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4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藻的生物控制技术发展动态

      2008, 24(6):1-6.

      摘要 (1196) HTML (0) PDF 178.35 K (1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详细介绍了水体微藻的生物控制方法的发展动态。根据抑制微藻生 物种类以及作用机制的不同,将生物法抑藻分为:大型藻抑制 微藻、病毒抑制微藻、细菌抑制微藻、高等植物抑藻以及生态法抑制微藻。详细叙述了这5种抑藻方法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不足。指出今后的生物抑藻技 术 研究方向是寻求一种控制藻类和氮磷去除相结合的方法,以取得藻类过度繁殖的短期和长期 控制。

    •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研究进展

      2008, 24(6):7-11.

      摘要 (1764) HTML (0) PDF 175.77 K (1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地下水硝酸盐的迁移转化机理、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地下水 硝酸去除和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风险评估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将 来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

    • 分子生物学在废水系统硝化细菌群落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2008, 24(6):12-16.

      摘要 (1298) HTML (0) PDF 183.38 K (1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较系统地介绍了与环境微生物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如克隆文库分析法 、 分子杂交技术、遗传指纹技术等,及其这些相关技术在硝化细菌群落结构与分布、多样性、 动态性分析中的应用进展。结果表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硝化细菌群落特征中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 

    • 河南省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

      2008, 24(6):17-22.

      摘要 (1374) HTML (0) PDF 154.87 K (1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近期地下水观测、调查资料成果的基础上,描述了城市区域 水文地质特性,并对17座主要城市不同含水层的年均地下水补给量、可开采量和实际开采量 进行了计算评价。按照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方法,划分出26处地下水超采区;提出了超采区地 下水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建议。 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佛山市水资源优化配置

      2008, 24(6):23-27.

      摘要 (1283) HTML (0) PDF 146.77 K (1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以二元动态水循环模式为基础,考虑工程供水能 力 、防洪、压咸、河道内生态需水等约束,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运用逐步宽容约束 法 及递阶分析法,通过佛山市水库、河道及区间径流联合调度,建立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 源 优化配置模型。在1956~2000年月时段来水条件下,对2030规划水平年水资源进行优化调配 , 得出各用水户在长系列调算后多年平均配置结果。结果表明,佛山市总的水资源量丰富,可 满 足2030年的用水需求,但现状工程供水规模不足,不能较好地满足2030年需水要求,因此需 要采取开源和节流措施来保障规划水平年的供水安全,从而保障佛山市的可持续发展。

    • 新疆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2008, 24(6):28-30.

      摘要 (1224) HTML (0) PDF 129.41 K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新疆北部地区5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总 量资料,用高桥浩一郎 公 式计算了新疆北部地区区域平均蒸发量及水资源总量。分析了近56年来新疆北 部地区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通过分析初步得出结 论: ①新疆北部地区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本上呈上升趋势,90年代以来气温明显高 于平均 值,为正距平;新疆北部地区降水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增加趋势,90年代以后,降 水持续增 加,并且高于平均值;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蒸发比平均值偏少,自80年代末期以来 蒸发 高于平均值,为高值期。②水资源总量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呈增加趋势,90年代以来呈 现出正 距平。③降水与水资源总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降水变化对水资源 总量影响的统计评估模型。

    • 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计算分析辽河中下游水安全状况

      2008, 24(6):31-35.

      摘要 (1270) HTML (0) PDF 165.44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陈守煜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辽河流域水安全状况进行了计算与 分析。结果表明 ,从1995至2005,辽河流域总体水安全状况均在较不安全程度向较安全程度过渡,尤其是20 05年水安全级别特征值都 处 于2~3级之间,其中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和辽阳水安全级别 值 越来越大,变化趋势较好,辽阳水安全程度提升较快,但是鞍山和抚顺水安全程度较低,属 于较不安全区。大石桥2000年 水安全级别特征值为2.69591,比1995年和2005年稍低一些,但还是较安全的。盘锦2005年水安全级别值特征值为2.9505,比1995年和2000年稍低一些,但一直是较安全的。1995 年和2000年铁岭水安全级别值特征值在1.5左右,水安全状况较差,但是近年来水安全级别 特征值都有所上升,水安全程度有所提升。最后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分析了水安全的变化原因。

    • 基于盲数理论的水库生态需水量化分析

      2008, 24(6):36-39.

