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模糊理论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水资源利用和谐度分析

      2011, 27(3):1-6.

      摘要 (1192) HTML (0) PDF 180.37 K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02—2007年水资源统计数据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数据分析,构建了水资源利用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借助模糊理论中的和谐度概念,建立了评价水资源利用和谐度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水资源利用和谐度。结果表明:①2002—2007年间博州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和谐度呈逐年上升的态势;②博乐、精河和温泉三市县的水资源利用和谐度基本呈上升趋势,2007年处于较和谐状态,和谐度差异很小。提出了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谐度的对策。

    • 基于数学模型的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水质对干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2011, 27(3):7-10.

      摘要 (1258) HTML (0) PDF 231.08 K (1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07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劣Ⅴ类水质)对干流水质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的松花江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了饮马河水质改善(假设达到Ⅲ类水)后对第二松花江干流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8月支流水质改善后对干流水质影响较大;NH3-N指标比CODCr指标改善明显;枯水月支流水质对干流水质的影响较小。

    • 辽河干流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

      2011, 27(3):11-15.

      摘要 (1295) HTML (0) PDF 176.85 K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辽河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出发,将辽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分为生态基流量、稀释自净需水量、输沙需水量和蒸发量4个部分;通过6个重要水文断面实现生态需水分区;生态用水过程按汛期和非汛期分别计算;生态需水整合分为类型整合与分区内整合,类型整合中的消耗型需水采用累加原则,非消耗型需水采用取大原则,分区内整合在类型整合的基础上采用分区贡献法;最终建立了辽河干流生态需水分区分期整合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辽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在汛期以输沙需水量为主,非汛期以生态基流量为主;干流汛期和非汛期来水量不足,需要区间补给才能满足河道生态需水量。

    • 西苕溪径流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1, 27(3):16-19.

      摘要 (1224) HTML (0) PDF 173.21 K (1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西苕溪横塘村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水文气象实测资料,运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累积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1972-2009年西苕溪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苕溪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减弱;相比年降水,径流的年际波动幅度普遍较大,2000年后流域基本处于枯水或偏枯状态;年径流量总体上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年降水量减少趋势微弱,且两者相关性逐年代递减;西苕溪径流大幅度减少除降水驱动外,还与流域内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

    • 邯郸市滏阳河纳污能力及模型参数影响分析

      2011, 27(3):20-23.

      摘要 (1248) HTML (0) PDF 200.83 K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邯郸市滏阳河水质及入河排污口排污现状,根据各计算单元用水现状和水质目标,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水体COD和NH3-N纳污能力。对污染源概化、设计流量、流速、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等设计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上游水库控制,滏阳河枯水期纳污能力高于汛期,现状入河排污量大于纳污能力,需要对现状入河污染物总量进行削减。

    • 淹水条件下渗漏强度对稻田TP浓度的影响

      2011, 27(3):24-27.

      摘要 (1271) HTML (0) PDF 205.18 K (1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蒸渗测坑进行淹水稻田不同渗漏强度控制试验,研究水稻各生育阶段中不同渗漏强度下地表水及地下水TP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稻田灌水扰动田表土壤颗粒,加速了土壤磷的释放,是淹水过程中地表水TP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田表面没有形成板结层之前,灌水或降雨会使土壤磷颗粒大量析出;淹水3-5d后,由于沉淀作用,地表水TP浓度明显降低;渗漏强度对淹水前期稻田地表水TP浓度影响较为显著,对地下水TP浓度影响不显著。

    • 太湖蓝藻监测及暴发情况分析

      2011, 27(3):28-32.

      摘要 (1368) HTML (0) PDF 177.76 K (1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及时掌握太湖蓝藻发生和暴发状况,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和太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以1996-2008年太湖各湖区藻类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蓝藻历史变化状况,对太湖13a的藻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的构成、数量和季节变化,以及蓝藻暴发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太湖9个湖区分区进行蓝藻暴发特征分析,探讨治理蓝藻水华的措施。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太湖藻类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湖区藻类数量呈夏秋高、冬春低的季节变化,蓝藻暴发时段主要集中在6-9月,8月份达到最高值;蓝藻暴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太湖西北部的竺山湖、西部沿岸区、梅梁湖等湖湾;湖心区蓝藻数量呈明显增长,需要引起关注。

    • 底泥疏浚对湖泊内源磷释放的短期效应研究

      2011, 27(3):33-37.

