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29(3):1-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1
摘要:基于二维水质模型解析解和灵敏度定义,以辽宁省苏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二维稳态源模型和二维瞬时源模型,对污染物中心排放和岸边排放时的降解系数、纵向扩散系数和横向扩散系数的灵敏度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维水质模型中,降解系数灵敏度与预测距离成正比;稳态源模型中,横向扩散系数灵敏度空间分布规律为以排污口所在中心线为对称轴,灵敏度向河两岸逐渐减小;瞬时源模型中,横向扩散系数灵敏度空间分布为以污染团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灵敏度向河两岸逐渐减小;纵向扩散系数灵敏度分布是以污染团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且向上下游逐渐减小。
2013, 29(3):6-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2
摘要:根据辽河流域的特点,将基于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原理的MIKE11软件应用于辽河上游水域排放限值制定的整体技术路线中,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扩散和衰减的过程。通过对辽河上游福德店到通江口段河流的模拟,验证了用MIKE11软件建立辽河流域水动力模型的可行性,进而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河流一维水质模型。结果表明:MIKE11软件用于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扩散和衰减的过程是可行的,有节约人力物力、计算准确、便于操作和结果可视化等优点。
2013, 29(3):10-1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3
摘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总结不冻泉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岩类冻结层水分布于北部和西南部山区,总体上水量贫乏,水质较差,仅在海拔5000m以上的极高山区,水质较好,水量较为丰富;松散岩类冻结层水分布于平原和沟谷内,水量贫乏,水质较差,清水湖周边为双层含水层结构,存在松散岩类冻结层下水,水量较为丰富;在清水湖底部和楚玛尔河局部地段存在贯穿型河湖融区,在部分断层带上局部发育点状贯穿型构造融区。
2013, 29(3):15-1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4
摘要:为探究北京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引起水质变化的机理,依据实测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对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开发利用地下水对水质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水质变化:①补给水源入渗途径变长,淋滤作用时间增加;②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基于以上结论,根据水位、水质直接关系式预测2012—2014年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水质情况,建议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进京后对怀柔应急水源地采取必要的停采、回灌措施,以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
邓欢欢 , 袁飞 , 任立良 , 周瑜佳 , 常帅鹏 , 马贺 , , 赵晶晶
2013, 29(3):19-2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5
摘要:依据老哈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对LPJ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对比模拟的基准年潜在植被分布与TM遥感数据解译的2000年土地覆被数据,发现改进的LPJ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老哈河流域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势。采用IPCC-SRES B2情景气候数据和LPJ模型模拟2000—2100年老哈河流域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71—2100年老哈河流域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呈现向东和向北移动趋势,而草本植被逐渐减少;各月平均叶面积指数除2020s夏季外均高于基准年;在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南高北低分布的格局基本不变,但总量逐渐上升,且原本净初级生产力值较高的南部地区增加最为明显。
2013, 29(3):25-2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6
摘要:城市化所伴随的不透水路面的剧增导致城市暴雨径流量的剧增、水补给量的剧减以及雨水面源污染的加剧,引发水涝、水源枯竭、水污染等一系列城市水危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国际先进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tment,LID)策略,提出构筑LID型城市道路绿化带控制城市内涝、地下水补给不足与雨水面源污染问题的新策略,并选取对磷素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厦门本地天然红壤土作为代表,开展LID型道路绿化带土壤渗透性能的改良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本地天然土壤的红壤土渗透系数仅为1.631×10-4cm/s,不适用于LID型城市道路绿化带,但加入质量分数为15%~35%的砂子及5%的腐殖土可改良成LID型城市道路绿化带中所需的人工改良土壤。此外,粒径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均表明具有适宜渗透性能的改良土壤其主要成分砂粒的质量分数在60%以上。