      摘要 (1260) HTML (0) PDF 112.61 K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界定水库生态 需水的概念及内涵后,运用盲数理论对水库生态需水进行量化研究,并在双溪水库得到验证 和 应用。双溪水库枯水期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626.4万m3,对应生态水位为369.6m,总 可信度 为90.2%;枯水期近10%的低于生态水位调水有使生态有逆向演替倾向。枯水期、平水期 双溪水库生态系统处于半稳定状态,丰水期库岸生态处于正常状态,呈顺向演替。

    • 白龟山水库汛期模糊集分析及在洪水资源化中的应用

      2008, 24(6):40-42.

      摘要 (1220) HTML (0) PDF 121.28 K (1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模糊水文水资源学中成因分析、统计分析、模糊集分析相结合 的基本方法,依据 雨 洪资料,对河南白龟山水库汛期进行模糊集分析和洪水资源利用研究。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 准前提下,对水库汛期汛限水位进行动态控制,即水库主汛期以原设计汛限水位迎洪,8月 中旬始可在1.0m范围内上浮汛限水位,水库年均工业与民用供水量比原设计的增加24% 。

    • 入太湖河道水质达标研究——以无锡新区伯渎港为例

      2008, 24(6):43-45.

      摘要 (1345) HTML (0) PDF 148.79 K (1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河网区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及水文、水质、污染源同步观测资料,推求了河道糙率及水质降解系数。通过建立的河网模型计算了不同水质、水量及污染源条件下伯渎港 河COD、氨氮水质浓度,对伯渎港河的水质达标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使水质达标的 工程措施 。研究表明,边界水质条件对伯渎港水质达标影响很大,要根治水环境,必须从源头抓起, 进行截污。

    • 兴凯湖生态水位分析

      2008, 24(6):46-48.

      摘要 (1360) HTML (0) PDF 76.60 K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兴凯湖1914~1957年水位过程线和水位-面积-库容曲线 ,通过计算兴凯湖多年平均和80%保证率水平年的来水量,并结合近期和远期需水量,进行水量平衡分析 。结果表明,兴凯湖具有较大的调节功能,即使连续6年出现历史上水位从多年平均水位下 降 至历史最低水位,兴凯湖也能满足近期和远期水量需求。经分析、计算和推理,认为以1925 年兴凯湖水位67.88m为最低生态水位是合适的。

    • 稀土废水对黄河包头段水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2008, 24(6):49-52.

      摘要 (1128) HTML (0) PDF 148.13 K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黄河水体流量、pH值、TN、TP、CODMn、浮游藻类等指标的监测,分 析稀土废水排放对黄河水质的影响,并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包头段水体在2004年12月至次年3月间富营养化状态严重。

    • 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2008, 24(6):53-56.

      摘要 (1344) HTML (0) PDF 174.26 K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研究张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质测试资料,探讨 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从山前冲积平原至细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逐渐增高;而深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细土平原区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垂直分带规律。丰富的氟物质来源、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背景是导致甘州区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原因。取用深层地下水是解决高氟区水质性缺水的有效手段。

    • 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及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2008, 24(6):57-60.

      摘要 (1488) HTML (0) PDF 139.34 K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污水中加入氯化钠示踪剂,研究人工湿地及其对照系统内水力停留时间的分布 (HRTD),探讨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在堵塞前后对水流流态的影响,探讨堵塞对上述两种人工湿地水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潜流人工湿地(SFCW),堵塞前湿 地 植物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堵塞后延长了HRT;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VFCW),堵塞前湿地植物对水流流态无明显影响,堵塞后延长了湿地内的HRT。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影响明显 , 潜流和垂直流湿地由于堵塞其HRT分别延长了12.3%,22.6%。堵塞后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都要强于堵塞前,但是湿地的污水处理量减小,堵塞严重时湿地丧失其污水净化功能。

    • 北方半干旱地区棕壤总磷流失特点试验研究

      2008, 24(6):61-63.

