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8(2):1-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1
摘要: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国家水利风景区的保护需要对其非市场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单边界二分式和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logistic、log-logistic、normal和log-normal等4种计量模型,定量评估了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结果表明: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log-logistic和log-normal模型在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的评估结果更可靠;受访者接受以向非营利性组织捐款的方式参与水利风景区保护。该评估结果可为水利风景区保护政策制定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相关可持续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0, 38(2):7-1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2
摘要:阐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成本的构成要素,从体制机制、运营管理、成本管控、风险管理等四方面,分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成本降低的制约因素,并探索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成本降低途径与措施,以期为发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经济效益,保障工程的良性运行提供依据。
2020, 38(2):12-1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3
摘要:为改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意愿,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参与动机、期望、阻碍参与因素和个人基本特征四方面影响公众参与意愿的潜在因素。以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有效问卷数据687份,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渠道和平台、信息透明、个人潜在收益感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水环境和促进水资源利用等为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
2020, 38(2):17-2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4
摘要:以收集的水利水电工程保险服务项目106项招投标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各主要利益相关者视角阐释了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经纪人的行为特点,特别对水利水电工程保险费率的测算方法和中标费率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为水利水电工程保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20, 38(2):23-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5
摘要: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联接点,在交通运输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港口与后方陆域资源利用矛盾日益加剧,实施港口陆海统筹战略十分迫切和必要。构建港口陆海统筹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建立了港口陆海统筹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潍坊港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潍坊港陆海统筹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20, 38(2):30-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6
摘要:根据“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面板数据,运用LMDI-Tapio两阶段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增长与用水量脱钩状态变化,通过分解脱钩指数探究脱钩状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对比两个时期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用水量在“十一五”期间处于弱脱钩状态,在“十二五”期间处于强脱钩状态;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中游经济区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长江上游经济区一直处于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影响用水量的四大效应中,强度因子促进脱钩并作用增强,收入因子抑制脱钩且作用减弱,结构因子促进脱钩作用较为稳定,人口因子作用随时空变化而变化。据此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坚持政策节水、引导人口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重点关注用水强度与经济收入因子的脱钩贡献率等政策建议。
2020, 38(2):36-4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7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资金投入的现状和问题,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治理投资理论为基础,考虑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投资基于民生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设定”的特点,构建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资金投入机制框架,界定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及村民各自的投资责任和投资方式。从明确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事权及支出责任、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创新农村水环境项目建设运营机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健全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资金投入机制的政策建议。
2020, 38(2):43-4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8
摘要:水生态效应评价能够为沿海垦区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分析水生态效应的影响因素,梳理并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子系统和水生态系统子系统的水生态效应综合评价体系及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主客观综合赋权,选取沿海垦区范围内的东台市、射阳县和大丰区为典型进行水生态效应评价实证分析,分析了水生态效应评价结果,提出了发挥沿海垦区自然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水生态效应等对策建议。
2020, 38(2):49-5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09
摘要: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进步,而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及对水环境的破坏。通过建立城镇化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STIRPAT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带整体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存在着倒N型关系,长江上游经济区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水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采取政策扶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及加速技术创新等措施,以期减少工业废水排放。
2020, 38(2):56-6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10
摘要:日渐突出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价的杠杆作用是调节政府-供水经营者-用水户三方利益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有利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保障用水户用水需求。在通过PPP物有所值评定测算的前提下,既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又考虑供水经营者的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探究目前中国PPP模式下水利工程的水价核算情况。目前中国PPP模式下供水价格机制有所创新,但动态调整机制尚有不足。价格听证制度不断完善但公众参与程度仍需加强。
2020, 38(2):62-6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11
摘要:“公平合理利用”和“不造成重大损害”是国际河流法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但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施行,这些问题又在实践中成为新的矛盾冲突点。提出了“流域权利”概念,其中包括水环境权利(量化为河流的生态需水量)、水历史权利(量化为满足流域人口维持生命和粮食生产的水量)和水发展权利(量化为可供流域国家水资源开发的水量)。通过对全球276条国际河流的流域权利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权利径路可为全球大部分流域国家间合作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撑,成为流域国家水谈判的起点。
2020, 38(2):68-7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12
摘要:国际河流的水权分配问题已成为影响各流域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分配标准拟定不同国际河流水权分配方法,并应用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实例中,分析河流的具体各项数据,计算出各自的分配效果。结果显示,兼顾生态需水、人口水量及产水贡献三方面的流域国贡献比例分配法更加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易被各流域国接受,能够减少和避免流域国之间的水冲突,稳定地区安全。
2020, 38(2):74-8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2.013
摘要:考虑多元利益冲突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政府、移民、媒体、项目法人等主体,构建压力-状态-响应多元利益冲突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淅川县为例探讨南水北调特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交叉冲突风险问题。研究表明:淅川县2008—2017年多元利益冲突风险综合指数呈现下降态势,冲突风险等级经历了风险较大—风险较小的演变历程,但仍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增大的风险。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利益分享机制、移民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率、舆情危机指标对淅川县多元利益冲突风险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类似的特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借鉴。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