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下水环境修复工艺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2014, 30(3):1-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1

      摘要 (1351) HTML (0) PDF 975.18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3种应用相对广泛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即抽出处理法、可渗透反应墙和自然降解法,重点回顾和评述了地下水修复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探讨了结合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和不确定性研究的地下水修复系统优化设计,旨在为地下水资源的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一维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多参数反演

      2014, 30(3):5-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2

      摘要 (1549) HTML (0) PDF 961.07 K (2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一维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为基础,利用微分进化算法重点探讨监测频次、测量误差等因素对纵向弥散系数DL、有效孔隙度n以及水流速度u等参数联合反演结果的影响并构造瞬时源和连续源两种工况的典型案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分进化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能够运用于瞬时源和连续源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水力、水质参数的反演问题。

    • 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下海南岛产水量空间分布模拟

      2014, 30(3):9-1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3

      摘要 (1447) HTML (0) PDF 3.68 M (2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定3种不同的情境,应用InVEST模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模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下海南岛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海南岛年均产水深可达979.04 mm;其中中部地区产水量最高,西部地区产水量最低;当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1倍时,产水量的增加量最大,年均产水深可达1004.06 mm;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城市和建成区面积增长1倍时,年均产水深则为1002.22 mm。

    • 基于盲数理论的河流健康评价

      2014, 30(3):14-18.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4

      摘要 (1421) HTML (0) PDF 991.31 K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介绍盲数理论的基础上,对河流健康评价中所选取的指标值进行盲数化处理,进而利用盲数运算法则和判别模式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等级判定,得到各指标隶属于各评价等级的可能性。将该方法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法相结合,构建基于盲数理论的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通榆河健康评价,从物理特征、环境特征、生态功能、服务功能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识别河流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通榆河的健康等级为“中”,主要问题为水质较差和生物多样性偏低。

    • 后三峡工程时代长江口水源地盐水入侵规律及其应对措施

      2014, 30(3):19-2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5

      摘要 (1418) HTML (0) PDF 2.57 M (2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简述长江口盐水入侵主要影响要素与特性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长江大通水文站年径流量、月径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简析,发现长江下游仍呈现典型丰、平、枯水年特征,其季节变化规律也十分显著。同时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长江口水源地盐水入侵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水源地咸潮入侵与其发生首日的大通水文站前6日日径流量相关性相对较好;影响期一般在农历九月至来年四月间,尤以二月最为严重;各月呈现出以初八和廿二为“双驼峰”型的氯化物质量浓度峰值分布特性。提出了进一步减轻长江口盐水入侵对上海水源地供水安全影响的建议,包括采取加强流域与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北支控制工程联建、长江口水源地(水库群)联动开发等措施。

    • 河流健康评价的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应用

      2014, 30(3):25-3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6

      摘要 (1361) HTML (0) PDF 1.25 M (1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标准及回归支持向量机(SVR)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河健康评价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水生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5个方面遴选出13个评价指标,构建3个层次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5个等级的分级标准;其次,基于SVR原理,利用随机生成和随机选取的方法,在等级标准阈值间构造5种不同容量大小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提出5种不同容量方案的SVR河流健康评价模型,设计合理的输出模式,并构建具有良好性能的RBF(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回归模型作为对比模型,利用模型随机5次运行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和运行时间对各方案模型性能进行评价;最后,利用达到期望精度的SVR模型对实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是训练样本还是检验样本,5种方案的SVR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均优于RBF模型。在相同参数设置条件下,SVR模型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其精度和泛化能力变化不大;而RBF模型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其精度和泛化能力均有提高。表明SVR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用于河流健康评价,尤其在小样本情况下,SVR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是RBF模型不可比拟的。② 5种方案的SVR模型对清水河2011—2012年3次调查的评价结果均为健康,但已接近于亚健康。

    • 舟山岛水库有机农药和抗生素残留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估

      2014, 30(3):31-3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7

      摘要 (1395) HTML (0) PDF 2.56 M (2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舟山岛城北、虹桥和岑港3个水库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水样、沉积物及周边土壤中有机农药和抗生素进行了监测和潜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3个水库表层水样中有机农药质量浓度为43.40~190.40 ng/L,平均值为105.74 ng/L,其中有机磷农药所占比例较大;在土壤及沉积物中有机农药的质量比为0.35~7.76 ng/g,平均值为4.32 ng/g,以有机氯农药污染为主。总体上岑港水库有机农药污染较为严重(水样质量浓度和沉积物质量比分别为 ρ =190.40 ng/L, w =7.76 ng/g),其次为虹桥水库( ρ =110.50 ng/L, w =6.30 ng/g),污染较轻的是城北水库( ρ =59.20 ng/L, w =4.35 ng/g)。抗生素在表层水样中的质量浓度为0.00~64.50 ng/L,平均值为22.30 ng/L,污染相对较轻;在土壤及沉积物中有机农药的质量比为13.50~101.70 ng/g,平均值为62.62 ng/g,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浓度相对较高的呋喃唑酮应当引起注意。建议构建植物缓冲带拦截和减少周边土壤径流中携带的有机农药和抗生素污染。

    • 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2014, 30(3):38-4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8

      摘要 (1446) HTML (0) PDF 4.58 M (1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气压和水汽压资料,分析了1980—2010年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川中丘陵区的蒸发皿蒸发量最大,川西平原次之,川东平行岭谷区域最小;时间上年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季节序列中,秋季和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增加趋势明显,春季和夏季没有明显趋势。对蒸发皿蒸发量变化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子依次为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汽压和气温,其中日照时数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增大作用是风速的1.71倍,是水汽压的2.48倍,而气温具有减少蒸发皿蒸发量的作用,其减弱蒸发皿蒸发量的平均强度是日照时数的1/4。

