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8(3):1-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1
摘要:野外调查表明,内蒙高原、华北平原、东北湿地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源来自于泉水,但是河流、泉水中的同位素与当地降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表明地下水存在外源的补给。通过北方干旱区地下水中的2H、18O与全国降水加权平均值的对比发现,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与北方干旱区的河流水、湖泊水具有相同的来源,西藏内流区的河流、湖泊存在渗漏,初步估算渗漏量超过800亿m3/a,其中纳木错湖泊的渗漏量超过90亿m3/a。氚与氟利昂(CFC)测定地下水的循环周期为20~30?a,由此推断,羌塘盆地的渗漏水可能通过一种深循环方式补给到了内蒙高原、华北平原、东北湿地等地区,深循环的导水通道沿着西域克拉通、东亚克拉通以及微板块的缝合带分布,据此推断,板块缝合带附近分布的深层承压水与地下水的深循环有关,缝合带中地壳出现的高导低速结构可能是由导水通道所造成的。
2012, 28(3):9-1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2
摘要:集对分析方法从同、异、反3方面综合描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描述水安全系统的确定不确定关系。利用联系数描述水安全系统的确定不确定关系时,差异度系数i在[-1,1]之间取值是不确定的,为刻画差异度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提出利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差异度系数i,建立流域水安全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巢湖流域水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9区(县)及全流域的水安全状况从高到低依次为:合肥、居巢、含山、全流域、和县、庐江、无为、肥西、舒城和肥东。流域水安全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能有效利用三角模糊数联系数确定水安全等级,为流域水安全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2, 28(3):16-2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3
摘要:以中山市为例,采取引水调控措施改善该市河涌水环境,结合河网地区水利设施,建立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通过二级联解方法,模拟引水调控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实施引水调控36?h、汛期实施引水调控12?h后,该市河涌水质能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引水调控措施增加河涌水动力、提高水环境容量,可有效改善河涌水环境。
2012, 28(3):28-3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5
摘要:以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为算例,根据研究区域汇流特征,建立分布式源模型,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进行逆建模,利用断面水质序列实测资料,测算区域入河污染负荷及主要水质因子降解系数。结果表明: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NH3N、COD入河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1.7万t/a、8.9万t/a;受主要入流面源污染负荷季节性影响,NH3N入河污染负荷为657.55~2 014.99 t/月,COD入河污染负荷为3?897.73~13?311.83 t/月;研究区域水体环境NH3N、COD降解系数分别为0.356/d、0.202/d,NH3N、COD负荷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79。
2012, 28(3):32-3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6
摘要:通过采集苏州有机重污染河道南园河疏浚段、未疏浚段底泥和水质较好的内城河底泥进行菹草种植试验,分析各种底泥栽种菹草后上覆水体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变化、菹草生长特点、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情况,研究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疏浚可以降低底泥中的营养盐浓度,有利于恢复菹草生境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河道疏浚后底泥TN、TP、有机质质量比分别降为1.50 g/kg、1.00 g/kg、27.00 g/kg左右时,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受到抑制,菹草生物量增加,上覆水体的营养盐质量浓度降低;经过一段时期的泥水界面反应,疏浚后的底泥含水率得以提高,底栖附泥藻类数量及生物量将会增加,将恢复菹草、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共存并相互制约的生物多样化的水生态环境。
2012, 28(3):38-4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7
摘要:为了对太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数据,对1998—2009年江苏省环太湖河道的入湖水量、入湖污染物量和入湖水质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河道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为70.6亿m3,主要入湖河道的NH3N、TP、TN、CODMn平均入湖量分别为1.37万t、1?360?t、2.63万t和3.77万t,环太湖河道超Ⅲ类水标准的断面占断面总数的71.5%~95.3%,其中1998—2004年超Ⅲ类水质的断面呈上升趋势,水质逐渐恶化,而2005—2009年超Ⅲ类水质的断面渐趋下降,水质有所改善。
朱龙腾 , , 陈远生 , 李璐 , , 王瑛 , , 蒋蕾 ,
2012, 28(3):42-4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8
摘要:建立北京市1951—2009年的降水变化时间序列,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求出该序列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析原序列内在的多尺度振荡变化;综合运用MannKendall法和R/S法分析原序列的突变以及未来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降水变化序列主要由IMF1、IMF2和IMF3这3个本征模态构成,3~4?a、5~6?a、14?a尺度的振荡变化对整个变化起主要作用;短期内,北京市年降水量有在波动中减少的趋势。1951年来,降水序列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减少的突变年份是1994年,2005年以后降水显著减少。从MK与R/S方法的综合分析来看,在未来的长时间尺度上,北京市的年降水量整体上将在波动中不断增加。
2012, 28(3):47-5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09
摘要:根据桂林市经济社会历年统计的主要指标数据,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并选取出桂林市辖区生态城市建设需水量的显著性影响因子,采用改进的归一化进行非线性规格化数据处理,基于Matlab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桂林市辖区生态城市建设需水量,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9%,最大为208%,最小为028%。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BP神经网络与SPSS软件优化组合模型,可用于需水量预测。
芮翠杰 , 马继平 , 刘玉华 , 葛建华 , 李捷 , 宋志文
2012, 28(3):51-5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0
