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4,44(5):1-6, 31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1
    摘要:
    在分析江苏淤泥质海岸侵蚀特征的基础上,对江苏海岸防护工程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随着冲淤转换节点南移,江苏海岸侵蚀岸段范围逐渐扩大,滩面下蚀且海岸盐沼大面积消失;传统的局部海岸防护形式已显被动,迫切需要一种局部与宏观相结合、自然与工程相结合的可持续性侵蚀海岸管理策略。指出应将废黄河三角洲沿岸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宏观的“大型丁坝+离岸潜堤”相结合的整体海岸防护体系。在纵向上,构建以人工岬角为节点的岬湾相间海岸;在横向上,通过离岸潜堤消浪促淤来进行盐沼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2024,44(5):7-15, 47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2
    摘要:
    通过梳理不同时期土石坝蚁巢的类型与规模,阐述了蚁巢的结构特点及成灾模式,总结了蚁巢物探的物性基础;着重介绍了直流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技术、地震勘探法等在蚁巢探测中的应用现状,从成果维度、探测效率、工作强度、探查精度等视角论述了探测方法的适用条件,指出现有物探技术还不能有效支撑蚁巢的高精度、高效率、立体化探测,并提出了普查-详查-治理-监控的蚁患综合物探服务架构。立足于蚁巢探查技术的客观需要,提出未来蚁巢物探技术应聚焦研制蚁巢发育阶段的1∶1病害物理模拟装置及隐患图谱,研发适应堤坝地形的蚁巢探测装备及正反演算法,构建堤坝蚁害常态化巡查体系及时移电阻率监控系统。
    2024,44(5):16-2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3
    摘要:
    为了解我国南方河流的水沙变化及主要成因,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南方主要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南方河流代表站年径流量都没有显著的变化态势;除钱塘江代表站外年输沙量都有显著减少趋势;钱塘江2016—2020年为平水平沙期,2011—2020年为平水多沙期,其他河流2016—2020年和2011—2020年均为平水少沙期;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人类活动包括水库拦沙、水土保持措施、河道采砂、流域过度建设等,其中水库拦沙是南方河流减沙的主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在南方河流减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道采砂对河道减沙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24,44(5):23-31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4
    摘要:
    为明晰水利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生态和安全需求保障四大目标、14项准则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结合目标一致性方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加权法的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中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水利现代化经历了发动期、加速期和提速期,总体实现程度较好,资源、安全需求保障的实现程度高,但环境、生态需求保障的实现程度较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快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资源、安全需求保障实现程度较好,环境需求保障实现程度相对滞后,生态需求保障实现程度较差;现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亟需加快水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环境、生态需求保障,加速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以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
    2024,44(5):32-4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5
    摘要:
    基于洮河流域1976—2020年逐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季尺度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法和干旱频率法定量分析了季尺度和年尺度不同等级气象干旱频率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模型分析了年尺度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的随机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季尺度上,四季的干旱频率都在30%左右,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在年尺度上,流域以轻旱、中旱为主,轻旱、中旱发生频率高,重旱、特旱发生频率偏低,总体偏干旱;在空间分布上,干旱主要发生在流域的中下游区域;1976—2020年流域干旱化程度有所减弱,干旱化趋势稳定,干旱化程度波动较小。
    2024,44(5):41-47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6
    摘要:
    针对重力坝多测点的时空相似性和统计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对所有变形测点进行空间聚类,基于主成分分析提取各分区多测点综合位移,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建立了多测点综合位移的统计模型。以安康水电站重力坝垂线监测分区2为例,讨论了综合位移的复杂BMA模型与简约BMA模型的因子优选结果,并结合加权平均模型的定量分析给出了模型的优选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库水位涨落对坝体位移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滞后性;下游水位对坝体位移的影响非常小,建模过程中可以忽略相关因子;温度升降对安康水电站重力坝位移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且基本需要维持15.d以上的高温或低温,坝体位移才会有明显变化。
