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7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区安全评价与措施

      2011, 27(1):1-5.

      摘要 (1402) HTML (0) PDF 183.44 K (1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我国东、中、西三大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在综合分析各省级行政区城市供水组成、城镇化水平及综合生活人均用水量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8个规划分区。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价成果,对各规划分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布状况进行了说明,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各规划分区的饮用水安全特点和主要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结合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分区评价成果,提出了各规划分区水源地安全保障总体布局。

    • 典型岩溶地下河入、出口处强降雨过程中水动态变化

      2011, 27(1):6-10.

      摘要 (1300) HTML (0) PDF 280.49 K (1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强降雨过程中,对典型岩溶地下河入口、出口处pH值、电导率、水温、水位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了强降雨过程中该地下河入口、出口处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入口处水动态变化对出口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降雨过程中,地下河系统水动态变化对降雨的响应速度快,降雨随岩溶裂隙进入地下河迅速,岩溶含水层对强降雨过程中水资源调蓄能力差。地下河入口、出口处水动态变化差异性较大,上游地下河入口处水化学特征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受环境影响因素大。地下河出口处水化学变化较上游有规律,主要受稀释作用影响。影响入口处水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对出口处水动态变化影响不明显。

    • 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分析的水质风险评价方法

      2011, 27(1):11-14.

      摘要 (1311) HTML (0) PDF 164.15 K (1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给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分析的水质风险评价方法: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水质评价因子权重,用带权重的灰色分析法评价多因素影响下的纯净水水质。结果表明,用层次分析法为评价因子赋权能够全面考虑各评价因子对水质影响的不同;用灰色分析法计算纯净水的风险度值和风险级别,考虑了水质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比较符合纯净水水质评价的实际情况。

    • 森林植被对红壤坡地土壤水的影响

      2011, 27(1):15-19.

      摘要 (1333) HTML (0) PDF 235.63 K (1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内典型红壤坡地,利用TDR连续测定了林地与裸地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森林植被对红壤坡地土壤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森林植被影响下的坡地土壤含水率比裸地高,土壤干湿变化频率较裸地慢。由于森林植被冠层以及枯落物的遮蔽作用,林地内土壤蒸发强度较小,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小。受冠层覆盖及植被根系影响,随着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减少趋势。

    • 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2011, 27(1):20-23.

      摘要 (1418) HTML (0) PDF 175.24 K (1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充分考虑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突出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符合太湖流域自身特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水资源状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指标进行分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太湖流域2000—2006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水平处于适载与超载的临界状态,提升空间有限。 

    • 长江流域1951—2000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

      2011, 27(1):24-27.

      摘要 (1356) HTML (0) PDF 232.57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江流域内115个气象站1951—200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及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长江流域4个子区域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中游下降趋势明显,其他3区域呈微弱下降趋势;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平均水汽压的增加和日照时间的减少。

    •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市受水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控高水位研究

      2011, 27(1):28-33.

      摘要 (1306) HTML (0) PDF 477.83 K (1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范围已呈现从城区向郊区延伸、从浅层向深层扩散的趋势。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评价研究表明,垃圾填埋堆放场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内存在被浸泡可能的27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垃圾填埋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典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和水、土、垃圾样的分析化验,建立北京西郊地下水流模型和典型区溶质运移模型,初步掌握污染因子间的协同关系和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应用非饱和带一维非稳定溶质运移模型,确定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垃圾填埋场区域地下水控高水位,并优选了适宜的控高方案,以减轻和防止垃圾填埋场淋滤浸泡液对当地地下水的污染。 

    • 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人工快渗处理中的氮素转化

      2011, 27(1):34-37.

      摘要 (1336) HTML (0) PDF 213.41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为水源,以三峡库区特有的滤料为介质,研究了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人工快渗处理中氮素的转化行为。 结果表明:人工快渗技术用于三峡库区乡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极为有效,其出水总氮、氨氮及硝氮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18mg/L、6.2618mg/L及3.0818mg/L,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32%、79.26%。提出通过增设饱水层、优化湿干比及在饱水层中人为添加碳源等途径来提高人工快渗处理中氮的去除率。

    • 对应分析方法在白城市洮北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2011, 27(1):38-41.

