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充分利用天然潮流通道 建设江苏洋口深水港临海工业基

      2003(6):1-4.

      摘要 (1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1979~2001年5次深入海陆交互带的调查研究,获知,黄海辐射沙脊群的烂沙—黄沙洋潮流通道,是承袭晚更新世末(3万年前)古长江河谷而发育的。由于强大潮流动力的往复作用,该水道稳定地保持着16~25m的水深,可行驶10万~20万吨级海轮。沙脊群与潮流通道组合是苏北淤泥平原海岸带宝贵的天然港口资源。建设深水港既可沟通苏北农业基地与外海的直接联系,也会促进长江三角洲北翼临海的能源、工农、商贸经济带发展,为江苏在21世纪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论21世纪初洋口港的发展环境与对策

      2003(6):5-9.

      摘要 (13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洋口港的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北翼的发展

      2003(6):10-11.

      摘要 (12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分析长江三角洲内部的区域差异着手,说明长江三角洲北翼扬州—南通一线的发展相对薄弱。为加快这一地带的发展,除了进行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积极争取外来资金以外,根据在洋口建立深水港的有利条件,论证了建港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阐明了洋口港的开发对于发展江苏海洋经济的意义,港口与产业的发展可以相辅相成。着重指出长江三角洲有一系列港口正处于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应以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港口之间分工协作、有序发展,避免盲目竞争,上海港不仅可以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的大型枢纽港,而且长江三角洲可以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组合港。

    • 洋口港开发建设与江苏“江海联动”战略研究

      2003(6):12-18.

      摘要 (12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苏沿江港口水深不足、布点密集、重复建设、盲目竞争,长期未得到充分开发,江苏沿海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经济的发展。“江海联动”战略是以提高港口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为基点,以提升江苏省综合竞争力为目标,重新审视“整合沿江”,高度重视“开发沿海”,对于江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实现跳跃式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要使苏中、苏北的发展有突破口,突破口就在港口。洋口港是江苏建港条件最好的深水海港,现在经济论证、技术论证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应加快洋口港的开发,以此拉动长江北岸港口的整合,带动江苏沿海经济的开发开放,进而辐射整个长江流域。

    • 江苏海洋环境与沿海经济发展

      2003(6):19-21.

      摘要 (12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多年对江苏省海岸研究,提出江苏淤泥质平原岸外古长江三角洲受潮流辐射改造,形成岸外海底沙脊群及沙脊之间的潮流通道,经多种方法研究测算,得出其中主要的潮流通道具有稳定性、良好的地质基础、古地理条件及强大的动力条件的结论,可建设为深水航道深水港。同时分析了洋口港将是江苏沿江开发的延伸,对江苏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 开辟洋口港及海江联运 促进江苏加快发展

      2003(6):22-24.

      摘要 (12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发挥南黄海辐射沙洲最大潮汐通道优势和距长江最短路程优势,开辟拥有15万~2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洋口港和连接南通港的人工海江运河,形成江苏最大深水港和长江出海航运新通道。对洋口港的功能和规模、人工岛—陆岸连接工程、连接陆岸岸段的围涂开发以及海江联运及人工运河也提出规划设想。

    • 试论洋口可建成江海直通运河工业带式的世界级海港

      2003(6):25-28.

      摘要 (13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投资者或开发者的角度来思考和策划洋口港建设,指出应从快速低投入起步、滚动发展、早得回报、发挥投资效益的角度来策划洋口海港。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阐述在江苏如东可建成一个包括专供航运的江海直通运河和发达的临港工业带式的世界级海港;论述未来的洋口港在水深条件方面比上海港还具有优势,能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秀补充。

    • 中国临海工业基地的发展与动向

      2003(6):29-31.

      摘要 (12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介我国重化工型、轻加工型和综合型临海工业基地的发展概况,以及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山东、天津等省(市、区)建立和发展临海工业基地的动向,建议江苏省全力抓好南通洋口港的综合开发,对洋口的码头建设、临海工业和物流产业尽快统盘规划。

    • 长江三角洲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发展变化规律与永续利

      2003(6):30-34.