    2024,44(5):48-5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7
    摘要:
    为全面利用滑坡地表布置的所有位移测点的数据信息、消除不同位移趋势分析评价方法对滑坡稳定性状态的误判,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测点位移信息和多指标评价结果的滑坡稳定性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采用单一测点位移变化趋势对滑坡稳定性状态评价的不足,而考虑多种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也避免了单一评价方法对滑坡实际稳定状态评价的局限性,评价结果更加合理。
    2024,44(5):55-5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8
    摘要:
    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渗透水压力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3种强度等级混凝土在4种不同高渗透水压力持续作用3、10、24、72、240.h后混凝土含水率变化规律,通过压汞法测定了高渗透水压力作用下的混凝土孔隙结构特征,揭示了不同水压力作用下混凝土含水率演化的微观机理,并构建了混凝土在不同水压力作用下的含水率预测方程。结果表明:高渗透水压力作用下混凝土含水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大,渗透水压力越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混凝土到达饱和状态所需时间越短,饱和含水率越高;1、2、3 mPa渗透水压力下的C15混凝土饱和含水率分别为0 mPa条件下的1.12、1.13、1.19倍。
    2024,44(5):60-64, 7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09
    摘要:
    为促进MgO混凝土的推广应用,采用汞孔隙率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小尺寸压蒸试件的MgO水泥基材料(水泥砂浆和一级配混凝土砂浆)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件尺寸的变化,MgO水泥基材料的平均孔径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微试件、小试件、标准试件;无害孔和少害孔占比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标准试件、小试件、微试件;MgO掺量相同时,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与小试件和微试件相比,标准试件的平均孔径最小,而无害孔和少害孔占比最大。
    2024,44(5):65-7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10
    摘要:
    针对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从地下水开发利用趋势、水位动态变化、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超采的状况,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城镇用水需求变化、地下水监管能力等方面剖析了地下水超采的原因。针对地下水双控指标体系、监测计量、信息化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强化流域对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24,44(5):74-7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11
    摘要:
    针对大宽高比平面直升门在水流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问题,通过自振特性分析方法得到金汇港南闸中孔闸门的自振频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闸门模型上的脉动压力,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对脉动压力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各测点水流脉动压力的功率谱函数,并与自振特性结果进行对比判断是否会产生共振;将测得的水流脉动压力转换为有限元计算的节点荷载,采用随机振动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闸门的流激振动响应,得到闸门不同开度条件下的动位移、动应力等响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流脉动优势频率在1.Hz以内,与闸门一阶自振频率1.42.Hz错开度较大,不易产生共振;闸门动位移响应小于0.25 mm,最大总应力为8.15 mPa,闸门在不同开度条件下的动响应均在结构允许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4,44(5):80-8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12
    摘要:
    针对现有方法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去噪精度低、易将部分高频有用信息误判为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改进小波阈值联合去噪的方法。该方法利用CEEMDAN对原始数据进行分解,通过 t 检验对分解获得的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进行特征分析,筛选出含噪分量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方差贡献率进行校验,最后采用改进的小波阈值对筛选出的含噪分量进行精细化去噪,并重构去噪后的模态函数分量,得到去噪后的数据。仿真试验和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种不同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的3种方法,同时能够更有效地保留数据的高频有用信息,提高准确度和平滑性,可用于大坝中的非线性变形数据去噪处理。
    2024,44(5):87-9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13
    摘要:
