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1(2):33-40.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2.006
摘要: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顺应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要素的理论框架分析,系统梳理了江苏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施路径和推进措施,并对在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等方面取得的效益进行了评估。通过实施水利工程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江苏省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运行管理更加规范,管理精品不断涌现,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
2023, 41(2):41-46.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3.02.007
摘要:精细化管理能有效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健康、高效运行,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知行偏差问题。从知行转换视角出发,在梳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特点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分析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知行转换偏差的成因,利用动因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遵循“行为意向影响因素—行为意向—行为”的逻辑分析了知行转换的内在机理,构建了“利益、激励约束、绩效评价和协同”四位一体的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推进机制总体框架,并结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特点,对4个机制的运行展开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利益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知行转换的内驱力,运行内容主要包括利益诉求信息的收集处理、合理利益诉求的满足和各方利益合理诉求的引导等;激励约束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知行转换的外驱力,由于精细化管理自上而下行政推动的特性,其运行方式需从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考虑;评价机制是激励约束机制的前置环节,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知行转换的外驱力,运行主体内容包括结果或成效端口和管理要素端口两部分;协同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知行转换的重要保障,包括外部政产学研协同和内部“三全育人”协同两个层面。
2021, 39(3):62-68.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3.010
摘要:在绿色城镇化建设加快的背景下,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对于稳投资、补短板、惠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准公益性强、治理技术集成难度大、治理效果考核复杂、项目统筹协调困难等特点导致社会资本方参与风险较高的问题,基于文献阅读法,整理归纳出融资风险、财务风险、项目技术与管理风险、政府规制风险和环境风险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利用Fuzzy-DEMATEL方法对社会资本方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借助MATLAB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确定了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的关键因素,并建立风险因素原因结果图。最后提出了创新项目回报支付机制、改革政府财税体制、明确考核标准变更处理原则、建立约束惩戒机制、提升政府公信力等建议以降低项目风险,为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2018, 36(4):14-18.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8.04.003
摘要:在分析城市供水PPP项目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依照系统性、全面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原则,构建了由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项目结果4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个二、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供水PPP项目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了说明。
2018, 36(5):48-52.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8.05.009
摘要:针对现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施工单位为例,在比较分析已有信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得到市场主体对现有评价指标的认同度,并分析不同指标认同度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删除门户网站及平台信息、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及施工年产值等认同度低的指标,提高管理层素质、人员素质及管理制度等认同度高的指标的权重。
2017, 35(3):22-25.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3.005
摘要:为解决城市供水PPP项目中实物期权的价值合理界定问题,通过分析城市供水PPP项目的期权特性,采用二叉树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对项目中隐含的期权进行定价,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的复合期权价值加以完善,建立城市供水项目的价值评估模型,完善了传统的城市供水项目价值评估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将实物期权法引入到价值评估中有助于合理界定城市供水PPP项目的不确定性价值,准确反映项目的实际价值,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