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2(2):1-5.
摘要:根据全国水资源第二次调查评价初步结果,对我国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以重碳酸型为主,但硬度和总矿化度较大,成为影响天然水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性偏碱类型。地下水水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先天不足,地下水水质保护工作要重视对天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
2006, 22(2):11-15.
摘要:计算流体力学主要通过计算机模拟获得流体在特定条件下的有关信息,这一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利用数学模型精确模拟水处理反应器设计条件下的处理过程成为可能。综述了应用计算流体力学优化水处理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的国内外研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①未从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基于流动、环境因子浓度分布和生化反应的数值模型,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②缺乏足够的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2006, 22(2):16-18.
摘要:综合考虑多个点源排污口、支流、取水口以及面源污染,建立了一维河流水环境容量综 合模型,给出排污口权重的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用化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和排污控制方案。其方法的正确性由恒权水环境容量计算得到了验证。基于排污口权重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与传统的“试算法”相比,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且可为确定排污方案、河流综合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2006, 22(2):19-22.
摘要:分析了模糊贴近度方法用于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步骤,并以宁夏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探讨了模糊贴近度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原理直观,计算方法简单,能较完整地反映水环境质量污染程
2006, 22(2):23-26.
摘要:以云南省澄江县污染最为严重的窑泥沟为研究对象,从植物、填料和工艺流程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复合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尤其是在不同季节进水浓度变化较大时氮磷的去除情况,并由此找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构思。
2006, 22(2):27-30.
摘要:从当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结构性问题入手,应用现代系统理论,探讨了对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进行系统调控的方法与思路,初步构建了包括行为系统、支持系统、约束系统和决策系统四大子系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框架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论述了该调控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实现途径,以期为全面推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的思路与行动框架。
2006, 22(2):31-32.
摘要:采用新型复合酶制剂(BZ剂)处理城市受污染景观水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的使用对COD、NH3-N、TP等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BZ剂投加量为0.4mg/(L·d)时,CODCr、NH3-N、TP的最终去除效果最好,分别达到25.0%、77.6%、26.1%;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水质净化效果不曝气优于曝气状况。
2006, 22(2):33-35.
摘要:在污水灌入土柱试验的基础上,用自来水代替试验配水,模拟污染河流还清后对地下水 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清水回灌会很明显地把污染河流下部渗透介质中的COD,NH+4带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其进入地下水的量取决于渗透介质中截留的COD和NH+4的量;清水回灌仅会把河床下部渗透介质中少量的Cr(Ⅵ),TP和苯系物带到地下水中,成为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一个来源;Pb2+一般不会被带到地下水中。
2006, 22(2):36-38.
摘要:研究采用浮床无土栽培种植水蕹菜以控制重污染河道水体水质。不仅进行了静态试验,而且在重污染河道苗家河上加以应用,效果显著。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温35℃、水温30℃以上的条件下,水蕹菜对重污染水体中的CODMn、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 37.0%、92.9%、93.9%、93.8%;对藻类的抑制率为88.8%。示范工程水域中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透明度达90~130?cm。由此证明水蕹菜是对重污染河道净化处理的优良生物材料之一。
2006, 22(2):39-41.
摘要:在具有境外引水的复杂水资源系统中,建立水资源丰枯定性预警,对降低供水系统联合 供水成本和提高供水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灰色理论中灾变预测的原理,以深圳市典型水库年降雨量为预测因子,建立了GM(1,1)模型,并对75%保证率的年降雨量P75进行灾变分析。从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灰色系统在水资源实时预警应用中的局限性。
2006, 22(2):42-44.
摘要:为掌握农业灌溉过程中水环境的变化情况,对苏北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连 续五年监测。结果表明:地表灌溉水、地下灌溉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但有升高的趋势;灌溉退水中部分污染物浓度较灌溉水上升,个别单项指标超标,但不构成综合污染。提出解决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灌溉农业用水问题的几点建议。
2006, 22(2):45-47.
摘要:从水源地环境承载能力、区域污染源及事故溢液对水源地影响等方面分析洪港水厂水源水质安全性。研究认为,洪港水厂水源地所处水功能区具有较大的水环境容量,区域入江污染源对水源水质影响较小,各类石油化工品装卸码头潜在的装卸溢液事故对水源水质安全构成了威胁。指出洪港水厂必须建立、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规避及减缓此类风险事故造成的重大危害。
2006, 22(2):48-51.
