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2(6):1-5.
摘要: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提出了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西安地下水资源承 载能力综合评价在2级与3级之间;咸阳、宝鸡、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整个关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该理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系统问题的综合评价。
2006, 22(6):6-8.
摘要:以毛管逆滤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为例,研究变温下污水土地滤渗系统的氧化还原 环境。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ORP)随着系统的进水—落干交替而高低起伏,使系统依次出现厌氧、好氧环境,并且距污染源越近,ORP起伏变化越明显;ORP与温度、进水浓度及污水过滤速度均呈负相关关系;ORP与COD处理效果的关系则表现为ORP值高,出水COD浓度普遍较低,COD去除率高。
2006, 22(6):9-13.
摘要:明确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时空、可持续、社会经济和生态4个方面的内涵,指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涉及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评价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包括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未来201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给出了合理的评价结果。
2006, 22(6):14-17.
摘要:从环境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拓展认识和界定了水环境和水环境承载的内涵意义。基于水环境的水源、资源、纳污、生态等4个主要功能过程,兼顾考虑社会调节活动对水环 境功能的影响,设计并构建了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以指数-指标-变量的分级框架模式,以1个指数、6个分类指标、36个表征变量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与经济社会荷载之间的相互关系。
2006, 22(6):18-20.
摘要: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框架体系出发,针对上海市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特点,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对比分析角度分别建立了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标准化和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得到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级划分法,建立起综合指数值与生态安全评判的等级关系。各指标层的变化趋势揭示了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即中心城区的水环境生态安全等级普遍低于郊区;在年际变化上,状态指标层评价值呈下降趋势,需要持续保护水环境生态系统;而压力和响应指标层评价值不断上升,保证了总体的良性发展趋势。
2006, 22(6):25-27.
摘要:根据博斯腾湖水质资料,应用属性识别模型进行博斯腾湖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质基本良好,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排水,有排水口的区域水质较差,没有排水口的湖区水质均为良好。
2006, 22(6):28-30.
摘要:通过对现有河流健康定义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以河流系统为定义主体的河流健康概念,分析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内容,并初步建立了河流健康的诊断指标体系。
2006, 22(6):35-37.
摘要:在分析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肥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 准,采用基于极大熵原理的水资源承载力模糊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肥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期望负荷值大于现状承载力,并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及措施。
2006, 22(6):38-40.
摘要:采用GLLVHT模型对江苏LNG项目冷海水排放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其环境影响。并针对南通海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计算方案进行计算,根据结果分析可知影响程度最大的方案是:温降大于0.5℃的面积最大约为0.93km2;影响程度最小的方案:温降大于0.5℃的面积最大约为0.89km2。根据计算结果,同时考虑到技术、经济因素,在保证安全情况下推荐采用排口1处表面排放。
2006, 22(6):41-42.
摘要:提出了按照自产水资源估算各地水环境容量的方法,计算了不同设计流量下,陕西省两种主要污染物COD,NH3-N的水环境容量。
2006, 22(6):43-46.
摘要:以平原河网区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选择了WASP5系统作为平原河网水质模拟的基本工具,针对WASP5系统自带的DYNHYD5水动力模型功能的局限性,以及平原河网水力调控系统复杂的特征,选择了具有产汇流模拟、闸坝控制模拟及河网水流模拟等功能的三级联解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三级联解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与WASP5水质模型的耦合,使之可以应用于平原河网水环境的模拟。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引调水工程中去,模拟引调水工程中不同实施方案下的环境效益,为引调水工程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6, 22(6):47-50.
摘要: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长期存在着水环境问题,引江济太的实施使该问题更加被关注 ,大量污水不能排泄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结合常熟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原型调水试验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望虞河引水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的影响。
2006, 22(6):53-56.
摘要:采用碱氯法对小秦岭某金矿提金后的含氰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实验室试验主要考察了 药剂使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对除氰效果的影响。对ρ(CN-)为33.5mg/L和22.5mg/L的含氰废水,经一次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ρ(CN-)为0.10~0.28mg/L,CN-去除率大于99%,低于国家ρ(CN-)≤0.50mg/L的排放标准;扩大试验在实验室试验最优条件下进行,达到了实验室试验同样的处理效果,对处理合格后的废水进行了返回系统使用试验,实现了处理后废水部分或一定时间内全部返回系统使用,局部实现了微氰废水零排放。
2006, 22(6):57-60.
