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图们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

      2010, 26(5):1-5.

      摘要 (1302) HTML (0) PDF 235.70 K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图们江流域干支流监测断面的常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同年份的图们江流域水质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3—2007年,图们江干流及支流嘎呀河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2005—2007年间,布尔哈通河及海兰河污染水平控制较好,水质保持原有水平。总体来说,图们江地区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CODMn、石油类、挥发酚、BOD5和NH3-N等,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是影响图们江水质的主要原因。

    • 五里湖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

      2010, 26(5):6-10.

      摘要 (1310) HTML (0) PDF 316.76 K (1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7年8月-2008年7月对五里湖水体中的TN、TP、NO3--N、NO2--N、NH4+-N、PO43--P等氮磷营养盐和pH、透明度、温度、CODMn、Chla等理化指标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2004—2005年的同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五里湖自2003年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以来,水体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TN和TP负荷分别下降47.25%和10.06%,水体营养状况由中度富营养化变为轻度富营养化,但仍还没有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 南通市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2010, 26(5):11-15.

      摘要 (1529) HTML (0) PDF 339.76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南通市区5条主要河道柱状底泥样品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实验分析,探讨河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均超过土壤背景值,污染较重,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②重金属污染在垂直分布上分为未受干扰、正常沉积的“表层高、底层低”和受清淤治理措施影响的非正常沉积的“表层低、底层高”两种分布格局,在水平分布上具有“城市中间河流高、外围河流低”和“中上游河段高、下游河段低”的分布特征;③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濠河和法伦寺河潜在生态风险强,姚港河生态风险中等,任港河和南川河生态风险轻微。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g>Cu>Zn>Cr>Pb。

    • 广州城市河流形态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

      2010, 26(5):16-19.

      摘要 (1648) HTML (0) PDF 227.17 K (1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了包括河道分维数、河道断面形态、河岸基质、河岸带宽度、河岸带植被盖度、河床底质状况、河床栖境复杂性共7项指标的城市河流形态评价体系,并以乌涌广州市开发区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水质监测研究河流形态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反映研究河段的形态差异;不同形态河段水体BOD5降解系数及多项水质指标沿程降解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河流形态评价得分较高的河段水体自净能力也较强;河流形态与NH3-N、SS、DO和浊度的降解存在相关性,是影响河流自净能力的重要因素。

    • 新立城水库总磷优化管理

      2010, 26(5):20-23.

      摘要 (1325) HTML (0) PDF 270.89 K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科学管理新立城水库水环境,确保长春市饮用水源安全,耦合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因素,建立了水库总磷优化管理模型,设计了3个总磷优化管理方案,以实现总磷的优化管理。结果表明:水库现状入库总磷超过允许入库总磷约6倍,点源和非点源的共同作用导致水库总磷污染严重;非点源总磷是水库最大污染源,占总磷污染的92%;其中养殖总磷污染是非点源总磷最大污染源,占总磷污染的79%;水库总磷优化管理方案是点源入库总磷为零,农田非点源实施无污染施肥管理,非点源入库总磷为15.10 kg/d,最大养殖规模为25416头猪。指出重点治理总磷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源,加强库尾人工湿地建设,加大湖域管理力度,是实现新立城水库总磷优化管理的根本措施。

    • 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平面二维水流数值模拟

      2010, 26(5):24-28.

      摘要 (1379) HTML (0) PDF 297.13 K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作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厍和通明船闸的运行关系密切,存在引水水流对航运条件的影响,为此建立引水工程平面二维水流动力数学模型,并用大厍引水工程1∶50模型试验资料对引水工程方案进行对比验证和优化。结果表明:通明引水工程一期和二期上下游横向流速、纵向流速和回流流速都能满足通航设计规范,工程的建设对通航影响不大,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在引水工程的进、出口横向流速最大,过往船只需注意即可。

    • 额尔齐斯河流域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分析

      2010, 26(5):29-32.

      摘要 (1376) HTML (0) PDF 314.64 K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法、R/S分析法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塞米巴拉金斯克、托博尔斯克两站的年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两站的年降水量变化表现出多个时间尺度的相对丰枯交替特征,并且两站均存在显著的16 a左右的主周期。R/S分析结果表明:两站年降水量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即降水量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年份降水量可能呈现增多趋势。

    • 位山灌区农业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2010, 26(5):33-37.