      摘要 (1247) HTML (0) PDF 143.95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直接套取土柱的方法采集原状棕壤土,通过模拟降雨和灌溉试验,分析了棕壤总磷流失的特点。结果表明:下渗率是影响总磷流失量的最主要因素;疏 松性棕壤总磷主要通过下 渗方式流失,密实型棕壤主要通过径流方式流失;灌溉条件下棕壤总磷流失量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累计流失量与时间成幂函数关系。

    • 沉水植物对水体pH值的影响及其脱氮作用

      2008, 24(6):64-67.

      摘要 (1674) HTML (0) PDF 139.41 K (1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 ,其在12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值发生较小的变化即可促进系统中氮的去除。试验条件下,生物量越大,则对氮的去除率越大。

    • 利用蒸腾蒸发管理技术实现真实节水研究

      2008, 24(6):68-71.

      摘要 (1217) HTML (0) PDF 108.54 K (1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研究区域降水量、灌溉水量、土壤含水量,分析计算单一作物的耕地蒸腾蒸发、多种作 物 的耕地蒸腾蒸发、耕地与非耕地的综合蒸腾蒸发;依据降水量、可利用的入境水量计算区域可利用水量,并 结合水资源配置等因素分析确定目标蒸腾蒸发。利用目标蒸腾蒸发进行水权分配。采用3种节水措施,建 立相应水资源配置方案,利用SWAT模型进行情景分析,通过方案比较,制定符合特定区域的 、切实可行的用水规划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综合节水措施后的节水效果优于单一的工程 措施,综合节水措施与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节水效果更佳。

    • 里运河底泥COD和NH3-N空间分布及对水质的影响

      2008, 24(6):72-75.

      摘要 (1206) HTML (0) PDF 143.87 K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里运河底泥中污染物质的含量分析,阐述了不同深度底泥中COD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城区段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约为非城区段的2倍,表层(0~30cm)和 次表层(30~60cm)底泥污染较深层(150~210cm)污染严重,0~60cm底泥中的COD和NH3-N平均含量分别是深层底泥COD和NH3-N的2.5和2.1倍。同时通过对表层底泥和对应断面水质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表层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与水质有较好的相关性(R=0.76,n=12),说明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里运河的水质。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湖滨岸缓冲带宽度适宜性评价

      2008, 24(6):76-79.

      摘要 (1231) HTML (0) PDF 108.92 K (1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河湖滨岸缓冲带宽度确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湖滨岸缓冲带宽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牛首山河河滨缓冲带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 最后运用距离指数-层次分析综合法对其宽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牛首山河河滨缓冲带的宽度是适宜的。

    • 尼亚加拉河流及瀑布演化浅析

      2008, 24(6):80-84.

      摘要 (1260) HTML (0) PDF 164.92 K (2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较全面地介绍了尼亚加拉河和尼亚加拉瀑布,并从其成因、演化、溯源侵蚀及其岩性、气候、流量、科氏力、含砂量、瀑布形态、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与演化。

    •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对氯苯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的研究

      2008, 24(6):85-88.

      摘要 (1233) HTML (0) PDF 136.39 K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固定床鼓泡式反应器连续反应装置上对对氯苯基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实际废水进行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实验表明:制备的复合负载型催化剂CuO-ZrO2-CeO2/T iO2在处理该废水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空速、气液比和进水pH等工艺条件的考察,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T=240℃,反应压力 P=6.5MPa,空速=2.0 h-1,V(气)∶V(水)=230∶1,进水pH =8,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96.9%。

    • 解吸实验中可溶盐与氟含量关系研究

      2008, 24(6):89-92.

      摘要 (1171) HTML (0) PDF 155.13 K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可溶盐离子均对氟的解吸和迁移有一定的影响。为找到土壤中氟解吸、迁移过程中可溶盐与氟含量的关系,采用多组动态土柱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电导率法来指示可溶盐的全盐量,通过回归分析总结出了电导率随解吸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与氟离子浓度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氟的解吸过程中,电导率与氟离子浓度呈抛物线关系,电导率对氟浓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试验

      2008, 24(6):93-95.

