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4(z1):1-5, 37.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1
摘要:从管理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TB水电工程的建设情况,重点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水保管理、进度管理、机电安装、科技创新与智能建造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TB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取得的成效。TB水电工程采用“建管合一”管理模式,并全面融入绿色智能建造技术,从而实现了对工程建设全方位的智能化管控。TB水电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024, 44(z1):6-1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2
摘要:TB水电工程地处滇西北峡谷地区,自然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战线长,工期紧,高峰期重叠,设计周期短,技术要求高,要高质量建成158 m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需要建设单位精心策划和组织。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及技术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科研策划和攻关、设计优化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回顾,对项目的设计及技术管理创新与实践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国内外类似项目的管理提供借鉴。
2024, 44(z1):13-18.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3
摘要:在总结澜沧江公司20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打造TB水电标杆工程”为目标,建立了“1+3+ N ”科技创新及绿色智能建造体系,实现了智能建造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全面应用。通过创新科技与智能建造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工程安全、绿色、优质、高效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最终使TB水电工程较可研进度提前一年实现投产发电,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 44(z1):19-23, 7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4
摘要:TB水电工程基于“建管合一”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覆盖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智能建造系统,通过在建设期实施智建大坝、智建地厂、绿色智慧砂石加工、智能机电安装等智能建造,以及涉及安全、质量、环水保、进度、物资、设备、合同、数字档案等工程建设各方面的业务管理系统,解决多阶段、多专业、多履约主体的流程、工艺和绩效管理等问题,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
2024, 44(z1):24-27.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5
摘要:TB水电工程碾压混凝土大坝,混凝土浇筑工期仅19个月,刷新了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速度。近年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不断进步,机械化程度不断高堤,大坝混凝土浇筑工期一般为3年,而TB水电工程大坝在施工过程中,规划布置、快速跨廊道层施工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及有效的管理手段,业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时19个月就完成了大坝混凝土225万m3的浇筑任务,且质量上乘,利用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在备仓仓面取出了26.5 m世界最长芯样。在TB水电工程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中,业主主导实施通仓大斜层滚动浇筑技术、9.0 m高升层施工、连续翻升浇筑、入仓方为大坝快速施工奠定了重要基础。工程实例证明,通过先进的技术、有效的管理,缩短了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工期,为下闸蓄水、发电投产创造了先决条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2024, 44(z1):28-3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6
摘要:针对TB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地质及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对其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的主要施工技术包括地下厂房岩壁梁开挖技术、高边墙深孔预裂开挖施工技术、一孔到底精细化爆破技术、主厂房预留岩盖法技术、斜井小挖机下井扒渣技术、大洞室二次变形开裂掉块快速防护技术、透平油库通风竖井绳锯切割技术、斜井混凝土滑模施工技术、高流态自密实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输水发电系统框架结构免装修清水砼施工技术、压力钢管洞内组圆及翻身技术、压力钢管智能焊接技术;在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智能建造过程中,利用BIM及物联网技术,建立了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实现了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化控制。
2024, 44(z1):34-37.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7
摘要:针对TB水电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狭长,制冷混凝土月高峰强度高,系统布置困难的问题,因地制宜采用“立体多层次、平面多模块”方式,利用集约化制冷设备及其他节省场地的施工技术,结合生产工艺流程来合理布置系统各组成部分,解决了场地受限的问题,满足了高峰期混凝土生产需求,保障了混凝土浇筑质量。
2024, 44(z1):38-41.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8
摘要:为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水电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进一步规范水电站机电设备管理,实现集约化管理,从机电设备数字化基础搭建和全过程管理模块这两方面分析了如何以设备ID编码为主线搭建机电设备全过程数字一体化管理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实现业主、设计、厂家、监理及施工单位的五位一体集约化管理。
2024, 44(z1):42-44, 9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09
