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2(4):1-5.
摘要:针对水资源的属性,从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对我国近年来水资源管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着重对水资源管理中政府的职责、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从行政管理角度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实现途径进行归纳和剖析。
2006, 22(4):6-10.
摘要:综述近年来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现状。根据光催化反应器中的光催化剂存在形式及应用情况,将反应器分成悬浮式、负载式和耦合式三类,并系统地介绍了这三类反应器的结构、性能及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出了废水处理中光催化反应器研究与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006, 22(4):11-15.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地下水动态预测研究的各种模型,将这些模型划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两大类,指出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地下水动态预测的可靠性与精度的两条途径:(1)建立既能描述地下水系统内部特征也能反映其外部特征的确定性随机耦合模型;(2)建立地下水系统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并将系统内部参数作为随机变量,将其外部环境因素也作为随机时间序列引入地下水流定解问题,并给出解的概率分布。
2006, 22(4):16-19.
摘要: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了平水年和丰水年两种降雨年型下研究区13个出水口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在研究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山与平原交接断面上出水口的集水面积变异非常大,因此山前平原所接受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空间变异也非常大。不同的降雨年型下,降雨量转化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比例也不同。平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小,丰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大。应用SWAT模型时,与ArcView的拓展模块有机结合,可以更方便提取完整的大流域,划分出合理的子流域。
2006, 22(4):20-23.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于桥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实验研究,找出了于桥水库底泥中磷、有机质、氮、铁、锰等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溶解氧、pH值、水温等影响因素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程度,并对各污染物的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磷的释放条件:pH值≥8时,好氧条件下会缓慢释放,当ρ(DO)<2mg/L时快速释放;在中酸性条件下,当ρ(DO)<1mg/L时发生较快速释放;低溶解氧和高pH值协同作用强烈。有机物和氮的释放主要受溶解氧浓度影响,与pH值关系不大,在ρ(DO)<2mg/L时发生了快速释放。溶解性铁、锰的释放取决于水体pH值,在酸性条件下,ρ(DO)<1mg/L时释放。
2006, 22(4):24-26.
摘要:采用水功能过渡区的新理念,根据一维水流的污染物对流扩散方程,提出河流水功能过渡区长度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水功能过渡区长度受水动力条件、污染物特性、底泥释放污染物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分析论证水功能区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优化调整过渡区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2006, 22(4):27-29.
摘要:综合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河流的污染现状特征及造成污染的各种复杂成因,提出了城市河流污染修复的技术路线,并对污染河段开展生物修复、工程修复的具体技术和建立修复维护机制作出了研究和探讨。
2006, 22(4):30-32.
摘要:弯曲性分叉河道中水流特征复杂,对污染物扩散有很大影响。为了定量分析其水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弯曲性分叉河道中的污染物扩散数学模型,研究其中污染物扩散的状况。主要针对河道回流、绕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数值模拟计算,并分别给出了可视化结果及平均的扩散距离。计算结果表明:边界层稍微减弱污染物的扩散,弯道分离使污染物扩散呈现多向扩散,而回流和绕流尾迹区使污染物很难扩散,从而有利于泄漏污染物的收集和集中治理。
2006, 22(4):33-35.
摘要:在阐述苏只水电站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和电站建设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建立鱼种人工孵育场、长期监测生态环境、弃渣场建设以及生态补偿方案等措施。分析表明,苏只水电站建设在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2006, 22(4):36-39.
摘要:总结出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若干主要指标,运用三标度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以模糊数学为工具,建立二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应用该方法对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
2006, 22(4):40-43.
摘要:应用模糊理论中的模糊隶属度评判原理,通过分析云南省楚雄市三个县不同水平年水资源紧缺程度、缺水原因和趋势,划分缺水的类型。计算结果与现状比较吻合,本理论为楚雄市将来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6, 22(4):44-46.
摘要:为了解湖泊、河流不同底质条件对高等沉水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人工模拟,进行曝气泥、河道底泥、掺砂泥和细砂4种不同底质条件下的轮叶黑藻生长影响试验。轮叶黑藻的分根数、成活率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表明:曝气泥和掺砂泥的试验组中的轮叶黑藻的生长情况优于底质为河道原泥和细砂的试验组,水体底质条件对水生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这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水生植物的重建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6, 22(4):47-49.
摘要: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BP网络的分析,建立描述不同水分条件下膜下滴灌根冠间非线形变化的模拟模型,通过该模型利用棉花地上部株高、干物重、叶面积参数、时间及土壤水分预测膜下滴灌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根系参数,以2000年在新疆的大田棉花试验结果作为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描述不同水分条件下根、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应用价值。
2006, 22(4):53-55.
摘要:通过对传统尼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分析,指出其缺点,并对其作出改进,提出了一种污染等级的划分方法。将改进的尼梅罗指数法应用于磐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更客观、合理。
2006, 22(4):56-58.
