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7(4):5-9.
摘要:在一定水文设计条件和水质目标前提下,根据一维河流水质模型理论,探讨基于不同排污口位置、不同控制断面设定、不同稀释容量分配情景下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其结果的差异性。以温州市飞云江河段为例,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对河流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为河流纳污能力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2011, 27(4):10-14.
摘要:通过高压土柱实验模拟不同pH条件下地下水中NH4+-N透过弱透水层越流迁移的过程,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迁移机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较短的实验周期内(168h)及相对缺氧的环境中,低浓度的NH4+-N溶液通过弱透水层后绝大部分被去除,其主要作用是吸附,生物作用只占很小一部分;pH大于7时弱透水层中的NH4+-N较易被吸附和发生生物作用,利于NH4+-N的去除;pH条件易影响钙镁离子对NH4+-N竞争吸附。
2011, 27(4):15-18.
摘要:选择径向基核函数建立地下水位ε-SVR预测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实现惩罚因子C、核函数参数γ和不敏感损失函数参数ε的自适应优选,并运用建立的模型对某地傍河试验井地下水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GA参数优选的ε-SVR模型对训练样本的拟合误差平方和仅为0.0022,回归系数达到0.9933,检验样本拟合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28%。这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无论是对训练样本的拟合能力,还是对检验样本的泛化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说明基于GA参数优选的ε-SVR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进行地下水位预测。
2011, 27(4):19-21.
摘要:建立北京某污染场区水文地质概化模型,运用国际通用可视化标准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在地下水迁移过程中,由于弥散和对流的共同作用,其污染范围形状由最初近似圆形逐渐变为近似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与水流流向一致。模拟结果可以为该污染场区地下水环境评价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011, 27(4):22-26.
摘要:通过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高、低温条件下徒骇河两种优势沉水植物腐烂对上覆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菹草和金鱼藻的腐烂分解导致水体的pH值呈现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沉水植物腐烂分解使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增加;在27℃下,上覆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均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而在10℃下,上覆水体中的氮浓度持续上升,磷浓度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在低温条件下氮磷含量的累积均明显高于高温条件。
2011, 27(4):27-30.
摘要: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和Sen方法对于桥水库1986—2005年的水质参数(pH值、DO、COD、BOD5和NH3-N)的变化趋势和趋势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于桥水库水质能够满足其水功能规划Ⅲ类水质标准要求,pH值、DO、BOD5和NH3-N质量浓度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COD质量浓度也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水质整体趋于稳定,其中DO质量浓度呈显著下降,COD质量浓度呈显著上升,且DO和COD质量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pH值略有上升,但NH3-N和BOD5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在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和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水质无明显恶化,说明多年来所采取的水质综合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1, 27(4):31-34.
摘要:为了保障长江口北支的航运功能,满足沿江两岸引排水需求,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口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北支分流比持续减少,涨潮分流比大于落潮;洪、枯季涨落潮分沙比呈减小之势,且均大于相应的分流比。近年来,泥沙倒灌南支现象有所减弱;北支河段受径流影响逐渐减小,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但随着下段喇叭口逐渐收缩,涨潮量有减小之势;北支涨潮含沙量大于落潮,在涨落潮流流路分离段含沙量明显大于其他位置。北支含盐度枯季显著大于洪季,且含盐度沿程的差异洪季明显大于枯季,近年来河段含盐度有所减小。人工缩窄工程对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其含盐度有明显的影响。
2011, 27(4):35-37.
摘要: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00—2009年淮安市主要水系河流的地表水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近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以及对洪泽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主干线自身的治理,淮安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总体水质略有好转,由于淮河入海水道水功能区划的调整,入海水道总体水质有所下降,而洪泽湖水体TP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水体水质总体变化不大。
2011, 27(4):38-41.
摘要:采用渗水、注水、压水、抽水及室内渗透试验等多种测试方法,对我国华南某一预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内各岩土层的渗透特性进行分层测试,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得出处置场地内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并基于计算结果评价各岩土层的渗透性能,指出区内微风化花岗岩可作为低中放废物的处置底板,中等风化花岗岩可作为备选处置底板,而冲积黏土则是处置单元的理想回填和覆盖材料;强风化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和冲积粗砂由于渗透性相对较好,处置单元的设计和建设中应避免放射性核素渗漏到上述层位的可能性。该研究为正确获得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址内岩土体的渗透性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11, 27(4):42-47.
