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6):1-7.
摘要:从湿地植物根区微环境研究出发,分析了湿地系统氮循环中微生物 效应及其湿地植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微生态系统功能。指出在湿地系统氮循环中的微生物过程(包括亚硝化、硝化、反硝化和异化作用等)是氮降解的主要过程,植物对营养物质的直接去除所占比例很小,但植物的生理特性从不同途径影响不同氮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厌氧氨氧化过程是一种氮 素转化的新途径,能同时将两种氮污染物(氨氮和亚硝酸氮)转化成气态氮,从而高效地减缓氮污染问题。好氧/厌氧界面在湿地植物根区微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及有关研究成果,说明了湿地氮循环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过程存在的可能性。
2004(6):8-11.
摘要:通过对沉水植物繁殖方式的归类和分析,揭示了沉水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在总结常见的沉水植物移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渐沉式沉床快速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植物纤维作为生长基质的沉床上菹草和伊乐藻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
2004(6):12-15.
摘要:提出以城市基础、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及景观用水为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指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模型。以黄河流域主要城市为例,进行水资源再生能力评价,并利用WebGIS建立了黄河流域主要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信息发布系统,将评价结果由互联网进行发布。通过对各城市水资 源社会再生能力地评价及其结果分析,可了解各城市水务工作中的不足,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的制定起辅助决策的作用。
2004(6):16-19.
摘要:以新疆为例,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平原绿洲水资源的运移、转化和消耗等水循环特点,以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加强绿洲水文研究、建立绿洲水循环监测系统及绿洲水资源利用评价系统的初步构想。监测评价系统能适时科学地诊断绿洲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并及时有效地解决绿洲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004(6):20-23.
摘要:分类介绍了影响水体沉积物磷释放的各种因素,其中主要分析了温度、pH值、溶解氧、沉积物磷形态、水体扰动的影响,认为影响释放的主导因素因地而异。评述了目前较多采用 的控制磷释放的措施,包括自然净化、原位固定、底泥疏浚、生态修复、稀释冲刷等,着重分析了前四者的优缺点,认为目前综合利用这些控制技术会取得较好效果,提出最终要以 生态学方法来控制磷释放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
2004(6):24-27.
摘要:我国青藏高原分布着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以盐湖和咸水湖集中为特色的高原湖群区,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淡水湖群区遥相呼应之势 。据统计,仅西藏和青海两省(区)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就有1091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4% 。其中,面积大于100km2的湖泊有346个,占两省(区)湖泊总面积的95.2%。在区域气温不断升高、冰川融解退缩的情况下,通江和依赖冰川补给的湖泊扩张淡化。另一方面,众多的降水径流补给的湖泊退缩、咸化及至消亡。青藏高原环境变化趋势,既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又是其通过自身调整寻求新的动态平衡的反映。
2004(6):28-30.
摘要:根据长春市水环境监测的实际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主要的8项代表指标、12个监控断面,并依据因子得分对长春市水环境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整体把握长春市水环境的空间特征,并针对各区域水环境的污染成因和污染因子提出相应微观控制措施,为长春市的宏观规划提供依据。
2004(6):31-34.
摘要:阐述了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分析了与水资源价值评价有关的水量、水质及社会经济要素,探讨了水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和水资源价格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了上海市水资源价值的价格,使上海市的水资源价格更趋合理。
2004(6):35-36.
摘要:根据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方针,结合上海市水景观体系建设的需要,对区域水资源保护中景观水系及与其相关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相关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景观水系的水务功能是:滞洪纳涝、调蓄供水、养绿净水。建议将水上浮床植栽治污染技术、“退耕建林”和“退圩建湖(或湿地)”结合的自然净化技术,应用于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以及水生态修复中;在区域景观水系的规划与建设中,加大投、融资新体制的探索力度,实施滚动发展。
2004(6):37-39.
摘要:由于用不同估算方法得出的淮河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年通量值相差悬殊,因此,应结合淮河流域水环境的具体情况,根据各方法的适用性,选取较合理的方法对淮河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年通量值作出较合理的估算。用水质参数法衡量近几年淮河污染的情况,污染物质量浓度虽呈下降的趋势,但淮河干流的水质类别未见变化;用污染物年通量值衡量近几年淮河污染情况,未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是因为淮河干流经过这些年来的治理,点源污染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面源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淮河干流几个代表性水质 断面的污染物通量是沿程递增的。在进行CODMn、 NH3-N的年通量估算时,也计算了BOD5、COD年通量,各参数年通量存在很好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而各参数质量浓度之间并没有良好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
2004(6):40-45.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源区水样、土样的离子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确定源区离子变化特征。离子的典型变化通过趋势图加以表现,具体说明当地气候条件、岩石、土壤以及水文特征对于源区干流离子质量浓度的影响,为源区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源区作为黄河产水区,由于受到人类影响相对较小,水质较好。干流中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主要是受当地气候、支流、土样以及水体水文特征的影响。
2004(6):46-48.
摘要:以2000年为基准年,调查评价了山东省地表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 态变化状况,指出了山东省地表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即水资源短缺且利用率不高、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河道断流、 湖库萎缩、水生生物物种减少、引黄泥沙问题比较突出。
2004(6):49-51.
摘要:大浪淀水库营养物质来源于黄河及支流流域的径流、城镇工业废污水排放、生活污水、农田和天然洼地中的营养物质等,影响大浪淀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是TN 和TP。科学调控各种生物之间的配比,消耗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使水体的生物链达到平衡,水质得到净化。
2004(6):52-55.
摘要:采用水量、水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预测,计算分析了南通港闸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长江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达标排放时,污染不明显,影响较小,而在事故排污时,南通水厂取水口水质由Ⅲ类变为Ⅳ类。
2004(6):56.
摘要:对龙江金城江区段进行水污染调查,利用二维水质数学模型进行水质达标分析,结果表明,在氨氮平均排放量下,流量必须大于 700m3/s才能使三江口水质达标。
2004(6):57-58.
摘要: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中心,也是严重的缺水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对地下水资源不合理开采等原因,海水入侵问题日趋严重。针对当地海水入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采取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防止和缓解海水入侵。
2004(6):59-61.
摘要:剖析我国水利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盲区,借鉴美国水利建设中表彰优秀环境保护水电工程、拆除退役水电站等经验,强调我国水利建设中应采取合理规划水资源、调整治水思路、完善法制建设、加强舆论宣传等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共同可持续发展。
2004(6):62-63.
摘要:水资源不论是处于自然状态,还是已被开发,水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都应该为使用资源而支付费用。通过合理确定水资源价格,使它具有一定的利润再分配功能 ,从而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建立水资源核算体系,并且对于水资源保护配套法律的完善产生深远影响。
2004(6):64-68.
摘要:简要介绍了美国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水环境监测体制、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信息共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 、水质监测新设备与技术、污水湿地处理技术等方面情况及经验。在此基础上,将中美两国水资源保护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及存在的差距。最后,就中国水资源保护领域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与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