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8(2):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2
摘要:针对现有需水预测模型进行多周期预测时存在误差随预测周期延长而累积、抗随机因素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动态等维新息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聚类方法进行网络学习,并将其应用于东莞市年需水量预测中。结果表明:动态等维新息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相对于基本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并且预测误差不会随着预测周期的延长而累积。
2012, 28(2):1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3
摘要:采集濮阳东北部金堤河两岸的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指出HCO3Na型是该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类型。选择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且远离非HCO3Na型水样点集中区域的监测点的水质数据,计算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对照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确定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35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中,26个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因子是COD、NO-2N和NH3N;〖JP2〗5个深层地下水监测点中,仅靠近金堤河的2个点的数据显示受到微污染,污染因子是溶解性总固体、SO2-4和NO-2N。〖JP〗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主要污染源为含氮的农药、化肥和被污染的地表水等。
张伟进 , , 邓春光 , 任虹 , 李富宇 , 肖艳红 , 何羽
2012, 28(2):17-1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4
摘要:由于自然灾害和污水处理系统发生故障等原因,万州申明坝污水处理厂存在一定的事故排放可能性。通过对万州申明坝污水处理厂的厂址、设施进行调查,对其受纳水体苎溪河和入长江口的水质、水文进行实地监测,分析其事故排放的风险性。分别选用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对万州申明坝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对苎溪河和长江水质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并引用涪陵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对长江影响的实测数据来验证所选模型,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在长江175?m水位,万州申明坝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时污染带的长度是正常排放的20倍,宽度是正常排放的4倍;在长江145?m水位,万州申明坝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时污染带的长度是正常排放的3倍,宽度是正常排放的2倍。
2012, 28(2):20-2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5
摘要:介绍WARMF(water analysi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水环境管理模型及其在美国等国流域用来模拟和制定污染削减及泥沙负荷分配的应用情况,提出我国在借鉴应用WARMF水环境管理模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考虑模型模拟过程中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②严格制定污染物削减方法和分配量;③重视模拟结果的灵敏度分析及校准;④将模型的多功能性与模拟的准确性有机结合。
2012, 28(2):25-2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6
摘要:基于2007年博斯腾湖北4县农业面源污染实测资料及博斯腾湖水质历史资料,计算了农田排渠污染物入博斯腾湖总量,并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TN、TP和COD的总量分别为586万t、155万t、1006万t,其中95%以上的污染物来自畜禽养殖活动和化肥的施用;流域内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主要通过33条排渠进入博斯腾湖,TN、TP、COD和盐量分别占入湖总负荷量的21%、21%、24%和48%,且排放时间主要集中每年4—9月;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了博斯腾湖的咸化与富营养化趋势。根据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适度开发焉耆盆地地下水资源、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2012, 28(2):30-3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7
摘要:分析氮磷比和温度对太湖蓝藻生长与消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质量浓度的TN、TP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适宜的氯磷比是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的内因,25℃左右的水温是太湖蓝藻暴发的突变点。针对太湖传统清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高频微幅振动清淤的湖泊淤泥疏浚新技术和清淤与淤灌相结合的综合清淤方案。
2012, 28(2):34-3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8
摘要:通过对长江重庆段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各断面在蓄水前、蓄水期间、蓄水后水质的变化情况,研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对长江重庆段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75?m蓄水前后,长江重庆段水质总体较好且保持稳定;但主要污染物浓度在蓄水前后有所起伏,部分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变化较大。
汤绍青 , 吴永祥 , 王高旭 , 丰华丽 , 周宏伟 , 杨洪林
2012, 28(2):37-4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09
摘要:在回顾我国水污染补偿研究及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太湖水污染状况,提出太湖水污染补偿量测算方法:在确定水污染补偿参与主体、考核断面、考核指标、污染物补偿标准的基础上,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角度建立太湖水污染补偿模型,分别进行入湖污染物总量考核和出湖水质考核的补偿量测算。利用2006年出入湖水量、水质资料进行环太湖各行政区水污染补偿量的实例测算,测算结果为,环太湖各行政区的补偿量总共为41?0304万元,其中苏州市3?9189万元,无锡市14?6178万元,常州市17?9136万元,湖州市4?5801万元。
2012, 28(2):42-4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0
摘要: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坪山河流域1990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壤普查资料和降雨数据,利用长周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LTHIA),以TP、TN为评价指标,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1990年到2000年,耕地、园地有向建设用地转化的趋势,其中耕地和园地所占比例分别由原来的78%和124%减少到32%和87%,建设用地和水域所占比例分别由原来的18%和19%增加到75%和24%。同时,非点源污染敏感区不断扩大,平均径流量增加了96%;TN污染负荷由1990年的4832?t增加到2000年的4984?t,TP污染负荷从292?t增加到363?t。
2012, 28(2):46-4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1
摘要:采用项目区和对照区对比的方法,以河北省平原中部衡水市农业灌溉节水项目区为例,分析农业节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农业节水措施5?a来,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已明显减缓,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也得到了遏制。建议进一步研究提高井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依法加强地下水取用的源头管理,并继续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