      摘要 (1375) HTML (0) PDF 320.41 K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位山引黄灌区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采取点面结合方式对灌区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地下水中氮、磷的质量浓度,并根据地下水评价标准进行单指标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位山灌区的地下水水质有30%左右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呈现逐年恶化趋势。由于灌区地势平缓,土壤水分以垂向运动为主,灌区地下水中氮素质量浓度受农田灌溉及施肥等农业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近年来地下水中氮素质量浓度有所增加。指出通过灌溉渗漏和排水进入地下水的农业施肥可能是该区域的地下水中氮素逐年累积的主要原因。

    • 洛阳市垃圾填埋场场址适宜性评价及优选

      2010, 26(5):38-41.

      摘要 (1294) HTML (0) PDF 258.33 K (1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选取洛阳市未来适合的垃圾填埋场,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洛阳市5个拟选垃圾填埋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时将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环境地质等条件作为评价的具体标准,通过场地评价影响因子定权重和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的数学模型计算各拟选场地的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拟选场地东沟、泰山庙沟的适宜性等级为较适宜,潘沟、后五龙沟的适宜性等级为勉强适宜,安贺沟为非适宜场地。适宜性评价为洛阳市未来垃圾填埋场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

      2010, 26(5):42-44.

      摘要 (1347) HTML (0) PDF 227.40 K (1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评价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区域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量水质模型核算该地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现状COD、NH3-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7万t/a、7124t/a,而该区域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07万t/a和4009t/a,现状COD和NH3-N的污染负荷分别是水域纳污能力的1.4倍和1.8倍,超过该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确定了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建议。

    • 南方山地丘陵区规模畜禽养殖对水环境影响及评价

      2010, 26(5):45-49.

      摘要 (1286) HTML (0) PDF 254.12 K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规模畜禽养殖集中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研究区域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调查采样,分析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异及污染物形态之间的变化,并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养殖场的环保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环境;生物氧化塘的护堤和塘底未经防渗处理,造成下游地下水污染;养殖场排放的污水经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后富含有机质、氨氮、可溶态有机磷,利于作物吸收和生长,应尽量循环使用。指出由于养殖污水变化较大,为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必须处理达标后结合配方施肥技术按需回用农田。

    • 林甸县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分析

      2010, 26(5):50-53.

      摘要 (1322) HTML (0) PDF 298.90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大庆林甸县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水化学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模拟方法揭示其产生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高氟地下水多为中等TDS的弱碱性水,其水化学类型以钠镁、钠钙水为主,氟含量与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配比有一定相关关系;②潜水中氟离子聚积成因主要跟阳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作用有关,而承压水中氟离子的形成机理主要为含氟矿物的溶解。

    • 河西内陆河流域黑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2010, 26(5):54-56.

      摘要 (1239) HTML (0) PDF 257.13 K (1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评价黑河流域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黑河纳污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预测了规划水平年废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与入河量,确定了主要污染物的控制量和消减量,以此作为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的主要控制性指标,为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 上海市引清调水工作的优化与完善

      2010, 26(5):57-61.

      摘要 (1433) HTML (0) PDF 249.37 K (1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了上海市引清调水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探讨了上海世博会期间及以后引清调水优化调度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研究内容,并论述了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及其他重要区域引清调水的常规方案和应急预案,以确保实现河道水质保持稳定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 人工调控强烈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分配方法

      2010, 26(5):62-66.

      摘要 (1282) HTML (0) PDF 270.67 K (1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海河流域下游某市为例,结合排污去向和污染控制单元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分配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适合于人工影响强烈地区的“行业一级优化虚拟分配,控制单元二级容量分配”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并依据水污染源点源的排放去向特征及其管理功能,将控制范围划分为自然地表水体控制区域与非自然地表水体控制区域,对自然地表水体控制区域实施容量总量控制,而对非自然地表水体控制区域主要以目标总量控制为主,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污染物控制方法。

    • 深圳市布吉污水处理厂构建人工湿地试验研究

      2010, 26(5):67-70.

