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4(S1):1-4.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生物生长和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类别水体的生态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了国内今后水环境生态模型应该着重研究的方向:模型的全局灵敏度分析,生物生长模型和水质、水动力模型的动态耦合,模型与GIS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
2008, 24(S1):5-6.
摘要:立足于揭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环境质量现状,以长江、江南运河、钱塘江以及太湖为区域水环境代表,指出该地区地表水污染形势比较严峻,城乡饮用水源存在安全隐患,跨界断面水污染问题突出。为缓解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实施总量控制与建设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江河湖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河口、海湾及近海水域污染的生态对策,以及协调两 省一市进行流域性与区域性污染防控等。
2008, 24(S1):7-9.
摘要:通过对河流常规纳污能力控制污染物方法的分析,提出了计算河流不同水文条件下纳污能力,绘制污染能力控制图,以此作为污染物动态控制指标的方法,可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体对污染物的自然净化调节能力,达到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和水资源保护双赢的目标。
2008, 24(S1):10-12.
摘要:研究在不同进水pH值条件下,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 和NH3-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pH<9.5时,模拟人工湿地对COD去除率随pH增大而增大,pH>9.5时,去除率随pH增大逐渐减小,在pH>10.0之后,去除率呈直线下降态势。NH3-N与COD情况类似,只是NH3-N去除率在pH>10.5之后,才呈现直线下降态势。
2008, 24(S1):13-15.
摘要:引用杭州西湖2002年各月和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两个时间段的Chla、TP、TN和COD Mn的质量浓度资料,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杭州西湖营养化程度。通过分析两个时间段西湖营养化程度的变化情况,说明西湖的营养化程度有明显的下降。同时,两个时间段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变化曲线都反映出西湖的营养化程度在9月达到最大,分别是69.85和58.59;而1月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是50.76,47.81,为两个时间段上的最小值。与其他年份的西湖营养化程度进行比较,1988年的综合营养指数数值为66.70,随后数值逐渐降低,到了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这一时间段时,其均值为54.34,这反映出西湖的营养化程度整体在减轻。最后,结合西湖营养化程度的变化情况,对改善西湖现状、防治 西湖营养化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从而为科学决策和行政管理提供参考。
2008, 24(S1):16-19.
摘要:在对朱庄水库流域污染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对总污染物输入量进行调查,结合点源污染的排污状况,确定该流域的污染源构成;对水库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分析面污染对水库水体供水安全存在的潜在危险性。最后,在强化流域点源污染控制的同时,研究和制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管理措施。
2008, 24(S1):20-23.
摘要:为了能够深层次发现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采用SPSS13软件包对地下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砷、溶解性铁、总锰、氟化物等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判断分析模 型。该模型对地下水的水质评价简单实用,能够提高水质资料整编工作效率。
2008, 24(S1):24-26.
摘要: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进行研究,应用于安宁市车木河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结合车木河水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河流水质模型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对一级、二级保护区划分方案进行调整,并对划分方案调整前后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饮水安全。
2008, 24(S1):30-33.
摘要:通过钱塘江流域水质及污染物现状负荷量调查评估,提出主要超标因子和污染特征,建立相关模型,对流域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对感潮河段提出了新的组合模型,并采用水流水质耦合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和成果复核。最后分别给出在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的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
2008, 24(S1):34-36.
摘要:南京市六合区5大水库的常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 采用水质类别评价、水源地水质指数评价、富营养化评价等3种方法对5大水库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其水质现状及富营养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六合区主要供水水库中大河桥水库和河王坝水库水质相对较差,其余水库水质较好;各水库基本均处于中营养水平,且变化趋势平稳;有机污染对水库水质影响较小,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物质为总氮和总磷。最 后提出防治水污染及水库富营养化的对策措施。
2008, 24(S1):37-39.
摘要:通过对宁波市鄞州中心区城市内河水环境整治方案研究,指出河网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河网水体调控能力薄弱;河网水质污染突出;河道整治力度不足,淤积严重;河道天然径流逐渐减少;污水入河未能遏制等。建议实施河网水环境治理工程性 措施;尽早启用污水处理厂中水深度处理回灌工程,尽快疏通亭下水库灌区渠道输水工程,促使中心区河网有其他水源可以补充河道(环境)用水。在实施引水工程的同时,加强河网整 治力度,遏制污水入河,防止河道再次污染。
2008, 24(S1):40-43.
摘要:通过对衡水湖周边水质情况调查,进行了湖区不同区域、不同水深的水质分析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阐明衡水湖水污染分布情况以及和一般湖泊的不同之处,最后提出衡水湖生态修复措施和保护建议。
2008, 24(S1):47-50.