摘要:介绍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基本结构、运行机理。分析该反应器的工艺过程,指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针对IC反应器存在的缺陷,人们对该反应器进行技术改进:通过提高它的内循环的气量进行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增加外循环装置缩短IC反应器的启动周期。
2006, 22(2):56-58.
摘要:采用负载型纳米TiO2/AC在流化床反应器中降解罗丹明B染料废水。研究了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与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机理首先是罗丹明B分子发色基团苯氨基、羰基键被破坏,然后是无色中间产物的逐渐降解。
2006, 22(2):59-61.
摘要:利用溶胶法将TiO2负载在天然丝光沸石上制成TiO2薄膜,在125 W高压汞灯照射下,对邻氯苯酚溶液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负载后的催化剂活性。通过实验得出,沸石作为一种多孔性的催化剂载体,在反应中通过吸附作用增加催化剂表面的邻氯苯酚浓度,可显著提高光催化剂活性。
2006, 22(2):62-64.
摘要:针对钢铁厂酸洗废液特点,对钢厂盐、硫酸酸洗废液综合治理全盘考虑,提出对盐酸废液采用负压外循环蒸发浓缩结晶法,硫酸废液采用单管填料升膜浓缩结晶法进行综合治 理研究,给出了具体工艺流程和经济分析。该研究方法具有蒸发效率高、能连续稳定生产、操作简单、治理过程不需加新酸、设备防腐耐用、操作运转费用低,回收了废酸液中的残余酸和亚铁盐,实现了全厂废酸液的完全零排放。
2006, 22(2):65-67.
摘要:黄河淤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目的在于对黄河机淤固堤形成的淤区实行节水灌溉。机井提水、管道输水、沟灌滴灌相结合的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用地埋管输水到地头,用塑料软管代替沟畦在田间输水,用水的自然落差低压输水和配水对树木能准确、适时适量灌溉,具有节水节电、节地节肥、自由灵便、简单易行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单位水量产值,节约灌溉投资,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2006, 22(2):68-70.
摘要:研究了溶液浓度、pH值、交换吸附时间、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处理时间对高岭石吸附重金属离子Cu2+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影响高岭石对Cu2+吸附的因素有:①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吸附作用时间,吸附量随之缓慢递增,最佳吸附时间是40~50?min;②改变溶液中初始浓度,其吸附交换等温线呈S形,属于二级吸附;③溶液的pH值在2~5之间增加时,吸附量也随之直线增加。指出磁场作用对低浓度的Cu2+的吸附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因素有磁场强度、磁化时间和磁化对象。
2006, 22(2):71-73.
摘要:亚麻沤制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由于木质素等难降解物质的存在,给亚麻沤制废水的处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实验研究表明,采用UASB-MBR联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在适当的条件下,出水中有机物质浓度和SS达到当地废水排放标准,木质素类物质去除率在84.9%以上,从而得到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6, 22(2):74-75.
摘要:根据水质CODCr在线分析仪运行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代替硫酸亚铁铵作为量程测定液,以始点漂移代替零点漂移,以及对于非重铬酸钾法测定 CODCr仪器检验,要考察其对水质的适应性的几点建议。
2006, 22(2):76-79.
摘要:基于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现状的分析,对目前我国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机制的建立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工作中的三大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加快防范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以及建立相关应急机制的进程的若干措施,包括突发污染事故的隐患调查、脆弱性评价、水质预报、动态监测以及应急组织机构等方面,以期能为我国减少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及其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
2006, 22(2):80-83.
摘要:以色列是一个干旱、严重缺水的国家,水是其生存的国脉所系。以色列民族创造了沙漠绿洲、沙漠硅谷,而他们的水经济也同样令世人瞩目。介绍以色列水资源立法的政策法 规和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阐述了水资源价格体系,以及水资源淡化工程的做法。
2006, 22(2):84-87.
摘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对水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脆弱性与敏感性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和总结,得出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系统的演化特征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提出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作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重视对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的研究,自觉地运用系统思维,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理论来指导。
2006, 22(2):88-91.
摘要: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和紫色土丘陵区——衡阳盆地为例,分析论述了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表结构和物质组成,耗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水分管理的主要对策:一是强化地表雨水的资源化过程,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立节水型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2006, 22(2):92-94.
摘要:在分析江西省温泉形成、分布及化学成分特征基础上,讨论地热温泉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就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属中低温水热系统的江西省地热温泉资源,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经深部循环于适宜条件下出露地表;旅游,温泉医疗,蔬菜、花卉种植,地热发电等是江西地热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分级利用和地热废水回灌是温泉资源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