      摘要 (1252) HTML (0) PDF 171.22 K (1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白城市洮北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和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确定了主要的污染因子和污染原因。结果显示:白城市洮北区地下水污染农村最轻,市区次之,城郊结合部最严重,主要污染因子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水质污染来源是垃圾渗滤液和生活污水等。将对应分析结果与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对水样点水质污染程度的分区基本一致,但对应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样本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变量的载荷大小和变量与样本水质分区间的关系,确定出研究区内各水质分区的主要污染因子。 

    • 崂山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及水体营养状态

      2011, 27(1):42-45.

      摘要 (1414) HTML (0) PDF 167.59 K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崂山水库水质状况,2008年对崂山水库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为: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5属6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总种数的48.39%和27.4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3月份硅藻种类最多,7月、8月和10月绿藻种类最多。库区优势种为鱼腥藻(Anabaena Bory.)、实球藻(Pandorina morum Bory.)、隐藻(Crytomonas Ehr.)、小环藻(Cyclotella Ku¨tz.)。水库浮游植物的四季平均细胞密度为12.8×105个/L,8月份最高,达到40.5×105个/L。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05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6。总体来看,水库水体已经呈现中营养向轻度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

    • 广州市大金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1, 27(1):46-50.

      摘要 (1541) HTML (0) PDF 227.76 K (1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治理并维护运行了1年的大金钟水库进行5次采样实验,研究经修复后的水库中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并运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浮游植物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温降低,喜暖性的蓝藻数量急剧减少,与水温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986,p<0.05);其他藻类因不再受蓝藻抑制,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硅藻和绿藻代替蓝藻成为优势种群。由于有机物浓度的增高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致使硅藻、绿藻与COD、BOD5呈较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6~0.9之间;而蓝藻由于初期基数过大,在数值统计分析上与COD、BOD5显示为负相关。由于水库中TN、TP质量浓度过高,不再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导致浮游植物数量与TN、TP呈负相关,分别为-0.532和-0.557。浮游植物数量的剧减,大大降低了水体中的耗氧量,使得水体DO质量浓度增加。

    • 再生水回用于北京景观水体引起的水质变化及其改善措施

      2011, 27(1):51-54.

      摘要 (1228) HTML (0) PDF 203.82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再生水水质特性及回补景观水体产生的问题,综述再生补给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措施。以北京潮白河为例,分析了再生水回用所产生的水质问题及其改善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进入河道后,有机污染和叶绿素浓度上升,藻类大量繁殖,河道水体表现出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但水质改善工程措施可明显降低N、P等营养元素浓度,改善水质。

    • 超声引发聚苯乙烯磺酸钠的降解

      2011, 27(1):55-57.

      摘要 (1391) HTML (0) PDF 192.28 K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低功率、高频率的超声波对水溶液中的聚苯乙烯磺酸钠进行降解,研究溶液浓度、pH值等对降解反应的影响,用凝胶色谱法测定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用红外光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了降解过程中的产物结构变化,用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对降解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进行捕捉,证实降解反应经历了自由基历程。

    • 浮床植物对不同污染程度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2011, 27(1):58-62.

      摘要 (1294) HTML (0) PDF 246.88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美人蕉及水蕹菜这两种常见浮床植物在低、中、高浓度污水中的生长状况,以及对氮、磷的净化效果:①低浓度污水中水蕹菜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美人蕉;中浓度污水中水蕹菜对NH3-N的去除效果高于美人蕉,对NO3--N和TP的去除效果低于美人蕉;高浓度水样中,美人蕉对所有指标的净化效果均优于水蕹菜。②水蕹菜在TN质量浓度大于30mg/L,TP质量浓度大于10mg/L的污水中生长受到抑制,美人蕉则生长良好,并取得较好净化效果。得出水蕹菜对低浓度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而美人蕉适合于净化高浓度污水的结论。

    • 苏州市东山镇池塘养蟹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

      2011, 27(1):63-66.

