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7(5):1-6.
摘要:论述环境水利学科的基本概念,阐述水资源保护、流域(区域、城市)环境水利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回顾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30年来开展的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等活动及主要成果,阐述水资源保护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模型、水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要河流湖畔补水、湿地生态修复等环境水利学科领域的成果应用和发展趋势及重点工作。
2011, 27(5):7-12.
摘要:论述流域规划环境评价的总体思路、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预测内容等。结合实例,综合分析流域规划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规划方案进行合理性论证;提出减轻流域规划实施后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2011, 27(5):13-16.
摘要:为了促进河流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发展,维持河流健康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河流功能区划的内涵、分类体系,按禁止开发区、规划保留区、调整修复区和开发治理区对河流功能进行区划,并探讨划分依据与程序,为流域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2011, 27(5):17-20.
摘要:概述国内外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开展情况及相关研究状况,分析目前我国及相关部委对水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法律依据与要求,探讨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提出为健全、完善水工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需制定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相关技术标准,从而进一步为完善水工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011, 27(5):21-24.
摘要:回顾水利工程建设中发生的疾病流行等问题,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由于蓄水、灌溉引起水环境变化,施工人员聚集、移民安置、生活环境条件改变引发疾病的因素;论述与工程相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和地方病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防疫、检疫、库底及施工区卫生清理、饮用水卫生、疾病防治等措施。
2011, 27(5):25-27.
摘要:首先对研究区流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探讨,然后采用不同时期的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流域土地覆盖随时间的变化,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生态完整性评价的方法对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现状进行评价,最后根据三期遥感解译数据对流域的陆生生态关注区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更全面有效地对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进行评价。
2011, 27(5):28-31.
摘要:针对新时期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回顾以往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及存在问题。扩展水资源保护的内涵,提出基于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体系,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措施体系,提出亟须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对指导和完善我国各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1, 27(5):32-38.
摘要:对国内外水资源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研究中出现的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及内涵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给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指出目前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中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提出在评价方法选取时应遵循的原则。指出应注重将水资源脆弱性定量评价结果转换为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见。指出目前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认为在概念内涵研究、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探索等方面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2011, 27(5):43-46.
摘要: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主要有:库内水温分层、水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泥沙淤积以及对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的影响。提出加强库区城镇污水处理、控制城镇发展和农村面源污染、排污口综合整治、水华控制,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等水环境保护措施;陆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生境保护与修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保护,水库生态调度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点)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2011, 27(5):47-51.
摘要: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以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和分水协议为基础,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上下游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对各水功能区的水资源潜在利用量和实际可利用量确定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滦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方案,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1, 27(5):52-54.
摘要:根据三峡库区蓄水前后监测的水文、水质及泥沙资料,分析水文、水质、泥沙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蓄水前后泥沙的变化引起的水质变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蓄水后由于泥沙大量淤积,库区含沙量显著减小,引起相应的浑样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小.水库运行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
2011, 27(5):59-64.
摘要:结合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主要内容、关键环节和技术路线;重点针对水生态分区体系、水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等规划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2011, 27(5):65-69.
摘要:以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为例,从河流开发与保护的流域水生态安全概念出发,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水系的水文水动力、水生态环境特征,根据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及运行状况,及其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对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分别辨析不同水利工程对水文水动力、水环境质量、水生生物、底栖生物的影响,提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平原河网地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
2011, 27(5):70-74.
摘要:在湖泊引水方案和二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影响预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引水后湖泊环境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方法:①从湖泊水景的自然度、自净(健康)度、景观度、亲水度、连通度5个方面,构造了引江济湖工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景观综合影响指数评价法;②从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防洪排涝、景观生态结构等方面应用质量指标法进行工程对湖泊健康综合影响评价。实例应用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可以对湖泊引水影响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结论也比较一致,为正确实施引水济湖方案提供了科学评估方法和依据。
2011, 27(5):75-77.
摘要:主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产卵、鱼类栖息地、鱼类洄游、鱼类区系等的影响,及水利水电工程导致的下泄水温、气体过饱和对鱼类的影响,同时介绍过鱼设施、人工增殖放流等保护措施;阐述水电工程对鱼类产卵的影响,提出根据不同鱼类的洄游时间、产卵和孵化条件要求,因时因地选取不同的引水方式组合,如底层取水、表层取水、中下层组合取水、中层取水等,以控制或改善泄水水温,减轻下泄水温对鱼类的影响。
2011, 27(5):78-82.
