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8(3):1-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1
摘要:基于SBM模型与ML指数,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析绿色水资源效率值静态与动态变化,且利用泰尔指数分析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且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格局;技术进步指数是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远高于地区内部差异,且东部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贡献率最大。
2020, 38(3):7-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2
摘要:利用江苏省2005—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水污染、环境规制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熵权法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其次采用SYS-GMM法构建基准回归模型;接着以水污染为门槛变量,研究水污染不同程度下,水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最后,从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出发研究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效应。江苏省的水环境规制总体上看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制约作用。随着水污染程度的加重,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抑制作用将逐渐减弱。江苏省三大区域的水污染、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
2020, 38(3):13-1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3
摘要:以废水排放量作为非理想产出,运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GTFP进行测度,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生产率的多种因素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GTFP总体呈波动态势,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省市的GTFP增长速度总体高于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所引发的增长效应是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水资源约束和长江经济带GTFP之间大致呈倒U型关系,合理地规制用水所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成本负向效应。
2020, 38(3):19-2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4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8—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并根据细分的三级账户分析了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采用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4个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处于生态赤字的极不安全状态,但可持续利用程度整体在提升;第一产业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工业用水次之,两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例约为90%,是造成水资源生态赤字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
2020, 38(3):26-3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5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澜湄合作机制将“互联互通”纳入五大优先合作方向,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跨境航运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流域内的单一科层治理、市场治理传统模式频现失灵,网络化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与方法。兼具“圈层”和“网络”双重结构特征的多层次网络治理结构,从“政府-市场-社会”3个层面通过科层、市场、网络治理方式共同发力,借鉴莱茵河的成功治理经验,给予涉水企业、民众、NGO、智库、媒体、科研机构等非政府主体更多治理权限,并结合澜湄流域实际情况提出多层次网络治理机制体系建议,以求改善澜湄跨境航运合作困境。
2020, 38(3):33-3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6
摘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个体间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及心理素质的差异性会直接影响稳评结果。公众参与成熟度是公众参与的衡量要素,由能力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两个方面构成。从能力与心理两个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内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心理成熟度直接影响能力成熟度,而能力成熟度又通过参与意愿影响着心理成熟度,两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改善公众参与动机,以提高公众参与心理成熟度及能力成熟度,最终整体提高公众参与成熟度,保证稳评工作的质量,提升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科学性。
2020, 38(3):39-4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7
摘要:平台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增长方式,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平台经济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指数,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方法,研究平台经济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关联发展程度。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平台经济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稳步上升;平台经济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灰色关联程度总体水平不高,但时间轴上呈现稳步上升状态。
2020, 38(3):46-5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8
摘要:当前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它顺应生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平衡生态利益与其他利益、提高生态损害救济效率与维护生态秩序三大功能。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面临磋商权利主体地位混淆、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不畅、环境生态利益与其他社会公共利益难以衡平等问题。针对水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需要从建立损害赔偿的政府责任制、确立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健全损害赔偿的法律程序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与优化。
2020, 38(3):51-5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09
摘要:在调研全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河长制湖长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研究了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存在的10个方面差距,并就河长如何在全面推行河长制中发挥领头雁作用提出了10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2020, 38(3):55-6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10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系统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形势也更加严峻。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洪涝脆弱性评估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判断样本所属等级,对南京、武汉和成都的城市洪涝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2—2016年,南京市平均洪涝脆弱度最低,受低人口密度、建成区高绿化率以及较高经济密度作用,洪涝脆弱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平均洪涝脆弱度最高,由于人口密度过高、建成区绿化率过低导致洪涝脆弱性呈现恶化态势;成都市平均洪涝脆弱度位于中等,受人口密度下降、经济密度和排水管道密度上升的影响,洪涝脆弱性呈下降趋势;提出了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合理调整城市化速度、兴修排水基本设施等降低长江经济带城市洪涝脆弱性的建议。
2020, 38(3):62-6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11
摘要:以江苏省13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2010—2017年农业用水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整体农业用水效率未达有效,各地区差异明显,农业用水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苏南、苏北、苏中;凭借技术进步效应,江苏省及各市、各时期农业用水效率均处于上升趋势,农业用水效率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苏南、苏北、苏中;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处于衰退阶段,限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未来应加强区域间合作,增加技术投入,重点提升技术效率,以达到提高江苏省农业用水效率的目的。
2020, 38(3):69-7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12
摘要:基于长江经济带38个城市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SBM模型测量各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引资和科技创新投入方向的竞争对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之间的引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政府之间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0, 38(3):76-8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3.013
摘要:建立水电站运行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模型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采用AHP和EWM主客观组合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云相似度算法和评价等级概率计算公式,确定水电站运行管理的评价等级。以7个典型水电站为例,分析各水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评价等级,并绘制对比云图,直观反映各个水电站的评价等级和运行管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水电运行管理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