      摘要 (1290) HTML (0) PDF 198.34 K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活动,以苏州市养殖老区东山镇养殖池塘为典型,调查其现行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养殖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东山镇现有养殖面积为2253.33hm2,主养品种为河蟹。1个养殖周期中,养殖池塘通过沟渠排入外界的TN、TP含量分别平均为21.25kg/hm2、2.3425kg/hm2;密度为9000只/hm2的低密度养殖池外排的TN含量为16.7925kg/hm2,而无TP排出。分析苏州地区池塘养殖产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从池塘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生态养殖技术及养殖尾水处理等方面探讨池塘养殖污水零排放技术,为苏州市养殖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对策和措施。

    • pH值对弱透水层中硝酸盐迁移转化的影响

      2011, 27(1):67-72.

      摘要 (1326) HTML (0) PDF 277.83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硝酸盐在不同pH值条件下通过弱透水层的越流迁移机理及转化形式设计了室内试验,用天然黏土模拟弱透水层渗透介质,配制硝酸盐溶液作为渗透液,在高渗透压条件下,观察NO3-通过弱透水层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pH值条件下硝酸盐通过弱透水层向下迁移的能力很弱;由于黏土的pH值为5.8,土壤中分布的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所以硝酸盐大量减少是因为结合水强化的电性吸附造成的。硝酸盐在弱透水层中的迁移过程表现为大部分被弱透水层吸附,在试验后期发生了异化还原作用。硝酸盐浓度随时间的增加呈指数下降。同时发现硫酸盐对硝酸盐的异化还原反应具有较弱的阻滞作用,氯离子与硝酸盐之间显示微弱竞争吸附关系。

    • 基于人工湿地的组合处理系统净化校园人工湖设计

      2011, 27(1):73-75.

      摘要 (1323) HTML (0) PDF 173.15 K (2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成都某高校人工湖现状进行调研,并对目前国内外人工湖、景观水的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校园人工湖具体情况,采用“动力循环+砂滤+跌水充氧+人工湿地+湖体”生态组合处理系统进行校园人工湖的净化,并加装二氧化氯发生器用于藻类多发期的除藻,运行效果良好。

    • 河北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

      2011, 27(1):76-79.

      摘要 (1363) HTML (0) PDF 182.19 K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河北省水功能区划》,以COD和NH3-N为控制指标,根据入河排污口分析评价结果,合理确定水质模型和水质目标、设计流量等相关参数,应用水质模型计算了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和应削减量。结果表明,河北省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COD和NH3-N分别为7.76万t/a和0.34万t/a,仅为现状入河量的21.7%和8.1%;COD和NH3-N应削减总量分别为30.8万t和3.97万t,平均削减率分别为86.2%和94.1%。据此拟定符合河北省现状实际情况的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为实现《河北省水功能区划》中的规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水环境质量资源定价模型研究

      2011, 27(1):80-84.

      摘要 (1295) HTML (0) PDF 198.54 K (1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水环境质量资源的价格分析中,引入“级差地租”理论,以水质差异而造成的水价不同作为水环境质量资源的定量依据,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一种新的适用于复杂且模糊的多指标评价体系的环境质量资源定价方法。以广州流溪河为例,分析了各河段的水质价格,分析表明,本文提供的模型可为合理调整水价,修正水资源核算,制定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 渔洞水库及其尾水瓜寨河水质调查与治理措施

      2011, 27(1):85-88.

      摘要 (1309) HTML (0) PDF 219.89 K (1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渔洞水库及其尾水瓜寨河进行水质调查和评价,认为造成渔洞水库尾水pH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源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均未得到有效控制,营养盐长期随地表径流进入水库,在高温、光照、总氮、总磷等充足的条件下,藻类无节制的生长和Ca2+的不足,导致pH值超标,指出渔洞水库尾水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提出了控制外源和减少内源性污染的治理措施。

    • 镇江市应急水源地规划评价

      2011, 27(1):89-94.

      摘要 (1460) HTML (0) PDF 228.98 K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根据镇江市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展多源应急供水规划研究。在水源地应急属性分析基础上,构建应急水源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单项指标的因子权重,经一致性检验与合理性分析,确定了镇江市各规划应急水源地的应急等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