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5(2):1-4.
摘要: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成果,对全国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采用最差因子评价法,即以多个水质评价因子中最差因子的水质类别作为水源地综合评价的水质类别。评价结果显示,全国约有55%的地表水水源地水质不合格。超标项目以有机污染为主。河流型的水源地水质状况比水库型的差。超标严重的河流型水源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超标严重的水库型水源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2009, 25(2):5-9.
摘要:将构建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集合和“比较标准”集合组成一个集对,并针对集对分析中联系数表达式的差异度系数i取值的不确定性,采用遗传算法对i的取值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集对分析联系数表达式用于我国若干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用其他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亦与湖泊富营养化实况相符合,为i值的确定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2009, 25(2):10-14.
摘要:简要讨论了数字流域的概念,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数字淮河流域。根据其中的史灌河流域下垫面数据以及水文气象等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SWAT模型软件包AVSWAT,构建了逐日的史灌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评估模型。以2003年淮河水利委员会基于逐项还原法计算的史灌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系列为“真值”,对该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成功地模拟了该流域的地表水资源系列,可以应用于流域水资源系列的模拟计算。该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表明了数字流域是现代化流域管理的有效手段,展示了数字流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9, 25(2):15-17.
摘要:采用1986~2006年潘家口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水体高锰酸盐指数较早期没有增加,但存在一定的增加趋势,总氮和总磷较早期有显著增加,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采用引滦入津工程沿程8个监测断面的监测资料,分析水质空间变化规律,发现潘家口水库上游污染严重,下游水质较好。从水文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水质演化原因,据此提出了引滦入津工程水资源保护建议。
2009, 25(2):18-22.
摘要: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位于长江澄通段的福山倒套内,其河床稳定性是影响引江济太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根据大量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福山倒套的河势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倒套河床形态特征对自身水动力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二维水量模型对福山倒套淤积的形势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倒套内部水位降低,但变化不明显;②倒套内部流场流速整体下降,尤其是倒套口门处流速值减小较大;③倒套虽然处于淤积阶段,但倒套口门段较为稳定。因此,适时疏浚上部串沟是维持倒套稳定之关键。
2009, 25(2):23-24.
摘要:以新疆阜康市和哈密市典型水土开发区为例,利用典型剖面分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水质的测试结果,分析开垦初期有水平排水和无水平排水条件下土壤及地下水中盐分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垦初期的水平排水排盐过程,可以将垦区土壤历史时期积累的大量盐分排出农田,作物耕作层下部和地下水含盐量较低;而开垦初期未经历水平排水排盐过程,直接采用竖井灌排的垦区,历史时期积累在表层的盐分随地下水位下降而积累于作物耕作层以下和地下水中。
2009, 25(2):28-29.
摘要: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运用等效数值评价方法,建立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判的等效数值模型,给出了应用本模型确定地表水环境质量级别的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是一种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新方法。
2009, 25(2):30-32.
摘要:在介绍支持向量机(SVM)原理的基础上,设计采用多层次分类器改进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算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磐石市的地下水水质,同时与模糊综合评判、灰色聚类和神经网络评价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水资源学科的分类评价计算。
2009, 25(2):33-37.
摘要:介绍了负荷历时曲线(LDC)的概念和建立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水质标准时,LDC应用于水质评价、关键水质条件和主要污染机制判断、现状及允许负荷通量估算等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外已有案例,并以洱海弥苴河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别探讨了不同水质限制要求下,运用LDC具体分析和解决各类水质问题的方法。结果表明,LDC包含众多水质特征信息,可以在较少数据信息条件下,合理分析各类水环境问题,从而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2009, 25(2):38-41.
摘要:根据2005年9月21日进行的江阴城区调水试验的实测数据,建立江阴河网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引水线路——分别通过黄山港和白屈港从长江引水对江阴城区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以应天河为界,北部城区的水环境可以通过黄山港引水得到改善;南部城区的水环境只能通过白屈港线路引水,且两种引水方案都必须持续10h以上。
2009, 25(2):42-45.
摘要:通过2002~2004年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期间的水库水资源平衡计算以及库区典型区域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原型试验的3年间,三门峡水库对库区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19.3亿m3、20.3亿m3、23.6亿m3,呈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黄河滩地区域的地下水位与水库水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原型试验前后水库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差值发生明显变化;黄土塬区地下水水位急剧变化,水位变化幅度增加,区域地下水补给关系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原型试验期间,三门峡库区部分区域的地表、地下水资源补给关系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库运行方式变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2009, 25(2):46-49.
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对于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朝阳市区为例,综合考虑该市未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趋势,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计算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即使达到较高的节水水平,现状供水模式也无法满足朝阳市区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外调水是朝阳市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009, 25(2):50-54.