      摘要 (1322) HTML (0) PDF 352.42 K (1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最大程度地改善深圳市布吉河水质状况,在先期进行布吉污水处理厂中试试验的基础上,建设了小型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探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在人工湿地基础上的改善程度,为该市布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后是否规划建设景观湿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的COD、NH3-N、TN、TP等重要控制指标均有比较明显的深度处理作用;夏季的运行效果总体上比秋、冬季处理效果好,季节变化对TN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对出水COD、NH3-N、TP指标影响相对较小。

    • SBR活性污泥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2010, 26(5):71-74.

      摘要 (1419) HTML (0) PDF 268.39 K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SBR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Cu2+、Zn2+、Mn2+、Fe3+)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30℃温度下,pH为5时,其对Cu2+、Zn2+、Mn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50%左右;当pH为3时,对Fe3+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3.6%。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描述。在10~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u2+、Zn2+、Mn2+、Fe3+的去除率分别由54.6%、46.3%、45.3%、68.9%,增大到58.6%、51.3%、49.6%、73.6%。当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污泥投加量为0.2g时,Cu2+、Zn2+、Mn2+和Fe3+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1.5%、54.3%、53.3%和76.2%。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u2+、Zn2+、Mn2+、Fe3+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 在线镉柱还原-流动注射法测定水样中硝酸盐氮实验

      2010, 26(5):75-77.

      摘要 (1468) HTML (0) PDF 236.07 K (2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在线镉柱还原测定水样中硝酸盐氮的流动注射光度法,并考察了反应管长度、注样体积、泵流量等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经过优化实验条件,获得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0mg/L,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34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65%(n=1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宽,试剂消耗量少、测定快速、灵敏,抗干扰能力强,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8.8%~105.0%之内,适宜于现场即时监测。

    • 水景社区的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设计

      2010, 26(5):78-81.

      摘要 (1332) HTML (0) PDF 254.67 K (1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城市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以上海郊区一生态水景社区为例,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该社区年均雨水可收集量约45678m3,占一年总降雨量的62%左右,不但满足社区每年的绿化浇灌、硬地冲洗以及水面蒸发等消耗量,而且富余雨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作景观湖的补充水源及其他用水。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以景观湖为中心,屋面雨水通过2个总容积为675m3的地下集蓄池来收集,集蓄水量可达1.83万m3/a;绝大部分绿地、道路广场以及极少数屋面的雨水径流通过长1km的植草浅沟和500m长的碎石沟渠收集,并汇入2个总面积为800m2的暴雨塘系统内暂时储存。户外小停车场和小广场的雨水通过砂床过滤系统收集。

    • 法国流域水管理特点及其对中国现有体制的借鉴

      2010, 26(5):82-86.

      摘要 (1330) HTML (0) PDF 235.74 K (1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法国Adour-Garonne流域管理机构的考察和学习,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得出法国民选政府二元体制下的流域管理机构经济与行政手段并重,中央与市镇协商管水的体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现有涉水管理体制框架,提出强化中央与地方责权一致,水质水量统一管理,涉水服务公开透明的政策建议。

    • 我国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构建及节水管理现状分析

      2010, 26(5):87-90.

      摘要 (1266) HTML (0) PDF 230.15 K (1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城市节水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提出构建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利用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理论,通过对政策与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和管理手段选择等3个方面的分析,揭示我国节水在管理政策制定、管理协调机制、用水需求控制和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强政策关联和配套程度,加强机构的协调配合,建立高效的水需求管理和统筹规划多种水源的建议。

    • 沧州区域雨洪资源拦蓄能力分析

      2010, 26(5):91-94.

      摘要 (1260) HTML (0) PDF 221.60 K (1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地综合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沧州区域水资源危机,通过对该区域内的自产雨洪资源量、外来雨洪资源量和拦蓄能力的分析与计算,确定了沧州区域内可拦蓄的雨洪资源量及河道、水库、坑塘、洼淀雨洪资源的拦蓄能力,并提出了提高雨洪资源拦蓄量及利用率的相应措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