摘要:为实现大坝快速施工,在TB水电工程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中创新实施了通仓大斜层滚动浇筑技术。该技术将多个坝段合并为同一浇筑仓,采用端退法快速开仓浇筑,仓面分区管理,浇筑期间可同步备仓,缩短浇筑间歇期,降低砂石及拌和系统供料强度,实现均衡生产,提高月浇筑量。该技术解决了建设工期紧、浇筑强度大、砂石加工及拌和系统产能不足等问题,刷新了碾压混凝土坝的浇筑工期纪录。TB水电工程大坝混凝土浇筑工期仅19个月,浇筑混凝土225万m3,为今后碾压混凝土高坝快速施工提供了成功经验。
2024, 44(z1):45-5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0
摘要:针对TB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组织难度大,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要求高的问题,结合TB水电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对新时代碾压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入仓布置、平层连续翻升技术、斜层循环施工技术、快速跨廊道层施工技术、快速跨中孔施工技术,导墙与碾压混凝土同步上升技术、溢流面分开浇筑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与应用,实现了在低温季节平层一次性“连续上升18 m”,在高温季节超过10 000 m2的仓面采用6 m斜层10.d一循环施工等技术突破,充分发挥了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快速施工的优势。
2024, 44(z1):51-55, 5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1
摘要:结合华能集团将TB水电工程建设成为“绿色电站、智慧电站”的建设目标,在TB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步进行智能建造项目的建设与应用。运用物联网、射频识别、数据采集、云技术等手段,完成地下洞室智能通风、地下施工地面化、施工现场可视化、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实现了水电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的突破,提升了施工和管理水平,为将TB水电工程建设成为“绿色电站、智慧电站”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2024, 44(z1):56-5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2
摘要:为解决主体砂石系统的骨料运输落差大问题,同时满足粗碎车间与半成品料堆平面及空间布置要求,降低砂石系统运行成本,TB水电工程采用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运输骨料。从设计参数、运行原理、结构设计、施工与调试等方面对该输送机进行了介绍,指出该输送机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各主要部件可与通用带式输送机通用,方便了使用和维修,同时可以节省运输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2024, 44(z1):60-65, 7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3
摘要:在介绍TB水电工程水轮机基本参数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尾水管、座环、蜗壳、机坑里衬等水轮机埋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基准点的确定、关键尺寸控制、焊接控制及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等,并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
2024, 44(z1):66-7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4
摘要:以TB水电工程为例,介绍了智能建造技术在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的应用与创新。基于“GIS+BIM +VR+IoT”搭建了智能建造平台,利用“区域内网+5G网”双网融合模式将“智能拌和、智能碾压、智能灌浆、智能温控”四大系统协同统一,构建了“智能浇筑”和“智能温控”两条核心管理主线,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坝一年内上升达到126 m,并取出长达26.5 m的世界最长碾压混凝土芯样。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使得项目施工管控更为精准和高效,确保了施工质量。同时,通过与国内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在智慧设备系统、无人碾压、动态温控等领域取得了新的技术成果,为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4, 44(z1):71-7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5
摘要:对大型地下洞室开挖期进行智能化监测的必要性、可行性、难点及对应措施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水电工程开挖的自动化监测提供借鉴。
2024, 44(z1):74-78.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6
摘要:现有水利水电工程锚索张拉施工多采用人工控制张拉力、测量张拉伸长值等,存在控制精度差、随意性大、施工效率低、质量管理难等问题。依托TB水电工程,研发了基于中央服务器集中管控的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该系统集参数设计、数据记录、实时监控、在线评估、应力监测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对整个锚索张拉工程的全过程、全周期智能化管理。TB水电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有利于保障锚索施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智慧施工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2024, 44(z1):79-82.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7
摘要:基于初拟截流方案,对TB水电工程进行了截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对不同工况下截流龙口水力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流量指标是决定截流难度的关键因素。在截流前现场实际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截流水力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量情况下,分流条件的恶化将显著提升截流难度。流域开发公司采用“控泄助截”模式,通过降低上游梯级电站的下泄流量,有效降低了截流难度,顺利完成截流。截流现场实测数据与模型试验反演结果均表明,该模式可为流域梯级开发中类似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实践经验与参考。
2024, 44(z1):83-85.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8
摘要:为实现TB水电工程转轮制造“零配重”目标,从设备采购阶段开始进行提前策划,通过提高标准、增加工序、引进新设备新工艺等创新手段,依托组织保障、技术可行、过程管控等措施保障,最终4台转轮全部实现“零配重”制造,使得TB水电工程成为国内迄今为止首个全部转轮实现“零配重”制造的水电工程。
