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3(2):1-3.
摘要:以复杂巨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水资源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内涵、结构以及和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复杂巨系统的核心问题——水资源安全进行了分析,指出水资源安全可通过水资源所支撑的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而体现。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水资源安全研究模式以及水资源安全研究的综合集成方法,为今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水资源管理整体模型以及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07, 23(2):4-9.
摘要:在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的评价指标与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应加强有关地下水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快水质标准的更新和修订速度,改善水质评价方法,充分利用GIS的技术优势是未来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方向。
2007, 23(2):10-12.
摘要:为了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将多目标决策TOPSIS法引入水质评价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法对某地区4个测点的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其他的评价方法相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说明多目标决策TOPSIS法可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
2007, 23(2):16-19.
摘要:在分析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洋河水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已经由1990年的中营养发展到2004年的重度富营养。对富营养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是造成洋河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淀粉废水和地表径流是主要的外污染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洋河水库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黄程 , 钟成华 , 邓春光 , 幸治国 , 胡霞 , 李永建 , 周贤杰 , 尹真真
2007, 23(2):20-24.
摘要:通过对云阳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污染带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文、水质、污染负荷现场同步监测,采用二维污染带水质模型模拟计算污染带的影响范围,对岸边污染带及其污染指标CODMn、NH3-N、TP按不同水期和不同监测断面的污染带特性进行了分析,初步预测了三峡大坝在156m和175m蓄水后的污染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引起的水位和江段特征的变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流条件,流速急剧减小,污水长时间滞留在排污口附近水域,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由于枯水期和平水期排放污水中的CODMn、NH3-N、TP浓度和长江纳污水体中的背景浓度的差异,其岸边污染带的长、宽、面积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排污口附近及下游仍会出现超背景和超标污染带。
2007, 23(2):24-37.
摘要:结合历史数据和现状调查,对常熟市昆承湖水下地形、沉积物、污染源和湖泊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昆承湖水体都达到富营养化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渔业养殖污染和河网水体污染等。提出了污染综合防治、河口强化净化型湿地建设、生态护坡与湖滨带湿地建设、湖区养殖围网拆除、清淤与湖盆形态修复、湖区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和湖泊生态管理等一系列整治对策。
2007, 23(2):25-28.
摘要:提出适用于区域范围内的污水处理厂厂群规划问题,遗传算法应用到该问题中进行有益尝试。在传统厂群规划模型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污水处理厂厂群规划模型,并构造了适合该模型的遗传算法。在GAOT(Genetic Algorithm Toolbox)的支持下,用Matlab程序编写了解决此问题的遗传算法,对模拟的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证明,遗传算法应用于此类问题中是可行的。
2007, 23(2):29-33.
摘要:通过对鄱阳湖区多站点、长序列水面蒸发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指出近40年来水面蒸发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利用有关资料,估算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区水面蒸发影响量,表明年蒸发量将增多73.6mm。提出水资源评价中应关注和考虑实测水面蒸发量递减与气候变化对水面蒸发的显著影响两个问题,应加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机理的研究;建议将近40年来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追加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水资源评价的工作内容,以弄清全国各地实测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变化特征。
张保祥 , , 万力 , JADEJulawong
2007, 23(2):38-42.
摘要:针对泰国清迈盆地的特点和区域特色,利用DRASTIC方法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绘制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对清迈盆地今后制订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及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2007, 23(2):43-46.
摘要:分析沧州市高氟水的分布富集规律和使用深层地下水对浅层地下水环境、农作物含氟量、居民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加快引江工程步伐,用于饮用前进行降氟处理,加强水质监测等减少高氟水危害的措施。
2007, 23(2):47-50.
摘要:在阐述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发展”模型,估算并评价了安阳市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认为,目前的供水量在平水年只能满足安阳市现阶段(2002年)人口的温饱型生活需要,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在总体小康型、全面小康型和初步富裕型阶段的需要,且各阶段超载人口逐渐增多;在枯水年,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的数量、类型和平水年相比必然有趋于一致或加剧趋势。
2007, 23(2):51-53.
摘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是规划建设城市可持续水系统的基础。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系统性结构框架,构建了城市水系统环境可持续性评估流程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能从更广的视野来全面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或效益)、有助于识别和选择一些重要的因素,诸如营养成分回用和能源回收等,更好地体现了城市水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7, 23(2):54-56.
摘要:以长江流域为例,对现有的省际河流中水事纠纷的冲突类型、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流域一体化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水事纠纷等对策措施。
2007, 23(2):57-59.
摘要:以苏州城区为例,在多雨季节对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三大功能区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6次采样监测,发现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水质差异较大,前10min初雨径流中各功能区COD、TN、NH+4-N、SS及工业区TP的平均浓度均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另外商业区初雨径流中COD、SS、TN、NH+4-N浓度均高于其他功能区,工业区初雨径流中TP浓度高于商业区和居民区。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2007, 23(2):60-63.
摘要:在国内外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市现状用水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未来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压力,并就其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提出了水资源需求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双重压力,必须进行水需求控制。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用水效率等控制措施对抑制水需求过快增长具有明显作用,到2030年可消减水量5.4亿m3,水环境得到改善。运用的理念和调控对策可供同类地区参考。
2007, 23(2):74-76.
摘要:在2004年灌溉期辽河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水质综合变化情况的分析与水质模拟,得出灌溉期水质变化的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期水库供水时,河流水质有其特殊的变化规律:供水初期水质恶化,然后水质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对以后农业灌溉期水库供水安全保障措施实施以及“先冲污后供水”的水库供水运行调度方案制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7, 23(2):81-83.
摘要:研究了PO3-4与Ca2+对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高岭土评价体系的影响。采用传统的烧杯实验,在未加入微生物絮凝剂情况下,仅投加PO3-4与Ca2+进行实验。实验发现絮凝率随这两种无机离子的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超过7.0,PO3-4浓度为0.043mmol/L,Ca2+浓度为4.0mmol/L时,絮凝率超过80%;pH值达到8.0时,絮凝率最高达到91%。实验表明,培养基中PO3-4浓度较高时,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高岭土评价体系会受到PO3-4与Ca2+的影响,不能真实地表示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需要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修改。
2007, 23(2):88-90.
摘要:在分析我国高等学校用水与节水特点的基础上,就青岛市8所高校的节水器具和节水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节水器具在各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在节水硬件和用水管理上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高校人均用水量为居民人均的2倍;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具有较好的节水意识。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推广廉价节水的陶瓷阀芯及其他新型水龙头,推广小便器和蹲式便槽,在新建浴室采用具有循环系统的单管恒温供水,实行阶梯水价收费制度,及对高校内中水和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