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1(3):1-3.
摘要:应用复合菌群的富集培养液进行了城市污染水体的处理试验,实验 表明:对水体污染物CODMn、NH3-N的去除,微生物最佳投加量为0.1/1000, 对PO3-4-P的去除,微生物最佳投加量为0.7/1000;水体污染物CODMn 的质量浓度在14.2mg/L以上时,修复作用明显;水体溶解氧条件影响微生物对水体的 修复效果,较高的溶解氧有利生物修复作用。
2005, 21(3):4-5.
摘要:RVA法以水体天然状况为恢复目标,使用历史流量资料,从水文值大 小、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变化率5个方面刻化人类活动干扰前后水体的水文特 征值,据此建立河流流量管理模式, 并可根据最新生态监测和研究结果对该模式进行适时调整。
2005, 21(3):6-8.
摘要:通过对淮河安徽段各城市水质及其相应产业密度的分析,以产业密度为自变量,以 区域水污染综合指数为因变量,得到水质与产业密度的关系拟合曲线。通过对曲线形状分析 表明:淮河安徽段各地、市虽已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治污成果,其主要支 流的 水质状况还不容乐观;依据时空等价模型,应积极引导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城市在未来发展中 按 曲线展示规律转变;此外,为保护水环境和实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
2005, 21(3):9-11.
摘要:水安全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水、社会经济、生态相互耦合的巨 系统。研究这个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结构与功能、系统支持条件、系统的运行机制、稳定性 、发展与演化法则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旨在构建水安全系统的理论框架,用以指导水安全 理论研究和水管理实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5, 21(3):12-14.
摘要:调水、引水工程沿线非计划用水的评估计算及控制是受水区能否 得到足够水量的关键问题。选取南水北调工程苏北江都至淮安调水线路进行数值试验,采 用神 经网络技术预测非计划旁侧出流,探讨该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根据数值实验的结果,和传 统水力学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预报精度较高,但用于实际预测还 需实测数据作进一步验证。
2005, 21(3):15-18.
摘要:根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化学监测资料 ,结合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分析了矿化度、总硬度和水化学类型等天然水化学特征的分 布规律,并与2000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流域片矿化度 和总硬度呈现出南部小、北部大,山丘区小、黄泛平原大,内陆小、沿海大的特点,2000年 矿化度、总硬度值比1980年前增加1倍左右,水化学类型则由1980年前的10种增加到20种。 分析评价结果为今后检验淮河流域片生态系统恢复程度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2005, 21(3):19-21.
摘要:对蘑菇湖水库主要污染源和水库水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分析表明蘑菇湖水库污染严 重 ,已失去养殖功能。为减少水库纳污量,控制水体进一步受到污染,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 :石 河子造纸厂是水库的主要点污染源,应修建氧化塘,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石河子市尽快 建立 污水处理场,对排污管网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后,合理调度,减少水库 纳污量。
2005, 21(3):22-24.
摘要: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自然环境和工程实际出发,对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输水干线水 质监测站网的规划原则、监测站分类、站网布设及监测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设站目的将水 质监测站分成4种类型,规划布设了重点监测站4个、基本监测站3个、辅助监测站11个和流 动 监测站4个,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监测站网 的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2005, 21(3):25-28.
摘要:根据黑龙江垦区绥滨灌区水量平衡关系及灌区排水水质采样监测资 料,对灌区排水受纳水体黑龙江和松花江水质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排水口下游5 ~10?km范围内,黑龙江和松花江混合区域水质基本与本底接近,受纳水体对灌区排水有较 大的稀释能力。为了进一步缓减排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改造排水干渠、设置排 水坑塘等途径净化灌区排水的建议。
2005, 21(3):29-32.
摘要:介绍纳米TiO2的光催化特性,概述纳米TiO2光催 化技术在降解印染 废 水、农药废水、造纸废水、表面活性剂废水以及含苯酚类、石油类和重金属污染物废水处理 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纳米TiO2应用于废水工业化处理所存在的问题,认为该技术研 究 领域近期内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大力开展纳米TiO2的改性技术、固定化技术和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实际工业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及其高效、多功能、集成式光催化反应器的研制。
2005, 21(3):33-34.