    • 天津地区近21年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4, 30(3):45-4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09

      摘要 (1443) HTML (0) PDF 2.53 M (2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天津地区89个观测井1990—2010年的月地下水埋深,基于MannKendall法研究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趋势、埋深变幅年代际变化特性及其年内分配变化特性,并探讨影响地下水埋深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天津平原区不同含水组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差距较大,尤其在2000年后,由于受开采量的影响,地下水年际和年内变化更为剧烈。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 淮河流域河流水环境可恢复性评价

      2014, 30(3):50-5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0

      摘要 (1357) HTML (0) PDF 1.36 M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水环境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水环境特征识别问题,开展水环境可恢复性研究。基于水环境可恢复性的定义及水环境可恢复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其中12个指标,采用淮河流域2000—2009年10年数据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到影响淮河流域水环境可恢复性的主要成分和各年的综合主成分值随时间变化情况;将水环境系统可恢复性分为弱、一般、强3个等级,利用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法对归一化的正向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各年水环境系统可恢复性的强弱等级情况。结果表明,由PCA法得到的结果与SOM 神经网络法的结果相一致,淮河流域从2000—2009年水环境可恢复性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同时表明PCA和SOM神经网络法对水环境可恢复性评价是可行的。

    •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

      2014, 30(3):56-6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1

      摘要 (1431) HTML (0) PDF 1.04 M (1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调水过程中太浦河练塘大桥断面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过程,并通过构建转移矩阵,确定进步度,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评价,研究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水指标的进步度计算结果整体为正,但局部地区出现负值;随着调水量的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各指标的进步度普遍提高;调水试验结束进入水资源常规调度期间,水质长时间保持良好。本研究旨在为制定河湖连通调水方案提供借鉴。

    • SCE-UA算法在水环境系统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2014, 30(3):61-6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2

      摘要 (1396) HTML (0) PDF 1.42 M (1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把SCE-UA算法应用到水环境系统优化问题的求解中,通过对问题的预处理,求解3个典型的优化问题:①二维稳态水质模型横向扩散系数及流速推求;②排放口最优化处理;③水工建筑物优化调度。结果表明:SCE-UA算法不但能求解一元函数约束的优化问题,通过构造罚函数,还能够成功求解有多元函数约束的优化问题。认为该算法不依赖导数和优化问题的具体形式,所需参数极少,求解精度高,通用性较强,值得在环境系统优化中推广。

    • 典型约束型河网规划

      2014, 30(3):65-6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3

      摘要 (1459) HTML (0) PDF 979.98 K (1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常熟市尚湖镇虞西片区的典型约束型河网为研究对象,采用河网水动力模型对约束型河网的结构连通性和河流水资源调配进行了规划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条件下,采用空间结构连通和河网水流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能充分满足尚湖镇虞西河网水资源分配需求,优化局部河系功能;通过多方案的河网水资源配置,望虞河多口门引水和锡北运河套闸联合调度方案能充分增强河网流动性,保证各水系功能区内水资源需求平衡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需水。该方法还能为水系调整提供合理的河道工程规模和设计参数,为保护约束型河网提供技术支持。

    • 规划环评中海湾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2014, 30(3):70-7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4

      摘要 (1418) HTML (0) PDF 5.15 M (2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环评中海湾水环境容量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基于潮流数学模型和物质输运数学模型,通过试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区概念的计算海湾水环境容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新方法预测的海湾环境容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能充分考虑排污口附近最大允许混合面积、海湾生态敏感区分布状况、多排污口同时排放下的叠加影响等因素。该方法被运用于福建省湄洲湾规划环评的环境容量测算,分析了海湾湾口、湾中和湾内不同动力环境下差异化的水污染承载能力。认为考虑最大混合允许范围的环境容量预测方法可优化海湾排污口的布置,促进海湾经济规划发展的合理布局。

    • 水力条件对芦苇湿地系统DO质量浓度的影响

      2014, 30(3):76-8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5

      摘要 (1374) HTML (0) PDF 2.81 M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就水位及水力负荷对湿地系统中DO质量浓度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不断提高,芦苇湿地系统中的DO质量浓度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且在300~550 mm水位区间增加趋势比较明显,随着水位的再度升高,在550~650 mm水位区间DO质量浓度增加趋势趋于平稳;随着水力负荷的不断增加,芦苇湿地系统中的DO质量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本实验中最适合的水力负荷在0.8968~1.2230 m3/(m2·d)之间。

    • 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2014, 30(3):81-8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6

      摘要 (1461) HTML (0) PDF 1.27 M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无法客观考虑指标权重的情况,将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相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单个指标权重赋值,将各指标权重用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并与其他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宁区各等级河道水质时空差异明显;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此方法可操作性强,且能够直观地比较各个时间段每条河流的综合水质达标情况。

    • 绿水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2014, 30(3):85-8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7

      摘要 (1387) HTML (0) PDF 986.93 K (1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回顾绿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分平衡法、植物生理学法、微气象学法、模型法、遥感法及仪器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认为遥感信息支持下的微气象学法和模型法实际可操作性更大;提出了绿水计算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是时间和空间尺度、生产性绿水与非生产性绿水的分离,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景观变化对绿水评估的影响,同时展望了绿水评估对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应用前景。

    • 对我国绿色GDP核算试点实践的思考

      2014, 30(3):90-94.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3.018

      摘要 (1372) HTML (0) PDF 1.26 M (2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调查我国绿色GDP核算试点情况、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绿色GDP核算内容不全面、方法不一致、公式不统一,以及政府官员对绿色GDP核算心存顾虑等问题,对我国推进绿色GDP核算造成了障碍。建议从开展绿色GDP核算理论研究、强化研究成果与核算实践的结合、建立完善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国绿色GDP核算的进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