增长拉动的规模扩张效应是产业用水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系统效率效应对产业用水增长的贡献较小。产业技术进步是降低产业用水的最主要因素,产业转型发展通过结构效应发挥了其对用水量减少抑制作用。鉴于北京市向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发展目标,建议根据产业发展特点、产业转型发展目标,从经济和行政手段两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 “补短板”引领下江苏省水利投融资体系“提质效”路径探析

      2019, 37(6):21-2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4

      摘要 (1517) HTML (0) PDF 1.30 M (2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国“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指导思想引领下,江苏省确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主基调是“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对1991—2018年间江苏省水利投入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GDP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初步形成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水利投融资体系,但还存在水利相对投入强度下降、结构仍显单一、质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并从量质并举“补短板”角度,提出争取更大的水利投入量和提升投融资体系质效两条路径来完善全省水利投融资体系,更好地保障新时期江苏水利“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的资金需求,助力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

    • 基于工作进度的水利工程项目群进度延误经济惩罚模型

      2019, 37(6):27-3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5

      摘要 (1535) HTML (0) PDF 3.30 M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利工程各项工作进度的实时控制是水利工程项目群进度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如何借助经济奖惩措施有效地控制项目群中各项工作进度是水利工程项目群进度管理的关键。根据水利工程各项工作进度延误对项目群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构建了水利工程项目群的子网络。重点研究了水利工程各项工作对本合同项目、项目群各子网络和项目群等工期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相应的经济惩罚函数,据此确定了水利工程各项工作和各个合同项目的经济惩罚金额。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经济惩罚模型的应用机理和方法。基于工作的水利工程项目群进度延误经济惩罚模型能够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合同项目各项工作以及各个合同项目的经济惩罚金额提供依据,同时为业主确定水利工程项目群中进度控制的关键合同项目、关键工作等奠定基础。

    •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2019, 37(6):34-4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6

      摘要 (1461) HTML (0) PDF 3.02 M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绘制系统能值图,建立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测算并研究2003—2016年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输出增加,但自给能力下降,对外部资源依赖程度加深;能值产出对经济贡献增大,但工程通水后对外利益交流减少,居民生活水平及单位面积能值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治理压力增大,同时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复合生态系统逐渐转变为高消费型,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与水源区其他城市相比,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自给、环境承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 青岛大沽河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经验挖掘分析

      2019, 37(6):41-4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7

      摘要 (1315) HTML (0) PDF 6.25 M (2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科学而理性地寻求水利工程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得以兴起、发展并推广,其中生态堤防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生态水利工程之一。深入分析了青岛大沽河综合治理在生态堤防建设的规划理念、总体布局、堤线布置、护岸措施、生境保护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了生态堤防建设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并就加快推进全国生态堤防工程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大规模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河流整治与修复提供借鉴。

    • 基于CiteSpace的水安全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2019, 37(6):46-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8

      摘要 (1691) HTML (0) PDF 3.61 M (2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对其2001—2018年间收录的关于水安全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章进行检索分析,重点分析了相关文献的数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及热点词。结果表明:2001—2018年水安全领域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存在阶段性的起伏变化,2015年为发文数量高峰期;水安全领域相关文献的发文作者及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够紧密,该领域内部学术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解决水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高频关键词聚类分为“指标体系”“水安全评价”“河湖管理”“海绵城市”“协同发展”等11个聚类,涵盖了水安全研究的大多数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水资源”“评价”“虚拟水”等方面,可以看出目前水安全领域研究中,水资源的安全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方向受到更多关注。该研究可进一步推测水安全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水安全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全生命期视角下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机制探析

      2019, 37(6):53-5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09

      摘要 (1410) HTML (0) PDF 1.59 M (2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结合自身国情提出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是城市水问题治理的中国方案,对促进我国雨水资源的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缓解城市内涝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复杂特性的基础上,从全生命期视角出发,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维护、投融资等阶段面临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际上城市水问题治理的先进经验,分别探讨了相应核心管控机制的构建,包括协同管理机制、激励监管机制、综合运维机制、投融资机制与PPP模式应用等,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 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2019, 37(6):60-6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10

      摘要 (1275) HTML (0) PDF 1.05 M (2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从流域管理者角度出发,追求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忽视了流域内各用水户的个体利益和协商意愿,导致流域内部分用水户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度较低,方案可行性较差。因此,将用水户对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定义为用水户满意度,并将其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协调满意度函数,为用水户参与水资源配置方案决策提供通道。最终,建立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以黑河流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能够满足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2)流域内各分区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协调满意度与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权重成正比。(3)当最低满意度取值较高时,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在制定配水方案时更强调配水的公平性;反之,则更强调用水效率,易出现部分区域缺水情况,影响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避免该情况出现。

    •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2019, 37(6):66-7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11

      摘要 (1280) HTML (0) PDF 1.17 M (1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获取的不完整性、不及时性等问题,基于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研究并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模型,并运用博弈理论对政府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以及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政府对信用信息共享给予一定的奖励时,信用较好或较差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都倾向于选择信用信息共享行为,且最优的激励系数与信用信息共享成本系数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风险规避度有关。该研究成果为实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信用动态管理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 盐城世界之村国际乡村文化园地热井项目水资源论证分析

      2019, 37(6):72-7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12

      摘要 (1442) HTML (0) PDF 1.46 M (3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盐城市城南新区世界之村国际乡村文化园地热井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分析,从水资源条件、建设项目取水用途、用水需求等角度论证该项目取用地热水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对其他用水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地热井抽水试验资料,从地热水资源量、水质及对地质环境、水环境的影响等角度论证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地热井水源具有安全可靠的水量和水质,用于生态园区温泉沐浴既具有理疗保健价值,且节能环保。

    • 公共管网合同节水量参与水权交易的模式研究

      2019, 37(6):76-7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13

      摘要 (1557) HTML (0) PDF 1.08 M (2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取水方式、水权确权、用水经费、用水计量等角度分析了公共供水管网内用水户的用水特点,认为开展水权确权是公共管网合同节水量参与水权交易的前置条件,提出“先节水后交易”与“先预售后节水”两种交易模式,并根据有无供水公司参与将每种交易模式细分为收储直销与委托代销两种类型,确立了合同节水量认定与合同节水量流转是水权交易监管与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通过建立节水量第三方评估机制与水权交易可行性论证制度能够有效降低风险,避免水权交易负外部性的发生。

    • 水电工程移民生产安置人口计算的新思路

      2019, 37(6):80-8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6.014

      摘要 (1589) HTML (0) PDF 1.03 M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收入直接决定可供养的人口,而土地的收益与土地面积、质量、利用方式、经营活动等经济要素紧密相关。征收土地的收入情况可以客观、全面反映水电工程中需要安置的人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工作实践探讨现行生产安置人口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并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差异、土地多种利用方式及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等因素,从土地收入角度出发提出生产安置人口计算方法的新思路,可较为全面反映征收土地对应的实际生产安置人口,减小生产安置人口计算误差,并以青海省D水电站和西藏自治区E水电站为例进行生产安置人口计算的差异性分析。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