摘要:在已有的艾比湖保护与改善措施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以来艾比湖入湖水量与水域面积变化资料,补充分析水域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提出确立艾比湖生态水权,开征生态环境保护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议,从制度层面上更加有效地为实现艾比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提供保障。
2011, 27(5):83-87.
摘要:基于2005年塔里木河流域8个气象台站、4个探空站及4条源流出山口和干流15处控制断面2005年的水文气象监测资料,对塔河“四源一干”2005年气象和径流情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流域山区及平原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均较常年高,天然来水量较常年增加21%,干流输水总量为56.88亿m3,输水改善了河道两侧及下游的水生态环境,但其过程中耗水量仍较大。就第7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效应进行评价。
2011, 27(5):88-91.
摘要:以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运行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分析工程建设导致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相应提出优化工程运行方式、建设生态放水设施、过鱼道等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尽量减缓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表明,在采取严格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工程运行后引水枢纽的下泄水量可满足大通河生态水量要求,对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不大,可维持一定种群和资源量,从生态环境角度论证该工程建设方案可行。
2011, 27(5):92-96.
摘要:针对黄河黑山峡不同开发方案,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类比分析方法,根据黄河上游已建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结合黑山峡河段的鱼类现状,分析不同开发方案对鱼类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保护对策措施和建议。
2011, 27(5):97-100.
摘要:介绍黄河中下游沿线分布的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保护对象及生境类型,针对防洪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植物资源及鸟类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工程的影响可以恢复,对湿地生境的影响可以补偿,工程占地对植物多样性基本没有影响,对保护植物野大豆的影响不大。采取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后,防洪工程的建设不会影响保护区湿地水源的补给关系,不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村庄外迁可以增加保护区鸟类栖息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同时工程所植草、树将为保护区鸟类提供新的栖息场所,有利于鸟类生存和繁衍。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主要不利影响为施工期施工活动、取土场占地、施工噪声、生活区夜间灯光等,采取减缓措施后,工程实施对保护区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
2011, 27(5):101-105.
摘要:阐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后,对诱发地震进行监测、引入环境监理机制,加强现场监督协调,对水体、大气、噪声污染采取应对措施,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强化处理,开展系统化、规模化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和公共健康保障等措施,使小浪底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预防和治理,施工区及周边生态明显改善,移民安置区可能发生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1, 27(5):106-109.
摘要:结合淮河流域平原河道治理工程特点,系统分析河道疏浚、堤防填筑、闸坝等不同类型工程对水文情势、水环境、生态、居民生产生活及施工期主要不利环境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2011, 27(5):110-113.
摘要: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严峻形势,从水功能区划、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历程、意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对我国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1, 27(5):114-118.
摘要:从闽江流域历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断面水质浓度和径流量变化三者之间关系入手,针对闽江梯级电站开发程度较高,而且绝大多数电站建成投产于1993年以后的特点,根据水体自净机理,分析梯级电站对闽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梯级水库对污染物质的层层拦蓄,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下游与河口地区污染物总量,对缓解下游与河口地区污染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过量污染物长期排放,沉积的底泥对水库水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建议。
2011, 27(5):119-122.
摘要:为保证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运行期不同工况下进水口均能取到库区上、中层水,提高下泄水温,降低低温水对鱼类生长繁殖的不利影响,在招标阶段审定的单层进水口布置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取水建筑物设计形式,在鱼类主要产卵期(3—6月)采用叠梁门取到库区上、中层水,使鱼类集中繁殖期增温效果较明显,同时具备工程量小、投资省、运行操作灵活等优点。
2011, 27(5):123-126.
摘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水污染防治的经验,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废污水处理达标率低、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和管理松散等问题,对水利水电施工期水污染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推介2种废污水处理新技术:DH高效(旋流)废水净化器和铝电解式废水处理工艺,以期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2011, 27(5):127-130.
摘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认为公众参与的方式有:新闻发布,召开专家咨询或审查会,召开公众座谈会,公众意见调查,接受公众来信、来访等。以新疆提孜那甫河莫莫克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具体分析公众参与的内容。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公众参与活动,首先要重视语言沟通问题;其次是要了解当地的民族习惯,对因工程建设受到影响的农牧民的诉求予以重视,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