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宇 , , 邓春光 , 周勤 , 李富宇 , , 夏小芳 , 胡超能 ,
2011, 27(6):1-4,8.
摘要:以COD和NH3-N为控制对象,采用一维对流反应水质模型,对嘉陵江支流梁滩河水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①梁滩河现状负荷严重超标,但局部河段容量有富余。整体来看COD、NH3-N分别超出总环境容量的3.5倍和10.3倍;②对流域排放源进行优化后,得到的优化方案容量利用率比现状削减方案容量利用率高,其中COD容量利用率高出7.58%,NH3-N容量利用率高出8.15%;③为了满足现状削减方案,部分乡镇必须通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搬迁、淘汰一部分企业才能使梁滩河满足其水质功能区划标准。
2011, 27(6):9-13,18.
摘要:为研究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对鄱阳湖的TN、TP、NH4+-N、COD、BOD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运用水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其水质参数进行分析,运用污染物通量和SPSS软件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综合水质评价指数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平水期介于二者之间;从1999年开始鄱阳湖水质呈逐渐恶化的趋势,水质优于Ⅲ类的面积由1999年的85.9%下降至2006年57.8%,劣于Ⅲ类的面积从2002年至2006年扩大了近50倍;鄱阳湖区污染物出湖通量明显高于入湖通量,说明湖周边的污染物是鄱阳湖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鄱阳湖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水质与各个产业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7;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生活和生产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78%直接排入河流最终汇入鄱阳湖,对鄱阳湖水质造成严重影响。指出应重视工农业生产中对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指标值和排放量的限制,以及渔业养殖生产中对水质指标值的限制。
2011, 27(6):19-23,27.
摘要:针对山东半岛区特殊水源水系及供水结构,利用地下水资源调蓄研究理论,全面分析了山东半岛地下水资源调蓄的生态资源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山东半岛修建地下水库进行地下水资源调蓄,不仅能有效阻滞海水入侵,减少旱涝灾害,还能增加区域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调节时空分布不均的水资源,改善区域因地下水超采而引发的水文地质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提高区域用水安全和工农业生产能力。
2011, 27(6):28-31.
摘要:在淀山湖千墩浦河口实施生态浮床试验工程,利用多种水生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水质。结果表明:浮床区DO质量浓度比千墩浦来水、浮床区进水分别提高2.06、0.38mg/L,透明度分别提高8.1、7.4cm;浮床区的Chl-a质量浓度年均值均小于20μg/L;浮床试验工程对千墩浦来水TN、TP、COD、SS的去除负荷分别为14.9、0.90、58.3、64.4g/(m2•d),对浮床区进水的去除负荷分别为5.27、0.36、25.13、47.53g/(m2•d)。浮床系统有效改善了千墩浦来水水质和浮床外围水质。
2011, 27(6):32-35.
摘要:以2005—2009年兰州市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兰州市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以1990—2009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据为基准,选取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2010—2015年兰州市区非农业人口数,并由此预测兰州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选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兰州市工业废水排放量进行预测;将统计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兰州市城市污水各种排放类型的排放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兰州市水污染以生活污染为主,并呈逐年增大趋势。指出应加大废污水综合治理与执法力度,落实各项治污配套措施,加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2011, 27(6):36-39.
摘要:根据淀山湖湖区和入湖河流2000—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淀山湖及环湖河流近期水质变化趋势;从城市污水排放、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等方面研究淀山湖污染特性,分析淀山湖水资源保护形势;兼顾开发、利用、保护要求,统筹上游与下游,提出淀山湖污染源治理、水利工程调水引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断面浓度控制相结合的污染控制制度,建立环湖协商机制等综合治理对策。
2011, 27(6):44-47,52.
摘要:对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26处非正规垃圾场地区地下水安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DRASTIC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地下水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地下水埋深、含水层介质类型、土壤类型、包气带介质类型、氯离子、总硬度和硝酸盐等7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计算出北京市南水北调受水区26处非正规垃圾场地区地下水安全性评价综合评分值,并划分了各垃圾场地区的地下水安全性等级:5个一级区安全性较高,15个二级区次之,6个三级区地下水安全性最低。
2011, 27(6):59-62.
摘要:以多维利用雨水资源为目的,针对研究区坡面、沟道等不同的自然地貌条件,研究建立主动利用和被动利用雨水资源的两种开发模式,并通过示范区试验,初步实现人工有限干预水文循环的效果:改善灌溉条件,改良土壤成分,提高粮食单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农业效益;调控坡面与沟道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2011, 27(6):67-69,78.
摘要:通过对1956—2010年浑江的径流输沙变化规律分析,指出浑江流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每当发生大的社会动乱、管理上失控、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水土流失就会加重;大量使用长效除草剂,减少了农田地表的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也会产生影响。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旨在为浑江中上游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11, 27(6):70-74.
摘要:介绍当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污泥预处理技术。重点对臭氧预处理技术、碱解预处理技术、热预处理技术、微波预处理技术、超声波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和一些联合预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各种预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影响因素、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指出对于不同预处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2011, 27(6):83-87.
摘要:为了合理认识和评价区域水资源,针对水循环过程中的特定环节,用系统论方法分析其结构和水量组成要素,分别建立了天然水系统和社会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将一定区域内各种水量要素计算结果代入相应的水量平衡方程,检验等式是否平衡,当出现不平衡时,揭示以下问题:①水量平衡分析过程中水量要素不够全面,缺某项水量要素的测验或统计数据;②部分水量要素的测验结果或统计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水量要素的测验或统计不准确。运用该方法进行天津市水量平衡分析,并取得较好效果。
2011, 27(6):92-96.
摘要:针对淀山湖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跨界湖泊成功的管理经验,设计了建立淀山湖联席会议制度、扩大流域机构管理职能、成立淀山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等3种淀山湖管理模式,分析了各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并比较其优劣。建议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采取淀山湖联席会议制度,以尽快实现淀山湖水资源水环境的统一协调管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