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彰 , 程胜 , , 徐俊增 , , 熊玉江 ,
2014, 30(4):1-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1
摘要:分析了劣质水资源化利用在缓解用水压力、优化水资源配置、产生特有灌溉效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简要概括了劣质水灌溉的研究与实践进展,重点阐述了对土壤、作物、地下水的影响。今后应着重开展农田污染物迁移与劣质水处理、劣质水灌溉技术与标准以及劣质水灌溉的环境影响与生态风险等研究。
2014, 30(4):10-13.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3
摘要:为了揭示水体特有的,具生物活性的氮素积累而造成水生态恶化的内因,对河口区氮循环的非传统生物转化途径,即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活性氮累积途径进行综合分析。河口环境特征与相应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表明:相对高温高盐的滨岸带系统里夏季富营养化严重,生物活性氮素通量高;在浅水河口的DNRA是氮转化客观存在的“链节”(相应地成为反硝化的汇)。高盐环境下的沉积物有充足的碳源,具备DNRA菌糖代谢发酵的条件,从而可能具备与反硝化过程竞争的环境条件。认为应结合河口特征如气候、盐度、微生物种类等对DNRA的关联机制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我国河口地区的氮素总量控制管理及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提供生物学基础。
赵宏臻 , , 陈鸣 , , 吴永祥 , , 王高旭 , , 王希之 , 王德智
2014, 30(4):14-1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4
摘要:针对目前淮北平原除涝水文计算采用的经验排模公式仅考虑了设计净雨和排水面积两个因素,对于下垫面情况复杂的流域不能很好地反映峰量关系的情况,应用GIS技术根据DEM进行流域划分、水流方向确定等处理,并结合流域水文地质图、土壤分布图等建立GIS图层,进而构建淮北分布式水文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无资料地区的排涝水文计算,应用历史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调试,模拟计算精度可达GB/T 22482—2008《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甲级标准。
刘建峰 , , 张翔 , , 谢平 , , 朱志龙
2014, 30(4):18-2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5
摘要:利用湖北省长湖2001—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湖年际及月际的水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长湖水质达到最差,然后呈逐渐好转趋势,至2011年,长湖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在1个水文年内,长湖的水质优劣顺序依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长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3个水期长湖水质状况的最大隶属等级为Ⅰ类,水质较好。利用卡尔森指数法对长湖2011年丰水期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除习家口水域外,全湖水体基本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对长湖水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湖的生态系统正面临衰退困境,而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湖量已大大超出长湖的纳污能力。
张庆1 , 谭红兵1 , 渠涛2,张文杰1 , 张燕飞1 , 孔娜1
2014, 30(4):23-29.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6
摘要:西藏是我国地热水分布最多的地区。为查明地热水中有害元素对河流的影响区域及程度,对西藏典型地热田及河流开展了野外调查取样。通过对地热水和河流中各种水化学参数的综合分析以及河流中有害元素的相关柱状图分析,得知地热水中大量的氟、砷有害元素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羊八井一带高温地热水中氟浓度较高,而喜马拉雅地热带较其他地区的地热水含砷量较高。另外,西藏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水源,因很多河流经过地热区后有害元素浓度显著增高,对下游居民及动植物的危害不容忽视,指出应深入研究地方病(如秃顶、氟斑牙、癌症等)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2014, 30(4):30-3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7
摘要:针对目前地表水水质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权重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模型将主、客观权重进行优化组合,在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最优组合赋权可变模糊模型,以鞍山市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tlab软件求得最优组合赋权数学模型的主客观线性系数分别为0.6和0.4,基于可变模糊模型对鞍山市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结果以及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该模型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2014, 30(4):36-4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8
摘要:基于2009年10月26—28日太湖重污染区野外水文、水质同步监测数据,分析水量水质现状,建立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并计算不同污染控制方案下水质(总氮)的改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污染物排放方案及污染物总量达标控制方案不能完全控制入湖断面总氮,鉴于河流水质总氮因子没有明确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必须在污染物总量达标控制方案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入湖控制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方案。水质功能区达标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入太湖控制断面总氮状况,基本实现河网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
2014, 30(4):43-4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09
摘要:分析2002—2012年阳宗海TN、TP、Chl-a、氮磷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阳宗海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阳宗海富营养化呈上升趋势,2007年从之前的贫营养级上升为中营养级;Chl-a、TN、TP浓度在2007年后均呈快速上升趋势。Chl-a浓度与TN、TP浓度呈正相关,且氮磷比越接近阈值16∶1,Chl-a浓度上升就越快。指出若营养盐输入得不到有效控制,预测阳宗海将在2017年前后达到富营养级水平,水质将进一步下降。
