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芳 , , 胡斌 , , 王超 , , 常虹 , 李丽娜 , , 钱进 , , 侯俊 ,
2013, 29(1):1-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1
摘要:选取太湖流域望虞河沿线的鹅真荡和漕湖两个湖荡湿地分析湖荡湿地对水体中总磷、总溶解磷、颗粒磷以及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作用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湖荡湿地对输水河道中磷有不同程度的截留净化作用,对颗粒态磷和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作用最为显著。②湖荡的面积、空间结构、河水在湖荡输入、输出点的位置以及水生植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湿地对磷的截留净化作用;③水温、pH、DO浓度和Chl-a浓度与水体中的磷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温、pH、DO浓度与Chl-a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藻类是影响湖荡净化磷的重要因子。
2013, 29(1):6-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2
摘要: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往往存在于某一范围,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某地区的水环境安全,尝试将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中的区间数方法用于水环境安全评价。通过构建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水环境安全等级各指标的区间数,采用区间型逼近理想点法对评价区水环境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并用此方法对沈阳经济开发区进行水环境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未来5~10a的水环境安全状况将会逐渐改善。
2013, 29(1):10-1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3
摘要:以松花江重污染支流伊通河为研究区,在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构成的基础上,运用Tennant法、一维水质模型等研究方法核算了伊通河河道生态环境年需水量,分析了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盈缺状况。结果表明,伊通河伊通站和农安站生态环境常年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伊通站年均缺水量为0.13亿m3,农安站年均缺水量为0.55亿m3。研究旨在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
2013, 29(1):14-1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4
摘要:根据青岛市大沽河下游咸水分布区水文地质条件,采集该地区代表性中砂进行砂槽模拟试验,分析了抽水量、抽水井的位置以及抽水持续时间对咸水体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抽水修复时,各观测点盐度依次降低,并且形成突降;抽水量越大,咸水的去除速率越高,修复时间越短,抽水量从80.2mL/min分别增至160.2mL/min、240.2mL/min时,修复时间缩短为之前的52.4%和34.9%;将抽水井安置在隔水边界附近,能够有效地抽取高浓度咸水,显著提高地下咸水体的整体修复效果;该试验条件下,抽水持续时间为115min时,虽然结束抽水时的出水盐度为0.274%,但是依靠自然修复仍然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相较于出水盐度为0.10%的抽水持续时间缩短了30.3%,大幅降低修复成本,对咸水体的工程研究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
2013, 29(1):18-2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5
摘要:针对黄河龙门-三门峡区间水质变化复杂的特点,用多个设计流量、多个控制指标、多个纳污模型对其区间纳污能力进行计算,用90%、75%、50%不同设计保证率下的河道断面流量计算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且不同设计流量采用不同的降解系数,从而计算出多组纳污能力值。对于多组纳污能力,提出采用纳污能力最小值和最大值区间作为纳污能力计算结果,为决策者留有决策空间。
2013, 29(1):22-2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6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从时间的角度对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的3大因子分别为人口、经济和消费因子,水资源供给能力和工业用水因子,耗水量和农业用水因子;2002—2009年,青海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在2009年有所回落,预测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会继续呈上升的发展趋势。探讨提高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保水能力,并转变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2013, 29(1):27-3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7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中存在的忽略污染物浓度和时效性问题,基于决策树的分类思想方法,引入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大小,提出决策树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2009年FZ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该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值为6.215×10-5,处于Ⅲ级、中风险状态,小于传统模型的计算结果(7.833×10-5)。认为虽评价结果为同一风险等级状态,但研究建立的综合模型可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精度。
2013, 29(1):32-3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8
摘要:在调查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及区域污染源的基础上,概化影响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的污染源,建立研究区域水质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和边界水质,分析概化排污口对控制断面水质影响权重,初步构建区域尾水出路工程布局方案,并计算控制断面水质改善效果,为区域尾水出路寻找依据。结果表明,区域尾水出路方案实施后,古贲大桥、草堰大桥控制断面COD、NH3-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45mg/L、0.99mg/L、0.2mg/L,12.87mg/L、0.89mg/L、0.14mg/L,其中古贲大桥控制断面NH3-N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改善率为41%,通榆河南段水质可以满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III类标准。
2013, 29(1):37-4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09
摘要:根据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水域枯水期、平水期以及北支河道丰水期、枯水期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水质监测分析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北支咸潮倒灌对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徐六泾取水口水域的水质明显好于北支,即使在特枯年的枯水期,北支咸潮倒灌进入取水口水域产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最大增量不高于0.22mg/L。DO、COD、BOD5、NH3-N、TP、TN、FN、油类、Hg 9个项目中,除TP由Ⅲ类降低为Ⅳ类外,其他指标类别基本不变,均优于Ⅲ类。