摘要:针对不同地下水水质,分别以活性炭、石英砂、锰砂进行预处理, 采用纳滤膜工艺制取优 质饮用水。旨在为不同地区、不同水质的地下水净化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研究 表明,活性炭更适合用作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浅层地下水的预处理;而石英砂、锰砂更 适合用作铁、锰含量较高的深层地下水的预处理。也可以将几种预处理工艺联用,以获得更 好的效果。
2005, 21(3):35-38.
摘要: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沉降性能好、承受有机负荷高等特质,较高的水 力剪切力有助于形成结构密实、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并可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性,能 有效地去除重金属和结构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等难降解物质。
2005, 21(3):39-41.
摘要:对山东省水环境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 日 益突出是首要不安全因素,同时大量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水环境污染 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明显恶化。预测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省水环境安全仍将面 临严峻挑战。最后提出为保障山东省水环境安全,必须采取调水与节水并重的综合措施,同 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005, 21(3):42-45.
摘要:新《水法》的颁布改变了原来以区域管理为主的旧有管理模式,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因此也形成了我国所特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通过阐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协调流域环境公益和区域利益之间关系,从生态区域管理的特征出发,站在全区域资源保护的高度,讨论确立新型水资源管理的原因。
2005, 21(3):46-47.
摘要:阐述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可兴建谷坊、淤地坝、小水库 、治沟骨干工程等沟道坝系工程,集中 拦蓄和利用小流域的洪水与常流水,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机制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人们思想上认识不足。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基本对策。
2005, 21(3):48-51.
摘要:海南岛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尤其是琼北地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主要由降雨补给,基岩裂隙类、松散岩类地下水资源占全岛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9%,地下水资源实际开采量只占全岛可采量的8.14%。统一规划、合理调配和综合开发利用海南岛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5, 21(3):52-53.
摘要:大汶河流域的中上游有7项污染物质量浓度超标,下游有3项超标。 地下水色度超出饮用水水质标准06倍,浑浊度超标08倍。由于大规模开采,深层承压水 受到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水质也有污染。因此,对流域污染提出防治措施:从 源 头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增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治理面源污 染;建设湿地保护区等。
2005, 21(3):54-57.
摘要:在分析沙溪流域废污水排放、水质监测等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流域水环境存在问题 ,提出了沙溪流域水环境对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实施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 ;实行总量控制,实现水环境良性循环;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方式,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2005, 21(3):58-60.
摘要:针对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在对全省的微咸水、雨水 、污水等水资源潜力 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采用咸淡混浇与管道输水一体化和微咸水淡化技术;简述 了当地集雨工程的5种模式;对河北省污水资源化及用水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 促进河北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以期缓解河北乃至北方同类型缺水地区的 水资源紧缺状况。
2005, 21(3):61-62.
摘要:利用宝鸡市2000~2003年的水资源相关资料,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间接指标和目的指 标。评价体系包括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生态环境状况和水资源合理配置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了 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2005, 21(3):63-66.
摘要:通过对清洁生产审核一般规律的研究,介绍扬州制药厂清洁生产审 核实践之案例。为实施清洁生产提出11条节水措施,5种节电方案,生产过程中9个控制要素 ,并对提供动力、能源以及仓储等的生产辅助部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2005, 21(3):67-70.
摘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分析海河流域建立污水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必备条件和现实基础,建立一种规范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的排污权交 易模式。对海河流域污水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进入排污权交易市场要进 行资格 审查,交易流程中能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使排污权价格真实、透明。排污权交易市场能解决信息分散、交易规模小和暗箱操作的弊端。
2005, 21(3):71-74.
摘要:分析了现有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对如何 确立科学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作出论述,为构建、整合水污染物排 放许可证具体制度提出设想。
2005, 21(3):75-78.
摘要: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存在两种学说:二要件说(损害事 实、因果关系)和三要件说(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过错和违法性并非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应采用二要件说。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赔偿范围包括财产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