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太湖湖流、波浪、沉积物的三维数值模拟

      2011, 27(2):1-5.

      摘要 (1310) HTML (0) PDF 377.25 K (1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ECOMSED模拟风速为6.5m/s定常东南风作用下太湖流场及波浪场,对模型的适用性及可靠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波流共同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数值模拟,得出沉积物-水界面切应力及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太湖有效波高范围在9~29cm之间,有效波高的空间分布与风速、风向和水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波浪对切应力会产生很大影响,而切应力的分布决定了悬浮物浓度的分布,风浪及地形要素是导致太湖悬浮物浓度变化的重要因子。模拟结果与现有实验成果较吻合,说明运用该模型模拟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的结果可靠。

    • 重污染河道疏浚程度对底泥中总氮释放的影响

      2011, 27(2):6-8.

      摘要 (1342) HTML (0) PDF 176.04 K (1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正在进行疏浚的河道表层、中层、下层底泥于室内静态条件下进行TN释放试验,研究疏浚程度对具有明显分层现象的河道底泥中的TN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底泥的TN释放共分为3个阶段:快速释放阶段,过渡阶段,释放平衡阶段;重污染河道底泥疏浚程度越高,疏浚后底泥TN质量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减少底泥中TN的释放。重污染河道采用水力疏浚仅能去除表层淤泥,底泥TN负荷仍较高。

    • 岩滩水电站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011, 27(2):9-12.

      摘要 (1281) HTML (0) PDF 143.44 K (1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岩滩水电站河段近30年水生生物自然资源长序列数据,分析水电站建设对水生生物自然资源的影响,研究红水河流域渔业自然资源枯竭的原因。结果表明:岩滩水电站蓄水11年,库区浮游植物种类减少2.7%,单位体积生物质量为蓄水前的4.4倍;浮游动物种类增加97.9%,单位体积生物质量为蓄水前的16.1倍;底栖动物种类减少70.6%,单位面积生物质量为蓄水前的5倍;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增加80%;鱼类种类减少40%。岩滩水电站建设前后水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水生生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结构差异显著,鱼类及底栖动物种类的生物多样性损害严重。

    • 花江峡谷示范区表层岩溶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011, 27(2):13-17.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88.16 K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了贵州省花江峡谷示范区表层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循环规律、出露条件,评价了区内表层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并根据表层岩溶水的出露条件、保障程度和供水需求等情况提出了对表层岩溶水的开发利用方式。同时,认为生态环境建设、卫生防护区带的建立、封闭式取水工程的修建、动态监测和科学研究、水利工程设施的有效管理和维护以及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等举措是峡谷区内对表层岩溶水的主要保护方法。

    • 珠江口盐度锋面对营养物质和生物的影响

      2011, 27(2):18-25.

      摘要 (1241) HTML (0) PDF 516.31 K (2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MIKE 3的非结构网格水动力数学模型对珠江河口流场、温度场和盐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口锋面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输送起阻碍作用,从而使生物在锋面附近有特定的分布形式,即锋面使得营养物质、生物在其两侧积聚形成高值区,物质难以通过锋面进行输送。

    • 望虞河西岸主要入河支流污染物通量研究

      2011, 27(2):26-28.

      摘要 (1554) HTML (0) PDF 230.86 K (1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经率定验证的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2006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望虞河主要河流的入河水量和水质浓度,由此计算出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区各主要入河河流污染物入河量,并结合河网中水的流向,得出入河河流污染物通量的综合影响结果:张家港入望虞河污染物通量最大,所以张家港的污染治理是整个望虞河西岸污染治理的关键部分。

    • 生态环境需水量对芹山水电站发电效益的影响

      2011, 27(2):29-33.

      摘要 (1530) HTML (0) PDF 169.54 K (1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建省的芹山水电站为例,研究穆阳溪流域不同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下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不同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发电效益损失,并对考虑不同比例生态环境用水量对水电站的发电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出发点和基本原理不同,用7Q10法、Tennant法、最小月径流法和NGPRP法计算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差异较大,根据实际资料针对该实例推荐Tennant法;利用发电调度软件编制不同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下的发电计划,利用逐年流量值计算该水电站发电厂实际的发电效益损失值,并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与该水电站发电效益损失间的关系以及多年平均流量计算的发电效益损失值与实际损失值间的关系。

    • 模糊数学方法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011, 27(2):34-36.

      摘要 (1385) HTML (0) PDF 170.84 K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对其作出定量描述,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为研究对象,将生态系统划分为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4个子系统,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为166.4731亿元,区域生态资源丰富。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地下水有机物污染修复标准探讨

      2011, 27(2):37-41.

      摘要 (1347) HTML (0) PDF 151.96 K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我国学者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出我国相关标准中存在有机组分少、限值较高的不足。将我国地下水中检出率高的36种有机物的标准限值与国外部分国家的修复标准值进行对比,指出建立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标准,应根据国情从污染组分选择、分析检测方法、修复标准实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指出,我国应当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框架,起草修复标准,尽快实施一批修复示范工程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2011, 27(2):42-48.

      摘要 (1314) HTML (0) PDF 210.19 K (1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了进水水质、植物、基质、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这5种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所采取的措施,并探讨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 人工沉床对TN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2011, 27(2):49-53.