摘要:利用AHP法分析影响廊道功能的指标,得出生态敏感性、人文景观资源和城市建设潜力等要素及其影响因子;再利用地理数据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因子的影响进行空间定量化分析,进而对绿带按不同功能的比重进行分区,并对各段功能定位和规划措施提出了建议。
2008, 24(S1):51-52.
摘要:根据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对格尔木市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地下水化学成分分带规律明显,河东西部两翼水质状况相差明显。地下水仍以 开采冲洪积扇西部(左翼)潜水及水压水为主。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2008, 24(S1):53-55.
摘要: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概念入手,主要介绍了水生态系统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机理;从一般水环境到特定水体,分别介绍了相关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
2008, 24(S1):56-59.
摘要:综述了沉水植物在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在回顾浅水湖泊多稳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沉水植物在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中四个方面的作用,即沉水植物是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能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等物质;对有毒藻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过程产生影响。最后,指出恢复沉水植物是实现浅水富营养湖 泊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2008, 24(S1):60-63.
摘要:为探讨四尾栅藻的生长与不同氮源的关系,在铵态氮、硝态氮 和有机氮的不同浓度下分批培养四尾栅藻,并对每组中藻的生长曲线和最大比增长速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四尾栅藻生长所需的最适初始氮质量浓度情况分别为:铵态氮10mg/L左右、硝态氮40~60mg/L、有机氮40mg/L或80mg/L左右。对于两种无机氮源,四尾栅藻对铵态氮的利用效率较硝态氮的高;对于有机氮源,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四尾栅藻可以较好地利用尿素作为氮源,其最大生物量远远大于另外两种无机氮源,相应的最大比增长速率亦大于两种无机氮源。
2008, 24(S1):64-67.
摘要:阐述在广西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GIS组件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的方式,和Access对属性数据管理的方法,并就如何实现空间数据与文档数据的链接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广西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总结出类似系统的开发方法。
2008, 24(S1):68-71.
摘要: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论述削减内源性污染的技术途径主要有营养盐控制、物理除藻、化学杀藻、生物抑藻等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光合细菌在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中的作用机理及成功应用的案例进行了评述,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2008, 24(S1):72-73.
摘要:指出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作为先期治理方案中的有效手段,解决了城市中小河道难以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的局限性,为以后通过人工恢复沉水植被,放养水生动物,建立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创造了条件。上海市徐汇区的应用实例表明:沉水植物已部分修复,整个水体水质逐年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水体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在城市河道的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水体生态修复先期治理方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8, 24(S1):74-76.
摘要: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没有从物质循环角度去考虑,只是被动采取末端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率低、缺乏相应的政策标准体系、资金不足、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分割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修复氮磷的循环角度出发,认为污泥的正确出路在于土地利用,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污泥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置方式,应该成为未来我国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总体策略:①制定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导则;②制定各种土地利用的标准体系;③注重应用新思路新技术;④从征收污泥处理处置费等多方面筹措资金。
2008, 24(S1):77-78.
摘要:针对朝阳县水资源缺乏、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地下水严重超采、节水 意识差、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在农业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施 节水灌溉,在工业上提倡重复利用和中水回用,加强节水宣传等。
2008, 24(S1):79-80.
摘要:分析了文山县境内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区域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提供依据。
2008, 24(S1):81-83.
摘要:针对连云港市市区水环境存在的水多、水少、水脏等突出问题,对城市防洪除涝、供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及水景观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即在确 保防洪 排涝、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将安全、环境、生态、景观等因素综合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及设施,在管水、治水的同时,同步实施水景观、水生态建设,实现水清、水活、 水多、水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2008, 24(S1):84-86.
摘要:从水资源保护总体目标和所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出发,介绍了清镇市饮用水源地的现状、保护原则和重点,并提出了清镇市饮用水源地治理与保护措施。建议有关部门在作清镇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时,应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不应与环保部门牵头组织 编制的水环境保护规划相重复,甚至相矛盾,避免造成今后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2008, 24(S1):87-88.
摘要:针对海淀区农村的农业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垃圾现状及公厕情况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初步的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议:编制海淀区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规划,加强水源保护力度,继续加大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地区的改水改厕行动。
2008, 24(S1):89-90.
摘要:金山区地处上海市远郊、太湖流域蝶形洼地的边缘,金山水系既是上海母亲河的上游,又是杭嘉湖的下游,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河道淤塞、水系不畅、居民意识薄弱、水事违法多等诸多原因,以致金山的水环境状况逐年恶化,与金山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极不适应,必须从整治河道畅通水系、长效管理改善环境、引清排污调活水体、截污纳管堵住源头、宣传执法提高意识等5个方面下大力气予以整治。
2008, 24(S1):91-94.
