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2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Ⅱ)——地下水水质现状和污染分析

      2006, 22(3):1-4.

      摘要 (2234) HTML (0) PDF 126.21 K (1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我国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形势严峻,劣质水分布面积占平原区面积近60%。高矿化度地下水分布比较广泛,总硬度 和矿化度成为地下水主要的超标因子。铁、锰、氟等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对地下水水质也有明显的影响,除天然因素外,地下水受人为污染的程度十分严重,全国有近25%平原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密集的流域,地下水污染已经呈现大范围扩散的态势。地下水保护形势十分迫切,指出要客观认识到地下水水质的先天因素和人为污染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下水的保护。 

    • 基于模拟技术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06, 22(3):5-8.

      摘要 (1251) HTML (0) PDF 115.44 K (1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建立灌区水资源需水计算的数字模拟模型,并对都江堰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以都江堰灌区为例,将灌区分为若干子区,分析该流域的供水能力、供需现状及供需发展情况。讨论各规划水平年水源工程和解决分区内水资源紧缺问题。 

    • 农业灌溉的负效应

      2006, 22(3):9-11.

      摘要 (1338) HTML (0) PDF 107.85 K (1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灌溉在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灌溉打破了原有水量平衡、水土平衡、水沙平衡和水盐平衡。造成的负面效应有:水污染加剧对物理系统、生物系统(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等)产生负面影响;水资源短缺降低了历史文化景观价值,对社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应加强流域和区域灌溉水源统一调度,协调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减小农业灌溉负效应。 

    • 灞河出山径流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

      2006, 22(3):12-15.

      摘要 (1291) HTML (0) PDF 186.87 K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西安地区年降水序列为参照,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灞河出山径流序列的周期性变化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平均年降水序列和灞河出山径流序列存在着多时间尺度周期,并且基本具有同步变化的规律性,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灞河出山径流序列的周期性影响不大。其中,变化较明显的周期是10?a、15?a左右时间尺度,水文序列变化的高能量主要集中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用秩次相关分析法检验得出灞河出山径流序列均存趋势性,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分析得出灞河出山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是1948年。

    • 森林对污染物湿沉降过滤作用的研究

      2006, 22(3):16-19.

      摘要 (1312) HTML (0) PDF 141.75 K (1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德胜钢铁公司附近的马尾松林、香樟林这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土壤渗透水的污染物离子浓度并和裸地相对比,以期了解这3种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过滤作用。研究结果如下:①大气降水的 SO2-4、NO-3、Cl-、F-浓度分别为30.36mg/L,3.56mg/L,1.41mg/L,0.75mg/L,表明SO2是该区的最主要酸性污染物质。②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表明森林对大气污染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马尾松林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污染物离子的总量高于香樟林,表明马尾松林对酸性污染物质的截留作用高于香樟林。③两种林型的土壤渗滤水的污染物质含量比起树干径流有比较明显下降,这表明土壤对酸性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截持和吸附作用。④对输入和输出不同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各离子含量比较,并与裸地相对照发现,森林生态系统均对污染物起到了明显的拦截和积蓄作用。综上,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具有明显的过滤作用。 

    • 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动态变化

      2006, 22(3):20-23.

      摘要 (1470) HTML (0) PDF 105.94 K (2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对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3个时期(1971,1988,2002年)的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结合多种文献资料,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引起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71~2002年期间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减少了188.87km2 ;湖泊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合理利用与保护湖泊水资源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 鄱阳湖水环境分析及综合治理

      2006, 22(3):24-27.

      摘要 (1372) HTML (0) PDF 95.34 K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鄱阳湖1991~2003年的水质水文资料,分析了鄱阳湖10多年来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目前,产生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面源污染加重;矿山开采产生的含重金属废水的污染;人们环境意识淡薄;行政部门对环境治理力度滞后和执法力度不够。为保护鄱阳湖水环境,应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移,并加强沿湖和湖内污染防治,恢复沿岸水生植被,增强自净能力。 

    • 东湖富营养化的模糊评价研究

      2006, 22(3):28-29.

      摘要 (2013) HTML (0) PDF 107.40 K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东湖10个湖区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对象与标准对象的相似程度采取海明距离进行处理。计算可知,东湖占42.6%面积的区域属中等营养水平,5.8%面积的区域为富营养化水平。评价结果表明,东湖10个湖区中有2个湖区是富营养化水平,4个是中等营养化水平。

    • 东太湖疏浚对河网环境影响的研究

      2006, 22(3):30-32.