      摘要 (1311) HTML (0) PDF 209.73 K (1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种模块化气浮调节式人工沉床,并应用于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在天津市外环河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停留时间为5.48d时,人工沉床对TN的去除率在植物生长期内(3—10月)可达到35%~40%;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可达到5%~15%。TN浓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均在0.9以上。衰减系数随水温的变化趋势符合S形增长曲线,即在水温过低和水温过高时,水温的变化对衰减系数的影响并不大,但在某一适当温度范围内,水温的上升将导致衰减系数的快速增加。 

    • 大沙河坪山桥段水质修复中试研究

      2011, 27(2):54-57.

      摘要 (1250) HTML (0) PDF 226.62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设置水力自控翻板闸蓄水,建设岸边生态滤床和生态护岸,辅以人工复氧和投加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修复深圳市大沙河坪山桥段水质。结果表明,在污水间歇性流量约为50m3/d的情形下,COD、BOD5、NH3-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55%、25% 和40%,黑臭基本消除。

    • 泥藻的固定化方法研究及应用

      2011, 27(2):58-62.

      摘要 (1288) HTML (0) PDF 235.81 K (1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7种常见包埋固定化方法,筛选出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硼酸包埋法作为最佳固定化包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制备生物吸附剂的最佳配方:10%的PVA溶液;1%的海藻酸钠溶液;剩余活性污泥(淡水藻类)20%;1.0%的CaCl2溶液;50.0mol/L的OP乳化液的饱和溶液H3BO3溶液;10%的Na2CO3溶液调节pH至6.7;3mm左右的球形颗粒;固定化4h以上,蒸馏水洗净。初步应用固定化空白小球和固定化WAS和固定化淡水藻吸附剂进行吸附Pb2+、Hg2+试验,效果较为显著。

    • 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2011, 27(2):63-66.

      摘要 (1342) HTML (0) PDF 207.10 K (1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状况下,应用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直接接入,对无锡市浒溪河水体及底泥进行污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水体DO质量浓度提升至2mg/L以上,出水处的CODMn、TP和NH3-N降解率分别可高达43%、56%和58%。结果说明单一的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相对滞留的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

    • A3菌产絮凝剂培养动力学及靛蓝废水脱色研究

      2011, 27(2):67-69.

      摘要 (1331) HTML (0) PDF 190.94 K (1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A3,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用曲线拟合创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其产絮凝剂的培养基条件和利用A3菌产絮凝剂对靛蓝废水进行脱色处理,获得A3菌最佳絮凝剂生产条件和最佳靛蓝废水脱色工艺。结果表明,A3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2.2%、酵母膏添加量0.51%、pH 7.6、温度30.3℃时A3产絮凝剂条件最佳。A3菌产絮凝剂处理靛蓝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当pH值为9、100mL废水中絮凝剂的添加量为2.2mL、1%的CaCl2用量为2.2mL时,脱色效果最佳。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脱色率可达80%。

    • 上海海域污染源分析及控制对策

      2011, 27(2):70-74.

      摘要 (1307) HTML (0) PDF 350.49 K (1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陆源污染对上海海域的影响,分析长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的季节变化、黄浦江与长江对上海海域污染的贡献率、上海海域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随季节基本呈规律性变化,长江入海污染物对海域污染的贡献远大于黄浦江,长江和黄浦江对上海海域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是TP;上海市主要污水排放系统对上海海域的N、P污染有很大贡献。最后提出控制上海海域污染形势的对策建议。

    • 初始水权分配中的弱势群体初步评价

      2011, 27(2):75-79.

      摘要 (1332) HTML (0) PDF 185.58 K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极易导致弱势群体存在这一现象,对初始水权分配中的“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分析形成原因,并根据其特征以及初始水权配置原则,建立初始水权分配中的弱势群体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将各指标的弱势等级划分为“非常弱势、弱势、一般、强势、非常强势”5个等级,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初始水权分配中各区域的弱势等级,最后提出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等政策建议。

    •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与应用进展

      2011, 27(2):80-86.

      摘要 (1252) HTML (0) PDF 237.79 K (1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以及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介绍人工湿地在国内外农村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技术上,人工湿地对有机物去除率较高,可达60%~99%,采用系统完善、组合湿地、联合其他工艺等改进方法后,人工湿地对氮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济上,人工湿地投资运行费用远远低于传统工艺,经济可行性好。指出虽然人工湿地存在气温影响、系统堵塞、植物选择等问题,但作为一种在国外农村地区广泛成功应用的处理工艺,在我国农村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 太仓市应急水源地水质影响分析

      2011, 27(2):87-90.

      摘要 (1403) HTML (0) PDF 216.43 K (2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现状水质资料和未来规划资料,采用模型预测与机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未来太仓市应急水源地——长江边滩水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由于拟建取水口远离岸边,沿岸固定源和浏河污水排放对应急水源地水质影响较小;库内可能发生的富营养化可通过生物措施得以解决;水库本身具有蓄淡避咸、蓄清避污功能,因此具备较高的抗环境风险能力。

    • 新安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2011, 27(2):91-94.

      摘要 (1381) HTML (0) PDF 157.60 K (1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流域取水许可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在内的新安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确定出2010年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各项指标取值,旨在为新安江流域科学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制度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支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