摘要:根据棘洪滩水库2000—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该水库水体中 总氮(TN)、总磷(TP)及叶绿素(Chla)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TN质量浓度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TP质量浓度满足地表水Ⅱ类标准,ρ(TN)/ρ(TP)值为80.6~246.2,水库属于磷(P)限制型。TN质量浓度冬季、春季较高,夏季、秋季逐渐降低;TP、Chla质量浓度在夏末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水库营养盐主要来源是引水,水库水质2000—2009年近10年的营养程度均为中营养。
2012, 28(3):55-5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1
摘要:对怀柔水库2009—2010年的浮游藻类及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库区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为988.16万个/L,其中蓝藻占47.0%;优势种群中3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2种为中营养型水体指示种;库区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49,Pielou指数为0.37,显示库区水体为中度污染;怀柔水库5项理化指标的综合IM指数为49.42,显示库区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的Chla与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认为控制和治理怀柔水库水域、京密引水渠、怀沙河、怀九河流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降低水体中的TN和TP含量,是控制怀柔水库水体向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方法。
2012, 28(3):59-6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2
摘要:对湘江长沙段6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用长沙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前制定的水质标准评价后,发现其中大部分断面水质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在平水期COD均超出标准,部分断面超标1.0~2.5倍,而丰水期TP质量浓度普遍较高,最高达到0.62mg/L,同时期铅、砷浓度均未超标,而枯水期镉在上游段超标1.15倍。研究表明,湘江长沙段仍存在污染问题,且该流域各污染物浓度与湘江水位关系密切,但整体水质未见恶化,工程建设对其影响不大,工程运营后该段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风险变大。
2012, 28(3):64-6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3
摘要:根据长江口北支水流、水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长江口北支的流场和浓度场,计算1?000?m污染带控制长度下长江北支自海门汤加镇至启东灯杆港江段的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江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3?659t/a,对NH3 N的纳污能力为265t/a。
2012, 28(3):68-7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4
摘要:通过恒温摇床实验研究5株PAHs优良细菌对3种多环芳烃(PAHs)在单一基质和混合基质下的生物降解特征,并对优良菌降解混合PAHs时底物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代谢作用进行解析。结果表明:5株细菌对混合PAHs好氧降解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菲、蒽、芘;反应初期简单PAHs和难降解的复杂PAHs存在竞争代谢,造成短期内难降解PAHs的降解率偏低,随着反应的进行,复杂PAHs的降解率最终被提高,且对降解能力越强的菌株,这种提高作用越明显;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sp)HY7对混合基质中的蒽、芘的降解率分别比单一基质蒽、芘的降解率提高12.7%、5.5%。
2012, 28(3):72-7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5
摘要:为了建立水中苯系物和氯代苯类化合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监测方法,确定了吹扫时间10min、解析温度230℃、解析时间2min等吹扫捕集条件,以及大口径、强极性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和FID检测器等气相色谱条件。12种化合物色谱分离过程只需16min,1个样品分析时间小于30min,检测限小于0.08?μg/L,加标回收率95%~104%,相对标准偏差1.3%~4.3%。该方法直接进样,操作快捷简便,无污染,适用于饮用水和水源水的调查监测和应急监测。
2012, 28(3):79-8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7
摘要: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日益尖锐的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分析我国灌溉水利用现状,提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旨在为我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2012, 28(3):83-8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8
摘要:根据2008—2010年淀山湖水质监测数据,评价该湖富营养化趋势。结果显示,2008年后,淀山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呈改善趋势,但水体富营养化存在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①2008—2010年的整个湖区水体中主要的富营养化指标TN、TP、SS、Chla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②淀山湖上游来水区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比下游出水区高,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样也高;③淀山湖每年夏季暴发蓝藻水华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小。结果表明,淀山湖东南区域富营养化程度最轻,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淀山湖的生态系统在逐步恢复。为使生态系统能巩固并形成良性循环,一些影响因素亟待解决。
2012, 28(3):88-9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19
摘要:介绍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原理及其特点,分析沈阳地区气候、地下水条件,以及沈阳地区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完善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及有效的激励机制;确定取水井与回灌井的合理比例(一般为1∶2~1∶3);确定取水井与回灌井的合适间距(以40~80?m为宜);加强相关信息的动态监测工作。
2012, 28(3):92-9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2.03.020
摘要:针对沧州渤海新区核心功能区用水以工业用水为主,而其所在地——沧州地区淡水资源匮乏的特点,通过调研国内类似区域用水量情况,采用单位面积用水量法对核心功能区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对核心功能区水资源的分配利用进行论述。为满足沧州渤海新区用水需求,建议规划时综合考虑利用地表水、外调水、再生水及海水淡化水。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