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3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灌区水综合管理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2013, 33(6):1-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1

      摘要 (1337) HTML (0) PDF 1.24 M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增强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灌区水综合管理。界定了灌区水综合管理的概念,分析了水综合管理在灌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必要性与迫切性,探讨了国内外灌区在节水灌溉、控制排水、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指出了灌区水综合管理存在的未充分考虑时空变异尺度效应、工程与技术集成不够、缺少衡量的指标体系以及未能发挥灌排整体系统的协同运行效应等问题,提出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下灌区水综合管理在节水、减排、控污及其相互耦合方面取得突破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可为我国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支撑。

    • 高土石坝宏细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研究进展

      2013, 33(6):10-1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2

      摘要 (1180) HTML (0) PDF 1.44 M (1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土石坝遭遇强烈地震时会与坝面库水及坝内孔隙水发生动力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分别从宏观坝水耦合系统和细观水土耦合系统两个角度对高土石坝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评价。对宏观尺度的大坝与坝面库水流固耦合作用,主要从早期坝水相互作用模型、库水运动精细分析方法以及流固耦合系统坐标描述等方面做出评述;对细观尺度的坝内水土耦合作用,主要从早期解耦或拟耦合的水土动力分析方法、基于Boit动力固结理论的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以及基于混合物理论的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等方面做出评述。综合两个尺度的流固耦合作用研究现状,建议对高土石坝建立水库-土石坝-孔隙水的宏细观整体动力流固耦合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并指出了当前高土石坝宏细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尚待继续深入研究的若干相关问题。

    • 波浪作用下非恒定输沙规律研究进展

      2013, 33(6):17-2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3

      摘要 (1276) HTML (0) PDF 1.42 M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准确计算一个波浪周期内净输沙率的大小和方向,需要研究波浪作用下非恒定泥沙输移规律。介绍了过去20多年国内外学者在大型往复流水道和波浪水槽中开展的非恒定输沙试验以及原型观测结果,总结了相位滞后效应参数的定量刻画以及不同半-非恒定净输沙率模式的构建,探讨了现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未来需要重点研究不同波况(包括波浪破碎、长波、波流相互作用等)下颗粒的起动延迟或沉降延迟造成的非恒定输沙过程的动力机制,准确刻画泥沙在波浪前、后多个半周期内的交换关系并将其反映在净输沙率的计算公式中;此外还需要深入研究非均匀沙的非恒定输沙过程(包括垂向分选等),并构建相应的净输沙率计算公式。

    • 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巨变与前景展望

      2013, 33(6):23-28.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4

      摘要 (1169) HTML (0) PDF 2.41 M (1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黄河中上游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以及水土保持与灌溉的发展,洪水发生的机会与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不再需要下游宽河漫滩削峰。近年来对黄河窄深河槽泄洪输沙机理、河道输沙能力有了新认识,认为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泄洪和输沙能力,可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指明方向。三门峡水库改建后“蓄清排浑”运用的减淤作用已经使花园口以上河道基本不淤。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13a,下游河道均发生巨大变化,下游河道水位全程降低1.0~2.2m,平滩流量迅速增大,但是游荡性河道依然宽浅散乱,急需进行双岸整治,形成窄深、稳定河槽;通过小浪底峡谷水库的泥沙多年调节,优化进入下游的水沙组合,并长期发挥作用。将小浪底水库泥沙调节到流量大于3000m3/s时宣泄,利用改造后新河槽输沙入海,可以控制河槽不抬高,并大幅度增加水库兴利库容。