2012, 28(2):50-5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2
摘要:利用DRASTIC模型和MAPGIS叠加技术,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系统,将该评价系统应用于邢台市山前倾斜平原区孔隙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2012, 28(2):54-5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3
摘要:介绍云南省水资源和旱灾情况,分析引起云南省旱灾的因素,认为造成云南省旱灾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中,气候变化和地质状况等客观因素不是造成云南旱灾的罪魁祸首,只是在一定程度了加重了旱灾的灾情;而主观因素,如,云南省 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却一方面使旱季无涵养水源的补给,另一方面引起土壤侵蚀,造成水库泥沙淤积,有效库容减小,蓄水功能降低,它们才是云南省旱灾的主要原因。
2012, 28(2):57-6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4
摘要:对在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中利用非传统水源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着重研究了雨水、中水和海水利用技术,指出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雨水利用技术时,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与直接利用、渗透、调节等功能相关的技术组合;采用中水回用技术时,可采用有发展前景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也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或混凝沉淀等技术;采用海水利用技术时,可根据各种技术特点选用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反渗透等技术,另外,用清洁能源淡化海水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实践中选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时,应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比较。
成应向 , , 李小娇 , , , 向仁军 , , 龚道新 , 王强强 , , 肖亚琼 ,
2012, 28(2):62-6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5
摘要:用某芽孢杆菌属微生物(Bacillus sp.)处理锑矿选矿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该微生物在处理锑矿选矿废水过程中微生物接种量、pH值、处理时间、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Bacillus sp.对废水中锑的去除效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微生物接种量、pH值、处理时间、温度;最优实验条件:微生物接种量为5%、pH值为25、处理时间为3?d,处理温度为30℃。
2012, 28(2):65-6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6
摘要:利用Fenton试剂和氧化镁联合处理化学实验室排水,探讨联合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5时,加入15?g/L过氧化氢和2?g/L硫酸亚铁搅拌反应30?min,废水的COD去除率达821%,经二级处理后排水中的COD去除率达964%;加入15?g/L氧化镁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达到998%。
2012, 28(2):68-7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7
摘要:以铅锌矿尾矿(TLZO)作为吸附剂,研究不同条件下吸附水溶液中碱性品绿(BG)的特性,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H值对BG的吸附有显著影响,最佳pH值为70;TLZO吸附BG是一个快速的过程,40?min即达到平衡。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越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动力学数据较好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初始阶段外扩散过程对TLZO吸附BG的速率影响较大;在内扩散过程中,同一初始浓度下速率常数Kp,2>Kp,3,同一扩散阶段的速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TLZO对BG的等温吸附行为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2012, 28(2):72-7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8
摘要:以赤玉土为骨料烧制陶土材料,经FeCl3溶液浸渍及热处理改性后制备成新型的改性陶土颗粒吸附剂,对其表面特征及除砷性能进行初步研究:BET测定得出该吸附剂比表面积为36493?m2/g,〖JP〗孔容量为0070?mL/g;SEMEDX显示吸附剂表面有大量铁、氧元素分布;对比该吸附剂和HCl溶液改性吸附剂表面的微观数码照片及3D影像图,表明该吸附剂表面存在大量铁氧化物;该吸附剂在中性pH范围内有良好吸附除砷能力,共存的氟离子、磷酸根离子对除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影响,碳酸根离子对除砷效果无显著影响;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能较好地拟合As(V)的吸附过程(R2=0992?7),吸附平衡时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43491?mg/g。低成本高效的改性陶土颗粒应用于实际的砷吸附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2, 28(2):77-8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19
摘要:探讨东江源区基于供给成本核定的生态补偿依据与核算方法,分别采用静态核算法和机会成本法对2006—2009年东江源区3县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直接成本和限制发展工业损失的机会成本进行量化核算,得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供给总成本的补偿标准为814?12365万元,为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及实施提供依据。
2012, 28(2):82-8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20
摘要:在统计鄂尔多斯市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该市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在局部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相对较低,尤其体现在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提出鄂尔多斯市区域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将水资源规划纳入到该市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协调。
2012, 28(2):85-9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21
摘要:综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进展,研究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中的生态补偿问题,设计跨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体系,包括生态补偿依据、补偿范围、补偿主体和客体、补偿模式、补偿标的和标准,提出跨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即,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和规划工作;拓展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和生态补偿方式;完善生态补偿行政管理系统,健全生态补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2012, 28(2):91-9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2.022
摘要:针对现有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协商成本过高的现实,提出“两层次三阶段”的流域初始水权和谐配置方法。首先介绍流域初始水权和谐配置的内涵,然后探讨流域初始水权和谐配置的核心思想、本质特征、表现形态,以及实践理念,旨在有效缓解水权分配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为保护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上下游和左右岸区域的正当用水权益,促进人水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