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土壤水资源评价及其研究进展

      2007, 23(1):1-5. CSTR:

      摘要 (1243) HTML (0) PDF 112.63 K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土壤水资源的价值、资源结构和补给特征;分析了土壤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开展土壤水资源理论和开发利用方法上的研究,掌握不同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是建立节水型农业的基础,也是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实现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

    • 松花江区水资源质量评价综述

      2007, 23(1):6-8. CSTR:

      摘要 (1235) HTML (0) PDF 82.93 K (1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对松花江区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综合概述。松花江区的地表水体污染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CODMn;综合评价水质劣于Ⅲ类的河长占总河长的62.7%;湖泊、水库基本处于中富营养和富营养状态,水质多为Ⅴ类和劣Ⅴ类。汛期污染重于非汛期,面污染源影响大于点污染源;有机污染主要来自农村和田野,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

    • 植物修复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研究进展

      2007, 23(1):9-12. CSTR:

      摘要 (1313) HTML (0) PDF 148.51 K (1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人工湿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土壤的污染行为和修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植物修复技术的最新成果,指明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

    • 遗传算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2007, 23(1):13-16. CSTR:

      摘要 (1352) HTML (0) PDF 130.36 K (1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了遗传算法在水污染控制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库(群)优化调度、地下水系统的模拟与优化、水环境模型参数估计等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并对遗传算法在该领域 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 渭河流域水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2007, 23(1):17-21. CSTR:

      摘要 (1334) HTML (0) PDF 127.96 K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出现水量大幅度减少、污染状况严重和下游淤积严重、洪水频发等问题。从来水、降水、用水和产水条件方面分析并指出渭河流域流量锐减原因 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利用造成的,降水和产水条件的变化也对水量减少起到一定影响,污染和下游淤积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无序排污和水利工程设施不合理的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分区、分段的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善污染状况;努力降低潼关高程,减轻下游的淤积现状;进行省内调水,有效解决下游缺水、淤积和洪水问题;在全流域推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实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 大通河调水对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2007, 23(1):22-24. CSTR:

      摘要 (1415) HTML (0) PDF 98.88 K (2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生态需水、河流纳污能力、水环境容量等理论,分析研究大通河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将引起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天堂寺、享堂河段会产生断流,进而对河道内生态、水环境及河谷周边陆地生态产生显著影响。综合各方面需水要求,下泄月平均流量至少不小于1.1m/s。

    • 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区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2007, 23(1):25-27. CSTR:

      摘要 (1236) HTML (0) PDF 105.34 K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研究区降雨径流中氮、磷浓度的野外实验和定点监测,研究典型平原河网区的农田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及其输出规律。得出平原河网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得出在平原河网地区氮、磷的输出浓度与降雨时间、径流大小密切相关等结论,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资料积累。

    • 黄河三门峡段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2007, 23(1):28-30. CSTR:

      摘要 (1342) HTML (0) PDF 116.96 K (1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选择1995年至2002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黄河三门峡段进行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以Pb为最大,NH-N次之;化学致癌物质中As和Cd的最大个人年风险分别达到2.272×10-4a-1和3.173×10-5a-1。化学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应作为风险决策管理的重点对象。

    • 黄河有机污染物挥发特性研究

      2007, 23(1):31-34. CSTR:

      摘要 (1199) HTML (0) PDF 119.33 K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河多泥沙和有机物污染状况,研究清水和含沙量为1g/L、3g/L的混水中萘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两类有机污染物的挥发过程及规律,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挥发过程溶液质量浓度的变化,实验数据用数学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挥发动力学方程、挥发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析有机物的物化性质、风速和泥沙含量等环境因素对挥发速率的影响,为确定黄河对有机污染物的承纳水平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 白洋淀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及保护措施探讨

      2007, 23(1):35-38. CSTR:

      摘要 (1188) HTML (0) PDF 165.88 K (1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白洋淀水量、水质平衡分析,建立水质模型,对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计算,提出白洋淀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建立湿地利用和污水净化工程;采取合理的水产养殖和水质控制技术措施。

    • 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DESKTOP RESERVE模型及其应用

      2007, 23(1):39-42. CSTR:

      摘要 (1235) HTML (0) PDF 149.61 K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DESKTOP RESERVE模型源于构造块方法,计算时只需要历史流量资料,通过河道水情特征来反映河流生态功能。模型分别对平水年基流量、枯水年基流量、平水年高流量与枯水年高流量四个模块进行年值模拟,再分配至月值,模型最终输出为各月不同保证率下的生态需水量序列,用于水资源管理。但由于模型的噪音项包含的不确定性较构造块方法更多,因此模型适用于对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进行初步快速的预测。

