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5(S1):1-5.
摘要:综述分析指出利用海水淡化开辟新的水源已成为沿海国家解决各自水危机的最终选择,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处理法和膜处理法两大类,反渗透膜处理法由于在能耗、处理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而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海水淡化技术。根据全球主要应用海水淡化的国家工程实例,重点以反渗透技术为主,介绍海水淡化在全球的工程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 25(S1):6-9.
摘要:通过对邢台市丘陵区降雨特性与作物需水量计算发现:天然降水时空分布集中,不能满足农 作物全生育期生长需要;播种期和苗期是该区干旱季节,应采取人工措施,保证该时段供水。 结合该区特点,利用土地自然坡度积蓄雨水,作为农作物播种定苗用水和灌溉补充水源;在苗期,利用地膜覆盖技术,减少土壤蒸发,保证作物苗期正常生长。土壤水与天然降水综合利用技术,为保证该区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 25(S1):14-15.
摘要:探讨邢台市山丘区不同坡地类型和植被的水土流失状况,收集某一坡地类型在一定降水条件下的径流量、径流系数、泥沙流失量等资料。分析比较各种坡地类 型及植被条件下水土保持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分析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2009, 25(S1):16-19.
摘要:在大沽河流域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沿程渗漏条 件下的大沽河洪水演进一维河网模型,采用2003年大沽河调水试验期间的实测数据进行参数率定,并分析河道渗漏对洪水演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渗漏系数的变化对行洪期间的 河床渗漏量影响很大,河床渗漏量与渗漏系数呈线性递增的关系。另外,当渗漏系数由3.7×10-7s-1增加到18.5×10-7s-1、37.0×10-7s-1、55.5×10-7s-1时,洪水锋面从起点(产芝水库)到达江家庄断面所需 时间大约分别延迟0.8h、1.6h、2.4h。
2009, 25(S1):22-24.
摘要: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地区选定试点流域,对试点流域内的经济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 用水方式和水管理体制进行调查,贯彻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资源的理念,提出了基于管站、水管所、村委会、用水户的四级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水资源的保护、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2009, 25(S1):25-26.
摘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雨水集蓄利用的3种技术:推广透水性铺装、建立城区雨水地下储存系统、利用城区凹地截流暂储;提出城区雨水收集利用的3种方式:建筑物顶雨水收集技术、路面雨水收集技术、院落雨水收集方式,并介绍每种方式的基本技术。
2009, 25(S1):27-29.
摘要:分析滦河及冀东沿海平原区由于地下水超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海咸水入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以保护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9, 25(S1):30-33.
摘要:衡水湖湿地是河北省国家级第二大湿地,也是衡水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工农业重要水源。就衡水湖的工程概况、湖区资源、引水情况和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对如何保护衡水湖湿地的水资源状况,提出对策与建议。
2009, 25(S1):34-36.
摘要:RMA2模型在二维浅水运动模拟中具有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以山东省小清河入海口处9.2km河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5年一遇(流量1100m3/s)和20年一遇洪 水(流量2000m3/s)主河槽及滩地行洪(流速、水深、水面高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提取不同设计条件下主河槽与河滩地围坝内多断面水面线数据,进行不同位置、围坝建闸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5年一遇洪水,主河槽可满足行洪要求,无需建过水闸;20年一遇洪水,为保证行洪通畅,需侧向建闸使滩地洪水汇入主槽,降低围坝内外水面高程差,在距入海口400m处侧向建100m宽涵闸,可有效保证滩地与主河槽水面高程差控制在7cm左右。
2009, 25(S1):37-39.
摘要:计算乐亭新区近期和远期规划产业的需水量和可供水量,对可利用的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乐亭新区水资源配置方案,提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措施,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乐亭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9, 25(S1):43-45.
摘要:通过对嘉兴市水资源的现状、规划水平年的供需水分析,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市水资源、节约用水等相应措施,对确保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现实意义。
2009, 25(S1):46-48.
摘要:分析邢台市的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质污染现状,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限制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积极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坚持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原则,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009, 25(S1):49-51.
摘要:太湖无锡水域2007年5月底至6月初发生的供水危机,是以蓝藻为主的藻类大暴发引发“湖泛”造成的。“湖泛”是剧烈的生化反应,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有其明显的特征和极大的危害性。阐述防治“湖泛”的综合性措施有:清淤,打捞蓝藻,合理规划调水路径,控制外源入湖,修复水生态,加强监测和制订应急预案,以确保安全供水和改善太湖水环境。
2009, 25(S1):52-54.
摘要:阐述中国城市湖泊污染的现状并分析原因,介绍曾使用过的污染治理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综合分析表明:这些单一的方法 治理城市湖泊污染效果不理想。指出复合型方法更加有效,将是今后城市湖泊治理方法的发展趋势 。
2009, 25(S1):55-56.