    • 辽西黄土缓坡冲刷破坏及雨水入渗规律

      2013, 33(6):29-3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5

      摘要 (1128) HTML (0) PDF 3.48 M (1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辽西地区黄土缓坡降雨冲蚀破坏严重的问题,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SEEP/W渗流数值模拟,监测了坡内湿润锋的发展趋势、坡面土体体积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黄土缓坡的冲刷破坏特征及降雨入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黄土缓坡坡面在降雨冲蚀作用下,按横向坡面形态可分为V形、U形、梯形、三角形4种冲沟。随着降雨的持续,浸润深度逐渐加深,雨水在坡内的浸润线不平行于边坡线,呈现出上浅下深的规律。辽西黄土缓坡坡面经历短时间降雨冲刷时,主要产生表层面蚀破坏;经历长时间降雨冲刷时,坡脚被冲刷淘空,坡面产生陷穴,进而可诱发边坡灾害。

    • 低水头拦河闸下游一、二级消力池的布置

      2013, 33(6):33-3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6

      摘要 (1193) HTML (0) PDF 1.30 M (2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低水头拦河闸下游河床下切、河道水位下降造成下游消能工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需要对拦河闸工程下游消能工进行除险改造或重建。基于广东省3座拦河闸除险改造和重建工程的水力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低水头拦河闸下游两级消力池的布置进行研究,提出加高一级消力池尾坎顶及在下游陡坡段设置外凸型阶梯跌坎等优化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上述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消力池水流消能率,简化消能工设施,节省工程投资。

    • 蛋形断面隧洞临界水深的简易算法

      2013, 33(6):37-3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7

      摘要 (1120) HTML (0) PDF 1.27 M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蛋形断面临界水深计算需完成表达形式复杂且分3个区段给出的超越方程求解,针对解析法无法直接完成求解而采用常规的试算法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低、不便实际应用等问题,依据优化拟合理论,以标准剩余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在工程适用参数范围内,经拟合计算得到了一个表达形式简单直观、计算不分区段、便于实际应用的通用简化公式。精度分析及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最大计算误差仅为0.649%,利用该公式完成蛋形断面临界水深计算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 不同林相结构防浪林的消波性能计算

      2013, 33(6):40-4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8

      摘要 (1248) HTML (0) PDF 2.49 M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确定适用于淮河流域防浪林的林相结构,以已栽植的5种不同林相结构的防浪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章家昌的消波性能经验公式和河海大学傅宗甫的柔性植物波高传递率公式作为乔木和灌木的消波计算公式,对5种不同林相结构防浪林的消波性能进行定量计算和理论分析。指出在淮河流域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防护林结构:在洪水起涨速率不快但高水位维持时间长的河道,宜选择单一乔木林相结构;在洪水期较长、单位时间水位涨幅缓慢、堤防整体抗冲能力薄弱的河道,宜选择复合林相的防浪林结构。

    • 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试方法的改进

      2013, 33(6):44-47.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09

      摘要 (1245) HTML (0) PDF 1.11 M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灌区取水量和田间灌水量是首尾测算分析法测定提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基本参数,针对水稻灌水频繁,逐次测定泵站提水量成本较高,且缺少土壤非饱和状态下准确测定田间灌水定额的有效方法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水泵净扬程修正法,对目前依据电量法估算提水量的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稻田非饱和土壤入渗水量的测试方法,并据此修正田间灌水量。田间测试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测试方法可使灌水量测量误差降低52%~86%;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且设备要求低,适用于水稻节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试。

    • 底坡对人工渠道糙率影响的试验

      2013, 33(6):48-51.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0

      摘要 (1193) HTML (0) PDF 1.69 M (1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底坡对渠道糙率的影响,采用9种不同底坡的人工渠道,在6种不同的流量条件下研究糙率随底坡和流量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明渠均匀流条件下,随着底坡的变化,渠道糙率存在3种不同的变化规律。当Fr<1时,随着流量的增大,糙率逐渐减小;当11.51时,随着流量的增大糙率逐渐增大。当流量相同时,随着底坡的增大,糙率逐渐增大。在缓流渠道中,渠道糙率随底坡变化的速率很快;在急流渠道中,渠道糙率随底坡变化的速率较慢,糙率趋于某一常数。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液限土改良方案的确定

