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4):1-3.
摘要:指出作好新时期水资源工作,必须转变认识,在做好当前防洪减灾工作的同时,逐渐地把工作的重心转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转变思路,从“工程水利”的框架下转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这个新的治水思路上来;转变工作方式,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提倡“一龙管水,‘团结’治水”,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文章最后提出当前工作6项重点。
2001(4):4-7.
摘要:从探讨对水环境及流域化管理的新认识开始,提出流域化管理的战略、政策与重点,对我国流域化管理的战略原则问题进行商讨,最后提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长江流域为例,提出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2001(4):13-15.
摘要:根据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相对量较少,时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水污染态势难以遏制,水资源浪费普遍存在,水资源管理体制尚未纳入市场管理轨道等问题,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方面预测未来50年我国水资源需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提出21世纪我国水资源必须建立有权威的中央统一管理和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节水方针,开展中国水资源“生态-经济学”研究。
2001(4):16-19.
摘要:根据城市污水性质和水生态系统现状,分析了城市水污染的成因,讨论了预防城市环境污染的方法,介绍了自然处理系统、以土壤为基础的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等废水处理机制。
2001(4):20-23.
摘要: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简单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本身特点,分析了我国水利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了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四条途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体系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2001(4):24-25.
摘要:结合江苏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严重性,指出江苏省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且农田施用化肥、农药过量。提出了水生态环境恢复的生态措施、工程措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制保障。
2001(4):26-30.
摘要:在综合分析河北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地下水开采状况、水位动态资料及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将河北省平原区浅层、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为轻微超采区、中度超采区、严重超采区,对划分依据、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各超采区在河北省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超采状况,指出河北省已成为全国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2001(4):31-33.
摘要:提出一种通过沉淀-氨吹脱-二级沉淀-A/O生化法处理酮酞菁生产废水的方法。研究了铜氨络合物、pH值、水温、SO2-4、生化条件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证明,在消除铜氨络合物的影响后,采用二级沉淀可有效地回收金属铜及降低水中剩余Cu2+的含量,A/O生化法可最终保证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指出,所提出的处理工艺,在操作管理、处理效率、运行费用上都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2001(4):34-36.
摘要:采用铁盐沉淀-电解-生化工艺进行煤气厂洗气废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废水经铁盐沉淀、电解及水解酸化工序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经好氧生化处理后的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CODCr的总去除率达89%。
2001(4):37-38.
摘要:库底清理是水库淹没处理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水库蓄水后的水环境质量。因此提出在小浪底水库库底清理中,充分利用黄河多泥沙的特点,对硫磺窑窑衬采取低洼处就地填埋方式进行库底特殊处理是安全可行和科学经济的。
2001(4):39-41.
摘要: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以及超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有效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些措施意见,为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1(4):42-44.
摘要:根据黄河流域水污染危害的界定,介绍其水资源价值损失、工业危害损失、农业危害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市政额外投资、水利工程及设施损失、渔业损失、人体健康危害与损失的量化模式。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流域8省(区)水污染损失比例自上游至下游呈增大趋势,在8种量化参数中,水资源价值损失、工业危害损失和人体健康危害与损失所占比例最大。
2001(4):45-47.
摘要:根据信阳市南湾水库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南湾水库上游乡镇入河排污口、入库支流及水库周边地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乡镇排污口的主要污染是生活污染,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根据信阳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划分水源保护区,提出水库污染物排放水质目标控制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最后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
2001(4):48-49.
摘要:根据卧虎山水库现状和历史运行情况,从水库的来水保证、供水能力、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分析卧虎山水库兴利增容的可能性。通过探讨兴利增容后对流域生态环境及对济南“保泉”的影响,说明该工程的实施将对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1(4):50-52.
摘要:论述我国水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指出应走出单纯性水质保护的误区,建立独立的科学体系,对水资源进行全面保护,走出一条水量与水质并重的水资源保护之路。水资源保护工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机构和队伍建设、地区和部门协作,增大投入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增强管理力度,确保水资源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1(4):53-55.
摘要:西部大开发的先决条件是水资源问题,表现在对水资源的需要和其它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冲击。根据西部水资源状况,指出西部水资源保护要以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维护水资源的多功能性,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合理分担水资源保护经费及用水全过程管理为原则。提出西部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按区域管理,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加大水资源保护立法力度。
2001(4):56-57.
摘要:针对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缺水日趋严重,水利建设投入不足,设施薄弱,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极不均衡,体制不顺,管理粗放,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推行节水措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认真搞好水利扶贫、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大力开发西部水电、加快南水北调等建议。
2001(4):58-59.
摘要:根据1999年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及污染指数计算等方法,评价分析了黄河流域省界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结果表明:大部分省界河段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水体功能降低,主要污染物为耗氧有机物。
2001(4):60-63.
摘要:指出当前除需继续加大治污和水环境保护的力度以外,还应从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角度出发,实行优水优用,污水巧用,差(海)水改用,分质用水,加速构筑多层次、多系统、立体的供水网络,这是“水质型”缺水城市解决生活用水特别是饮用优质水问题的必由之路。
2001(4):64-65.
摘要:黄河水质监测实验室自动化改造建设采取引进、吸收、消化、提高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遵循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以实现系统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改造建设完成后,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监控系统将实现自动化,实现三者的有机协调,实验室的人、财、物做到最优组合,避免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水质信息的时效性,增强水质监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001(4):66-68.
摘要:公布对太湖流域1999年污染源监测结果。从一九九九·太湖“零点达标行动”后的监测状况表明,太湖流域水质没有明显好转,污染指数却有所增加。指出改善和保护太湖流域水环境的任务重大而紧迫。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