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与低碳贸易竞争力分析

      2023, 41(4):1-8, 1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1

      摘要 (240) HTML (0) PDF 7.97 M (1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增加值核算法测算中国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分析其低碳贸易竞争力;基于STIRPAT模型从技术和结构两方面研判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预测基准、低碳技术、出口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绿色、低碳综合等5种情景下2021—2030年的低碳贸易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增加将加剧国内减排压力,出口中90%以上的隐含碳都留在国内;能源利用效率是整体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首要影响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对高碳行业影响较大;按发展趋势,2030年制整体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略低于欧盟1995年的发展水平,低碳贸易竞争力较低;按“十四五”政策目标发展,2030年整体制造业隐含碳生产率将达到欧盟2003年的水平,高碳行业中的非金属制品业能超过欧盟2018年的水平。

    • 基于WOD模式的区域发展路径探讨

      2023, 41(4):9-1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2

      摘要 (453) HTML (0) PDF 5.04 M (1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导向型发展模式研究基础上,探讨以水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为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water-oriented development, WOD)模式。解析了WOD模式的内涵和典型特征,开展了可行性分析,探析了WOD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在坚持“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适时推广实践WOD模式,提出将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为涉水地区绿色发展的主导因素与首要任务,是对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有益探索,也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提供了新思路。

    •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风险的次优分配与致因探析

      2023, 41(4):15-2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3

      摘要 (133) HTML (0) PDF 5.81 M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我国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此类项目投资大、系统性强,因此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尤为重要。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在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利用文献统计识别此类项目的共担风险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分析风险分担现状,基于博弈论思想探讨次优分配的致因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实践中存在风险次优分配现象,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偏低;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两项风险最为重要但风险分配却极不合理;双方谈判地位与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导致次优分配,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之间同时存在利益冲突与合作关系,而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双方在利益冲突下的非合作博弈。提出了优化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的风险分担结构及明确风险传导机制的建议。

    • 西江流域两广开发利用的博弈策略及其仿真

      2023, 41(4):22-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4

      摘要 (133) HTML (0) PDF 9.26 M (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西江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水源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移民安置、水体污染严重等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生态文明问题,采用演化博弈方法探究西江流域两大治理主体广西政府与广东政府的策略与可能产生的改变与均衡。结果表明,传统情况下两广政府博弈系统将朝着(过度开发,不合理加速)的帕累托最劣稳定状态演化,不利于西江流域生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引入问责机制对广西政府“过度开发”和广东政府“不合理加速”进行惩罚,博弈系统存在9种演化情景,当且仅当满足特定条件时,系统会收敛到(适度开发,合理加速)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数值仿真模拟下根据惩罚值高低设计9种不同情景,分析惩罚值对博弈结果的影响,发现在中央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给予两广政府的问责惩罚都较高时,博弈系统朝着帕累托最优状态演化;为促进西江流域生态经济与治理的均衡发展,在问责机制设计上,要给予两广政府满足相应条件的较高惩罚值。

    • >水权·水价·水市场研究
    • 调水工程水价利益相关者行为策略研究

      2023, 41(4):30-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5

      摘要 (134) HTML (0) PDF 6.19 M (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引江补汉工程水价相关利益者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制定调水工程水价的最优策略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积极调控的收益越大,社会资本方获取的政策性补助越高,社会资本方与用水户合作的额外收益越大,越有利于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向政府积极调控、社会资本方积极努力、用水户参与的方向收敛。建议坚持两手发力,积极推行调水工程水价改革,确定合理的社会资本回报率,鼓励社会资本方与用水户合作协商定价等方式形成水价,并建立水价动态调整机制,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引江补汉工程水价。

    • 利益相关者影响农业水价的机制研究

      2023, 41(4):36-4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6

      摘要 (102) HTML (0) PDF 7.49 M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工作中利益相关方众多,相关政策与各方利益诉求背离,阻碍了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的问题,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分析,明确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关系、利益诉求以及利益相关者影响农业水价的机制,初步建立起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的理论体系;利用Mitchell评分法和专家打分法,实现了对改革中各方利益的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差异显著,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有利于突破改革困境;利益评价结果整体呈现“政府>农户>社会机构”“供给方>使用方>支援保障方”的情况,改革中应强调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为更好地引导农户、农民用水协会及社会机构参与和配合改革工作开展,需要提供合理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区域转让水价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2023, 41(4):45-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7

      摘要 (117) HTML (0) PDF 6.30 M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确定水库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联通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已建水库原水综合成本、联通工程供水综合成本、总干渠输水成本作为应急调蓄供水成本,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应急供水跨区域转让供水成本模型;提出了多水源多目标成本水价核算体系,在多水库联合供水时,将供水成本进行加权综合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折旧的情况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水库原水综合成本为0.02~0.44元/m3,联通工程供水综合成本为0.04~2.17元/m3,多水源联合调度不同用水户供水综合成本为0.60~1.71元/m3

    • 基于绿色金融视角的水权交易机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 41(4):53-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8

