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7(1):1-5.
摘要:针对不同流域的复杂情况,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一般原则,包括社会公平、尊重现状、基本生态需水优先、重要性和效率优先、适量预留、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民主协商、适时调整等;研究了水权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权属关系、水资源调控能力、生态环境、政府预留水量等方面的约束条件及其阈值的确定方法;设计了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水权分配的技术思路,包括水权分配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河流与计算单元的关系、水权分配的层次与内容、需水的合理性复核、各水平年间水权的协调等。应用该方法完成了松辽流域各典型河流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方案的定量研究。
2007, 27(1):6-10.
摘要:分析了发达国家用水量变化趋势,将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在此 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用水趋势进行了判断。结果认为,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但节水潜力大。发达国家的用水变化以及我国近20年来用水变化历程表明,通过进行节水与水污染治理,社会经济用水“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今后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将稳步提高,但由于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完成工业化任务,同时面临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经济用水低速稳定增长趋势还将持续,预计在2030年前后达到用水高峰,其后逐步进入用水“零增长”阶段。由于我国存在的区际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带用水效率的地带性特征也比较明显,区域间用水效率的差异还将长期存在。
2007, 27(1):11-13.
摘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看成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历程中决策者偏好结构的演变规律,将多目标决策权衡率的基本涵义扩展到与时间相关,揭示了不同水资源利用模式下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演变特性,并结合典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2007, 27(1):14-16.
摘要:将快速行进法和源点扫描法的思想结合起来,改进了非结构网格下Level Set方法的实现策略,结合人工压缩法,求解小振幅驻波问题。对2种不同波幅的驻波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和理论吻合较好。计算中Level Set策略很稳定,没有产生数值性的破碎,表明改进后的Level Set方法可用于不同幅度振幅波问题的计算。
2007, 27(1):17-20.
摘要:摘要:针对砂砾石深覆盖层上闸坝的沉降计算问题,采用ANSYS中的面面接触模型模拟闸坝的结构缝,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首部拦河闸工程,实现了绝对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计算。提出了控制闸坝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措施,并通过对不同工作条件下闸基的沉降分析,对固结灌浆加固措施进行了论证,指出锦屏二级水电站首部拦河闸工程固结灌浆的变形模量必须提高到685MPa才能将闸室沉降量控制在水闸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007, 27(1):21-23.
摘要:通过早期水化热及外界温度影响下的钢纤维混凝土模型试验,得出钢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可以减小钢纤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进而降低表面应力的结论。在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钢纤维混凝土在不同热导率下的温度及温度应力,给出了钢纤维混凝土热导率与温度梯度和温度应力之变化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热导率变大,结构内部温差变小,温度应力减小,验证了模型试验所得的结论,表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实际抗裂作用。
2007, 27(1):24-26.
摘要:设计了常温下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和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对比分析了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在掺量一致(0.5kg/m3和1.0kg/m3)、长度相近的条件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均能提高普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劈拉强度,但玻璃纤维的效果优于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抵抗早龄期自由收缩的能力的影响区别不明显,但均能改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受压时的脆性破坏特征。
2007, 27(1):27-30.
摘要:针对资源限制下PERT施工进度计划的工期资源优化问题,引进评价风险量的关键指标——活动关键度指标(ACI)和重要度指标(CRI),采用0?1整数规划技术,建立资源配置优化模型以及优化计算方法;运用Delphi7.0和Lindo工具,开发了该方法的应用程序,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考虑进度风险因素的优化模型是科学合理的。
2007, 27(1):31-35.
摘要:三峡坝基灌浆施工因地质条件和技术要求等原因有多个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有6个问题较为突出,即基岩微细裂隙的灌浆、断层加固、帷幕钻孔涌水灌浆、帷幕孔口段灌浆压力的提高、浅层化学灌浆和找平混凝土封闭法固结灌浆等,通过试验研究,分别采用了湿磨细水泥浆材灌浆、复合灌浆、浓浆+稀浆方式待凝、提高孔口段灌浆压力到幕前水头的2倍、采用丙烯酸盐灌浆和改进阻塞方式、加强抬动观测防止抬动等措施,并以三峡二、三期工程的大坝基础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施工技术为例,介绍了具体措施和施工效果。
2007, 27(1):36-41.
摘要:概述了国内外旋流式内消能工的研究与进展,认为该种内消能工是适合于高水头、大流量高坝建设的新型消能工,是一种适合将施工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的可行方案。以黄河公伯峡水电站为例,论述了竖井旋流式与水平旋流式内消能工在体型优化中的重点与方向问题;泄流能力的协调与匹配问题;通气孔的设计、消能率的构成、空化空蚀、衬砌标准与范围、下游水深的影响等问题。针对旋流式内消能工目前尚无任何设计规范可依据的情况,认为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是有必要的。
2007, 27(1):42-45.
摘要:通过对地震模拟振动台工作原理的模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数字仿真。在这一“仿真模型”中,黏弹性边界被用来吸收外传的散射波,因此,计入了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利用该“仿真模型”计算了龙江拱坝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龙江拱坝的动拱梁应力与无质量地基模型比较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最大降幅约在40%~50%范围内,且导致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条件下,大坝静动综合的最大主拉、主压应力明显降低。
2007, 27(1):46-49.
