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29(4):1-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1
摘要:阐述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由两个系统(水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6个对象类型及20个指标共3层构成的水生态文明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引入了弹性分级评分系统。分级评价标准考虑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特点,将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五级,以体现不同地区水生态文明的差异性。
2013, 29(4):5-1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2
摘要:总结国内外水环境中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详述PPCPs在污水处理系统和地表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分析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和温度等影响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评述单一菌种和活性污泥中的混合菌种对典型PPCPs的降解路径,并对今后PPCPs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3, 29(4):12-1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3
摘要:野外采集乌梁素海及其周边区域的水样和土壤样品,测定样品的δD、δ18O和ρ(TDS),并以采自南京燕子矶的黄土为样本进行室内降水入渗试验,测试每个土壤样品的含水率和ρ(TDS)。根据试验结果,对乌梁素海以北的色尔腾山地区的降水入渗情况进行分析,对乌梁素海湖水补给来源进行同位素分析,对乌梁素海湖泊周围地下水进行TDS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以北的色尔腾山地区的大气降水在入渗的过程中大量蒸发,无法有效入渗补给地下水,降水并不是当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而比当地降水中的氘氧同位素值更负的稳定外部补给源是当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泉水、井水的δD和δ18O值比当地降水明显贫化,也表明大气降水并非是地下水的补给源;地下水是乌梁素海的主要补给源,河套灌区排水渠中的水的主要来源是深循环地下水,狼山—日喀则隐伏断裂带中可能存在渗漏通道,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通过该通道补给到了内蒙古高原。
2013, 29(4):19-2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4
摘要:为了查明绥化市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理论、相关分析、Piper三线图法等对绥化市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对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且利用秩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略偏酸性,部分水样的水质指标存在超标现象。地下水中Ca2+为优势阳离子,HCO3-为优势阴离子。研究区的铁、锰、氟超标是受原生污染影响,地下水中的Cl-与SO42-,Na+与Mg2+存在同一来源。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是合理可靠的,符合客观实际。通过秩相关系数法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2013, 29(4):26-3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5
摘要:依据我国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及方法,构建基于交叉验证(CV)的CV-SVM湖库营养状态识别模型,采用随机内插的方法在各分级标准阈值间生成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在达到预期识别精度后将模型运用于全国24个湖库营养状态的识别,并与投影寻踪法、评价指标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线性核函数的CV-SVM模型对于随机生成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97.8%和97.3%(5次平均),对全国24个湖库营养状态的识别结果与采用投影寻踪法、评价指标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的识别结果基本相同,模型具有泛化能力强、识别精度高、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极值等特点。
2013, 29(4):31-3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6
摘要:以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典型降雨事件中不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磷素流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总量和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赖于降雨过程的产流特征和复杂的下垫面要素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磷素流失随降雨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旱地地区表面的磷素最容易随降雨流失,而植被较密林地的磷素流失缓慢;林地等植被覆盖较好下垫面的磷素主要以PO4-P的形态随降雨径流输出;土地的施肥程度、有机腐殖质等对磷素流失的影响不同,地表的扰动程度也直接决定磷素流失的特征。建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不同降雨阶段的磷流失特征进行调控,以减少太湖流域的非点源磷素污染。
刘昕宇 , , 刘胜玉 , 李建民 , 李逸 , 张荧 , 黎绍佐 , 谢启来
2013, 29(4):36-3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7
摘要:对珠江三角洲19个重点入河排污口共8个水功能区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在常规项目监测的基础上,采用GC-MS定性分析样品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并对其中的59种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2%的排污口存在超标情况;有机污染物质量浓度范围为3.92~32.5μg/L,且79%的排污口以酞酸酯类为主要有机污染物;除了总有机污染物与TP外,各个污染指标之间的污染负荷比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总有机污染物、COD和BOD5、NH3-N的回归方程关联度最好。
2013, 29(4):40-4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8
摘要:通过室内中型水槽实验模拟分层水体受到突然扰动后水体盐分浓度及含盐总量的变化,探讨海湾水库的突然泛咸机理。结果表明,水体受到强烈扰动后,底部咸水与上层淡水的混合将导致库水整体泛咸;表层沉积物中的盐分也是库水泛咸的重要盐源,扰动条件下表层沉积物盐分的增强释放将强化库水的泛咸程度。海湾水库水体的分层结构与稳定强度明显不同于温度分层水库,导致它与温度分层水库的混合频次不同。海湾水库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抽排水库底层咸水等措施来抑制库水泛咸。研究结果可为海湾水库的突然泛咸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黄婕 , 于奭 , , 张红波 , , , 罗惠先 , 林丹辉
2013, 29(4):45-4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09