      2013, 33(6):52-55.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1

      摘要 (1198) HTML (0) PDF 1.32 M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考虑理论可行性、实际可操作性、经济适用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对高液限土掺不同材料(20%砂、2%水泥、1.5%水泥和15%砂的混合料、5%熟石灰、5%生石灰)的改良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复杂多准则、多目标的决策系统,由专家分别给出各判断矩阵中各影响因素的标度值,计算各层的组合权重,按递阶层次结构获得各改良方案的组合权重值,从而得出最佳处理方案为掺5%生石灰的高液限土改良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掺5%生石灰的改良高液限土在碾压8遍后,其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 水洞沟水库二维水流运动数值模拟

      2013, 33(6):56-6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2

      摘要 (1224) HTML (0) PDF 9.43 M (1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预测未来几年水洞沟水库的冲淤情况,在考察库区水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数学模型,采用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利用实测流场数据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该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水洞沟水库的平面二维水流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水量与取水量相同且不变时,随着水位的下降,库区流速增大;进水直接流向取水口,然后逐渐向右岸偏移,再向左岸偏移,最后转变为贴着左岸流向取水口;取水口左侧回流区逐渐变小,右侧回流区受进水影响逐渐增大。当进水量大于取水量且不变时,随着水位的下降,库区流速增大,进水主流先向尾坝流动,逐渐偏移为向右岸流动,取水口附近流场受进水影响逐渐增大。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水流运动数值模拟,得到库区水流运动基本规律,结合进水口、取水口泥沙含量实测数据对库区冲淤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水库运行管理的建议。

    • 钱塘江嘉绍大桥对强潮河口水动力的影响

      2013, 33(6):61-65.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3

      摘要 (1171) HTML (0) PDF 2.62 M (1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嘉绍大桥对钱塘江涌潮形态及水动力的影响,在分析现场涌潮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基于KFVS格式的平面二维涌潮数学模型,计算比较了建桥前后涌潮及潮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嘉绍大桥阻隔影响,涌潮经过桥位时其形态的整体性被破坏,过桥后约500m涌潮形态基本恢复,桥位下游涌潮高度增加,桥位上游涌潮高度降低;建桥对涨、落潮流的影响主要在桥位近区,对上下游的潮位和流向影响较小,桥位上下游涨、落潮流速减小0~5%,桥轴线断面桥跨中间流速增加2%~10%;建桥对涌潮的影响是局部的,桥位上下游近区的潮动力有所减弱。

    • 三峡库区大宁河库湾水体混合过程中的营养盐行为

      2013, 33(6):66-7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4

      摘要 (1215) HTML (0) PDF 2.96 M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文期不同水体混合模式下大宁河库湾的营养盐行为,基于2012年大宁河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箱式模型对不同水文期营养盐的收支量进行计算,以期为制定大宁河富营养化和水华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在泄水期,干流水体通过表层逆向进入库湾,而支流水体通过底层潜流向河口运输;在汛限期和蓄水期,干流水体主要通过中上层逆向进入库湾,而支流水体通过底层潜流向河口运输。干流对支流的逆向顶托作用常年存在,泄水期、汛限期、蓄水期干流对支流的贡献率分别为70.38%、28.42%和59.56%。在水体混合过程中,库湾上游来水以及干流顶托来水的混合作用是控制库湾水化学组成的主要物理因素。

    • 浊度型清浑水交界面识别方法及其在水库异重流观测中的应用

      2013, 33(6):71-75.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5

      摘要 (1208) HTML (0) PDF 1.77 M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异重流观测方法不利于对异重流进行实时追踪的问题,基于浊度型清浑水交界面的概念,提出浊度型清浑水交界面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紫坪铺水库汛期浑水异重流观测。该方法利用浊度值突变能判定异重流交界面位置,利用浊度型清浑水交界面描述异重流前锋厚度和浓度外边界线,并将异重流交界面位置确定在1.2~3.5 m厚的水层内,同时还分析了地形变化对异重流运动规律的影响。异重流原型观测结果表明,浊度型清浑水交界面识别方法可以作为水库汛期监测异重流的有效手段。