摘要:从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突出和水体污染的广域性,阐述饮用水净化的必要性和优先利用现有水库作为农村饮用水水源工程的可行性。提出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确定净化工艺流程,Ⅲ~Ⅴ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净水设备的选用及其设计参数、消毒药剂的选择以及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并合理配置管网系统。
2008, 24(S1):95-97.
摘要:在简要叙述微滤的分离原理、微滤及微滤膜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微滤技术在处理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微污染水源水,含油废水,重金属、印染、造纸废水等各种废水中的应用。
2008, 24(S1):98-101.
摘要:以上海市淀北片的龙华港泵站为例,在构建淀北片的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组合多个引清调度方案,从引排水量、水质改善、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等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双向泵站对改善水环境的效果与作用,从而探讨双向泵站的论证方法。
2008, 24(S1):102-103.
摘要:针对矿山酸性废水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大,治理投资大、成本高、实用性受到限制的特征,简述矿山酸性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其危害。分析总结了中和法 、沉淀法、微生物法、人工湿地法和利用尾矿分级溢流液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等的技术现状及优缺点。
2008, 24(S1):104-105.
摘要:如何对浑浊有色水样进行预处理是亚硝酸盐氮含量测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按照水质分析方法,水样应采用氢氧化铝悬浮液进行预处理,但采用该法处理后,测定结果并不理想而且存在很多干扰。采用氢氧化锌沉淀法对水样进行了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而且降低了干扰,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008, 24(S1):106-109.
摘要:提出雨水生态化利用的概念,进行生态滤水带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自身条件和土样的渗透特性,试验设计了两种变水头方法。提出了合理的滤水带设计结构,通过模拟生态滤水带的渗流过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并检验所选土样渗透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2008, 24(S1):110-112.
摘要:综述了水解酸化用作食品废水预处理时的设计特点,以及目前水解酸化预处理食品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出水解酸化预处理食品废水既可去除大量有机负荷,又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且有消化、稳定污泥的功能,兼具高效性和经济性,在食品废水处理中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2008, 24(S1):113-114.
摘要: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总量丰富而人均不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自然灾害严重。现实中,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污染和 浪费严重、地下水开采无节制、人们思想认识不足、总体规划缺失、配置不合理以及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等。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总体规划和合理配置,努力解决好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 ,综合治理地下水开采严重问题,同时要保护植被、杜绝水污染现象的发生。
2008, 24(S1):115-117.
摘要:通过对农作物在土壤水利用及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结合邢台市开展的地膜覆盖技术、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壤水进行人工调控,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邢台市通过开展棉花地膜覆盖措施,平均每年减少土壤水损失16263万m3。通过开展秸秆还田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含水率,年平均增加土壤贮水量58069m3。土壤水的充分利用为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 24(S1):118-121.
摘要:简要介绍了生态水工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该学科在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指出主要应用措施包括河道整治、水库工程、人工湿地及生态景观等生态水工技术。最后展望了生态水工学理论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研究前景。
2008, 24(S1):122-123.
摘要:根据晋中市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结合“十一五”,“十二五”工业项目需水预测,对晋中东山县和平川县市水资源承载工业经济发展需水能力进行分析,对重点县市主要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2008, 24(S1):124-125.
摘要:介绍了大连市在2004~2006年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期间,以提高水安全保障程度和用水效率效益为目标,以实现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为核心,通过试点建设,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年均下降9.8%和6.4%,试点末期分别降至44.6m3/万元和26.4m3/万元,均位居全省和全国前列水平。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工程比例达到9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0~0.6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4.4%,其中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更是提高到97%。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至18%以下,城区和县市节水器具普及率分别提高了28%和25%。
2008, 24(S1):126-129.
摘要:以淮北市平山电厂用水为例,从水质、水量两方面论证项目利用中水资源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讨论影响中水资源利用可行性与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进而对中水资源的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中水回用在工程实际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8, 24(S1):130-133.
摘要:简述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意义和目的,并以河北大唐国际卢龙发电厂一期2×600MW建设项目为例,对水资源论证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特点、用水合理性分析、中水水源论证方案、取退水对环境影响分析、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做了详细论述。
2008, 24(S1):134-137.
摘要:根据保山市“十一五”期间工业用水状况和用水指标,分析了保山市工业节水潜力,针对该市工业水资源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2008, 24(S1):138-139.
摘要:根据国内外鱼道研究资料,简述在新疆河流和湖泊中的各种水利设施及工程对栖息在该水 域的鱼类生存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通过建造现代化与自然性相结合的特色水利工程,给鱼类创建“绿色通道”。
2008, 24(S1):140-142.
摘要:依据“引马入兴”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白碗窑河流域的用水现状,对白碗窑河流域2020年和2030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得出“引马入兴”工程中白碗窑河的可引水量,为“引马入兴”工程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