鄢波 , , 夏自强 , , , 周艳先 , , 王景才 , , 陈起川 ,
2013, 29(3):29-3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7
摘要:以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站1897—2005年共109a年径流时间序列和1897—1985年共89a月径流时间序列为基础,应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等,分析计算哈巴罗夫斯克站年径流丰枯特征及其阶段性、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度。结果表明:哈巴罗夫斯克站径流连丰年、连枯年交替出现,径流年际变化阶段性明显;哈巴罗夫斯克站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的76.01%;20世纪6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最为均匀,10年代最不均匀。
2013, 29(3):34-3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8
摘要:针对杭嘉湖平原地区河网特征,基于MIKE11软件建立杭嘉湖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率定得到河道糙率在0.025~0.05之间,CODMn降解系数在0.08~0.12/d之间,NH3-N降解系数在0.07~0.10/d之间;验证得到水位相对误差小于10%,CODMn和NH3-N的降解系数平均误差分别为11%和20%,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基于已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内外源权重及嘉善水厂断面水质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①区域内部污染源对嘉善水厂断面影响大于区域外部污染源影响,CODMn和NH3-N的内源权重分别为55.4%和67.2%;②为使嘉善水厂断面水质达标, CODMn需削减68%,NH3-N需削减75%。
2013, 29(3):39-4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09
摘要:通过现场采样分析,研究骆马湖及其出入湖河道的水质现状、湖区底质营养盐含量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11年骆马湖水质为地表水Ⅲ类,已接近富营养化水平,底栖生物资源较前几年有明显减少;骆马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为上游的中运河和沂河,其污染物贡献率达90%。指出提高区域污水处理率、降低入湖河道的污染物浓度是保护骆马湖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2013, 29(3):44-5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0
摘要:以深圳市为研究区,综合遥感技术和L-THIA模型,改进模拟所需的地表覆被参数,模拟不透水表面扩展对城区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不透水表面百分比在15a间扩展非常快,从1990年的26.5%扩展至2005年的49.3%,扩大了1.9倍;导致2005年日径流量比1990年在小雨情景时增长了136.2%,中雨时增长了83.7%,大雨时增长了59.5%,暴雨时增长了40.8%;导致2005年比起1990年,丰水年的年径流量增加了43.35%,枯水年的年径流量增加了54.85%。小雨情景中受不透水表面扩展的影响大于暴雨情景,枯水年受不透水表面扩展的影响大于丰水年。从空间分布上看,径流深大的地区不透水程度高,径流深值较大区域为城市核心区,需要注意防洪和排涝。应用L-THIA模型模拟快速城市化、无水文监测资料地区的不透水表面扩展导致的径流量变化,可取得良好效果,模拟结果可为城市洪涝灾害规划等提供依据。
2013, 29(3):51-5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1
摘要:根据秦淮河水情水质特点,结合QUAL2K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选取DO、NH3-N、COD作为模拟因子,在汛期与非汛期,分别对南河莲花闸及象房村泵站是否开闸引水两种工况进行模拟和参数率定,构建秦淮河水质优化管理模型。结果表明:在南河、内秦淮河泵站引水的情况下,汛期引水量为40 m3/s时基本满足Ⅴ类水标准,非汛期引水量为60~70 m3/s时全段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中秦淮新河段达到Ⅳ类水标准;在南河、内秦淮河泵站(含闸段)均不引水的情况下,汛期长江自流流量为30 m3/s时能达到Ⅴ类水标准,非汛期当抽水站抽水流量为40~50 m3/s时达到全段Ⅴ类水标准,其中秦淮新河段水质达到Ⅳ水标准。
2013, 29(3):56-6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2
摘要:综述近年来关于盐酸黄连素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盐酸黄连素废水处理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种,目前的研究热点是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与其他方法的联用是今后盐酸黄连素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盐酸黄连素制药废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物化法-生物法联用技术将是处理和根治盐酸黄连素制药废水污染的最佳方法。
2013, 29(3):61-6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3
