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5(3):6-10.
摘要:针对东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维潮流与含氯度耦合数学模型,通过对东江下游及其三角洲供水水源工程8个基本布置方案的对比分析,定量计算不同方案对水动力条件、咸潮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潮流与含氯度的变化,可为东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治理、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2009, 25(3):11-13.
摘要:根据某市南郊岩溶地下水水源地2000年受到四氯化碳污染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污染羽动态特征,指出距污染源农药厂较近的农药厂井中四氯化碳浓度为各区最高,是南区污染重心,北区果园井污染较中间过渡区严重,成为北区的污染重心,污染羽呈“哑铃型”。经治理,各监测点四氯化碳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至2005年4月污染已基本消失。通过此过程,分析研究区四氯化碳浓度随时空变化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市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动态变化主要受污染源输入、降雨、人工开采等因素的影响。
2009, 25(3):14-17.
摘要:针对吉林省平原区内地下水资源面临的资源枯竭、生态功能退化、地质环境恶化等问,以及地下水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间的联系状况,运用地下水功能评价有关理论,建立吉林省平原区地下水功能评价模型,分析评价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状况,掌握研究区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状况,为实现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依据。
2009, 25(3):18-21.
摘要:为了研究滨海地区含水介质胶体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不同水力梯度下胶体释放的动态特征,同时表征了释放胶体的粒径分布、ζ电位和电泳淌度。结果表明: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释放胶体浓度逐渐增大,到水力梯度为10时突增达到峰值,随后浓度逐渐降低,变化幅度小;胶体累积释放量随着孔隙体积数的增大呈线性增长,不同水力梯度下增长幅度不同;在低水力梯度下粒径小的胶体优先释放出来,胶体的ζ电位、电泳淌度大多数为正,而在高水力梯度下粒径大的颗粒也会释放出来,胶体的ζ电位、电泳淌度大多数为负。
2009, 25(3):22-24.
摘要:测定了珠江广州河段长州断面底泥中重金属镉、铬、铜、铅的质量比,采用Tessier形态分类法对它们在底泥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监测分析表明,该断面底泥中镉、铬、铜、铅质量浓度均高于全国湖泊底泥中的平均值。该断面底泥中镉、铬、铜、铅质量比分别为广东土壤背景值的49.50倍、3.62倍、14.24倍、5.51倍,底泥成为这些重金属的富集地。镉以可交换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为47.47%;铬和铅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2.35%和47.28%;铜主要以有机态及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占49.06%;残渣态较低,占18.26%。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断面底泥中的镉、铬、铜、铅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镉潜在生态危害强,铬、铜、铅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2009, 25(3):29-32.
摘要:氧对厌氧氨氧化菌有毒,但在颗粒污泥和生物膜中的厌氧氨氧化菌对氧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并且聚磷菌能消耗影响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氧。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无需有机物的参与,聚磷菌释磷需要吸收有机物,少量有机物的加入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影响不大。亚硝酸盐是厌氧氨氧化菌氧化氨的电子受体,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有抑制作用,但合适浓度的亚硝酸盐(该浓度可以通过驯化来提高)可以作为反硝化聚磷菌吸磷的电子受体。厌氧氨氧化过程中有硝酸盐生成,反硝化聚磷菌能利用这部分硝酸盐。另外,两类菌都适宜于中温略偏碱性的环境。因此,通过创造同时对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有利的微生态环境,发挥两者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协同耦合作用,达到高度脱氮除磷,是极有前景的废水厌氧(缺氧)处理研究方向。
2009, 25(3):33-36.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的城市初期雨水处理状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雨水处理技术,分别提出了城市生产生活区域如工业区、居民小区、机动车道等不同初期雨水的处理和利用对策,更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
2009, 25(3):37-40.
摘要:通过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管理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太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对象、范围、目标及其实施重点区域;并提出包含目标型、〖JP3〗动态型和考核型等指标在内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现对流域用水定量化的宏观管理,完善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为科学实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2009, 25(3):41-44.
摘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等3种方法,分析聊城市2005年、2010年、2020年、2030年生态城市标准下的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2010年该市与生态城市标准差距较大,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显著提升,2030年可以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提高回用水和雨洪水的供水比重,以保证水环境承载力的稳定性。
2009, 25(3):45-47.