      摘要 (155) HTML (0) PDF 9.14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权交易建设是改善水资源紧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水资源治理措施。基于绿色金融视角探究水权交易机制现代化建设,推进绿色金融在水领域的深化应用,是解决水权交易难题的新思路。在梳理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权交易机制的现状和现存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含作用机理、体系设计、实施路径的绿色金融支持水权交易机制现代化建设的设想,以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严格监管3条作用机理为支撑,设计相应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并提出从优化顶层设计、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以及强化风控监管4条路径落实绿色金融支持水权交易的机制建设。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权交易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项目融资困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不严的问题,需要绿色金融的功能优势协助解决水权交易的发展中难题;绿色金融可以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严格监管渠道缓解水权交易融资难、市场建设不完善以及监管乏力难题。

    • >河湖长制研究
    • 区域协同治理视角下太湖流域湖长制研究

      2023, 41(4):61-65, 8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09

      摘要 (97) HTML (0) PDF 4.99 M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跨界湖长制的本质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博弈系统中湖长与企业、区域内湖长、区域间湖长的多方博弈,对太湖治理困境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太湖流域湖长制存在问题的内因在于理性经济人的利益相关性,可以通过外界元素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借鉴矩阵式组织框架,融合流域内各区域湖长层级体系与协同理论,构建了太湖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多维模式框架,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多元主体、多维作用。基于区域协同治理框架,建议从政府角度,明晰权责划分,完善评价体系;从企业角度,优化生态补偿,加强技术革新;从社会组织角度,优化科研投入,强化理论渗入;从公众角度,群众参与治理,加强反馈效应。

    • 河长制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策略的影响

      2023, 41(4):66-7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10

      摘要 (161) HTML (0) PDF 6.72 M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国重污染上市企业2008—2019年数据和河长制演进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河长制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策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河长制导致的环境监管压力的影响,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绿色并购的外部获取策略、而非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部研发策略来实现绿色转型;当重污染企业面对较大媒体压力或环境不确定性较低时,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从后续机制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河长制实施后地方政府可能通过收紧环境规制促使企业绿色转型。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并通过制度支持和制度压力等方式督促重污染企业节能减排,从源头缓解污染问题。

    • 数字孪生水利技术赋能河长制的实现路径与对策

      2023, 41(4):75-8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11

      摘要 (256) HTML (0) PDF 5.18 M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河长制逐渐成为建设幸福河湖、助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河长履职不到位、协同治理机制不力、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河长制实施效果欠佳。基于对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和归纳,分析孪生水利技术赋能河长制的实现路径,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河长制管理机制创新中的协同作用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可以与河长制在专业知识、快速响应、协同合作、公众参与和多元联动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为河长制现存问题提供解决路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充分的研发经费投入、平衡的人机关系、开放式的数字孪生公共服务平台等,建成与河长制工作更适配的数字孪生系统,全面赋能河长制发展。

    • >灾害管理
    • 基于ARIO的灾后区域经济模拟与重建资金分配研究 ——以湖北省2016年洪灾为例

      2023, 41(4):82-87, 10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12

      摘要 (158) HTML (0) PDF 5.51 M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灾后重建资金在各产业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基于ARIO模型构建了灾后区域经济模拟模型,设置了均衡投入、高贡献产业优先、灾损弥补与高贡献产业优先相结合共3种重建资金分配方案,并以湖北省2016年洪灾为例,分析了重建资金分配对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从受到灾害冲击到恢复灾前平衡状态,历经生产骤减损失不断扩大、生产快速回到灾前生产水平、生产持续增加、生产回到灾前的平衡状态4个阶段; 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与重建资金呈指数关系,随着重建资金投入的增加,灾后经济恢复时间不断减少,但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将重建资金首先用于弥补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后分配在对国民经济贡献较大的产业,能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提高灾后重建效率。

    • 基于改进DIIM的洪涝灾害下供应链系统中断关联型损失评估研究

      2023, 41(4):88-9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13

      摘要 (127) HTML (0) PDF 5.64 M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对企业生产和整条供应链的运行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问题,在考虑供应链系统相互关联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DIIM)模拟洪涝灾害导致企业非正常程度的动态运行状态,测算洪涝灾害给供应链系统带来的直接损失及关联损失。以2021年马来西亚洪涝灾害影响下的某制造业供应链系统为例,选取相关指标对洪涝灾害导致供应链系统中断带来的关联型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引发的供应链各节点功能下降程度由需求端和供应端两方干扰共同影响,非正常程度和损失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仿真数据直观显示了洪涝灾害下供应链中断发生、扩散及恢复过程,有助于决策者对洪涝灾害下供应链系统运行进行分析和管理。

    • 不同主体视角下极端暴雨灾害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2023, 41(4):94-10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4.014

      摘要 (251) HTML (0) PDF 9.70 M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准确把握极端暴雨灾害事件舆情演化的一般规律,挖掘极端暴雨灾害事件中政府、媒体、意见领袖和网民4类主体的舆情演化特点,构建了基于共词网络的主题演化模型和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模型,以2019年“4·11”深圳暴雨事件为例,分析了不同主体关注内容、情感态度等变化过程及差异,提出了应对极端暴雨灾害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策略。研究发现:4类主体的关注内容不同,情感态度差异显著;随着极端暴雨灾害事件的发展,各主体的关注内容、情感态度不断变化,除政府外,其他3类主体的关注点均滞后于事件本身的发展,负面情感主要集中在预警期和突发期,随后逐渐趋于中性;4类主体相互影响,政府在舆情演化中起主导作用,媒体是政府的跟随者,意见领袖对网民关注的话题更加敏锐。最后从舆情监测、舆情引导、信息公开、回应疏导等方面提出了极端暴雨灾害事件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管控策略。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