摘要:从底泥耗氧、底泥污染物的释放这两方面综述了底泥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模型研究。通过总结底泥污染河流的模型研究,提出耦合底泥河流水质模型的发展方 向,指出建立环境疏浚模型的必要性。
2009, 25(S1):61-63.
摘要:选用灌木、草坪草、灌草结合三种植物配置方式进行盆栽试验,以无植物盆栽作为对照(CK),对不同植物配置条件下土壤pH值、速效磷质量比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对照处理与植物配置各处理相比,土壤中速效磷质量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对照处理的土壤速效磷质量比最高;②灌草结合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吸收效果最好,其次为草坪草处理,灌木处理次之;③土壤中pH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对照、灌木、草坪草、灌草结合,对磷的削减效应好的植物配置,其土壤的pH值要高些。
2009, 25(S1):64-67.
摘要: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地形、水流特性变化及其对漂浮物运动的影响,根据调查资料估算了库区产漂量。水库漂浮物主要产生于主汛期(7~9月)和蓄水期(10~11月),库区较理 想 的清漂河段为忠县至巫山和香溪至坝前,最佳清漂时机为入库洪峰流量出现后5d内。建 议库区沿程设立20个提前拦截清漂点。
2009, 25(S1):68-69.
摘要:海南岛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全岛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大多数指标优于国家GB38 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局部出现超Ⅲ类水质。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为Hg、TN和TP。分析海南岛地表水水质污染的特征、成因及其污染源,指出海南岛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滥用。提出要加快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工业、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努力实现生态农业。
2009, 25(S1):70-72.
摘要:分析了洪泽湖湖面萎缩、湿地减少、水质下降、灾害频发、富营养化、水生植物减少、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从水污染防治、“退耕还湖”工程、人工调控恢复水生植被等方面提出了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对策措施。
2009, 25(S1):73-74.
摘要:通过对乌伦古河各水质站监测资料分析,阐明该河天然水质存 在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在水质污染源方面,指出该河水质污染源主要 来自天然污染,指出乌伦古河“水环境脆弱”的特点。
2009, 25(S1):75-78.
摘要:鉴于黄河口地区的特殊位置和生态环境特点,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用水进行界定,指出黄河的来水来沙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当地淡水资源缺乏的同时存在水污染、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制度不健全,用水配置尚待细化等问题。提出加强黄河水资 源 统一调度管理、引入生态环境用水量管理、强化污染防治和节约用水、开发利用多种水资源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及加强河口监测、开展科学研究等一系列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用 水的措施与建议。
2009, 25(S1):79-82.
摘要:通过千顷洼流域污染调查,分析衡水湖水体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从营养物质、水量交换和浮游植物三个方面对该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征进行讨论,提出水体富营养化的改善 对策,为衡水湖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009, 25(S1):83-85.
摘要:立足于当地自然条件,阐述了充分利用生态系统 的自我修复功能、使景观建设、环境保护、改善生态有机结合,多方面提升水域生态建设目标,努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提出水域生态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2009, 25(S1):89-92.
摘要:支持向量机(SVM)是基于统计学理论的线性分类器,通过寻找最优分类超平面,实现结构风险 最小。对于非线性问题,引入核函数,在高维空间中构造较低VC维的函数集,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泛化能力。针对以往水质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将SVM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中,结合研究区的水环境特征,选择TDS、Mn、总铁、氟、总砷、总硬度、NO3-、Cl-、SO42-为评价因子,并对数据进行极差化处理,通过Libsvm软件包求模型惩罚系数C并实现核函数的选择,采用Matlab编程建立支持向量训练器和学习机,对不同层位的地下水水质 状 况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为该区饮水安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将评价结果与综合 水质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比较,探讨该方法的优越性和推广前景。
2009, 25(S1):93-95.
摘要:阐述巴林左旗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失衡,水资源浪费严重,污废水回收利用程度低,水价过低,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等。对今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设性意见:重点抓好农业节水;积极利用雨洪资源,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对新改扩建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等。
2009, 25(S1):96-97.
摘要:介绍武义县现状水域的调查方法,并根据武义县水域调查成果,分析该县现状水域分布特点。针对武义县现状水域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水域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2009, 25(S1):98-99.
摘要:针对绍兴市平原河网区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水利工程调节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强、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生物资源丰富等特点,以及该区存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建曹娥江大闸以改善河网地区水质;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排污总量控制;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水环境;消除外来物种侵害,维护生物种群平衡。
2009, 25(S1):100-102.