      摘要 (12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大量数据阐述由于区域的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目前长江三角洲水资源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全区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区域水质大多为IV类水;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地面下沉、洪涝灾害严重。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包含几个关键问题:①阐明三角洲区长江干流的水文与河道特性,变化状况、原因与活动规律;②对长江三角洲水循环与水环境的承载力、特点与发展变化的趋势性做出量值分析;③现有水环境的治理与污染防治,清洁水源的有效获取、有效利用与有偿使用,以及清洁排放水流的措施与管理系统;④三角洲流域的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阶段、有效地防治洪水、内涝与潮侵灾害;⑤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规划;⑥实施区域水环境、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⑦公众的教育。

    • 打造洋口深水大海港 实施江海联动新战略

      2003(6):32-33.

      摘要 (14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洋口港的天然环境资源建设深水海港,形成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对外口岸,可列为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洋口港的建设将拉动南通的率先崛起,带动江苏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 浅析太湖流域水资源系统退化与修复对策

      2003(6):41-42.

      摘要 (13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太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生退化,以80年代为退化转折点,为此,需要提高、协调、平衡太湖流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将太湖流域水资源系统统一管理,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从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工程战略(二)

      2003(6):43-45.

      摘要 (13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生态工程的战略是: 生态与整体最优原则,保障主功能,统筹兼顾,将水资源、水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发展,在协调这一有益约束和规定之下,多系统、多要素综合发展。维护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作用、自我调节能力,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可通过人为干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提高或降低,但干预不能超越其自我调节能力。生态阻滞时,从源头因地因类制宜多途径地处理和利用造成水体阻滞的物质,控制它们输入水体的途径和量;同时调整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多途径疏通与增加水体中阻滞物质的迁移、转化、输出和良性循环的途径和量。在生态耗竭时,因地因类制宜、多途径增加耗竭物质的输入,并尽量挖掘内部潜力,减少耗竭物质的消耗和输出,对水资源分质利用、优水优用、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开源节流,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地表水体及地下水量的动态平衡,维护水生境、水景观、水安全、水生态系统协调的结构和功能,硬件、软件、心件相结合,政府、科技、企业和群众相结合,寓水资源保护于生产和消费中,寓污染物处理于利用中。

    • 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2003(6):46-49.

      摘要 (29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被、河流、景观等生态需水量的常用计算方法,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对其中部分方法进行修正和补充,指出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还不够成熟,有些计算方法仅仅是建立了理论框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从宏观考虑,从微观着手,根据不同时空、不同运行机制和生态环境,加强建立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的研究。

    • 河岸植被对水流影响的研究现状

      2003(6):50-53.

      摘要 (14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详细回顾了前人对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特性问题的研究状况,根据植被类型,植被在河道中的分布情况和其对水流的影响程度,分为模型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已有研究虽有一定局限性,但证明在一定环境下,河岸植被的生长对水流阻力的影响比以前想像的要小。最后指出,目前研究范围仅局限于顺直河道,应开展有植被的弯道水流研究。

    • 河流水质演算模型的逆倒演算法

      2003(6):54-55.

      摘要 (14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用下游允许水质浓度过程反推上游控制浓度过程的河流水质浓度倒演算问题,对求解河流水质演算模型的直接倒演算法存在的计算不稳定问题进行摄动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倒演算法演算结果不稳定的原因是其误差级数不收敛所致,据以对直接倒演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河流水质演算模型的逆倒演算法。摄动分析和算例表明,逆倒演算法是稳定的,可用于水环境控制规划和管理。

    • 灌溉模式对稻田氮磷损失及环境影响研究展望

      2003(6):56-58.

      摘要 (13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山西省水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03(6):60-62.

      摘要 (14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工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质污染严重等提出了加强管理,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行使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行政职责;全面节水,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积极开源,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洪水资源以及搞好跨流域调水;改善水环境等应对措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