摘要:重点对2002~2006年湛江港湾水域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讨论港湾水质状况,表层和底层无机氮、无机磷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赤潮的关系。分析湛江港湾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湛江港湾水质状况较好,但氮、磷浓度都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赤潮产生除与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生物有关外,还包含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最后提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防止赤潮发生的具体措施。
2009, 25(2):59-63.
摘要:建立了考虑浮力影响的立面二维水动力-水温耦合数学模型,对温差异重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浮力流的水流结构和温度分层的形成、发展过程,利用水库物理模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再将该模型应用于一拟建水库,模拟预测了该水库建成后夏季典型条件下库区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研究了不同高程放流洞放水对库区流场、温度场及下泄水温的影响。
2009, 25(2):64-69.
摘要:以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氟离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化学成分(总硬度、矿化度、氟离子等)、水化学类型特征等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氟离子浓度与pH值、K++Na+浓度、Ca2+浓度、ρ(K++Na+)/ρ(Ca2+)比值、Mg2+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氟离子浓度随地下水pH值的增大而增大,与ρ(K++Na+)/ρ(Ca2+)比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与K++Na+浓度、Ca2+浓度、Mg2+浓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最后讨论了氟离子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2009, 25(2):69-71.
摘要:在对实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修建猴关岩微型地表地下联合水库的方案:①利用帷幕灌浆的方法堵截地下河使之成为地下水库;②利用地表有利地形兴建微型地表水库,从而获得地表与地下库容相结合的微型水库,提出3个选择水库坝址的方案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选址方案。
2009, 25(2):72-74.
摘要:对松辽平原的ASTER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做掩模提取测区内水体,再将实测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和各波段反射率作相关性回归分析,探求水体中悬浮物的特征波段。实验表明,当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增加时,ASTER遥感影像的1~4波段水体反射率明显增加,且第3波段水体的反射率与实测水体悬浮物浓度关系最密切。最后确定了利用ASTER影像第3波段与水体悬浮物浓度进行线形拟合的方法反演水体悬浮物浓度。实践证明,利用回归分析所建立的线性反演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演测区内水体悬浮物浓度。
2009, 25(2):75-78.
摘要:采用氯化钠作示踪剂在罗锦响水岩地下河开展示踪试验,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检测。根据回收率的大小判断天井洞地下河是马冲—源头地下河系统的唯一通道;但在投放点(响水岩)与天井洞接收点之间地下河局部存在几个小溶潭。此外,本次示踪试验在天井洞地下河布置在线监测仪进行示踪离子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人工取样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线监测仪器在示踪试验回收率计算及示踪剂到达时间的判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2009, 25(2):79-82.
摘要:结合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特殊岩溶现象,对硫酸水的产生及其对方解石、白云石溶蚀的水化学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矿物氧化、酸雨、工业污水排放以及火山活动、岩浆入侵、热液作用等均可产生硫酸,这些硫酸与天然水混合后形成硫酸水。通过模拟计算显示水中1mol硫酸可溶解方解石1.80~2.12mol或白云石0.92~1.09mol。分析该反应过程的水化学作用包括H+的作用、次生CO2+、盐效应、同离子效应、离子对的作用、白云石化和去白云石化作用等。硫酸水存在的岩溶区岩溶发育异常强烈,而大的溶蚀空隙又加剧了地下水的循环交替作用,混合后的水对碳酸盐岩常具有较强侵蚀性,这两种作用均可促使岩溶进一步发育。
2009, 25(2):83-86.
摘要:基于针对广东东江的设计实践总结了流域水质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的设计思路、内容和方法。考虑的水质安全事件涵盖了由有害物质泄漏造成的突发污染事件和常规污染源引起的水质污染事件;设计了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咨询专家和技术队伍的应急组织体系;介绍了针对突发事件和非突发事件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分布分析方法,组成预警系统的监控体系、预警条件和预警信息流程,包含应急技术措施矩阵、应急决策图表和计算机辅助决策指挥系统的应急技术预案。
2009, 25(2):87-90.
摘要:针对南京市高淳县固城湖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固城湖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提出生态补偿总量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时应考虑的因素;探讨生态补偿的方式及补偿资金的来源;构建了固城湖水源地生态补偿网络。
2009, 25(2):91-94.
摘要:以中央—地方的纵向层次和政府部门的横向层次形成的纵横交错管理格局为切入点,以东江流域为案例,分析了东江水源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通过东江水源纵横管理机构的职能、管理范畴及其功能、权限之间的对比,指出目前东江水源管理在决策、执行、执法、管理、支援、协调职能和权限上存在的冲突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现阶段东江水源有效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