张洁祥 , , , 张雨凤 , , , 李琼芳 , , , 虞美秀 , , , 任锦亮 , 李鹏程 , , , 王凯燕 , ,
2014, 30(4):47-5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0
摘要:基于1971—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的日降雨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40年来的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的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降水的频率特征和典型台风期间的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震荡周期吻合,主周期均为8a左右,汛期降水与年降水的变化趋势相似性很大,说明汛期降水量较大程度地决定年降水量;非汛期降水主周期为4a左右;小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减少,而暴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增多,台风期间的暴雨雨量高度集中,强度大。
张红举 , , , 彭树恒 , 周娅 , 袁洪州 , 陈江海
2014, 30(4):53-5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1
摘要:根据千岛湖水质现状和水功能区划,确定2015年和2020年千岛湖水质保护目标的污染物浓度,核算现状污染负荷量。将现状CODMn、NH3-N和TP污染负荷量作为千岛湖CODMn、NH3-N和TP的纳污能力,即千岛湖湖区CODMn、NH3-N和TP指标纳污能力分别为16420t/a、2225t/a和434t/a。采用狄龙模型核算千岛湖TN指标的纳污能力,2015年千岛湖TN质量浓度目标值为0.88mg/L,对应湖区限排总量为3468t/a;2020年将千岛湖TN质量浓度目标值进一步提高至0.8mg/L,此时对应湖区TN限排总量为3176 t/a。
2014, 30(4):57-6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2
摘要:以皮山河为例,依据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在沙漠区修建河道、在河上筑坝蓄滞洪水的洪水资源化方式的成效。结果表明,当河水位升高0.5m时,可储存洪水42.38万m3/a;当河水位升高1m时,可储存洪水343.74万m3/a。可见,以修建河道、河上筑坝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皮山河下游沙漠区洪水利用率,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2014, 30(4):61-66.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3
摘要:针对河流水质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改进的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南京市外秦淮河进行综合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除七桥瓮断面外,外秦淮河大部分河段水质处于劣Ⅴ类标准水平,其中NH3-N和TP是外秦淮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
2014, 30(4):67-70.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4
摘要:于2012年10月—2013年1月对南京市月牙湖的藻类植物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6个较典型的采样点进行取样,对160余份样品进行观察、鉴定、统计,分析该水域藻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及藻类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月牙湖的藻类区系中藻类植物有57种及变种,分属57属、29科、8门;以绿藻门种类为最多(占总数的47.37%),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优势种有12种,而优势种中有6种为水华种。在时间分布上,10月份物种丰度和藻类数量最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藻类的种类及数量有明显的减少。对藻类分布规律及其指示的水华种藻类的分析表明,该水域的水体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014, 30(4):71-77.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5
摘要:介绍了几种污泥预处理新技术:电磁场预处理技术、辐射预处理技术、生物水解预处理技术,分析它们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以及今后研究方向,旨在为污泥资源化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操家顺 , , , 周明 , 李超 , , 方芳 , , 马宏伟
2014, 30(4):78-85.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6
摘要:以电导率为分质指标,对纱线筒染废水进行“清浊分质”收集,并对收集到的轻废水进行接触氧化、超滤、反渗透处理;对重废水进行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处理,最后对轻废水减缓膜污染方面进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轻废水经处理后,ρ(COD)<17mg/L、色度1 倍、ρ(Fe3+)≤0.1mg/L、ρ(Mn)=0.05~0.09mg/L、硬度为50~80mg/L,水质优于印染用水要求,并且能够减缓膜系统污染速率;重废水经处理后,ρ(COD)<50mg/L、ρ(NH3-N)=1.71~2.93mg/L、色度小于50 倍,满足重点工业行业废水排放要求;表明采用以电导率为指标的废水分质收集与处理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分质准确,有效缓解了后续处理负荷,减缓了膜污染,提高了废水回用率。
叶琳琳 , 刘波 , 张民 , 南旭军 , 李冬明
2014, 30(4):86-92. DOI: 10.3969/j.issn.1004-6933.2014.04.017
摘要:分别于2013年夏季在江苏省南通市节制闸引水期、引水后与引水前采集不同级别城市河道水样,研究基于闸控管理的城市河网水体中TN、TP、Chl-a和CODMn的分布特征,并运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级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河道通吕运河引水后营养级别降低,引水对缓解通吕运河富营养化程度具有一定作用;二级河道通甲河富营养级别显著高于通吕[WTBX]运河(n=3, p=0.003),通甲河在引水期、引水后与引水前水体都属于重度富营养级别,由于同时受长江、通吕运河和海港引河等多水系来水影响,引水后,虽然综合营养指数有降低趋势,但所属营养级别没有改变;三级河道郭里头河营养级别显著高于通吕运河(n=3,p=0.02),但与通甲河没有显著差异(n=3, p=0.095),引水后,郭里头河营养级别降为中营养,主要是因为长江来水量大,水体交换率高;环城景观河濠河属于轻度富营养,在引水后综合营养指数达到最大,可能与其水系格局复杂有关。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