摘要:以梧州水文站监测水点为对象,定期对水体中HCO3-浓度、Ca2+质量浓度、电导率、pH值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西江梧州水文站监测的水样中的HCO3-浓度非汛期高,汛期低;水中的HCO3-浓度、电导率、Ca2+质量浓度在汛期呈递减趋势,而在非汛期则呈递增趋势;汛期和非汛期pH值均呈递增的趋势。梧州水文站监测水点全年碳汇量(以CO2计)为5707.59×106kg;汛期碳汇量为3324.63×106kg,占全年碳汇量的58.25%;非汛期碳汇量为2382.96×106kg,占全年碳汇量的41.75%。
2013, 29(4):50-5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0
摘要: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意义,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提高评价模型的分辨率,引入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K-L PPC)模型。以塔里木河源流区为例,通过优选指标、确立等级和构建模型,寻找最优的投影方向。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验证了K-L PPC模型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实用性。
2013, 29(4):54-5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1
摘要:
2013, 29(4):56-6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2
摘要:在太湖流域大网模型基础上,根据设计水文条件、边界水质以及控制断面水质与其上游概化排污口污染源的响应关系,建立胥江小流域污染物限排总量3级串级模型。计算基于多个控制断面在不同水质目标下的流域污染物限排总量。根据流域污染现状及污染物限排总量,提出包括总量控制措施及末端河道微污染水治理措施在内的污染综合控制方案,对综合控制方案水质改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现状COD排放量超出限排总量153%、NH3N超出73%、TP超出236%;②胥江小流域污染综合控制方案实施后,各控制断面水质均能达到目标要求。
2013, 29(4):62-6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3
摘要:介绍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水生态系统现状,根据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目标,提出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措施: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级控制,构建水生态系统安全格局,编制瓯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分段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此外,总结了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2013, 29(4):68-7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4
摘要:提出雨水汇集和雨水渗透两种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构建不同利用途径的雨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益的量化方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郑州市城区年均可汇集雨水利用量为0.86亿m3,产生的可量化的效益为4.74亿元;下渗雨水利用量为0.72亿m3,补充地下水量为0.11亿m3,产生效益为2.09亿元,郑州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
2013, 29(4):72-7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5
摘要:以潍坊市为典型研究区,提出了“自然-人工-数字”耦合水网的概念,并进行了水网特性和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以此为主要依据构建潍坊市“自然-人工-数字”耦合水网体系。
胡晓波 , 吴红艳 , 葛小东 , 朱端卫 , 周文兵 , 程东升
2013, 29(4):77-81.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6
摘要: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以废水处理设施年度运行费用、工业污染源废水治理完成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投资为投入指标,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工业废水COD去除量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为产出指标,利用2003—2010年我国2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湖北省废水治理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该省废水治理相对总效率比2003年提高53%;3项产出不足值变化情况基本一致,[JP2]且具有可同步、均衡提升的特点。马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 TFP)计算结果显示湖北省废水治理效率变化指数累积值为1.529,远大于废水治理技术变化指数累计值0.929,表明该省废水治理绩效提升的主导因素是优化了废水治理投入产出配置。
2013, 29(4):82-8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7
摘要:利用2011年6月8日同步获取的地面实测数据与TM遥感影像,以北京城区重点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夏季城市湖泊悬浮物浓度的可行性与方法。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最佳反演波段,并利用经验方法建立基于TM多光谱影像的定量反演模型;通过2008—2009年4景TM影像及人工准同步测量的地面数据,对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在春季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相对误差为25.06%,接近太湖等大江大湖先进反演模型的精度。
2013, 29(4):87-9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8
摘要:研究壳聚糖、沸石单独絮凝除藻以及壳聚糖-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壳聚糖,质量浓度在0.6~1.1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超过90%;单独使用沸石,沸石质量浓度小于500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低于40%。经壳聚糖包覆改性后,壳聚糖-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絮凝去除能力大幅提高。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5mg/L,沸石质量浓度为6~14mg/L时,壳聚糖-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达90%以上。壳聚糖-沸石复合体适用的pH值范围在5~7之间。
2013, 29(4):91-9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3.04.019
摘要:为了查明龙门泉群间歇性断流的原因,为龙门泉群复涌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水均衡角度出发,分析泉域矿坑排水(突水)、工农业开采、大气降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矿坑排水是泉群间歇性断流的主因,工农业开采量加大和大气降水量减少加剧了龙门泉群断流的发生。提出建立多因素控制的矿井水资源管理模型,减少矿坑排水量,综合利用矿坑排水,合理开采泉域地下水等断流治理措施。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