2024, 44(z1):86-9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19
摘要:TB水电工程从施工初期即同步实施监测自动化,在现场无永久电源、无有线通信实施条件、施工干扰大的环境下,依据现场情况,通过采用太阳能、施工临时电源或蓄电池配低功耗自休眠模式解决供电问题,采用无线通信、临时光缆、LORA 信号中继等解决通信问题,成功实现了施工期高频次、长时段自动观测的难题,确保施工期全时段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施工完成后完善相关系统即可无缝转为永久自动化监测系统,为指导工程施工、监测预警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2024, 44(z1):91-93, 9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0
摘要:首次将无人挖机技术应用于TB水电工程的引水斜井施工,同时通过优化爆破参数、强化工序衔接、改善爆破支护时间等措施,极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类似水电工程的斜井开挖提供参考。
2024, 44(z1):94-9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1
摘要:针对水电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在制度建设、系统建设、资源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基建工程档案资料单套制归集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无缝集成质量验评、试验检测、工程收发文三个业务系统,实现了质量验评表单、试验检测报告及其原始记录、工程收发文资料自动归集到本系统。在本系统内部,经过整理、检测后,借助“一键归档”功能便可将相关资料直接传输至数字档案馆,从而满足档案法提出的“电子档案应当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要求。
2024, 44(z1):97-100, 11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2
摘要:通过对傈僳族文化的调研,在TB水电工程设计中充分吸收傈僳族文化养分和精华,对乡土文化元素进行概括提炼,以质朴的造型、精美的图案、丰富的纹样、美好的寓意、灵动的舞蹈造型装点建筑,在地下厂房的进厂交通洞大门、坝顶栏杆、坝区建筑物、枢纽区各洞口等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傈僳族文化,使得整个工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精神气质。
2024, 44(z1):101-105, 12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3
摘要: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任务重,建设工期紧的问题,以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施工工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主体工程施工工期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并基于实地调研及统计分析,通过编制布尔运算程序代码构建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表明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施工工期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施工线路,从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及经济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期优化措施。
2024, 44(z1):106-11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4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碾压混凝土快速上升的优势,本文提出在低温季节采用连续翻升施工并结合智能建造技术的方案,以保障大坝快速升层。施工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升层高度下的荷载分布,分析模板在翻升施工过程中的受力与位移态势,从而确保模板在翻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TB水电工程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施工便捷、安全稳固,且能够确保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表观质量。
2024, 44(z1):111-11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5
摘要:针对早期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的部分数字建造技术存在技术不先进、应用功能不齐全等问题,依托TB水电工程碾压混凝土坝开展成套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研究,以解决高强度、连续施工条件下碾压质量难保障的难题。围绕大坝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及施工管理等目标,从原材料到施工各环节应用成套智能建造技术,将智能化利器与现场施工紧密结合,减少对人的依赖,实现工程的安全、高效、优质建设。
2024, 44(z1):115-11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6
摘要:为解决传统锚固张拉系统人工张拉主观控制随意性大,易导致预应力施工质量受外部因素影响大的问题,采用先张法结合智能张拉系统实现预应力锚索张拉的自动控制,以提高张拉质量和效率。结合TB水电工程从施工准备、台座设计及布置、预制梁钢筋绑扎、波纹管定位与安装、模板安装、钢绞线安装及张拉等方面对预制梁先张拉智能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认为通过钢结构张拉台座进行先张拉预应力梁施工,工艺简单,提升了预制梁的施工质量与耐久性;智能张拉系统可通过传感器的实时监控,提高张拉质量,使预应力张拉能高质量、高标准地安全完成。
2024, 44(z1):120-12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7
摘要:针对传统的大仓面平层铺筑工艺存在层间间隔时间超时,需要将大仓面分割成多个小仓面进行施工,造成备仓资源浪费的问题,结合TB水电工程分仓结构、气候特点及入仓强度等,采用通仓大斜层铺筑法实现长时间连续浇筑,使之不受降雨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保证了层间结合质量。
2024, 44(z1):125-126, 158.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8
摘要:施工测量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中型水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布设原则、布设形式及内外业工作都必须符合工程项目自身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应在各个步骤严格控制,精心施工,才能建立一个精度较高、使用方便的施工测量控制网。
2024, 44(z1):127-130.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29