摘要:采用吸附等温方程、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仪等测试分析方法对红色链霉菌废菌体吸附废水中Pb2+的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强碱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废菌体的吸附性能;红色链霉菌细胞壁上的—COO—、C—H和O—H可能是吸附铅离子的主要基团;红色链霉菌吸附Pb2+的过程可能是一个以表面络合反应为主的物理化学吸附过程。
2006, 22(6):61-63.
摘要:针对采油污水的水质特点,以及其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结合现有处理工艺,确定了以生化法降解有机污染物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实现了达标排放,并对处理工艺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2006, 22(6):68-70.
摘要:研究Fenton氧化技术处理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 模拟废水的反应条件及处理效果,主要考察了Fe2+和H2O2的用量、温度以及废水的pH值等条件对色度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Fenton氧化反应对废水色度和COD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9.78%和94.34%。考察了不同光照条件Fenton试剂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光照能够加快Fenton反应速度、提高COD去除率。
2006, 22(6):71-75.
摘要:从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射流冲沙清淤、射流曝气改善水质、空化射流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以及气泡羽流阻止盐水入侵等方面对射流理论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应从理论、试验与实际应用等各方面继续加强对射流的研究。
2006, 22(6):76-80.
摘要:综述可渗透反应墙(PRB)的技术关键、零价铁修复的原理和PRB的最新进展和实例应用,介绍PRB技术处理地下水的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
2006, 22(6):81-85.
摘要:基于水污染的区域化和流域性特点,提出了区域尾水的概念,并对其范围和内涵作了讨论与界定。通过综述国内外区域尾水处置的研究和实践,评述了区域尾水的三种控制模式的优缺点,认为要有效解决区域性尾水处置问题,必须根据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将人工处理、尾水分流与生态处理三种处置模式有机结合,通过整合与集成,建立区域性的尾水处置体系。根据水污染控制的工作程序和尾水处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三级控制、三级标准”的尾水控制模式可能是建立系统契合、全过程控制的区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6, 22(6):86-88.
摘要:对江苏省13个市的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类调查,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无锡、镇江、常州以生活污染为主;徐州、宿迁、泰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南通以化肥污染为主;苏州、扬州两地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染、化肥污染和精养鱼塘污染均占一定的比例。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对策。
2006, 22(6):89-90.
摘要:介绍长江下游船舶溢油污染的现状,论述溢油污染对沿岸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溢油防治研究的重要性。以长江南京段为例,分析影响江中及岸边事故溢油迁移转化规律的因素,提出船舶事故溢油应急处理措施的三个重要部分,即溢油模拟及污染区预测、溢油清除回收和溢油风险评价。针对三个部分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为国内各大中型江河不同河段的船舶溢油的研究提供参考。
2006, 22(6):91-94.
摘要:随着点源污染控制的加强,非点源污染逐步成为我国乡村流域污染物构成的主体。在分析乡村流域非点源污染主要类型以及非点源污染对乡村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流域层面上的农村非点源污染管理模式,着重分析了最佳管理措施BMPs相关技术并建立了在流域层面上管理乡村河流的工作步骤,该工作流程有助于建立乡村非点源污染防治规划的框架体系。
2006, 22(6):95-98.
摘要:明确水资源是一种“池塘资源”,而不是纯公共资源,也不是私人资源,水资源的开采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应用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理性个体的行为特点,提出在产权关系不明确、政府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水资源会出现开采过度和节约不足现象。
2006, 22(6):99-101.
摘要:利用纳什均衡及重复博弈的原理,讨论同一城市多家企业经营城市供水所引发的管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价格竞争问题,研究管网正反馈因素对城市供水企业博弈结果的影响。阐明了当重复博弈实现合作均衡时,均衡分界点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在减少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前提下,给出了目前对发放经营许可证数量的政策建议。
2006, 22(6):102-104.
摘要:以长江下游石油码头为例,分析生产过程中水污染事故源及源强,通过数值计算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在涨潮过程时会对上游的自来水厂取水口造成污染。针对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减轻事故发生后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