    •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堆石坝面板破损分析

      2013, 33(6):76-7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6

      摘要 (1289) HTML (0) PDF 1.37 M (1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在多次检查中发生局部破损的现象,分析面板裂缝发展情况和面板破损情况,认为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堆石坝面板发生的破损属局部问题,不影响大坝整体安全。分析面板破损的原因,指出坝体沉降变形及温度膨胀是导致面板多次发生破损的重要因素。提出以下针对面板破损的处理措施:优化面板设计算法,降低沉降形变影响,降低温度膨胀影响,以及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 面板堆石坝趾板置于全风化基岩上的工程技术措施

      2013, 33(6):80-8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7

      摘要 (1186) HTML (0) PDF 1.26 M (1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岸坡趾板置于全风化基岩上的安全可靠性,分析了地基承载力、地基渗流控制、趾板稳定性和趾板不均匀沉降这4个关键技术问题,并结合越南宣光面板堆石坝工程提出了确保地基承载力、趾板与全风化基岩牢固连接、保证地基渗流稳定、设置趾板伸缩缝等工程技术措施。大坝监测结果表明,宣光面板堆石坝在运行期间渗流量较小,大坝变形正常。运用本文探讨的工程技术措施,将趾板置于全风化基岩上是安全可行的。

    • 清华洞水库岩溶地质条件及防渗体系

      2013, 33(6):83-8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8

      摘要 (1212) HTML (0) PDF 3.06 M (17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清华洞水库枢纽区存在的较严重的岩溶渗漏问题,勘察查明漏水地段,根据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按照防渗工程量较小、避开岩溶较发育的溶洞等原则,选定暗河堵洞体的位置及防渗线路。根据枢纽区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规律以及相对隔水层的分布情况,采用上下2层廊道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所形成的防渗幕体最大深度达145 m,最大宽度约558 m。灌浆施工后岩层平均透水率由施工前的13.38 Lu降至1.25 Lu, 帷幕灌浆防渗效果显著,清华洞水库建成后已正常蓄水运行。

    • 山东某大型电厂桩基混凝土防腐蚀性试验

      2013, 33(6):87-9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19

      摘要 (1222) HTML (0) PDF 1.11 M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桩基混凝土在腐蚀性地下水环境中的耐久性,依据山东某大型电厂中等~强腐蚀性地下水地质条件,在Cl-与SO2-4共存的地下水环境与只存在SO2-4的水环境中进行桩基混凝土防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在Cl-与SO2-4共存的地下水环境中,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程度比只存在SO2-4的水环境中轻微;掺加防腐剂并没有明显提高混凝土抗蚀能力;抗硫酸盐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接近,但抗氯离子侵入性难以满足耐久性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大掺量掺和料、低水胶比的高性能混凝土能满足桩基耐久性要求。

    • 高寒环境下涵洞边顶拱高性能混凝土衬砌加固技术

      2013, 33(6):91-9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6.020

      摘要 (1099) HTML (0) PDF 1.25 M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疆头屯河水库为例,介绍高寒环境下涵洞压力段结构加固过程中边顶拱高性能混凝土的衬砌加固技术。在头屯河水库除险加固施工过程中,经历了新疆60年一遇严寒的极端气候,为保证混凝土衬砌加固质量和工期要求,在混凝土拌制、输送及浇筑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温控措施,并采用钢模台车对边顶拱用30 cm厚的二级配C40F200W8高性能混凝土(掺粉煤灰及矿粉)进行衬砌加固。该工程经质量验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表明在高寒环境下,涵洞边顶拱高性能混凝土衬砌加固技术对提高施工功效、保证施工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