      摘要 (1565) HTML (0) PDF 120.33 K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东太湖底泥富含污染物的情况下,进行环保疏浚施工实验。提出控制排泥场尾水对河网环境污染的措施,防止疏浚过程中造成地区水环境的二次污染。疏浚工程重点是防治技术的开发、评价及处理工艺的选定。

    • 流域土壤流失携带污染物量的计算方法

      2006, 22(3):33-35.

      摘要 (1331) HTML (0) PDF 129.67 K (1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土壤侵蚀预测模型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量,结合河道断面现有的常规监测资料,推算出土壤流失携带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建立流域土壤流失携带的污染物量计算方法。

    • 水污染对菹草及伊乐藻生长的影响

      2006, 22(3):36-39.

      摘要 (1480) HTML (0) PDF 142.68 K (1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沉水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存阈值问题,在满足光补偿点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劣Ⅴ类水质中菹草(Potamageton crispus)、伊乐藻(Elodea nattalii)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①如果能够保证水体光补偿点条件,在苏州市3种劣Ⅴ类水质中,菹草、伊乐藻均能保证基本存活,且无论从表观上还是从体内的保护酶来看,伊乐藻对污染的适应能力均优于菹草。②在实验过程中,菹草及伊乐藻的叶绿素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在污染环境中植物生长状况不良。③菹草及伊乐藻在水质相对较好的苗家河水样中的生长情况优于水质相对较差的薛家河及竹辉河。 

    • 物元模型在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2006, 22(3):40-42.

      摘要 (1250) HTML (0) PDF 96.90 K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新疆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新疆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Ⅲ级,已接近饱和值,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

    •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2006, 22(3):43-46.

      摘要 (1334) HTML (0) PDF 94.68 K (1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进展,对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从河道内、河道外、景观娱乐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方向:基础理论知识;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相关污染法规等。 

    • 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以惠州市为例

      2006, 22(3):47-50.

      摘要 (1313) HTML (0) PDF 96.50 K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估和多目标计算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对惠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性的综合评价,应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对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不同方案下的惠州市水资源承载力作了定量计算。 

    • 草酸铁络合物/H2O2/UV体系对靛红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

      2006, 22(3):51-53.

      摘要 (1461) HTML (0) PDF 112.94 K (1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草酸铁络合物/H2O2作光氧化剂,利用紫外光对水溶性染料靛红进行了光氧化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3,[Fe(Ⅲ)]/[C2O42-]=1/3,H2O2为100mg/L条件下,光照30min后,质量浓度为30mg/L的染料溶液其脱色率达到98.5%,COD去除率为54.4%。与UV/Fe3+、UV/H2O2、UV/草酸等光氧化体系相比,脱色效果较为明显。

    • 固定化细胞去除废水中硝态氮的试验研究

      2006, 22(3):54-55.

      摘要 (1293) HTML (0) PDF 111.41 K (1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常用的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有效解决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机械强度小、易破碎、发胀粘连和带气上浮等问题。对包埋固定化反硝化菌与未包埋反硝化菌处理含硝态氮的废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固定 化反硝化菌在不适宜的pH值、温度和有氧条件下均比未包埋菌具有明显的耐受性,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特性,并且能和硝化细菌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单级生物脱氮,总氮去除率达到52%,因而在处理含氮废水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DASB+W-SFCW联合工艺

      2006, 22(3):56-59.

      摘要 (1301) HTML (0) PDF 146.76 K (1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DASB+W-SFCW”联合工艺,并运用该工艺对分散式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DASB单元采用短时厌氧技术,去除颗粒有机物和部分溶解有机物,防止W-SFCW堵塞,保证W-SFCW单元脱氮所需的碳源。W-SFCW床优化了传统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流态,使污水在W-SFCW床内呈波式流动,充分地发挥了湿地系统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DASB+W-SFCW”联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当进水中COD,NH-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8mg/L,31.5mg/L,5.5mg/L时,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7%,52.1%,89.7%,出水水质优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

    • 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2006, 22(3):60-62.

      摘要 (1444) HTML (0) PDF 121.32 K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臭氧在水处理中的氧化消毒机理,其强氧化性能破坏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将一部分有机物彻底分解,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改变了有机物性质,提高了其可生化性。介绍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如预氧化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无机物、藻类及颗粒物的去除,以及对饮用水消毒杀菌。

    • 生化法处理ADC发泡剂废水的试验研究

      2006, 22(3):63-65.

