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平原河网区城市水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2008, 24(5):1-3.

      摘要 (1190) HTML (0) PDF 132.00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苏州市为例,进行水污染成因及控制研究。前街后河的棋盘式河网格局体现了苏州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也使得苏州市同样存在平原河网城市共有的环境特征。古城区内,水体流速不大于0.01m/s,C∶N严重失衡为0.4~1.4(其中C以BOD5计算),水生态系统已遭到严重的破坏。针对苏州市古城区水污染特征,从区域水文循环角度,提出了时空分步实施的综合治理理念。即首先进行内外污染源控制;再通过适当的闸坝调度引入周边太湖或长江清洁水源,改善古城区水体水动力条件、缓解水体碳氮失衡;对于局部污染仍严重的水体进一步实施原位强化净化工程。通过效果评估分析及实施综合治理方案后,可使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标准。该方案为其他平原河网城市的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参考。 

    • 周丛藻类对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效果研究

      2008, 24(5):4-7.

      摘要 (1209) HTML (0) PDF 188.50 K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体中自然生长的周丛藻类,在近自然条件下,研究周丛藻类对景观水体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周丛藻类对NH4+-N、TN、TP、TSS(总悬浮物)和Chla(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2%、26.9%、25.9%、50%和41%;同时,周丛藻类系统的出水DO质量浓度平均增加5.0mg/L,pH值平均提高0.5个单位,而空白系统的出水DO质量浓度和pH值没有明显变化。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丛藻类对NH4+-N、TN的最高去除率出现在负荷率分别为0.87mg/(g•d)(88.9%)和0.40mg/(g•d)(53.3%)时。试验期间,周丛藻类的生物量增加了52.4%,藻类群落从颗粒态硅藻、绿藻为主的藻群演替为以丝状和颗粒态蓝藻和绿藻为主的群落。

    • 重金属在消落带土壤-水体系中的迁移研究

      2008, 24(5):8-11.

      摘要 (1303) HTML (0) PDF 152.70 K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和江水构成的有机体系为对象,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Pb、Zn、Cu、Cr在土壤-江水体系中的迁移情况。研究表明,长江水体一旦受Pb、Zn、Cu、Cr的污染,消落带土壤中的Pb、Zn、Cu质量比将显著升高,Zn会迁移至各层 (0~10cm,10~20cm,20~30cm) 土壤中,Pb和Cu主要滞留在土壤表层,而土壤中的Cr的质量比降低;并且土样中Pb、Cr、Cu和Zn的质量比均会随江水中的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 伊通河长春段地表水中铅、铬、镉形态变化规律

      2008, 24(5):12-15.

      摘要 (1372) HTML (0) PDF 151.67 K (1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3~2006年伊通河长春段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重金属铅、铬、镉形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铅和铬的年平均浓度呈递增态势;镉的浓度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年平均浓度也呈递增趋势。此外,研究区域内铅主要以PbCO3、Pb3 (PO4)2和Pb2+等3种形态存在,铬以CrO42-的形态存在,镉的存在形态以Cd2+为主,其中2006年铬超标约1.4倍,对水体的危害最大,镉有接近超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 辽宁西部中生代盆地碎屑岩类的富水规律

      2008, 24(5):16-19.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47.86 K (1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官营子盆地、喀左盆地、大平房-烧锅杖子盆地和北票-哈尔脑盆地为例对碎屑岩类地下水的富水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在明确辽宁西部中生代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将中生代盆地碎屑岩类地下水分为风化裂隙水、层间裂隙孔隙水和构造裂隙孔隙水3种。分析结果表明:构造裂隙孔隙富水性最好;从碎屑岩区内的成井分布来看,70%以上的井成于褶皱发育地段,且水量较丰富。

    • 水利工程调水对江阴市水环境改善研究

      2008, 24(5):20-23.

      摘要 (1397) HTML (0) PDF 229.36 K (1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配合江阴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白屈港引水对江阴市东部水体环境改善效果,2005年9月23日,在江阴市进行原型模型实验。利用调水工程实测数据,分析计算了沿途布设的监测断面的过水量、分流率,并对调水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屈港调水对江阴市东部河道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某些区域效果甚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水系改造方案和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引水效果。最后指出截污治污工程与水利工程相结合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 宁夏社会经济及生态需水量预测

      2008, 24(5):24-29.

