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9(5):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1
摘要: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转型与升级,从产业融合动力、过程、效应3个维度筛选了29项指标,构建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融合动力、过程和效应3个子系统与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的关联度,并对水源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融合过程、融合动力和融合效应分别是第一、二、三驱动因素;2009—2018年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指数的时空差异明显,但是平均指数依然偏低,产业融合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2021, 39(5):6-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2
摘要:目前我国关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定,但对大中型水利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制)项目资产运营机制设计尚无具体指导。调研了我国大中型水利PPP项目资产运营机制现状,归纳其关键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该机制构建思路。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水利PPP项目资产运营模式较为单一,项目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需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与权责划分之间的匹配度较低,政府保障内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尚待强化;该类工程资产运营机制构建中,应结合工程主体功能的性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及占比、资产是否适合由社会资本方长期拥有并运营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资产运营模式,继而在该模式下,遵循保障社会资本最低收益、政企双方收益与权责利相匹配原则,建立收益分配机制;依据风险分配最优、风险分担与权责划分对等、风险有上限等原则,构建风险分担机制;按照内容可行性与有效性原则,设计切实可行的制度支撑、保底政策、资源配置等政府保障机制。
2021, 39(5):13-1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3
摘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聚焦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效率提升问题,构建DPSIR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突变理论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黄河流域九省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较大,内蒙古处于领先地位,河南省排名落后,其余省份居中且相差不大。从时间分布上来看,研究期间内各省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黄河上游的土地生态安全表现相对较优,下游次之,中游较差。其原因主要在于城市化人口压力过大、水环境与农业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以及治理力度不足等,由此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优化管理和农业清洁化生产等相关对策建议。
2021, 39(5):20-2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4
摘要:为更好地分析水电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选择净现值作为衡量项目投资风险的指标,运用蒙特卡洛法对国内某水电建设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了该水电建设项目单独运行和联合上游水库运行时的投资风险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与上游水库联合发电的延后实现对项目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电项目联合上游水库运行的投资风险较小,且收益表现优于单独运行;项目建成后与上游水库实现联合发电的时间越长,收益越高,但投资风险随着实现联合发电延后年限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电项目建设企业和投资者应关注水电建设项目是否联合上游水库发电,以及联合发电延后实现对项目投资风险的影响。
2021, 39(5):24-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5
摘要:水资源、能源、粮食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探索“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演化和趋势,对Web of Science上1985—2021年1188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最早集中于水资源-能源、水资源-粮食以及水生态方面的研究,2018—2021年,重点集中于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等复合环境下探索三者命运共同体式的纽带关系。随着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在三者中选择适当的系统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探索水资源、能源、粮食的协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 39(5):30-3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6
摘要:通过分析新时代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方案中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以水利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管理的目标为导向,从分工、分配、分明和分权的角度构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水利人才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四分激励机制,并给新时代水利人才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水利人才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2021, 39(5):38-4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7
摘要:目前我国大量的水利科技成果数据分散在不同单位、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其分类不完善,数据共享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无法实现有效共享。缺乏科技成果共享服务管理和数据汇交机制是我国水利行业科技成果管理面临的难题。依托“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科技成果综合集成系统”,在充分调研和收集国内外科研管理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水利科技管理和共享需求,制订了水利科技成果的分类编目,并提出了不同类型成果的汇交机制。根据开发的“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科技成果综合集成系统”试运行情况,提出分类编目及汇交机制能有效实现水利科技成果数据的汇交、检索、分析和智能服务,为水利科技成果综合集成系统的建立提供有效保障。
2021, 39(5):44-4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8
摘要:应用贡献度指数、核密度分布曲线、中介效应模型和莫兰指数,分别考察全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省际贡献的变化特点,工业用水重复率的中介效应,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全国工业用水强度持续下降的贡献度差距较大,东中部地区的节水贡献度指数普遍较大但有所下降,西部地区的节水贡献度指数普遍较小但明显上升;全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省际贡献的差距不断缩小,极化现象逐渐弱化;科技创新提升了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省际贡献,工业用水重复率产生了比较显著的中介效应;2006年以后,全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省际贡献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且以低-低空间集聚状态和高-高空间集聚状态为主。
2021, 39(5):50-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09
摘要:根据新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进展情况,从保护水资源、防治水环境污染、改善水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组成了新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成效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EVM)等研究方法构建符合新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成效评价模型,通过新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成效评价体系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参考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等级和标准,结合新疆河湖长制考核的标准与新疆河湖的实际情况,将我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成效分为5个等级,结果显示:新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成效评价体系综合指数为0677,对应等级标准为良好,表明新疆河湖长制工作正在逐步深入、逐步完善,新疆河流、湖泊的管理机制正在稳步提高,也说明成效评价体系与新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际情况贴合。
2021, 39(5):53-5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10
摘要: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分析淮河流域40个城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基于变异系数分析空间演化特征,结合面板固定效应Tobit模型检验影响机制,分析淮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测度。结果显示:剔除干扰项的淮河流域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被明显高估,按不同划分方式的各区域效率均值差异显著;流域整体效率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用水效率较低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效率均值始终较高,东部地区效率均值提升幅度最大;驱动因素对地区效率影响各异。
2021, 39(5):60-6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11
摘要:水资源安全评价的作用是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状况,判断水资源各方面是否出现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或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针对水资源安全的各方面影响,从水资源量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经济安全3个方面构建了包括准则层、指标层等共14项评价指标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与标准;提出了基于改进云模型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和云模型3种方法进行主客观权重求解,再利用遗传算法计算组合权重来改进云模型,利用逆向云发生器模糊映射和条件云发生器计算各指标隶属矩阵。以苏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构建的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021, 39(5):66-7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12
摘要:通过对企业节水行为内涵的分析与界定,识别企业节水行为的社会责任属性,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压力、经济利益和知识溢出对企业节水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度压力可以通过合法性机制驱动企业节水,经济利益则通过利益补偿或成本惩罚促进企业节水,而知识溢出则通过提升成本效率鼓励企业节水。从完善企业节水制度体系、加强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建立企业节水知识交流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企业节水行为促进机制的相关建议。
2021, 39(5):72-7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5.013
摘要:为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选取完全成本法作为区域水权交易基础价格的核算方法,对水权交易基础价格的各要素核算模型进行完善。该核算方法增加了生态补偿水价模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测算生态补偿水价,引入补偿系数确定应予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充分考虑了资源性稀缺和水质性稀缺,对资源水价进行修正;将单位水资源排污费加上污水处理设备投入费用作为单位水权的环境水价测算方法;基于交易期限与节、输水工程使用寿命的长短比较,分别讨论工程水价。以巴彦淖尔市与乌海市区域水权交易为例,测算出巴彦淖尔与乌海之间的区域水权交易基础价格为120元/msup<3>sup,高于当前交易价格,反映出目前水权交易确定基础价格时对生态补偿考虑欠缺。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