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2(1):1-4.
摘要:针对我国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现状,简要分析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导致的危害及其可控性,提出亟待解决的三方面问题,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建立并完善以国家确定的重要流域为单元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对这个机制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6, 22(1):5-8.
摘要:分析水环境监测的进展情况,对目前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水环境标准进行总结;阐述各项水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理化监测、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的进展状况,分析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监测管理没有统一性等问题,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6, 22(1):9-14.
摘要: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叙述。阐述了水质模型在水质预测、水质规划评价、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水质预警预报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各个发展方向上的研究进展,说明水质模型未来的六个发展趋势:新模型的开发,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的研究,水质模型与“3S”的结合,多介质环境生态综合模型,人工智能和水质模型的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转换的水质模型。
2006, 22(1):15-18.
摘要:阐述了TiO2光催化氧化法的原理、TiO2催化剂的制备以及粉末型和负载型两种形态的TiO2在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粉末型TiO2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负载型TiO2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和环境净化。粉末型TiO2的研究发展方向是通过改性以提高其活性和可应用性,如表面沉积贵金属、表面耦合、表面敏化、过渡金属掺杂等;负载型TiO2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改性以提高催化活性,选择合适的载体,充分发挥载体的优势,加强固定态光催化氧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利用太阳能作用光源等。
2006, 22(1):19-22.
摘要:总结了我国劣质水回用于农业灌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我国劣质水用于农业灌溉的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开展,微咸水与再生水中N、P、COD、可溶性盐分和重金属在土壤、作物及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把劣质水、土壤、农作物、地下水作为整体进行综合性机理研究,将节水灌溉技术与劣质水的安全高效利用结合起来的纵深性研究等将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2006, 22(1):23-25.
摘要:运用污染损失率函数和有机污染物衰减方程建立数学模型,把污染损失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降解时间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污染损失随着有机物衰减而发生的变化,并用福州市的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排放情况验证模型。
2006, 22(1):26-29.
摘要: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水体净化、河道基流与环境美化等生态环境需水与社会经济用水,对广州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区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及节水社会体系建设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2006, 22(1):30-33.
摘要:根据河道曝气技术控制河流水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结合苏州河流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苏州地区利用河道曝气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针对苏州河道的特征,应选用相应的模型来计算需氧量并选择不同的充氧设备进行曝气复氧,同时配合多种措施来提高河道曝气复氧的效果。合理运用河道曝气技术可以快速提高溶解氧、改善水体黑臭现象、净化水质,在苏州这样的河网城市具有较为广阔应用前景。
2006, 22(1):34-35.
摘要:讨论了水资源利用最优规划模型中的“多反而少”现象,对其一般最优规划模型作了一些改进,可以得到更优的结果,指出了最优规划对于节水工作的指导意义,并进行了示例计算。
2006, 22(1):36-38.
摘要:人为因素造成水质污染,引起河流(湖库)水体功能的衰退,导致可以利用的水量的减少。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水资源可利用量概念,给出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并以水功能区为单元,进行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有效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
2006, 22(1):39-41.
摘要:以浙江省天台县为例,介绍生态环境需水在规划中的应用,分别从生态环境分区,生态环境需水的目标确定,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对策分析等方面阐述。计算得出天台县2002年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并预测2007年、2012年和2020年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进一步分析了天台县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比例配置,不同规划年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的变化趋势,提出新型的“必须首先满足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实现生态环境需水和人类需水的协调配置。
2006, 22(1):42-45.
摘要:骆马湖为浅水湖泊,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征,已经处于中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骆马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骆马湖水质,提出对骆马湖生态建设的意见: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入湖口人工湿地,建设骆马湖生态湖滨,通过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实现骆马湖的可持续开发。
2006, 22(1):46-49.
摘要:通过百泉泉区天然状态与超采状态下的水环境对比分析,并对岩溶水补给量和开采量进行计算,阐述恢复邢台百泉泉水流量的可行性,随着“引朱济邢”和“南水北调”供水工程的实施,邢台百泉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将变为现实。
2006, 22(1):50-52.