摘要:为及时掌握灌溉农业水环境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参照农田灌溉水质评价标准,分流域选取11个监测项目,对农业灌溉水质进行了连续2年的监测,采用污染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个别灌溉水质存在单项超标外,地表灌溉水、地下灌溉水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总体而言,地表灌溉水、地下灌溉水水质完全符合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灌溉用水是安全、可靠的。
2009, 25(3):48-51.
摘要:分析贾河水质现状,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TP。根据其水质功能类别及水质目标,利用一维水质模型和污染源集中概化理论计算出水体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总量控制对策,对超过最大允许纳污量的污染物进行削减,使削减后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最后提出可保证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及污染物防治对策,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2009, 25(3):52-56.
摘要:根据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山区两个小流域实验站的水文泥沙监测资料,对不同流域在不同植被情况下,流域植被对减缓土壤侵蚀的作用进行分析,阐明流域植被对年输沙模数、地表径流含沙量以及次暴雨对输沙模数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较好的流域植被对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起重要作用。
2009, 25(3):57-60.
摘要:结合研究应用实例,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切向超滤技术的机理、滤膜的截流和吸附特性、超滤过程中胶体有机碳的回收率以及渗透行为、该技术在环境科学的胶体有机碳分离方面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珠江水系水体的胶体分离试验,验证了切向超滤技术的渗透模型。
2009, 25(3):61-65.
摘要:通过藻类增长潜力实验,分别以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值、比增长率以及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为指标,对应分析了不同浓度的Zn2+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Zn2+质量浓度低于0.1μg/L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限制作用;在1~100μg/L之间则可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增殖,其中在50μg/L时藻类生长最快;达到1mg/L以上表现出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100mg/L时,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可以导致藻类生长停止。实验结果表明,在景观水体中适当浓度的Zn2+是一定条件下触发或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爆发性增殖的重要因子之一,在研究再生水应用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控中应该予以重视。
2009, 25(3):66-67.
摘要:利用工业酒精处理铬渣,使毒性大的Cr6+还原为毒性小的Cr3+,再用氨水中和,将Cr3+以Cr(OH)3的沉淀形式进行回收,从而达到铬渣的安全堆放。对6+的解毒效果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每10g铬渣用酒精3mL,酸度为0.5mol/L,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1h。
2009, 25(3):68-71.
摘要: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对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验证了有机物含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采用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5mg/L,最佳pH值为5.5~6.0。
2009, 25(3):72-75.
摘要:针对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的水环境管理经验,提出整合太湖流域管理局中水资源环境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基于“太湖流域排污权银行”的交易制度,以价格激励机制激发排污企业的主动参与意识;以信息发布制度、排污权转让价格调节机制、排污权交易活动监管、监控等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以及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流域内有限水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流向,化解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属地限制,处理跨行政区的水事纠纷,确保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刘晓东 ,
2009, 25(3):76-79.
摘要:建立非恒定水流数学模型模拟长江泰州段潮流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稳态二维水质模型预测硫酸泄漏入江氢离子输移扩散过程。预测结果表明,硫酸泄漏事故发生于涨潮开始时对上游影响最大,发生于落潮开始时对下游影响最大,酸性污染带(pH值超标)最大影响范围为码头上游2000m至下游8960m。探索模拟硫酸泄漏后形成的酸性污染带的动态迁移过程,为潮汐水域酸性物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2009, 25(3):80-84.
摘要:结合江苏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近年来辖区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的变化情况,评价了江苏省在这一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对策措施。
2009, 25(3):85-87.
摘要:受第8次莱茵河沿岸国家部长级会议的委托,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和莱茵河流域水文国际委员会于1990年共同开发了莱茵河警报模型。1998~1999年荷兰代尔夫特水力学研究所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开发了可以计算河流横断面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二维模块。利用目前最新版本的莱茵河警报模型,能够可靠地预报污染物的扩散进程。
2009, 25(3):88-91.
摘要: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着手,将中小城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分为工业型、农业型、旅游服务业型、生态退化型及卫星型城镇等5类,并给出推荐模式形式。以海城市为例探讨中小城镇具体的建设模式。其中利用层次分析法探求合理的用水比例途径;提出可持续污水处理模式并给出框架;探讨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提出节水型水价概念。
2009, 25(3):92-94.
摘要:针对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2005年上海市、全国及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用水水平对比情况,提出了上海市未来几年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方向,研究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措施。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