      摘要 (1241) HTML (0) PDF 107.71 K (1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缺氧池、需氧池和间隙曝气池组合工艺生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ADC发泡剂。试验表明,在温度为28℃,pH值为7.4~7.8,C/N为5,回流比R为200%和r为150% 时,NH3-N去除率可达92.75%;NH3-N负荷对NH3-N的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应低于0.12kg/(m3·d)。

    • KDF树脂对于污水厂出水氨氮的吸附试验研究

      2006, 22(3):66-67.

      摘要 (1194) HTML (0) PDF 122.81 K (1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污水厂在冬季出水氨氮浓度超标的实际情况,采用KDF树脂对污水厂出水氨氮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得出树脂对水中氨氮的吸附规律,同时对树脂过滤水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树脂的再生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KDF树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氨氮,过滤水头稳定易于再生。 

    • 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电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

      2006, 22(3):68-71.

      摘要 (1312) HTML (0) PDF 146.96 K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吸附、焙烧法制备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对偶氮染料甲基橙溶液进行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考察催化剂量、槽电压、pH值、电解质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 理效果的影响,探讨该法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机制;并以水杨酸为探针性物质,推测出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 

    • 黄龙工业园水源地潜水水质评价与预报

      2006, 22(3):72-74.

      摘要 (1151) HTML (0) PDF 142.94 K (1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龙工业园水源地潜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得知区域潜水水质差,属于Ⅴ类水。为了保证水源地的安全,在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区域地下水进行水流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区内地表河流对水源地开采区潜水水质的影响,得知地表河流水质对潜水水质影响较大,须加强治理。

    • 长春市南湖水质状况分析

      2006, 22(3):75-77.

      摘要 (1449) HTML (0) PDF 118.95 K (2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999~2004年长春市南湖游泳区、湖心区、荷花区NH3-N,BOD5,CODCr,TN,TP等5项水质指标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南湖在经过2000~2002年的底泥疏浚治理后,水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特别是荷花区水域的一些监测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值;但游泳区和湖心区的水质仍表现出富营养化,水体中TP,TN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建议在湖泊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在截断外源污染的前提下,最好采取生态治理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 湛江市水环境容量测算

      2006, 22(3):78-79.

      摘要 (1281) HTML (0) PDF 105.48 K (1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雨量资料确定水文设计条件,并对水环境功能区过渡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 用完全混合模式及污染带长度控制模式进行水环境容量测算,得到湛江市地表水环境容量值。该容量值与污染物入河量、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该值是合理的。 分析

    • 嘉兴市水环境现状及外来污染物贡献率评价

      2006, 22(3):80-83.

      摘要 (1229) HTML (0) PDF 132.45 K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摸清嘉兴市污染物的来源情况,为水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近年来水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了该市水环境现状,估算了外来污染量和本地污染量。结果表明:影响嘉兴市水质的主要项目依次是NH-N,TP和CODMn;外来的污染量占很大的比重,约为50%。建议在积极控制本地排污和增强自身纳污能力的同时,应呼吁和协调周边地区改善水环境。 

    •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措施创新

      2006, 22(3):84-87.

      摘要 (1234) HTML (0) PDF 76.55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根治淮河流域水污染,确保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水质安全,提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创新措施: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淮河流域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建立水质控制与经济发展联动的长效机制;改革水资源税的管理使用办法,让经济发达的调水输入城市替代调水沿线落后农村地区分担国家级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将排污收费划分为排污管理费与排污处理费,适当提高排污处理费征收标准,以排污处理费为基础,实现排污处理的市场化运营;加大对污染控制区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县乡政府机构运转困难问题;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新农村地区水质保护绩效挂钩的制度;以县为单位实行产业倾斜政策,鼓励污染严控区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对农村税费与土地管理进行深化改革,培育有利于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

    •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2006, 22(3):88-91.

      摘要 (1324) HTML (0) PDF 99.50 K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①省界缓冲区难以发挥缓冲作用;②省际边界地区存在水污染矛盾隐患;③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④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⑤省界监测还不能满足功能区管理的需要。提出进一步推进省界水体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①加强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②建立完善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协商机制和突发污染事故预警机制;③大力推进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④完善省界水体监测体系;⑤优化水资源调度等方法。 

    • 上海市引清调水工作研究

      2006, 22(3):92-94.

      摘要 (1226) HTML (0) PDF 71.46 K (1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上海市引清调水工作的内容,讨论了上海市开展引清调水工作的必要性,并从水量、水质和水位三个方面论证了开展引清调水工作的可行性。根据各水利片的调水方案、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指出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 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