      摘要 (1267) HTML (0) PDF 151.73 K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定额法、趋势预测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宁夏的生活、生产及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确定了宁夏地区未来不同水平年、不同降水频率下的需水总量。结果表明:宁夏生活需水量与第二、三产业需水量呈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农业需水量下降较大,使宁夏总需水量呈下降趋势。需水量预测结果为宁夏的水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础依据。

    • 太湖水质评价计算方法及近年来水质变化分析

      2008, 24(5):30-33.

      摘要 (1879) HTML (0) PDF 147.30 K (2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0~2005年太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算术平均法、算术平均法与湖区面积加权综合运用、监测点代表面积与湖区面积加权综合运用等3种不同的湖区水质评价计算方法,对太湖水质状况及其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这3种计算太湖水质指标方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选用监测点代表面积与湖区面积加权综合运用的方法,对太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避免由于个别测站水质状况有较大的差异而影响湖区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污染严重区域为北部梅梁湖、竺山湖和五里湖,但水质恶化趋势在2003年后总体上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近年来太湖湖体水质总体稳定,太湖东部沿岸区、东太湖和南部沿岸区水体水质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

    • 三峡库区蓄水前重庆段鱼类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调查

      2008, 24(5):34-37.

      摘要 (1254) HTML (0) PDF 104.19 K (1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前重庆段鱼体内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其在鱼体肌肉、内脏中分布规律,分别对8种主要的经济鱼类测定了22个肌肉样品和13个内脏样品的重金属含量,并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鱼肌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鱼肌肉中的Cu,Pb,Zn和Cd含量均低于鱼内脏;而总汞和有机汞含量则主要蓄积在鱼体的肌肉中。

    • 燃煤电厂平原灰场渗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

      2008, 24(5):38-41.

      摘要 (1271) HTML (0) PDF 126.43 K (1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济宁某燃煤电厂灰场为例,查明了正在运行中的灰场周围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数据对比,分析了灰场渗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指出平原灰场渗漏距离与土层岩性密切相关,黏性土层中灰水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距离在1km左右,对水位的影响距离略大于对水质的影响距离。根据场区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具体的防渗方案,对正在运行中的灰场可采取在灰水中设截渗槽垂直(坝轴)防渗等措施,可基本解决灰场的渗漏影响。

    • 河湖水华预测方法研究

      2008, 24(5):42-47.

      摘要 (1338) HTML (0) PDF 149.53 K (1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华预测研究方法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从机理生态建模和智能方法建模两方面对水华预测方法进行总结。通过对国内外常用预测模型的建立思路和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和描述,比较了机理模型和智能模型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最后,针对目前水华预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机理建模和智能方法的有机结合将为准确预测水华提供有效的途径。

    • 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源解析

      2008, 24(5):48-54.

      摘要 (1465) HTML (0) PDF 183.58 K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海洋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分析了海洋环境中PAHs的来源。结果发现,不同海域PAHs的质量浓度差别较大,海水中PAHs的最高质量浓度为34338.0ng/L,最低为13.0ng/L;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最高质量比为1670.0μg/g,最低为24.1ng/g;近海工业的发展程度及都市化进程与海域环境中PAHs的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贝类的PAHs浓度比其他生物体高;海洋环境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海上石油烃的污染和陆地污染源的干湿沉降。

    • 锌离子对菖蒲的胁迫反应研究

      2008, 24(5):55-58.

      摘要 (1178) HTML (0) PDF 140.22 K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培法,以Hoagland溶液为基础培养液,研究Zn2+胁迫对菖蒲幼苗生长状况、细胞渗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以及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Zn2+胁迫下菖蒲幼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随着Zn2+质量比的增加,叶片电导率不断增大;POD、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并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正相关趋势;叶绿素的质量比显著降低,与Zn2+质量比呈负相关趋势;脯氨酸质量比则一直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说明,酶活性的升高是由于菖蒲对Zn2+胁迫做出的应激反应,而高质量比Zn2+却对菖蒲的保护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 流水壕泉域修建地下水库可行性分析

      2008, 24(5):59-61.

      摘要 (1259) HTML (0) PDF 149.25 K (1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流水壕泉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设立地下截渗墙修建地下水库的办法,以拦蓄地下水资源。经过可行性分析,在流水壕泉域内修建人工地下水库是可行的,在古洼槽分布区补设开采井群抽取地下水,实现地下水库集中供水,并可获得开采量5400m3/d。修建后可以解决由于附近煤矿不合理开采导致的缺水问题。

    • 阶梯式跌水与微孔曝气一体化氧化沟性能研究

      2008, 24(5):62-65.