2013, 29(1):41-4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0
摘要: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建立淮干水质预测相关模型,并进行验证;首次对淮河干流信阳段NH3-N、COD的综合衰减系数,复氧系数和耗氧系数等4项开展现场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复氧率及光合作用随河流而异,难以准确确定。
2013, 29(1):46-5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1
摘要:利用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和湖西区、澄锡虞区主要入湖口门水质资料,对2000年前后的太湖水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太湖湖西区和澄锡虞区由于受引长江水的影响,入湖水量大增,导致河网污染物大量入湖,使输入太湖的污染物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纳污(自净)能力,太湖富营养化有加剧的趋势。建议严格强化陆域控源减排,优化“引江济太”调度方案,适度控制引长江水量,以减少竺山湖、梅梁湖、太湖西部沿岸区乃至整个太湖的污染物入湖量。
2013, 29(1):51-5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2
摘要:回顾上海市水资源调度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上海市“依托两江、乘潮引排、分片调度、定向有序”的水资源调度总体布局方案,利用经过进一步率定验证的黄浦江、崇明岛水系河网水量水质模型,评估上海市水资源调度现状方案的效果,建议进一步优化上海市水资源调度方案、健全完善上海市水资源调度机制、系统集成上海市水资源调度平台。
2013, 29(1):55-6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3
摘要: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2013, 29(1):61-6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4
摘要:从海口市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富水性等方面分析海口市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地下水水质、水量、开采潜力等条件,优选长流、东营为海口市应急供水水源。
2013, 29(1):65-6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5
摘要:针对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雨水利用体系进行方案设计,将传统的“雨水排放”转变为“雨水生态循环和再利用”,实现区域内雨水自然生态化的综合利用。园区总汇水面积约为5.10km2,预测展会期间(4—10月)在50%和75%保证率下,雨水可利用量分别约为46.4万m3和36.7万m3,主要回用于园区景观水体补充和地下水涵养。雨水利用以绿地自然渗透为主,涵养李村河上游水源地;不能及时入渗的雨水以明渠收集,经生态湿地自然净化后,汇入园区3个天然水库进行调蓄。
安婷 ,
2013, 29(1):69-7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6
摘要:以青海省内黄河流域为例,提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阶段性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法,包括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和地下水、外调水和地表水不同水源的开发利用指标分解。选取地表水开发利用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外调水用水总量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指标,并按流域和行政区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不计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但参加水资源配置。得到青海省内黄河流域201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性控制指标分解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成果。
田禹 , , 高宗军 , , 崔浩浩 , , 李佳佳 , , 朱喜 , , 马杨敏 ,
2013, 29(1):73-7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7
摘要:依据1981—2009年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地下水资源数据,采用城镇化率作为城镇化发展指标,污水排放量及地下水资源为环境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污水排放及地下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与污水排放量成“U”形关系,与地下水资源量成“N”型关系,拟合成三次曲线方程的相关性较好。研究认为,随着山东省城镇化的不断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而地下水资源量总体呈衰减趋势。
2013, 29(1):77-8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8
摘要: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选取其中水利风景资源优异的13条支沟及水库塘坝作为评价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水利风景资源评价,以主观感受及客观衡量相结合,综合考虑研究区内景观资源的特点,确定模糊数学评价所需要的评价指标、权重、评分标准及隶属度,通过多层次计算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从而确定其级别分类。获得了研究区不同水利风景资源的景源级别,使景观评价的客观性有所提高。
2013, 29(1):82-8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19
摘要:以漓江源水为研究对象,当进水CODMn的质量浓度为4~7 mg/L时,比较不同工艺处理效果。进行模拟水厂的混凝沉淀实验,找出对CODMn去除效果较佳的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Fenton试剂投加量下,并不能使CODMn的出水浓度达标;粉末活性炭虽能有效吸附有机微污染物,但单独采用粉末活性炭的相对成本较高;比较不同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发现,经粉末活性炭-Fenton-聚合氯化铝联合工艺处理后,CODMn出水达到标准要求。
2013, 29(1):87-9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20
摘要:采用废弃花生壳对质量浓度为20mg/L的Cr(Ⅵ)模拟水样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用粒径为1.6~2.5mm花生壳作吸附剂,用量为5.0g,介质pH值为1.0,流量为3mL/min,吸附后水样中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08%,Cr(Ⅵ)质量浓度为0.184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标准。对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Thomas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花生壳饱和吸附容量为9.4mg/g。从动态吸附穿透曲线中可见,219min时达到吸附穿透点,1.312min时达到吸附衰竭点。
2013, 29(1):91-9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1.021
摘要:介绍基于环境一号卫星(HJ-1)CCD影像的湖北省水环境遥感监测示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该示范系统以环境一号卫星CCD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面实测数据,以东湖、梁子湖等10个湖泊为示范研究区,开展中小型湖泊湖网系统水环境遥感监测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现水环境指标提取、水环境评价以及专题产品制作等功能,可为湖北省水环境监测提供遥感产品与技术支持。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