    • 淮河中游未控区间天然径流评价

      2007, 23(1):43-44. CSTR:

      摘要 (1320) HTML (0) PDF 91.50 K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淮河干流中游未控区间的天然径流是历次水资源评价的难点。在对1980~2000年天然径流系列进行逐项还原的基础上,将其计算结果与第一次评价的1956~1979年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同步期1956~2000年的径流成果进行简单介绍。 经与同步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深等值线图对照,反映本次同步期天然径流评价成果基本合理,可作为水资源评价的依据。 

    • 武汉市湖泊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2007, 23(1):45-48. CSTR:

      摘要 (1299) HTML (0) PDF 122.18 K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重金属元素的生理毒害作用,选择武汉市区、近郊、远郊六个代表性湖泊水体研究其水、沉积物、鱼样品中主要毒害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Ni,Zn的污染状况。采用原子荧光测试样品中Hg含量,其他元素用ICP-MS测试。结果表明:市区湖泊水、沉积物及鱼中重金属含量多数明显高于郊区湖泊,其中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研究区相应环境背景值对比有显著富集,但湖泊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多可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鱼中重金属含量也可满足相应GB2736—1994《淡水鱼卫生标准》。市区湖泊与郊区湖泊样品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比而言,市区湖泊明显表现出受到一定人为污染影响。

    • 保定市水环境承载可持续性分析

      2007, 23(1):49-52. CSTR:

      摘要 (1268) HTML (0) PDF 161.79 K (1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与经济社会荷载之间的相对关系,采用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分析。该指标体系为指数-指标-变量的金字塔信息模式,分1个指数、6个分类指标、36个表征变量。根据保定市的地域特点与发展情况,选取1995~2004年的统计资料,采用常规加权平均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计算了保定市1995~2004年的水环境承载度。结果分析表明,保定市的水环境承载度尽管处于较低水平(可持续承载度<0.6),但总体而言,水环境可持续承载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增加的幅度大约为0.01/a,表明总体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局部地区的一些指标仍有远离可持续承载的趋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

    • 分解协调法在区域污水处理率优化计算中的应用

      2007, 23(1):53-56. CSTR:

      摘要 (1306) HTML (0) PDF 124.10 K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研究区域河流的综合整治过程中,存在对多个点源的污水处理率如何确定,使得区域总处理费用最小的问题。分解协调法可对污水处理率进行协调优化分析,确定各点源的最优策略,从而实现整个河流的处理费用最小的目标,为决策部门对河流污染控制方案进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 徐州市水环境容量研究

      2007, 23(1):57-59. CSTR:

      摘要 (1416) HTML (0) PDF 115.52 K (1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徐州市水污染状况,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及水质保护目标等参数,采用仅有面源影响及点源面源同时影响的水质模型,分别计算各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在考虑现状入河量的基础上,汇总徐州市总的水环境容量及削减量,并提出徐州市污染控制方案。

    • 2004年淮河流域水质状况和聚类分析

      2007, 23(1):60-62. CSTR:

      摘要 (1261) HTML (0) PDF 94.09 K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4年淮河流域水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分析淮河流域总体、干流及12个主要断面的水质状况,并与“九五”期间和2001~2003年淮河流域水质进行比较,还对12个主要断面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总体水质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水质好于2001~2003年;水质Ⅴ类和劣Ⅴ类之和由“九五”期间的58%降至39%;干流1月、2月和12月水质较差,6月至9月水质较好;属严重污染的断面有4个。聚类分析的结果为12个主要断面分6组较合理。

    • 延边州地下水环境质量空间变异性分析

      2007, 23(1):63-67. CSTR:

      摘要 (1256) HTML (0) PDF 167.73 K (1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延边州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空间变异性,选取14项监测指标,运用R型主因子分析法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出4个主因子及相应的因子得分,主因子1、2、3、4的贡献率分别为31.35%、23.58%、11.04%、10.27%,主因子1是最有影响的因子,代表色度、大肠菌群、细菌总数、Fe四项指标;主因子2、3、4分别代表NO3-N、SO2-4、Hd、溶解性总固体,NO2-N、NH4-N、Mn、CODMn,pH值、F-指标。对因子得分运用Word聚类法将该区域分为A、B、C、D、E 5个亚类区域空间和Ⅰ类低污染、Ⅱ类高污染两大类空间。结果分析表明:敦化、珲春部分区域污染最严重,和龙、安图、汪清部分区域污染严重,属于Ⅱ类高污染空间,其他区域为Ⅰ类低污染空间。