摘要:针对中低水头段混流式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中低水头段混流式水轮机水力稳定性优化方向及措施,以及降低部分负荷压力脉动的工程方法,旨在为相近水头的电站设计提供参考,以提高水轮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024, 44(z1):131-13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0
摘要:TB水电工程共有2条导流洞,每条导流洞出口处设1扇平面叠梁滑动反钩闸门,用于导流洞截流前防洪度汛和封堵施工时阻挡下游来水。闸门门槽埋件由主轨、底槛、门楣和端槛组成。该闸门结构特点、安装工艺、焊接工艺等可为其他同类型平面叠梁滑动反钩闸门安装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 44(z1):134-13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1
摘要:针对TB水电工程上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中出现的漏浆、钻进效率低、成孔难度大等问题,基于以往项目防渗墙施工的成功经验,从施工方案与流程、质量管控措施、质量检查与评价3个方面对TB水电工程防渗墙施工中采取的各项预控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持续改进措施进行了介绍,认为采取的各项措施保证了工程质量,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2024, 44(z1):137-139.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2
摘要:探讨了地表水和潜水层承压水对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特征,分析了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等检测方法的实效性和局限性。通过剖析两个典型的质量事故案例,提出了在人工挖孔桩检测过程中合理选择检测方法的若干建议。
2024, 44(z1):140-14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3
摘要:辉长岩骨料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中没有工程经验可借鉴,属于一种新材料和新技术,有必要结合工程原材料开展碾压混凝土的导温系数研究。采用现场取样的方式,对TB水电工程两种设计指标辉长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的导温系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指标为C9020W8F100和C9015W6F100的碾压混凝土导温系数分别为3.81×10-3、3.82×10-3m2/h,数值比较接近;碾压混凝土的导温系数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减小。
2024, 44(z1):144-146.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4
摘要:TB水电工程于15坝段1 693.8 m高程取出一根直径250 mm、长度26.5 m的长混凝土芯样,芯样完整,表面光滑致密,层间结合良好。结合钻孔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取长芯施工过程中的钻机选型、材料加工要求、钻孔过程控制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过程选用GQ-60型工程钻机;取芯范围内的碾压混凝土采用斜层碾压施工技术;取芯施工过程中应使用同一个钻头和扩孔器,钻头胎体硬度应与混凝土强度相匹配,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2024, 44(z1):147-151.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5
摘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识别等技术解决流域级水电工程建设期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在单个水电站集成运用数字地磅、智能拌合厂、智能砂石骨料场等技术实现统供物资采集的智能化;通过多业务整合,实现水电站需求计划、对账结算、统材核销的自动化计算;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流域级水电工程统供物资智能“联调联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可有效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并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有效降低物资占压成本。
2024, 44(z1):152-154.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6
摘要:针对传统的复杂地形土石方超挖工程量计算方法计算工作量大、重复工作多的问题,在TB水电工程坝基开挖过程中采用了Civil 3D软件自带的一些功能进行三维建模来计算超挖工程量,可以快速、精确、直观地计算实际工程量。
2024, 44(z1):155-158.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7
摘要:碾压混凝土大坝在采用胶带机供料系统或满管供料系统进行混凝土输送时,常在供料系统起始端布置一个能够调节卸料量大小的储料斗,传统水电工程施工中,主要采用正锥形储料斗,TB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分别设计采用了正锥形储料斗和偏斜式储料斗。结合实际应用效果,从多方面分析了正锥形储料斗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斜式储料斗的优势,结果表明,偏斜式储料斗在与胶带机机尾适配性、胶带机水平布置适配性、满管供料系统水平和竖向安装角度的适配性等方面都更优于正锥形储料斗,转料效率上也更具优势。
2024, 44(z1):159-163.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8
摘要: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隧洞斜井扩挖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程序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以厦门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探讨了引水长斜井扩挖的关键技术,包括优化引水长斜井扩挖施工程序与方法,合理布置扩挖施工平台与提升系统,以及制定有效的扩挖堵井预防与处理措施。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综合运用,该工程的扩挖最大月进尺达96 m,实现了引水长斜井扩挖施工的安全化与快速化。
2024, 44(z1):164-168.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24.z1.039
摘要: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复杂等问题,以厦门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探讨了岩壁吊车梁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采用跳仓浇筑和多工作面同步施工的策略,有效提升了岩壁吊车梁混凝土的施工速度,同时通过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与爆破开挖时间间隔,确保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工程实践验证表明该岩壁吊车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抽蓄电站地下厂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