    针对老旧水库大坝加高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的修建时机对其自身应力变形影响很大,可能对坝体防渗系统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以某土石坝加高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大坝加高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施工方案下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以优选防渗墙施工时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加高坝填筑至215 m或此之前修建老坝防渗墙时墙体应力变形较小,此时竣工期与蓄水期防渗墙顺河向最大位移分别为-1.56.cm与4.91.cm,大主应力极值分别为1.01 mPa与1.67 mPa,小主应力极值分别为-0.41 mPa与-0.66 mPa,防渗墙与连接板接缝的切向错动和相对沉降变形极值分别为4.84 mm与8.11 mm,能够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相比加高坝填筑后期施工防渗墙,在加高坝填筑开始前或填筑至与老坝同高之前完成防渗墙的施工,可改善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状态并降低防渗墙与连接板接缝的切向错动和相对沉降。
    2024,44(5):94-10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05.014
    摘要:
    为深入分析北疆白砂岩的力学特性,通过开展不同因素条件下白砂岩的直剪、压缩、渗透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从宏观、微观角度分析了其力学特性并揭示了其微观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直剪试验中,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大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规律,在最优含水率附近达到峰值,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大呈线性下降趋势;随着干密度的增大,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呈线性上升趋势。压缩试验中,随着含水率增大,压缩指数逐渐增大,回弹指数呈波动变化;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压缩指数与回弹指数逐渐减小,函数关系可用指数函数表示;微观方面,随着竖向压力增大,粒径增大,圆度、孔径及微观孔隙率减小,颗粒与孔隙有明显定向性,其中微观孔隙率是影响压缩指标的主要因素。渗透试验中,渗透系数随着干密度增大呈指数趋势下降,在1.60~1.84.g/cm3范围内渗透系数量级从10-4降至10-6;微观方面,随着干密度增大,架空孔隙减少,土体渗透性降低,各项微观参数中平均孔径与渗透系数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白砂岩渗透性的重要因素。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鉴于近30年来数值天气预报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在洪水预报中试图推行流域水文模型却进展缓慢这一现状,试图寻找洪水预报精度与数值天气预报精度的差距原因。通过对大气模式(型)和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围绕预报方法及预见期、初始场和边值场、数据同化和融合等问题,论述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成功经验和流域水文模型在洪水预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期望洪水预报能从中得到启示,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流域水文模型与数值天气预报的无缝衔接,以进一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增长洪水预报预见期。
      摘要: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筛选和分析采用8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到8个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标准;最后,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QQSS-RM用于西辽河流域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和西辽河下游区间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分别为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评价结果显示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该评价结果与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基本保持一致,表明QQSS-RM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2012,32(2):79-8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2.02.019
      摘要:
      基于国内外接触冲刷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渗流接触冲刷的发生机理,比较了在无黏性土层、砂砾石层与黏土层接触面上发生接触冲刷的不同机理,总结了不同土层间接触冲刷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这一领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
      摘要:
      针对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产业与资源低效、灌溉水质恶化、生态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指导,从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出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农业质量产量底线、生态与环境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三条红线,指出生态灌区应向粮食增产提质和其他产品有效供给、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灌区可持续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摘要:
      黄河河口鱼类春季生态需水主要满足河道淡水鱼类栖息地及产卵场、河道洄游鱼类上溯通道和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场需求。综合考虑鱼类生活习性,径流传播以及与近海淡咸水混合时间和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月均流量特征,鱼类需水应重点关注3—5月。依据河道淡水鱼类和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从洄游通道的全程连续性出发,需要的低流量为240 m3/s。结合自然时期流量脉冲特征,每年需要一次4月中旬持续8 d的峰值为890 m3/s的流量脉冲;在此条件下,春季入海径流量为21.6亿m3,已满足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环境要求的21亿m3冲淡水量。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平均春季径流量已达到21亿m3。通过优化年内或年际调度模式,满足鱼类春季生态需水具有很大可行性。