      摘要 (1318) HTML (0) PDF 210.05 K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大纵湖底泥疏浚的短期效应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了上覆水体的Eh、pH和磷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沉积物中总磷、无机磷、有机磷、铁/铝磷、钙磷等5种形态磷质量比的垂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底泥疏浚30cm对上覆水体Eh、pH以及磷浓度控制效果不显著,且沉积物磷形态不是影响沉积物释磷的主要因素。

    • 重庆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与控制对策

      2011, 27(3):38-41.

      摘要 (1205) HTML (0) PDF 185.00 K (1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质单项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分别选取一般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对重庆市851个乡镇饮用水源地的1019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污染物单项指数范围为0.01~5.93,水质综合指数为0.50~5.9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监测断面占88.7%;有毒有害污染物单项指数范围为0.01~5.51,水质综合指数为0.10~5.51,水质安全的监测断面占98.6%。重庆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水质安全的监测断面占86.8%,不达标项目有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在分析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确保饮水安全的措施和对策。

    • 不同暴雨等级下崇明岛除涝能力评估

      2011, 27(3):42-44.

      摘要 (1383) HTML (0) PDF 153.07 K (1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支持崇明生态岛建设,在现状崇明岛水利控制工程的基础上,研究选取不同等级暴雨雨型和不同特征潮型的组合对崇明岛除涝排水能力进行计算,对预降能力、暴雨期间最高水位以及暴雨后排水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不同等级暴雨预报情况下调整水闸引排模式、预降水位的建议。

    • 茅洲河流域再生水的综合优化配置

      2011, 27(3):45-48.

      摘要 (1322) HTML (0) PDF 205.64 K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深圳市茅洲河流域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城市绿地浇灌、道路广场浇洒以及居民冲厕等方面的再生水需求进行分析,建立包括4个再生水厂、35个再生水用水片区的再生水优化配置模型,并运用LINGO求解其全局最优解。结果表明:①茅洲河流域再生水厂的生产能力为59.4万m3/d,仅能满足该流域污水处理需求的51.7%;②农业灌溉、工业回用、城市绿地浇灌、道路广场浇洒、居民冲厕等行业使用再生水的边际收益分别为3.7元/m3、21.6元/m3、4.1元/m3、2.1元/m3、1.3元/m3

    • 乐清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方法

      2011, 27(3):49-53.

      摘要 (1216) HTML (0) PDF 279.41 K (1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以乐清湾COD总量控制为例建立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污染物总量群决策分配方法。AHP准则层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以专家评分法和相互重要性比较判断矩阵法来确定,子准则层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以专家评分法、标准偏差法、熵法和理想权重优化模型来确定,从而构成各乡镇允许排污量相对于汇水区允许排污总量目标层的分配权重准则策略集。最后采用群决策博弈模型,将允许排污总量在乡镇之间进行分配。结果表明:该分配方法不仅克服了单一分配权重准则的不公平性,而且将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保证了分配依据的合理性和分配过程的公平性。

    • 桑干河流域径流年际变化规律

      2011, 27(3):54-57.

      摘要 (1334) HTML (0) PDF 194.73 K (1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滑动平均法、变差系数法、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法、Mann-Kendall统计检验等方法,对桑干河流域册田站1956-2005年径流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天然年径流量呈周期性显著减小趋势,年际变幅也显著减小。研究为流域内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以及防洪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 复合絮凝剂去除册田水库污染物实验

      2011, 27(3):58-60.

      摘要 (1314) HTML (0) PDF 162.22 K (1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PAC+PDADMAC”复合、“PAC+PAM”复合、PDADMAC为絮凝剂,用于册田水库污染物强化混凝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以TOC、色度、浊度、Zeta电位为考察指标,研究“PAC+PDADMAC”复合投加对册田水库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并对其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AC+PDADMAC”复合投加对册田水库水中的浊度、色度、TOC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高达93%,90%和71%。

    • 木质纤维素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2011, 27(3):61-64.