摘要:采用处理规模为31.2 m3/d的超滤中试装置,对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着重考察超滤对浑浊度、SS、COD、TP、粪大肠菌群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①将投加絮凝剂作为前处理手段可提高超滤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降低跨膜压差增量,投加的硫酸铝质量浓度为2~4mg/L即可满足出水水质要求;②超滤对浑浊度、SS、COD、TP、粪大肠菌群等去除效果较好,出水中这些指标的值分别为0.33NTU、0.9mg/L、5.3mg/L、0.32mg/L和0 个/L,出水水质优于污水处理厂原深度处理工艺“微絮凝→砂滤→臭氧→氯消毒”的出水水质,满足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规定的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
2013, 29(3):66-6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4
摘要: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南京某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各单元中多环芳烃(PAHs)的种类和浓度。结果表明:过程水和排泥水中均检出10种PAHs(除出厂水中未检出),其总质量浓度分别为97.05~216.85 ng/L和[JP2]98.60~188.89 ng/L;混凝沉淀池和滤池对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39.28%和12.25%,加氯使芴、菲、苯并(a)蒽和苯并(b)荧蒽的浓度增加;出厂水经管网到达用水点后,各单体芳烃的浓度比例发生显著改变。
2013, 29(3):70-7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5
摘要:对超滤工艺的运行特性及其对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超滤对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7%~99%,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约为10.36%,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约为9.06%。与砂滤工艺的运行数据相比,超滤工艺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更高,且通量、跨膜压差等技术性能较好,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安全。
段金程 , , 张毅敏 , 晁建颖 , 杨阳 , , 周创 ,
2013, 29(3):73-7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6
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和野外现场工程试验比较,研究巨紫根水葫芦在低、中、高浓度污水和自然水体中对氮、磷和藻类的净化效果和抑制情况。结果发现:①巨紫根水葫芦分蘖速度慢,不会疯长,但有比较严重的根系脱落问题。②中试时,在6d试验时间内巨紫根水葫芦可使试验中的高、中、低浓度组的NH3-N质量浓度分别由4.58mg/L、2.61mg/L、1.45mg/L均降至0.10mg/L以下;试验结束时(21d),中、低浓度试验组中TP的质量浓度由0.65mg/L和0.21mg/L分别降至(0.16±0.08)mg/L和(0.11±0.06)mg/L,但试验组中TN浓度仍为劣Ⅴ类水质。③野外现场工程中,巨紫根水葫芦仅对TP去除作用明显,野外试验区内、外的TP质量浓度分别为0.13~0.31mg/L和0.15~1.31mg/L。④考虑到运输、人工等成本因素,巨紫根水葫芦在水体中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个月内为宜。
2013, 29(3):79-8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7
摘要:分析青岛市王圈水库水质和沉积物长期监测资料,研究环境因子(DO、pH值、温度等)对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中酸性条件有利于铁、锰的释放,而好氧(ρ(DO)>6.5 mg/L)和碱性条件(pH=9.2)会抑制铁、锰的释放;温度对铁、锰的释放有很明显的影响,升高温度有利于铁、锰的释放。
2013, 29(3):83-8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8
摘要:以流域水质“恢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并以全国76家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数据为基础,确定将污水还原为标准水质所需的单位成本,以此作为上游造成的流域污染恢复成本的参照标准,结合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上游对下游的生态补偿量。利用“恢复成本”对生态补偿量进行核算,试图解决流域生态补偿颇受争议的补偿标准的确定问题。
2013, 29(3):87-9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19
摘要:针对我国31个省市存在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征收模式单一化等问题,分析水资源费实行差别化征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念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水资源费征收的差别性要素显著为建立差别水资源费提供了可能。提出水资源费差别化征收的思路:提高取用水主体自觉缴纳水资源费的意识;加强政策引导,针对水资源差别性要素,制定差别水资源费率;采用以成本为基础和以市场供需平衡为基础的水资源费定价方法。
2013, 29(3):91-9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3.020
摘要:为提高河道水环境容量,达到修复水环境、改善水质型缺水状况的目的,结合南通市当地水系特点,利用潮汐动力,分区优化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增加沿海引排蓄水。结果表明,引江调水能改善内河水质,为南通市沿海开发提供必要的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容量,达到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