摘要:通过对龙抬头明流泄洪洞反弧末端下游易蚀原因的总结分析,指出在设计掺气坎时应重视反弧段下游附近边墙的掺气防护。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对能否通过增加反弧段上游掺气坎的掺气能力达到对反弧段下游侧墙的减蚀目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增加反弧段前掺气坎的掺气能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反弧段下游边墙的掺气效果,并减小边墙清水区范围,但反弧段前掺气坎的掺气能力即使较大时,也难以完全消除边墙清水区,该措施难以可靠地解决反弧段下游边墙的空蚀问题。
2007, 27(1):50-52.
摘要:海水由于含盐量较高而具有较高的电导率,通过测定滨海地区的地下水电导率并和该地区地下水标准电导率进行对比,可判断海水入侵现象。结合辽宁省大连市一处海边场地,介绍了根据地下水中的电导率分布情况来判断场区是否存在海水入侵的方法:通过对现有观测孔的电导率测试,选择适当的剖面,绘制各剖面的电导率分布图,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判断是否有海水入侵现象以及海水入侵的范围和程度。测试结果表明,场区除局部电导率偏高外,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海水入侵现象。
2007, 27(1):53-54.
摘要: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对哈尔滨第一热电厂补给水取水口局部区域的水力、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确保电厂取水能力的前提下预测了可能的冲刷、淤积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取水口的原布置形式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所设计的优化布置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取水口的淤积,有利于电厂取水口的安全、可靠运行。
2007, 27(1):57-59.
摘要:针对混凝土黏结补强研究现状,研制一种新型改性环氧水泥浆,对其黏结补强性能进行试验分析。试验设计主要考察固化剂含量、水泥用量及粗糙度对黏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改性环氧水泥浆克服了普通环氧浆体在潮湿环境下不能很好固化的弱点,与湿浇新混凝土有较强黏结力,用作黏结界面剂能有效提高新老混凝土黏结性能。
2007, 27(1):60-63.
摘要:新型热熔整体式塑料排水板是河海大学研制的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一种新材料。在介绍新型热熔整体式塑料排水板的结构、原材料、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热熔整体式塑料排水板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分体式塑料排水板,具有整体性好、抗拉强度高、排水量大、耐久性好等优点。
2007, 27(1):64-67.
摘要:在介绍探地雷达和瑞雷波探测方法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浙江温岭东浦新塘和椒江外沙海塘工程检测实例分析表明,探地雷达法和瑞雷波法能较有效地探测堤身和堤基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堤身内部不均匀和面板脱空等可能的隐患性质及分布范围,查明海塘渗漏原因。探测结果与现场观察及钻探揭示等情况较符合,对渗漏堤段注浆处理深度的建议在工程实施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2007, 27(1):68-70.
摘要:松散堆积体的钻孔存在卡钻、塌孔、漏风、遇到大型孤石钻进缓慢等情况,小湾水电站左岸松散堆积体加固中,钻孔采用先大一级孔径、后改为正常孔径的偏心跟管钻进工艺,减少了套管与孔壁之间二次跟管钻进时的摩擦力,增加了成孔深度;采用同心跟管钻进工艺,加快了在孤石中的钻进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7, 27(1):71-74.
摘要: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中存在财政限制、政策壁垒、对专业技术要求高和投资巨大等问题,以节约和高效开发我国水资源为目的,结合BOT方式具有的新型融资手段和建设方式等优点,分析了以BOT方式进行水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建设,对BOT水利项目实行“以水养水”、“以电养电”,以及在税收和贷款上予以优惠等措施,并依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政府补贴,以推进BOT方式在农村水资源开发中的广泛运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西部大开发。
2007, 27(1):75-79.
摘要:通过回顾水文学的发展史,指出客观上总是存在着两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水文学发展轨迹。通过归纳水文学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认为物理学的渗透和本构关系的揭示是水文学理论进步的重要条件。当今水文学面临的若干困惑,主要来自对其本构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由此凝炼出水文学的前沿科学问题主要是:非线性问题、尺度转换问题、空间变异性问题、坡面流速问题、确定性与随机性互补问题、水文时间序列长期演变规律问题、“异参同效”问题、预测模型问题、时空探源问题和误差问题等。加强或重视对这些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将会有力地促进水文学的理论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2007, 27(1):86-90.
摘要:针对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高拱坝体型多目标优化设计,综述了几何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结构分析方法、优化算法以及多目标求解方法等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对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博弈求解方法进行了展望。
2007, 27(1):91-94.
摘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估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资料,而使用另一种方法,即蒸发计估测ET0),可以减少基于作物蒸发蒸腾量制定灌溉制度的工作量,并且降低其复杂度。在叙述蒸发计构造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研究者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蒸发计估测ET0)准确度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缺乏标准气象资料时,可以利用蒸发计来可靠地估测农场或更广阔领域的ET0)。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