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8(1):1-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1
摘要:基于虚拟水贸易的理论,分析2007—2016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现状,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为逆差,年均净进口量约为117.89亿m3。从影响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汇率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是最为显著的正向驱动因素,地理距离和关税水平是最重要的逆向驱动因素,我国在农业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正向优势。
2020, 38(1):8-1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2
摘要:基于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探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特征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受技术进步的双重门槛效应制约,且当技术进步高于第二阈值时,工业经济比重的上升不再依托于更大增幅的工业废水排放;技术进步作为门槛变量,其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技术进步呈阶梯下降的态势;在其他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产出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均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跨区域生态技术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水平,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
吴芳 , 曹秋迪 , 沈菊琴 , 孙付华 , 张丹丹 , 贾亦真
2020, 38(1):14-2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3
摘要: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水资源资产管理的需求出发,探讨了现行以区域为主体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水行政管理体制,从国家(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河道及流域)、区域、企业3个层面出发,系统探索多元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主体,并从反映水资源资产开发与管理目标、揭示水资源资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升水资源资产化水平、决策区域未来产业规划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分析不同主体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满足提升我国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水平、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2020, 38(1):21-2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4
摘要:水资源是维系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的动态变化。依据水资源资产、负债的概念选取相应指标,构建了水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框架,对开展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有着重要意义。
2020, 38(1):29-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5
摘要:为探究水利工程BIM应用效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资源与能源、技术和管理4个维度出发,构建水利工程BIM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SEM思想,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据此得到指标权重;其次,运用云物元理论,构建水利工程BIM应用效益评价模型;最后,以广西某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其BIM应用效益等级为3级,效益良好,据此提出促进水利工程BIM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0, 38(1):36-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6
摘要:在“多项连乘和加总”及向量扩展形式的LMDI模型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居民消费-用水强度的分解框架,分析2003—2016年间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口规模扩大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量增长均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前者驱动力强于后者;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拉动用水量增长的主导因素,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消费率上升均有效抑制了水资源的消耗,且前者更为显著;用水量的下降主要得益于产业技术进步,生活用水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生活强度效应。进一步指出未来应合理控制我国人口规模和人口流动,加速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深挖农业节水潜力,提升居民消费率以实现既定经济规模下的相对节水。
2020, 38(1):42-4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7
摘要:在构建包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农业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6—2015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测算的结果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及农田水利投资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呈现上升趋势;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结果显示其增长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地域集聚性;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且具有较弱的溢出效应,其中直接效应值为0.286 5,间接效应值为0.057 4,总效应值为0.343 9。
2020, 38(1):49-5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8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划分为农业水价影响者、农业水价承担者、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四类,并分析四者的权力与利益,从而理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农业水价影响者通过改善改革环境可以提高农业水价承担者缴费的配合度,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实现双方利益的优化。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的运营效率对农业水价影响者与农业水价承担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二者的运营效率均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最后就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2020, 38(1):54-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9
摘要:基于有效效率前沿(乐观)和无效效率前沿(悲观)面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较低,其中,乐观效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悲观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农业用水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小,高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效率最高,中农业用水区次之,低农业用水区最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节水灌溉技术、水库总库容量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地区教育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负相关。
2020, 38(1):61-6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10
摘要:以苏州和宿迁两市为例,基于Vague集TOPSIS法探讨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转出地与承接地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障碍情况,以期提供相应理论指导。研究发现: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苏州和宿迁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呈现出上升态势,实现“双赢”,虽然苏州的整体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要高于宿迁,但增长幅度明显较小;在障碍度方面,苏州的主要障碍集中在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而宿迁的主要障碍则集中在经济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亟待优化、改善。
2020, 38(1):68-7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11
摘要:水环境治理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落实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剖析科技支撑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继而针对所发现问题,探讨提升该支撑作用的路径。提出在提升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时,应积极推进科技类重点工程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行政及科研方面的机构及人员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交流合作及宣传培训,夯实信息化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等。研究结果可为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李冰 , 董增川 , 王聪聪 , 鲍庆煜 , 冯胜男 , 纪小敏
2020, 38(1):74-7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12
摘要:过境水资源是沿江沿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用水的重要来源。定量确定过境水资源对沿江沿河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为沿江沿河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保障沿江沿河地区社会经济稳定、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基于耗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并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2015、2030年考虑过境水资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基于本地水资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各来水频率下过境水资源对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下,2015年南京市现有过境水资源状况对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占比0.51,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京市过境水资源对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将在2030年增长到0.59。
2020, 38(1):80-8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13
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的主要公共场所、景观游憩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发挥城市滨水空间的游憩功能,打造滨水游憩空间越发重要。在梳理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概念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水陆统筹角度,根据多学科理论,辨析了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简称“六位一体”)六大综合治水理念与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的关系,探讨了基于“六位一体”的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思路和要点,并以沂源县螳螂河城区段展开实例研究。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