      摘要 (1292) HTML (0) PDF 136.21 K (1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实验室保存的光合细菌用不同浓度的模拟含酚废水进行驯化后,采用RCVBN液体培养基对 光合细菌进行扩大培养,并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活性炭微胶囊法对光合细菌进行固定。分别用固定化光合细菌和非固定化光合细菌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接种量下对含酚废水进行降解。以苯酚含量为降解效果指标,结果表明:两种状态下的光合细菌均可以降解含酚废水,但是它们对苯酚的降解率各不相同,固定化光合细菌优于非固定化光合细菌。进一步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酚废水各因素的影响次序分别为:温度、接种量、 pH 值,其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pH值为7.0,此时废水中苯酚降解率为 85.3%。

    • 生物接触氧化流化床处理氨氮污水的实验研究

      2008, 24(6):96-100.

      摘要 (1215) HTML (0) PDF 128.26 K (1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流化床处理氨氮污水的脱氮效果,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流化床在自然温度下处理人工配制模拟生活污水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氨氮污水脱氮处理的可行性、方法与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被氧化成硝酸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分别催化完成;反应的适 宜温度为20~35℃;亚硝酸菌的最适pH值为7~8.5之间,硝酸菌为6~7.5;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溶解氧质量浓度在0.5mg/L以上才能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反应器内填料粒径在10mm左右有利于提 高氨氮的去除效率;间歇式进水方式使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可为氨氮的去除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 氨基功能化CaCO3粉末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2008, 24(6):101-103.

      摘要 (1260) HTML (0) PDF 155.46 K (1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直接沉淀法和包覆法相结合,制得氨基功能化CaCO3粉末材料,并对其作为某些 重金属离子(Pb2+、Cu2+和Mn2+)的有效吸附剂进行表征及测定。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该材料含有CaCO3,通过红外测定可知 ,功能性基团(-NH2) 已成功包覆于CaCO3粉末材料上。氨基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起主要作用,考察了吸附时间、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和溶液的pH值对吸附的影响。

    • 北京水资源战略——三位一体的海水淡化生态技术

      2008, 24(6):104-107.

      摘要 (1175) HTML (0) PDF 102.00 K (1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输水成本、供水安全的分析,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未必是从根本上解决北京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战略选择。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将海水淡化、风力发电、盐业化工三种行业有机结合,集成一种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技术。这种战略构想目的在于贯彻全球普遍倡导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落实我国目前实施的“循环经济”政策,从而一劳永逸地 解决北京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清洁的风电为反渗透海水淡化提供动力需要,反渗透产物不仅仅产生淡水,同时又为海盐等化工生产创造了浓缩液条件,集成这3种行业可以形成一种污 染物零排放的可持续清洁生产技术。

    • 蓝藻治理中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

      2008, 24(6):108-111.

      摘要 (1188) HTML (0) PDF 125.76 K (1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了由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两者组成的博弈框架,比较了简单模型、“政府苏醒”模型及 “政府唤醒企业”模型3种情况下的博弈均衡状况,借此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政 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小企业是地方政府的治理重点;②地方政府单方面行 动效果 有限;③惩罚措施比激励措施效果显著;④地方政府坚持引导,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使之 主动放弃偷排行为,方能达到社会总体效益最大化。

    • 上海地表水资源的特征分析与管理探讨

      2008, 24(6):112-114.

      摘要 (1517) HTML (0) PDF 85.85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初步分析水资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将上海市地表水资源分为内河河网、太湖流 域 来水和长江口来水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水资源类型,对上海市水资源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通过减少污水向内河河道的排放,提高污水的处理率和纳管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内 河河道的污染;对于太湖流域来水,重点在于确保上游来水水质,保障该水域的污染不至于加 重; 对于长江口水资源,要妥善解决排污口、取水口的合理布局问题,防止污水长期排放引起的累积污染效应,同时对于盐水入侵,也要通过适当的工程措施,避咸蓄淡,使长江口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上海市青松片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措施

      2008, 24(6):115-118.

      摘要 (1188) HTML (0) PDF 214.30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上海市青松片水功能区的划分及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进行了回顾 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根据实测和数学模型分析的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和保持青松片水功能 区水质的保护措施:①削减、截流污染源,在排污量中,约80%的COD,约67%的BOD5 和约90%的NH3-N是分散禽畜排泄的,因此保护措施的重点是削减面源污染;②引清冲淡,利用黄浦江潮位变化高潮引水和低潮排水或利用泵站引排水,可以适当改善青松片内部分河道的水质;③底泥疏浚。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