摘要:运用多目标决策技术,减少农田排水氮、磷输出,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探讨地表控制排水的控制时间。通过田间试验和SPSS回归模拟,应用均值土壤一维垂直入渗Philip公式计算累计入渗量,研究田间尺度降雨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变化规律,拟合控制排水氮、磷浓度对数函数模拟方程。建立减少氮、磷流失和排涝、除渍的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提出求解模型的非劣解和均衡解的方法。
2006, 22(4):62-64.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乐安河沿岸的非点源污染,利用遥感(RS)技术,对乐安河流域土地进行分类,找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再经过现场试验与经验公式的计算,得到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排放量,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方案。
2006, 22(4):65-67.
摘要:通过分析徐州市1991~2002年地表水水质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关系,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除废黄河和云龙湖外,其他水体水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认为今后徐州市应进一步加大水污染控制力度,同时配以一定的生态工程,以提高地表水水质。
2006, 22(4):68-70.
摘要: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基础上,结合混合有限分析交错网格法,对流动环境中的同轴纯射流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试验资料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湍流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对流速比较小工况时的情形进行预报,并给出同轴纯射流的浓度沿程分布图。
2006, 22(4):71-74.
摘要:介绍曝气生物滤池(BAF)的结构与工艺,讨论影响BAF运行的主要因素,总结BAF在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作用和效果,综述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结论表明,BAF的BOD容积负荷可达6kg/(m3.d),NH3-N容积负荷高达1.0kg/(m3.d);气水比要求在7∶1左右。最后对BAF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006, 22(4):75-77.
摘要:焦化废水成分十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性质非常稳定且水量大,是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使用H2O2为氧化剂,FeSO4·7H2O为催化剂的Fenton氧化法对钢铁焦化厂废水的终冷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氧化处理后用FeCl3为混凝剂对COD,NH3-N,色度及浊度的去除率进行了系统的考查。确定了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最佳的混凝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当pH值控制在3左右 ,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80℃,焦化废水的COD,NH3-N,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1%,96.2%,90.8%和90.2%。
2006, 22(4):78-81.
摘要:真实环境中的湖区和周边河网通常是相互联系的,水中污染物会随水流在湖区和河道间发生迁移;为了更客观地模拟预测这类区域中的水质变化规律,从一、二维耦合区内公共单元的水质浓度应满足相容条件出发,对一、二维连接区利用重叠投影法,建立了基于美国国家环保局WASP5模型的污染物迁移扩散机理以及有限体积法的一、二维耦合水质模型,并应用于苏北洪泽湖水系水质模拟,模拟成果验证了该耦合水质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的特点。
2006, 22(4):82-84.
摘要:研究用Fenton试剂处理含苯胺黑药(二苯胺基二硫代磷酸)模拟废水和实际选矿废水,分别考查了反应初始pH值、Fe2+浓度及H2O2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时间为10min,反应初始pH值为4,ρ(Fe2+)=1.83g/L,ρ(H2O2)=5.55g/L,模拟废水苯胺黑药的质量浓度为300mg/L时,COD去除率达到83.6%;对于实际废水,当ρ(Fe2+)=50mg/L,pH值=3.5,ρ(H2O2)=1800mg/L时,出水ρ(COD)从1000mg/L降到32mg/L,COD去除率为96.8%,达到废水排放标准,药剂成本估计为每处理1m3废水需要费用18元。
2006, 22(4):85-87.
摘要:简要介绍化粪池的原始功能、负面效应、建设费用、技术管理等方面内容;分析新形势下兴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取代传统化粪池的可行性;探讨化粪池设置对进入污水处理厂中有机物负荷削减产生的对脱氮除磷不利影响;提出修正化粪池设置有关规范和取消化粪池后室内外管线布置等有关技术措施;明确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城镇)可以完全取消化粪池的意义。
2006, 22(4):88-91.
摘要:水资源短缺包括存量短缺与流量短缺两个层面。存量短缺指“因为水资源存量因素导致的物种种群下降状况下的水资源存量与物种种群数量不致下降时的水资源存量之间的正缺口”。流量短缺指“在居民可以接受的价格下,水资源需求量与保证人类一定生活质量且无水资源浪费条件下水资源需求量的正缺口”。在此定义下,提出了确定水资源存量短缺的公式。用类似于恩格尔系数的方法,提出测度水流量短缺程度的公式。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了水资源短缺的观念及其测度公式。
2006, 22(4):92-94.
摘要:通过对研究区域矿井废弃水的实测和调查分析,得出矿井涌水量受两种因素影响:①随着矿井开采空间的扩大而引起的涌水量的稳定增加;②降水等补给条件是影响涌水量变化的随机因素。提出分离涌水量的随机波动量与稳定增长量的技术线路。利用很少的资料,提出一种求解97%保证率矿井水可利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此种方法对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厂的主水源进行了水资源论证。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