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性实证分析

      2021, 39(2):1-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1

      摘要 (1475) HTML (0) PDF 773.75 K (3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区域差异,利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分析两者关联性。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下游大于中游大于上游;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结构子系统对水资源环境系统影响最大,水资源环境抗逆指数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系统关联最大。

    • 基于SFA-ESDA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2021, 39(2):9-1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2

      摘要 (1055) HTML (0) PDF 7.17 M (2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首先利用Shephard水距离函数构造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技术计算该指标,并利用ARCGIS软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26个城市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可视化评价。然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在2006—2015年间的空间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存在空间集聚。

    • 基于Super-SBM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

      2021, 39(2):17-2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3

      摘要 (1473) HTML (0) PDF 1.42 M (5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并进一步通过分解ML指数和测度投入产出冗余率分析引起效率波动的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区域化差异显著,呈现下游大于中游大于上游的格局,且下游区域生态效率水平远高于中游和上游;浙江省、上海市生态效率达到DEA有效;资源冗余情况大体和生态效率呈负相关,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首要原因,亟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进步是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因素,技术效率仍需改善。基于动静结合的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分析,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视角下的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改革取向

      2021, 39(2):24-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4

      摘要 (1120) HTML (0) PDF 211.78 K (1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文明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我国必须加大水资源治理制度的改革力度。深入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治理制度,认为现行的以水量分配和取水许可为主的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存在水量分配固化、权属意识薄弱、治理手段行政化和部门职能重叠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改革的内在动因。提出水权制度是现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水资源治理领域的表现形式,并论证现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新时代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依据产权理论的确权、交易、监督管理3个相互衔接的制度模块,提出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改革取向。建议新时代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体系以确权登记为基础、水权为表现形式、市场机制为核心,处理好水权制度与水资源系列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河(湖)长制、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水利工程融资、取水许可制度之间的关系,不断推进水资源治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加速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治理制度。

    • 洪泽湖湖区转产上岸承载力分析

      2021, 39(2):30-3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5

      摘要 (964) HTML (0) PDF 181.85 K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泽湖地区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区渔民转产上岸成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经济、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建立TOPSIS模型,分析了湖区6个县(区)的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及综合承载力,为洪泽湖地区渔民转产上岸的安置提供决策支撑。

    • 水利企业知识创新网络的治理策略研究

      2021, 39(2):35-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6

      摘要 (999) HTML (0) PDF 306.79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知识创造和知识治理理论,在对水利企业知识创新网络和知识治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网络知识环境、网络主体环境和网络结构环境三方面对知识创新网络中的潜在风险和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以结构化治理、过程化治理和关联化治理3种治理机制为内核的知识治理策略,构建了水利企业知识创新网络的知识治理分析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排水权分配研究

      2021, 39(2):42-4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7

      摘要 (1269) HTML (0) PDF 239.28 K (3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借鉴水权、排污权等稀缺资源分配方法和分配指标构建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排水系统进行机理分析,并遵循公平、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影响指标,通过博弈论集合模型将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优化,最终构建了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以苏南运河排水权分配作为分析案例,并将该模型分配结果与序关系分析-TOPSIS模型和熵权-TOPSIS模型分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具有可行性、合理性;排水权分配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降雨状况和社会水利建设、历史灾害损失等对排水权分配有较大影响;排水权分配结果按照分配额大小依次为常州、无锡、苏州、镇江。

    • 新形势下完善取水许可制度的思考

      2021, 39(2):50-5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8

      摘要 (984) HTML (0) PDF 168.19 K (1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通过梳理分析我国取水许可制度现状、实施情况及面临的形势要求,针对现存的取水定义及范畴不明确、区域用水总量管控不到位、与水资源税改革关系不紧密等突出问题,立足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制度完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取水”定义及范畴,加强取水许可审批发证;二是进一步完善区域用水总量管控相关规定,强化对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三是进一步协调好与水资源税改革的关系,做好对水资源税改革工作的制度支撑。

    • 基于Citespace的作物需水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1, 39(2):55-6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09