      摘要 (1416) HTML (0) PDF 206.93 K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木质纤维素为吸附剂,分析吸附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木质纤维素吸附亚甲基蓝阳离子染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纤维素对亚甲基蓝吸附300min后达到平衡,初始浓度超过180mg/L后吸附量不再增加,pH值由2增加到8时,吸附量由23.0mg/g增加到40.1mg/g,温度对吸附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讨论了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式,相关系数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式,用伪一级动力学和伪二级动力学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 改性粉煤灰处理含磷生活污水试验

      2011, 27(3):65-68.

      摘要 (1422) HTML (0) PDF 188.26 K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效处理生活污水,以改性粉煤灰为吸附剂,对含磷生活污水进行吸附脱磷试验,并研究粉煤灰粒径、投加量、pH值、温度、振荡强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脱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灰粒径为160~200目、投加量为25g/L、溶液pH值为3.5、水温为50℃的条件下,对磷质量浓度为6.8mg/L的生活污水,以140r/min的强度振荡吸附150min,磷的去除率可高达95.3%,水样中的磷质量浓度降至0.5mg/L以下。

    • 邻苯二酚和邻苯三酚对藻类化感作用的试验

      2011, 27(3):69-71.

      摘要 (1328) HTML (0) PDF 212.51 K (1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藻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变化为指标来分析不同浓度的邻苯二酚和邻苯三酚对蛋白核小球藻以及斜生栅藻生长代谢的化感作用程度,初步确定了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和邻苯三酚(Pyrogallol)对两种藻类生长抑制程度最高的投加量,为筛选高效抑藻化感物质及其最佳作用浓度提供了试验依据。

    • 粒子电极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

      2011, 27(3):72-74.

      摘要 (1268) HTML (0) PDF 164.14 K (1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粒子电极法在焦化废水三级处理工艺方面的应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12V、电解时间40min、活性炭加入少量玻璃珠粒子电极条件下,粒子电极法对焦化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70%。

    • 基于DEM的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河网信息提取

      2011, 27(3):75-79.

      摘要 (1317) HTML (0) PDF 242.13 K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乌梁素海东部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免费获取的3″的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HEC-GeoHMS模块,确定流域不同汇流累积量阈值的河网密度,通过二者关系曲线,得出东部流域最适汇流累积量阈值为15km2。实现流域水系提取和子流域划分,继而将其与东部流域1∶250000数字地形图进行叠加。结果表明:采用DEM提取的水系和子流域与数字地形图匹配良好,即3弧秒的DEM可有效应用于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河网信息的提取。

    • 果脯生产废水的“厌氧生化+接触氧化+沉淀”处理工艺

      2011, 27(3):80-82.

      摘要 (1254) HTML (0) PDF 145.15 K (1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厌氧生化+接触氧化+沉淀”工艺处理某果脯厂的生产废水,排放量为40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 再生水资源的水权问题探讨

      2011, 27(3):83-85.

      摘要 (1303) HTML (0) PDF 123.89 K (1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再生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问题,认为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其使用权可以通过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后获得,其用水过程应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 东江流域基于水质的水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机制

      2011, 27(3):86-90.

      摘要 (1320) HTML (0) PDF 167.64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了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与实践,认为基于发展机会损失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有悖于我国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基本国情,是导致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基于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使用者向国家付费,国家向保护者转移”,实现对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

    • 可交易水权制度构建探析——以澳大利亚水权制度改革为例

      2011, 27(3):91-94.

      摘要 (1353) HTML (0) PDF 152.23 K (1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澳大利亚水权制度改革为例,探析了可交易水权制度的构建。认为:澳大利亚可交易水权基本制度框架的缺陷是忽视了水权交易中的外部性问题;我国可交易水权制度的构建应以市场机制和协商机制弥补区域水权在排他性上的缺失,并制定取水权优先规则和取水权征收补偿制度。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