摘要:通过对长潭水库2009年5月的一次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对其水质现状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长潭水库目前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定性评价为良好水平。同时通过对长潭水库建库历史和周边环境的调研,分析其目前水质状况的成因,并给出相应对策:源头控制,调节生态系统平衡和增加水体置换率。
2009, 25(S1):103-105.
摘要:对浙江省水功能区水质进行现状评价,分析各行政区和河流水系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及达标率、研究其分布,为浙江省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2009, 25(S1):106-109.
摘要:从金东区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城乡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预测,分析了设计水平年总用水量。通过农村饮水安全水量平衡分析,摸清金东区供水水源和用水分布情况,对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 25(S1):110-112.
摘要:在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河流理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河流应包括4方面的内涵,即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具有抗干扰能力与生态修复能力。以溧水县三干河为例,结合健康河流理念,研究该河的整治方案,探讨使该县河流恢复健康,达到建设生态县目标的方法。
2009, 25(S1):113-115.
摘要:分析湛江市区地下水开采和监测现状,指出湛江市地下水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地下水监测系统应在控制区域降落漏斗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监控海水入侵的调整措施,以确保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009, 25(S1):116-117.
摘要:阐述了基于GIS的中小城市供水管网的设计模式和系统实现的核心技术,重点分析了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和系统的主要功能。该开发策略可弥补传统方法通用性的局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了该开发模式的有效性,具较强的应用价值。
2009, 25(S1):118-120.
摘要:针对汾泉河河道及堤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流域生态学的角度, 对该流域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如下生态治理措施:(1)按照河道的特性和自身的演变规律来治理河道;(2)采用生态措施,营造生态堤防工程;(3)建立生态功能区;(4)治理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旨在减少该流域的洪涝灾害,改善沿岸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09, 25(S1):121-123.
摘要:在分析胶州湾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论述了“拥湾”发展中胶州湾面临的水质、湿地及赤潮等突出环境问题,并对胶州湾的生态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9, 25(S1):124-126.
摘要: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衡水市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对衡水市1998~2007年降水、水质和地下水等方面调查研究,探讨衡水水资源问题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2009, 25(S1):127-129.
摘要:分析讨论了韩国小城镇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的经验。韩国政府通过颁布相应的计划、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在小城镇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同时分析了韩国小城镇排水系统的特点、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管理等相关内容。
2009, 25(S1):130-133.
摘要:综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获得途径,絮凝剂的成分及结构特点,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及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简要介绍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2009, 25(S1):134-136.
摘要:介绍常用的除砷方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过滤法等,指出实际除砷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处理水质,考虑处理费用、工艺的复杂程度以及除砷后污泥的处理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除砷技术和除砷材料。分析常用除砷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不同除砷方法的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新型高效快速除砷材料、高效除砷技术的研究开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张春菊 , 邱廷省 , , 匡敬忠 , 邱仙辉 , 刘钦 , 李德彬 , 高进远 , 张鹏
2009, 25(S1):137-139.
摘要: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白钨生产废水,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水玻璃、重金属离子等杂质,出水水质良好,可回用于白钨的浮选。通过对絮凝剂种类、絮凝剂用量、pH值、温度、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絮凝沉降时间等因素的研究,进行工业废水的 处理条件优化选择,得到了最优处理条件:CaO溶液10~11mL或CaO溶液15mL和FeCl3溶液20mL的共同絮凝作用,此时上清液产出量达到60%,澄清度及透明度均好;然后,将澄清 的上清液回用于白钨的浮选,白钨精矿的产率为62%,品位为 67.91%,回收率为79.44%,达到国家的白钨精矿标准。
2009, 25(S1):140-142.
摘要:针对巢湖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现状,采用高铁酸钾预氧化-聚合 铝铁絮凝-沸石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巢湖水中藻类、氨氮、磷和CODMn。试验结果表明:投加ρ=1.6mg/L高铁酸钾,氧化5min后,再加入ρ=40mg/L聚合铝铁、ρ= 1.2g/L沸石,搅拌2h,出水藻类浓度从7.8×107个/L降至2.1×106个/L,氨氮质量浓度从1.82mg/L降至0.459mg/L,磷质量浓度从0.221mg/L降至0.0558mg/L,CODMn质量浓度从7.59mg/L降至3.77mg/L。 藻类浓度显著降低,氨氮、磷和CODMn质量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009, 25(S1):145-147.
摘要:针对汤浦水库水质监测存在的难点而实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并介绍分析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点。该系统的投入运用,不仅实现了对水库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水库水质突发性变化,预警作用明显,为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09, 25(S1):148-150.
摘要:对一种简易中水回用装置在高校中使用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此装置简单有效,具有不占洗手间使用面积、无能耗、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为解决校园中水系统高效、经 济、稳定运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