      摘要 (977) HTML (0) PDF 4.84 M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文献计量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共被引分析、引文网络结构变换、可视化等方法探究作物需水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绘制作物需水研究领域的科学合作、学科发展演化规律、潜在影响力文献或主题结构网络等知识图谱,以找出作物需水研究领域的科学合作特征、研究主题的演化规律并预测具有潜在影响力的主题和学者。研究发现:机构合作网络十分复杂,研究的高热度区域主要有美国、欧洲、印度等国家与地区;研究主题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海水养殖废水灌溉”逐渐发展成以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为导向的七大研究主题;通过引文网络结构变换网络预测出具有潜在影响力的文献有Jalava M(2016)、Toumi J(2016)、Wang W G(2017)等,具有潜在影响力的主题有“reflectance based crop coefficient”和“lpjml mode”。此次研究可对作物需水研究领域提供了一定的方向预测及理论参考。

    • 水利水电工程EPC模式造价集成管理研究

      2021, 39(2):63-6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10

      摘要 (1046) HTML (0) PDF 230.96 K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EPC管理模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造价如何有效控制是EPC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及难点。通过对工程建设EPC模式权责明确、效率高、总价承包等特点的总结,分析集成化管理手段如何对总价合同的全寿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控制发挥作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表明,EPC项目造价集成管理通过资源管理的互补及合理利用,能够充分发挥EPC模式的整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及作用,从而实现工程项目高效率、高效益的目标。

    • 河长制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激励机制——以德清“生态绿币”为例

      2021, 39(2):68-7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11

      摘要 (1229) HTML (0) PDF 196.35 K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长制是破解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一项制度创新,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是河长制走向长效化的关键,但在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失灵现象普遍存在。如何避免公众参与落入形式主义的陷阱,确保公众实现持续有效参与,激励机制的构建至关重要。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以德清“生态绿币”的激励实践为案例,从河长办和公众两个维度分析运行过程,提出创新激励方式、针对性激励、完善公众护水平台、加强公众组织化参与等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构建公众参与激励机制、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提供借鉴。

    • 城市中小河流河长制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1, 39(2):73-7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12

      摘要 (943) HTML (0) PDF 227.56 K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中小河流面广量大,地方有相对独立的统筹治理能力和自主权,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大量城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整体建设工作仍比较滞后。针对城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建设的不足,在分析借鉴欧洲莱茵河城市段的法制建设、江苏省无锡市河长制实践、浙江绍兴市政企合作和智慧河长信息技术平台方面成功经验基础上,建议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压实责任机制、创新数字河湖管理平台、控制过剩高耗水产能等对策建议,不断深化与完善城市中小河流河长制,使之成为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 西藏小型水电站开发阻碍因素

      2021, 39(2):77-8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13

      摘要 (965) HTML (0) PDF 247.75 K (1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型水电站是西藏自治区偏远地区实现电力供应的重要途径,但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西藏小型水电站的开发面临一系列的阻碍。经过文献调研,总结了8种西藏小型水电站开发的阻碍因素。通过问卷调研,对这些阻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所有阻碍因素对西藏小型水电站开发的影响程度均较大,其中排序前5的阻碍因素分别是脆弱的生态环境、配套基础设施落后、政策的不确定性、投资难以回收与盈利、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全面认识西藏小型水电站开发所面临的阻碍因素并合理应对将有利于实现西藏小型水电站长久稳定的发展。

    • “以水定产”的经验、问题及建议

      2021, 39(2):82-8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14

      摘要 (1531) HTML (0) PDF 156.50 K (2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界定“以水定产”概念的基础上,围绕“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探索,分析了目前“以水定产”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对“以水定产”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水与产的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从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各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完善“以水定产”相关的体制机制、提高水资源计量监测能力、建立水资源控制指标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落实“以水定产”的对策建议。

    • 基于社交媒体的暴雨灾情信息实时挖掘与分析——以2019年“4·11深圳暴雨”为例

      2021, 39(2):86-9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2.015

      摘要 (1341) HTML (0) PDF 8.36 M (3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实时获取详细的暴雨灾情信息,尤其是灾害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对灾情的及时响应和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挖掘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构建基于社交媒体的暴雨灾情信息挖掘模型,收集2019年“4·11深圳暴雨”的微博数据,识别出4类微博文本主题,并进一步对“灾情信息”这一主题进行二次挖掘。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暴雨灾情信息挖掘模型能够准确识别出微博文本中蕴含的灾情信息,提取了深圳暴雨事件带来的交通影响、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积水、停电、停水6种灾情信息;暴雨灾情信息挖掘和分析的结果能准确反映灾害的发展状况,在时间上,挖掘出的灾情信息实时反映了灾害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微博数量集中的地区与灾情发生地点保持一致,基于社交媒体的灾情信息实时获取方法能够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及救灾部署工作提供实时基础信息支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