摘要:以北京市某中学为例,介绍一种学校雨水利用的方法。根据校区水量平衡计算结果,对利用校园内汇集的雨水作为冲厕、绿化和景观用水等进行设计;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雨水径流的污染进行控制,保障所利用雨水的水质达到要求,并采用生态净化的方式,使学校景观水体循环起来。虽然雨水利用工程投资较高,但其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2006, 22(1):53-56.
摘要:从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出发,介绍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及现阶段的实施情况,论述水环境标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施过程中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水环境标准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水环境标准日臻健全、完善。分析我国水环境标准与可持续发展论的差距,提出今后需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标准的改进对策。
2006, 22(1):57-59.
摘要:分析了产权的制度功能及其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认为要解决我国资源利用低效及相关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资源产权结构的调整,即建立以重要资源国家所有为基础的包括一定范围资源个人所有在内的多元资源产权体系,文章还对一些相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6, 22(1):60-63.
摘要:多级提水灌区水资源调度决策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结构复杂、完备性差的特点。提出将决策支持系统(DSS)引入灌区水资源规划、管理、决策工作中,进行水资源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多级提水灌区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数据库结构及模型库;给出系统的实现思路及其软硬件环境。
2006, 22(1):64-67.
摘要: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迅速发展,流域内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水污染防治对策: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重视开源与节流等。
2006, 22(1):68-69.
摘要:结合当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探讨疏勒河流域及其下游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指出区域经济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合理利用的策略,优化配置,因地制宜,正确把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协调处理好长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
2006, 22(1):70-73.
摘要:根据全国各区域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不同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模式。分析总结了鞍山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鞍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研究在重工业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模式。
2006, 22(1):74-77.
摘要:分析了苏州市相城区主要入阳澄湖(水源型湖泊)河道的水质现状,发现各水体水质均超出相应的标准限值,主要污染成因为:面源污染源强大,污水集中处理率偏低,水利工程破坏了天然的水力联系,工业企业布局散乱等。针对该区水环境形势的紧迫性,提出了面源控制、工业生态改造、污水处理、引水冲污、两湖强制性保护等污染防治对策。
2006, 22(1):78-80.
摘要:针对水和废水中硫离子的特点,设计制作了测定硫化物的酸化—吹气—吸收预处理装置,并验证了该装置对硫化物的回收效果,简化了原来的预处理方法。总结分光测定过程中注意的若干事项,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使该方法具有更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2006, 22(1):81-83.
摘要:介绍了水解酸化+SBR处理汽水类饮料废水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指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低能耗、易管理等特点,在进水ρ(CODCr)为2000~4000mg/L,ρ(BOD5)为1000~2000mg/L的条件下,经过该工艺处理,平均出水ρ(CODCr)保持在130mg/L以下,ρ(BOD5)保持在25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Ⅱ级标准。
2006, 22(1):84-86.
摘要:用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齐鲁石化氯碱厂所排放的氯碱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反应器中COD去除率在20%~34%之间,挥发酸(VFA)质量浓度呈逐步升高的趋势,ρ(BOD)/ρ(COD)的出水值比进水值平均提高了27%,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多种复杂有机污染物可得到有效降解,为后继的好氧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6, 22(1):87-91.
摘要: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去除,传统去除方法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提出了用高压毫微秒脉冲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pH值、放电时间、气流量、放电条件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值为9.09,放电2h,放电电压46kV时氰化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3.2%,氰化物质量浓度可降至0.26mg/L。实验对比了放电与不放电氰化物的去除效果:相同条件下放电后氰化物的去除率大大提高,为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2006, 22(1):92-94.
摘要:采用蒸馏-吸附法对高浓度难降解橡胶促进剂CBS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十分有效,ρ(COD)从40000mg/L降到150mg/L以下,COD总去除率达到99.6%以上,色度从150倍降到0,脱色率达到100%,出水可以达标排放。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