摘要:利用Mann-Kendall法、R/S法、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沧州南部降雨、蒸发和气温3个主要气候因子1970年以来趋势性、持续性、突变性、周期性等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年际变化剧烈,蒸发和气温年际变化相对较小。降雨和蒸发存在微弱下降趋势,而气温存在显著升高趋势;3个气象要素都表现出持续性特征,且气温持续性最强,Hurst指数达0.91,降雨持续性最弱,平均Hurst指数仅为0.59;降雨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及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3次突变,气温在1985年、1989年和1997年发生3次突变,蒸发序列突变位于1983—1985年以及1989—1990年2个时期;降雨以16a周期分量最为强烈,同时还存在6—8a和2—4a周期分量;气温以趋势性变化为主,周期分量很微弱;蒸发存在15a、10a和6a周期分量,且三者震荡强度接近。
2011, 27(4):48-50.
摘要: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实测入湖水量的基础上,从区域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沿江口门引江水量变化等方面对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降雨量为影响入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湖西区沿江口门工况条件的改变,2000年后,引江水量成为影响入湖水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加强沿江口门的统一调度,丰水年份可通过优化调度,使本区域的洪水北排长江,以控制入湖水量,保障区域及流域防洪安全;平、枯水年份可适时引水,提高区域及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
2011, 27(4):51-54.
摘要:在确保杭嘉湖平原区域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对导流港东大堤沿线各闸、太浦闸和南排各闸组合调度,通过对两次南排调水试验的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可有效配合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进一步增加杭嘉湖地区“引江济太”水量,扩大平原水体流动范围,增加水体流速,提高水环境容量。该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流域类似地区的工程调水试验提供参考。
2011, 27(4):55-57.
摘要:以海菜花生长环境水(路南长湖水)处理作阴性对照,以滇池5个样点的水样处理作阳性对照,利用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技术监测评价滇池水质污染物致突变的情况,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千分率及污染指数。结果表明:滇池5个样点的水样均使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千分率急剧增加,用海菜花水生植物建立的水体环境污染检验系统,可避免用陆生植物监测水体时因改变生长环境而造成的误差。
2011, 27(4):58-61.
摘要: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全太湖代表性水质指标和反映富营养化、藻类密度的指标进行线性插值,绘制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浓度空间变化图,直观反映了太湖水质总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较好地解决了监测站点密度不够的问题。虽然评价结果在水质变化较大的局部湖区存在一定误差,但该方法对于大面积湖泊水质评价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2011, 27(4):67-69.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黄河干流重点城市水源地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情况,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水源地38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5.6%,精密度为1.7%~24.0%,检测限为0.02~0.04μg/L,满足痕量有机物的分析要求。对3个城市水源地丰、平、枯水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个水源地分别检出17、23和15种有机物,其质量浓度范围为0.06~3.94μg/L。黄河重点城市水源地挥发性有毒有机物均未超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2~4个数量级。
2011, 27(4):70-73.
摘要:利用崇明岛河网两次调水试验的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分析崇明岛调水试验水量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可作为崇明岛调水的优质引水水源,调水后内河河网水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主要河道水质一般可改善一个类别,从空间分布看,南横引河和竖向骨干河道水质改善较好,北横引河水质改善较差。
2011, 27(4):79-82.
摘要:为了推行排污权交易,以排污权交易基本制度为依据,测算可交易COD、SO2削减成本及排污权价格的地区系数,确定排污权价格。以台州市为例测算COD、SO2排污权价格,结果分别为50340.0元/t、24801.6元/t。
2011, 27(4):83-89.
摘要:阐述了中国实行取水政策的必要性,认为具有命令控制手段特征的取水许可证和带有经济刺激手段色彩的水资源费政策适合我国目前国情;实施取水政策既有利于政府调控,也可激励用水户采取节水技术和措施。取水政策的有效性受取水目标设计、管理机制和技术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借鉴环境政策分析框架,研究了中国取水政策的政策目标与实施机制,指出政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建议:①制定清晰的取水目标;②加强中央对地方水资源管理的稽核机制;③完善流域综合管理机制;④建立信息监测与公开机制;⑤水资源费标准设置和地方水利部门的能力建设等。
2011, 27(4):90-94.
摘要: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对宁夏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对下游平凉市城乡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供水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宁夏固原饮水工程最大引水量为2589.08万m3,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