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针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三种典型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监测天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并就基于以上修复技术的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及治理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评价,为开展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最后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摘要:回顾当前关于河流潜流带在影响地表水水质和生态过程的重要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列举了河流潜流带功能受到的主要潜在威胁,并初步提出了通过度量一定尺度范围内河流与潜流带的水文交换强度、重要的间隙化学作用速率以及河底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来评估河流潜流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
摘要:介绍微藻固定化技术在环境的生物监测方面具有灵敏度高、同一装置能监测多种污染物等优点,阐述固定化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重金属离子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及环境的生物监测方面的研究。
摘要:以深圳市的3条河流为实例,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水化学和水生物指标为基础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提出了基于模糊概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以及不同健康状况河段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深圳河流有70%以上河段处于亚病态和病态状态,仅有45%的河段达到健康水平,说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严重,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摘要:提出河流生态系统的几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定量评价水电开发影响的河 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量。以广东省紫金县沥口水利枢纽工程为案例,对项目实施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沥口水利开发工程引发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每年正效益为5?941万元,主要来自发电效益、旅游收益和灌溉效益,分别占81%、5%和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每年为3.744万元,主要是淹没耕地、有机质生产和水质净化,分别占24%、20%和19%。同时,工程开发引发的负效益占到了正效益的63%,说明该工程开发对东江河流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摘要:以秃尾河流域为例,从地下水与表生生态环境关系的野外调查入手,以地下水为主线,在深入分析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较好,其中盖沙丘陵区和沙漠区是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基本确定,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受水区为青海、甘肃等6省(区)。主要介绍了甘肃省受水区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受水区的选定原则,初步规划的成果以及调水水资源配置所需的配套工程情况,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来模拟渭河渗滤系统,定性研究受苯胺污染的河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其环境行为包括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用 数学模型定量模拟苯胺在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建立苯胺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参数得到苯胺的确定性迁移方程,分别预测了不同时间、不同深度苯胺相对浓度的变化情况。用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吻合较好,证明了苯胺数学模拟与所求参数可信。
摘要:湖群调水后,湖群及其连通沟渠共同组成了复杂的湖网结构,调水线路不单一,存在着二次分流问题等。以汉阳湖群为例,对湖群调水的方案进行了优选,并预测分析了引江灌湖工程实施后汉阳湖群的水流水质变化。得出结论:①流量越大,湖区流动性越好;②四湖的整体流动性以龙阳湖最优,三角湖最差;③由于湖面宽广,湖网形状复杂,引入的水流难以置换全部水体,出现缓流区域和死水区。
摘要:以含敌百虫有机磷农药的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Photo-Fenton试剂进行氧化降解处理,使其成功转化成为无机磷(PO3-4)。实验表明,在pH值=3.0,c(Fe2+)=0.72mmol/L,c(H2O2)=3mmol/L的酸性条件下,Photo-Fenton处理方法对敌百虫废水有机磷转化成无机磷的转化率可达70%,这可能是因为Fe3+络合物对光的吸收产生的配合基的作用以及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速率加快。还对photo-Fenton处理有机磷农药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摘要:在使用包埋固定化硝化菌的流化床反应器中改变系统的运行参数,用模拟高浓度NH3-N废水实现从常规硝化为主到亚硝酸型硝化为主的转变。驯化完成、恢复溶解氧到3~4mg/L后,仍然能达到高度的亚硝酸型硝化。通过间歇式实验得出亚硝酸盐的积累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此为参考调控连续进出水情况下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从而达到和保持最好的亚硝酸型硝化效果。
摘要:研究了Fenton法对线路板生产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处理效果,比较传统Fenton法和电解Fenton法处理效果。在同样反应时间里,电解Fenton法的COD平均去除率为55.7%,H2O2的最大投加量为3.75g/L,而传统Fenton法的COD平均去除率为23.7%,H2O2的投加量为5.45g/L。确定了电解Fenton法小试装置处理线路板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
摘要:采用气升式反应器对日光灯光暗比、日光灯光源和二极管光源在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氮磷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该系统对NH+4-N、PO3-4-P的去除,采用日光灯光源去除效果优于采用二极管光源。
摘要:采用高分子有机捕集剂与废水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生成稳定且不溶于水的金属螯合物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4种捕集剂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对含有汞、铜、镉、铅等重金属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重金属捕集剂方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率较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系统分析了微污染水强化常规混凝工艺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阐述了影响强化混凝的主 要因素:混凝剂种类的影响,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pH值对混凝的影响,以及碱度及原水水质的影响。说明了几种强化混凝方法,展望了强化混凝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1993年以来安徽省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略有好转,淮河流域水质总体好转较明显,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质总体变化不大。
摘要:统计分析流域内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产生量与污染物入河量的调查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安徽省辖新安江流域点源入河系数约为面源入河系数2~3倍,点源污染是流域内主要污染来源,但面源污染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总磷,有近2/3来自面源,相对省辖淮河、长江两流域来说,面源污染贡献率明显增大。指出流域污染防治必须综合考虑点、面源污染两个方面;在点源污染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取得实效。
摘要:对郁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出郁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总体框架,并对自动监测子系统、移动监测子系统、水质预测子系统及信息发布子系统进行 了详细设计。通过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动作,可以达到对郁江污染状况的动态跟踪,对突发水污染事故及时进行水质预测及报警,为政府预防与处理郁江水污染事故提供保障。
摘要:从水权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入手,认定水权制度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资源配置或生产力布局问题,更是涉及制度建设和一个国家管理体制的演化的问题。通过对已建立可交易水权为基础的水权制度改革作进一步探讨,提出了建立“准市场”和“地方政治民主协商”机制、构建合约化的水权交易市场、加快水权市场的布设与推广等相应的建议。
摘要:城市供水短缺曾经是香港面临的重大难题,其原因与地质因素和降雨量分不开,也与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有关。为解决供水问题,香港政府采取过许多措施,例如,利用溪涧和井泉之水,修建水塘,淡化海水,引东江水入港等,最后基本上解决香港的用水问题。北京是供水陷入困境的城市之一,从香港的经验中可以得到某些启示。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