      摘要:
      通过对SWMM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剖析,证明其对城市雨洪形成过程的描述是符合迄今为止人们对城市产汇流规律的认知的。采用的产流分析方法以水文学为基础,汇流分析方法以水力学为基础,其物理概念清晰。包含的参数大多具有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但有些参数之间存在互补性或相依性,这就要求在率定这些参数时应设法减少“异参同效”的影响。汇水区出口的雨洪过程的复合采用同时刻叠加的方法,表明来自不同部分洪水的相互干扰是被忽略的。
      2019,39(3):18-2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9.03.004
      摘要:
      为全面了解全球水电发展现状,分析各国水电市场开发潜力,指导水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将全球划分为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中亚和南亚、东亚及环太平洋地区六大区域,阐述全球各区域水电发展现状,以及重点国家水电开发情况和发展目标,结合各国水力资源和开发情况,分析全球水电市场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全球水电总装机容量总体持续增加,但年度增量呈下降趋势;非洲、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未来水电开发潜力较大,就技术层面分析,印度尼西亚、秘鲁、刚果(金)、塔吉克斯坦、尼泊尔、安哥拉、缅甸、玻利维亚等国未来水电市场前景广阔。
      摘要:
      为核查淤地坝水毁原因及对入黄泥沙的影响,基于西柳沟和罕台川小流域19座淤地坝决口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得出2016年“8·17”暴雨降雨过程和入黄水沙的特征。针对淤地坝结构和运行特点,结合现场对淤地坝水毁情况尤其是决口部位冲蚀形态的详细查勘,从降雨以及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淤地坝水毁原因,定性给出了淤地坝决口形式及拦沙效果。提出优化坝系布局和建设标准,改进放水建筑物结构并强化施工质量管理,重视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建设等建议。
      摘要:
      为了应对水文、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背景下环境流量研究的新挑战,梳理了国内外环境流量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环境流量研究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也是该研究目前的前沿问题与挑战:(1)全球环境变化与非稳定性;(2)生态水文过程的动态模拟,重点是水文情势静态评价向动态特征评价研究的转变;(3)生态水文关系的时空特性,重点是生态系统状态、过程变量和物种特征的耦合研究,环境流量的生态特征和时空尺度研究;(4)环境流量评估的关键指标;(5)环境流量预测的生态学延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人类世背景下环境流量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未来环境流量研究应加强生态目标的动态适应性管理,加强局域到区域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完善基于过程的生态水文响应机理,强化环境流量分阶段实施的非水文指标耦合,加强适应性管理方式下的环境流量评估和实践,以保障适应性管理框架下的生态完整性。
      2020,40(1):17-2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0.01.003
      摘要:
      滑坡堰塞坝相关的地质灾害链每年给我国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2008—2017年我国滑坡堰塞坝的触发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8—2017年我国形成的有记录的滑坡堰塞坝超过100座,大地震和强降雨是其最主要的触发因素,触发案例占统计总量的90%以上。地域分布上,西南地区是滑坡堰塞坝相关灾害的重灾区,堰塞坝数量占统计总量的80%以上。四川省因接连发生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堰塞坝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排名第2的是台湾省,由于每年均遭受台风的影响,2008—2017年台湾地区形成的有具体数据记录的滑坡堰塞坝11个,占总量的10.2%;其次是云南省、重庆市等省市。时间分布上,除2008年之外,我国滑坡堰塞坝的形成数量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摘要:
      针对水库调度图寻优过程中的调度线形态畸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廊道约束和改进粒子群-逐次逼近法。该方法以粒子群算法和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的混合算法为框架,通过引入改进廊道约束、特殊个体进化方式、外部精英集策略等改进策略来优化进化过程,使得所得解集尽可能接近多目标问题的真实Pareto前沿。福建省池潭水库调度图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控制寻优过程中的调度线形态畸变,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
      摘要:
      以长江上游水库群(溪洛渡、向家坝、紫坪铺、瀑布沟、亭子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系统非线性安全度策略,构建水库群防洪库容优化分配模型,深入探讨水库群系统非线性安全度策略的防洪效果。结果表明,与线性安全度策略相比,非线性安全度策略在不降低对下游防洪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使用其他水库的防洪库容,以减小使用溪洛渡水库的防洪库容,使得各水库防洪库容的使用相对均衡,使各水库均衡地分摊防洪区域的防洪风险,充分发挥水库群的防洪效益,保障水库群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摘要:
      论述了流域水文模型结构和参数的水文学基础、物理上的耦合关系,以及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本质区别,讨论了2种模型解算方法的特点,以及在参数率定中产生异参同效的原因和减少异参同效影响的措施;提出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模型验证和相互比较的方法。
      2019,39(3):6-1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9.03.002
      摘要:
      以水资源良性循环理论为基础,针对京津冀水资源复杂问题,提出自然水资源循环的循环通畅和社会水资源循环协同均衡的总体调控思路,并从富自然调蓄水、污水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统一调控管理、消耗水管理及水市场协同发力5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实现良性水循环,以支撑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2013,33(S1):105-106, DOI: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宕渣进行公路路基填筑,保证宕渣路基的工程质量,通过分析宕渣路基的工程特性,总结了宕渣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指出了设计宕渣路基和填筑时应注意的问题。
      2019,39(1):7-1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9.01.002
      摘要:
      从资源维、社会维、经济维、生态维、环境维5个维度,明确了我国水治理的目标,并系统设计了我国水治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级等权赋权法和目标一致性法,综合评估我国水治理的现状,并预测2020—2050年水治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治理指数从低于0.235快速提升至接近0.70,其中2010—2015年是我国水治理的加速期,水治理指数提升了50%左右;预期2020年我国水治理指数将超过0.85,实现水资源消耗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2030年我国水治理指数将接近0.95,实现水环境污染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水治理目标;2050年我国水治理指数将达到最优值1,实现水资源利用、水污染排放、水灾害损失、水生态退化面积的“零增长”,全面实现人水和谐。
      摘要:
      回顾梳理了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其分成“概念提出、初步研究、逐步完善、艰难发展、开创新时代”5个阶段;在对研究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把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分为经验公式法、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法3大类,并重点介绍了基于模拟和优化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方法及应用情况。认为未来几年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重点包括:在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选择上,全国层面宜采用经验公式法,更详细的研究宜采用系统分析法;在研究方向上,应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和预警系统平台;应着重开展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动态承载力研究;应与现代治水成果、与寻找“和谐平衡”结合。
      2015,35(3):11-18,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5.03.003
      摘要: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调研了我国地表水体( 河流、湖泊、水库、近海海域)粪大肠菌群的含量,对粪大肠菌群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这种分布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含量普遍较高,受到较为严重的粪便污染,其中河流水系含量最高,湖泊、海域次之,水库最低;粪大肠菌群含量的年际和年内波动都较大,年内丰水期含量高于枯水期含量;粪大肠菌群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南北无明显差异,东部水域含量高于西部水域含量,下游水体含量高于上游水体含量,近岸水体含量高于远岸水体含量,人为干扰严重的水体含量高于干扰轻的水体含量。降雨径流对粪大肠菌群含量的时空变化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水体有机物含量、富营养化程度、盐度及温度等物理化学特性也影响着粪大肠菌群在水体中的分布。
      摘要:
      论述了“大数据”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即用密集的数据替代数学公式来精细地表达水文现象的时空变化或微分方程的解,讨论了水文学需要“大数据”方法的理由,以及获取水文大数据的技术支撑。认为“大数据”方法可能引发科学思维方法的创新,可能成为解决水文学一些困难问题的途径之一。
      摘要:
      为合理模拟渡槽损伤,客观评价渡槽结构安全,依据渡槽破坏实例,结合他人数值仿真、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渡槽地震、风致、水毁、耐久性典型破坏特征。重点分析简支梁式渡槽桩基、支撑结构、槽身可能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桩基存在土体支承不足、桩身抗压能力不足、桩顶位移超限破坏模式;墩底易发生弯曲或剪切破坏,牛腿易剪切破坏,排架柱两端、连梁节点附近易破坏;槽身纵梁可能发生弯曲、剪切、弯剪组合失效,端横梁易损伤,底板跨中及两端、侧墙与肋板底部、上部拉杆易开裂;渡槽还存在开裂、碳化、剥落剥蚀、渗漏、钢筋锈蚀、接缝止水等耐久性破坏。

    期刊信息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河海大学

    • 主编:

      顾冲时

    • 地址:

      南京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

    • 邮编:

      210098

    • 电话:

      025-83786335

    • 邮箱:

      jz@hhu.edu.cn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32-1439/TV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6-7647

    期刊检索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