    • 辽宁中部地区河道水平衡测试分析

      2007, 23(1):68-70. CSTR:

      摘要 (1784) HTML (0) PDF 79.76 K (1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2004年起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开展以灌溉期为主的水平衡测试研究,分析供水、用水、损失、水质变化规律。当年4月28日至6月2日的实测资料表明,各河来水量、供水量、用水量、损失水量等基本平衡,灌溉期水库调水对河道冲污、净化水质、入海口地区压盐和改善生态环境都起到重要作用。 

    • 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决策分析研究——以河北省唐海县为例

      2007, 23(1):71-72. CSTR:

      摘要 (1240) HTML (0) PDF 97.87 K (1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污染指数评价法和供需平衡分析法对某地区水资源的水质及水量进行评价,发现当地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采用水环境承载力决策分析法找出解决当地水资源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以唐海县为例,得出水质情况较好,对待唐海县水资源应采取综合策略方案。

    • 江平阳段纳污能力分析及总量控制预测

      2007, 23(1):73-76. CSTR:

      摘要 (1240) HTML (0) PDF 102.90 K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鳌江平阳段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主要超标因子为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非离子氨等。根据满足该江段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由设计流量及有关参数计算出水体纳污能力。在对污染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鳌江平阳段各功能区在2010年、2020年、2030年的CODCr总量控制方案,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

    • 脉冲磁场处理含菌废水的实验研究

      2007, 23(1):77-79. CSTR:

      摘要 (1352) HTML (0) PDF 97.22 K (1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脉冲磁场杀菌设备对含菌废水进行处理,以生活污水脉冲磁场杀菌为例,研究磁场强度、脉冲数、pH值和污水温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磁场强度,脉冲数或pH值的增加,细菌去除率会出现一峰值,杀菌效果最好;之后随着磁场强度、脉冲数或pH值的进一步增加,杀菌效果反而变差。在磁场强度分别为7.6T和6.6T左右时,细菌总数杀菌率和大肠菌群杀菌率分别出现了峰值;在脉冲数分别为10和12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杀菌率出现峰值。②细菌总数去除率和大肠菌群去除率都随污水温度的上升而升高,污水温度越高,微生物对磁场的敏感性越强,杀菌效果越好。③脉冲磁场对生活污水杀菌的主次因素为:磁场强度>脉冲数>污水温度>pH值。

    • 温度对两种固定化硝化菌硝化反应的影响

      2007, 23(1):80-83. CSTR:

      摘要 (1310) HTML (0) PDF 130.73 K (2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包埋固定化硝化菌颗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硝化反应速率测定试验,发现在28℃时两个反应器均达到最大硝化速率,分别为40mgN/(L·h)和31mN/(L·h);温度降至8℃时,硝化速率分别为18mgN/(L·h)和8mgN/(L·h),包埋固定化硝化菌在低温条件下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温度为20~32℃时,包埋硝化菌处理高氨氮废水很容易形成亚硝酸型硝化。 

    • 湿式氧化技术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

      2007, 23(1):84-86. CSTR:

      摘要 (1256) HTML (0) PDF 103.74 K (1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湿式氧化技术处理在生产磺胺间二甲氧嘧啶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反应温度为250℃,初始ρ(COD)为4.575mg/L,反应时间为2?h,pH值为7~8时,采用湿式双氧水氧化和催化湿式氧化,COD去除率分别为78.3%和92.0%,表明催化湿式氧化具有较好的COD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催化湿式氧化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废水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长江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探讨

      2007, 23(1):87-90. CSTR:

      摘要 (1168) HTML (0) PDF 78.38 K (1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水行政管理角度分析长江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特点以及建立长江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必要性,初步界定长江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内涵应包括法规体系、工作体系、信息报告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四个部分。对其中的应急机制流域立法、不同行政主体在应急机制中的关系、三峡及丹江口水库重点水域应急机制建设及应急工作体系建设等进行探讨。 

    • 云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2007, 23(1):91-94. CSTR:

      摘要 (1215) HTML (0) PDF 99.27 K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云南的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遵循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基本原则,按照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的次序,提出滇中调水、润滇、农村饮水安全和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四个重大项目,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