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1-3.
摘要: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概念,以主观权重为监督,建立加权广义欧氏权距离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规划,在流域水资源丰富度识别过程中用样本数据逐步修正权重,迭代得到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与对辽西沿海诸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度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得到的结果较为客观合理,为解决复杂系统多目标决策、评价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02(2):4-5.
摘要:通过分析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和富营养化防治的主要调控指标,在常规以营养盐为富营养化控制性水质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临界水流流态概念。建议建立一套包括水质和水流流态等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进行多目标防治研究。
2002(2):6-8.
摘要:通过对关中地区潜水硝酸盐污染调查和取样分析,详细分析了关中盆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分布规律、污染程度和原因,将研究区硝酸盐污染分为农业污染型、城市污染型、盐碱化污染型。从保护水环境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和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
2002(2):9-10.
摘要: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会对工程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带来负面影响。以独流减河左堤治理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从工程和生物两方面提出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并对其投资进行了初步估算。
2002(2):11-14.
摘要:通过对生物的指示作用与水环境关系的分析,论述了生物指示作用特点、不同生物类群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指出生物指示性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和实际价值,为充分利用生物的指示作用提供了依据。
2002(2):14-16.
摘要:对辽宁太子河主要河段连续10年(1991~2000年)枯、丰水期河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Mn,BOD5,NH3-N,挥发酚等,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是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指出要防治太子河水污染,必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并建立水资源核算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清洁生产,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优化配置系统。
2002(2):17-19.
摘要:根据我国农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面源污染严重等水污染现状以及污染物控制收集困难、先进的处理技术难以应用等农村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发展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加强生态农业的建设,改革农业运作方式,加强人工及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等水污染治理对策。
2002(2):20-21.
摘要:水质监测是水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状况和变化规律。介绍了安徽省在水质监测工作中发挥水质水量结合的优势,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服务,为防汛抗旱防污工作服务的实践。
2002(2):22-23.
摘要:根据巢湖流域地理地貌的特点以及巢湖的现状条件,分析了该流域大规模建设水利工程前后巢湖的泥沙淤积情况,说明流域内水利工程对降低巢湖湖盆淤积速度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002(2):24-25.
摘要:根据一级和二级水功能区的划分标准,结合安徽省的实践,介绍了安徽省水功能区划方法,指出安徽省水功能区划的重点是省市协调、保护好供水水源地、重视湖泊水库功能区划。今后还应合理定位水功能,加强缓冲区的管理。
2002(2):26-29.
摘要:简述淮北地区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认为淮北城区及周边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以总硬度、亚硝酸盐氮超标最严重。对污染源进行分析确定,探讨污染途径及污染原因,制定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2002(2):30-31.
摘要:通过对淮河干流蚌埠闸上2001年度城市用水水质性缺水量的评价分析,显示水质性缺水具有针对性、时间上不可调性、区域异同性及用户间不可调性4个特性,并提出供需结合和危害等级评价两个评价原则。
2002(2):32-34.
摘要:简述阜阳市水文地质条件与区域内重点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价;划分超采区,并调查超采区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制定合理开发利用和控制超采的对策措施。
2002(2):35-37.
摘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和废水总砷含量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优化了AFS-230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水和废水中总砷的使用条件,对Fe3+,Mn2+,Ni2+,Cr6+,Hg2+,Zn2+,Pb2+等离子的干扰情况进行了试验,并对高中低浓度的标准物质和废污水进行了一系列测定,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2002(2):38-40.
摘要:通过对SYG-1型智能冷原子荧光测汞仪的使用,摸索出该仪器的最佳设定条件,采用高锰酸钾-过硫酸钾煮沸消解法或溴酸钾-溴化钾消解法对水样进行氧化消解,选择99.99%的氮气作为气源,负高压选定为-360~-440V,在测试过程中要尽量降低空白值,使痕量汞的测定更快捷,更准确。
2002(2):41-43.
摘要:采用九十九溪晋江段2000年连续4次的监测结果,对九十九溪下官路断面、袈裟桥断面、陈埭水厂断面水质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结果表明,九十九溪晋江段的河水总体上呈现上游污染严重、中游水质改善、下游水质下降的状况。
2002(2):44-46.
摘要:分析朱庄水库可供水量,对流域内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建库后水质的趋势和现状,说明朱庄水库水质已达到饮用水要求,可作为邢台市的后备水源,并对保护水库水质提出对策建议。
2002(2):47.
摘要: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滩地及河床地下水进行了初步勘探和水资源评价,计算了滩地及河床的地下淡水储量及可开采资源量,并对如何开发利用滩地地下水资源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对策措施。
2002(2):48-50.
摘要:对吴江市地面沉降与开采地下水关系的研究表明,地面沉降量在时空分布上与地下水开采量基本一致,地面沉降速率与地下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地下水累计开采量与地面累计沉降量有较好的相关性。运用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及一维固结理论,对地面沉降极限量进行估算,提出了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
2002(2):51-52.
摘要:以1991~1998年乌龙矶断面的水质监测成果为基础,通过汛期和非汛期两个不同时期水质的对比,分析了面源污染对潘家口水库入库水质的影响,指出污染原因主要为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2002(2):53-56.
摘要:分析了江苏省水资源的特点,指出发展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江苏省发展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为加强渠道防渗,推广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术,发展沟灌、畦灌、喷灌、微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出为加快节水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法治水,广泛筹集资金,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加大科技投入,理顺水费价格。
2002(2):57-59.
摘要:针对无锡城区近年河水水质常劣于V类的状况,提出五里湖、梁溪河和白屈港线路3个调水方案。通过分析调水方式、水位、次数、水量、效果以及对周边河网的影响,指出五里湖线路可优先实施,梁溪河线路可根据情况再实施,白屈港线路待具备条件后实施。
2002(2):60-63.
摘要:对比分析1998年与“98达标”行动后太湖流域省界河流、环湖河流及太湖水质状况的监测结果,根据“98达标”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及水质污染仍很严重的现状,提出了改善流域水环境的对策建议。
2002(2):63-64.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顺昌县取水计量设施装置试点工作的分析,总结推进取水计量设施装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推广取水计量设施装置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2002(2):65.
摘要:对泰兴市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表水和地下水要统一管理运用,须改变由于体制问题造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城镇水资源与城市水资源的分割管理状况;重视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研究农田灌溉用水定额。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