      摘要 (1435) HTML (0) PDF 145.55 K (1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我国丘陵地带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偏高等实际问题,利用丘陵地势条件,将阶梯式跌水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器、潜水推进器等节能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设计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小试和中试结果均表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充氧性能,在处理污水能达标排放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结合混合液流态和阶梯式跌水装置复氧过程等方面的节能机理分析,导出的阶梯式跌水曝气装置复氧过程中氧亏比的数学计算模型为该工艺指导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环境资源调控原则及机制构想——以水资源为例

      2008, 24(5):66-69.

      摘要 (1277) HTML (0) PDF 128.84 K (1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环境资源调控的原则及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资源调控中的状态转换原则,即通过产权界定及一系列政策手段,转换环境资源的实际状态,使其摆脱无效率的共有态,尽可能进入市场态或公共态,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并结合国情初步设想我国环境调控机制的构建,通过市场机制、财政机制和共有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资源的状态转换。最后以我国水资源调控为例,具体阐述了上述原则和机制的应用思路。

    • 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系统的开发

      2008, 24(5):70-72.

      摘要 (1327) HTML (0) PDF 107.09 K (1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统计2004年杭州市各市县经济发展现状数据和环境损失数据基础上,利用美国ESRI公司ArcGIS桌面软件ArcMap平台,通过模型筛选和参数的确定,定制集成了专业功能模块,初步设计了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系统,得到了专题地图和图表,直观地显示了杭州市各市县的绿色GDP和环境损失,为杭州市绿色GDP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技术基础。

    • 需求侧管理技术在秦皇岛市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08, 24(5):73-75.

      摘要 (1185) HTML (0) PDF 73.73 K (1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秦皇岛市的水资源现状及目前利用情况入手研究实施需求侧管理(DSM),重点在需方侧即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绿化等方面采取节水措施,形成高效、合理的节水管理模式,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水发展机制。全面实施DSM有利于实现秦皇岛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理——以温岭市湖漫水库为例

      2008, 24(5):76-78.

      摘要 (1184) HTML (0) PDF 96.92 K (1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温岭市湖漫水库柴油泄漏突发事件的过程及范围,以及事件的特点和水库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阻截—伺机烧毁—后续吸附等方法处理,在典型点对石油类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方法及时有效,事发后3天各采样点石油类指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该应急处理方案为我国同类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 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8, 24(5):79-82.

      摘要 (1156) HTML (0) PDF 121.10 K (1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鉴已开展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介入时间、评价范围和时段、评价方法、措施和实现目标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并针对水利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探索了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步骤,建立了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水利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 O3/TiO2/γ-Al2O3协同降解苯酚的研究

      2008, 24(5):83-86.

      摘要 (1230) HTML (0) PDF 203.39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催化臭氧化技术对降解苯酚进行研究。考察了进气流量、苯酚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加、温度的降低,苯酚的降解速率加快;溶液pH值对催化臭氧化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在pH值为8~10时,苯酚的去除率最高。

    • 河道水体磷的存在形态及混凝去除效果研究

      2008, 24(5):87-90.

      摘要 (1214) HTML (0) PDF 112.85 K (1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北京转河磷的形态分布及混凝对各形态磷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颗粒态总磷约占水体总磷的67.57%,可溶性总磷占32.43%。从季节分布看,总磷质量浓度在当年的7~9月份达到最高,接近270μg/L,在12月,次年1月达到最低,接近120μg/L。在混凝沉淀后各形态磷大部分得以去除,颗粒态磷去除率达88.8%,缩合态磷去除率相对最低,为61.72%,正磷酸盐几乎完全被去除。

    • 膜分离技术处理淀粉污水试验研究

      2008, 24(5):91-93.

      摘要 (1268) HTML (0) PDF 106.12 K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污水处理方法中蛋白质去除率较低而COD负荷增加问题,采用膜处理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在膜分离技术的基础上,以调节豆浆废水、淀粉废水等电位点作为预处理,采用中空纤维膜装置进行超过滤,并对温度影响作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这两种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6.3%和82.9%;去除率与膜组件的孔径有密切关系;另外,适当的温度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试验得出20℃时效率最佳;淀粉等废水处理后的蛋白质还可以作为肥料被充分利用。

    • 新疆坎儿井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2008, 24(5):94-98.

      摘要 (1462) HTML (0) PDF 197.06 K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吐鲁番、哈密地区为例,对新疆坎儿井干涸趋势和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坎儿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区域水资源宏观配置对坎儿井保护利用的要求,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业节水、建设节水型城市、新建山区调节水库、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以及加强污水回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疆坎儿井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保护措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