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 , 葛雷 , 王瑞玲 , 刘波 , 娄广艳 , 黄文海
2015, 31(5):1-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1
摘要:针对2010年以来实施的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及湿地生态补水措施,建立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尾闾湿地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湿地补水前后地下水变化情况,评估刁口河恢复过流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刁口河恢复过水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地下水具有积极补给作用,在2010年、2011年、2013年生态补水期间,刁口河沿岸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0.2万m3/d、10.6万m3/d、9.2万m3/d,刁口河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4万m3/d、2.7万m3/d、1.03万m3/d;随着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补水区及周边地下水水位抬升明显,刁口河沿岸及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抬升范围分别为950~1 100 m和800~1 100 m,地下水位最大抬升幅度分别为60~80 cm和35~46 cm。
2015, 31(5):7-1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2
摘要:采用水量平衡方法研究天池集水区以外海拔高于天池水位地区是否能形成地下水补给到天池,通过对8个流域的水量平衡分析,发现天池周边流域的水量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多年平均的总排泄量大于降水量,外源水对研究区的年补给量达到23.25亿m3。研究表明补给天池的地下水不可能来自于天池集水区以外长白山降水的入渗补给。由于天池周边1 300 km范围内没有海拔高于天池水位的高原地区,据此推断,天池接受远源地下水补给,考虑到补给区存在强渗漏与同位素特征,推测补给天池的地下水来自于西藏高原河流的渗漏,地下水以一种特殊深循环方式完成了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
2015, 31(5):14-1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3
摘要:为研究葛洲坝水库对长江水文系统复杂性的影响,采用多尺度熵理论对长江干流宜昌、汉口、大通3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径流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径流序列复杂度从上游到下游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葛洲坝水库蓄水对长江干流径流序列结构复杂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天然条件下的系统复杂度,改变程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2015, 31(5):19-2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4
摘要:为了给日后的滇池治理和昆明市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依据,以昆明市区的盘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SWAT模型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加载流域的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到SWAT模型,选定1999—2004年为模型参数率定期,2005—2007年为模型验证期,对松华坝以上流域和以下流域分别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松华坝以上区间流域的模拟相关系数R2在0.83以上,Ens在0.80以上;松华坝以下区域的模拟相关系数R2在0.70以上,Ens在0.58以上。即该模型对盘龙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为盘龙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的条件下对流域的水量、水质、泥沙进行模拟预测。
李红娜 , 叶婧 , 刘雪 , 耿兵 , 田云龙 , 朱昌雄
2015, 31(5):24-2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5
摘要:分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成因,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最大问题。为了改善水体环境,从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的含义和内容出发,提出以“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的产业链技术体系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环境质量,即以源头无害化、过程资源化、末端生态化和控制规模化为原则,进行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生态种植、低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无公害的生态饲料生产、以发酵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腐殖酸肥料加工和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等。这些技术的联控应用,能强化养分、食物链的循环延伸,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零排放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
燕文明 , 刘凌 , 周利 , 梁朝荣 , 黄列 , 张志浩
2015, 31(5):30-3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6
摘要:以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小型富营养化湖泊为研究对象,研究湖泊表层沉积物可转化态氮的赋存特征,探索环境因子与各形态可转化态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质量比次序为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提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2)w(IEF-N)与黏粒、壤粒、砂粒、w(Ca)呈显著的相关性;w(WAEF-N)与含水率、w(有机质)、w(TP)、w(Ca)、w(Zn)呈显著相关性;w(SOEF-N)与黏粒、w(有机质)、w(TOC)、w(NH+4)、w(Mn)呈显著的相关性;w(SAEF-N)仅与w(TP)和w(Ca)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湖泊w(IEF-N)和所占TN百分比最高;表层沉积物中的w(WAEF-N)与w(有机质)多寡一致。
2015, 31(5):35-4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7
摘要: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模拟装置,率定PES装置产生的切应力与水浴恒温振荡器转速之间的经验关系,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解吸作用及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平衡吸附量不随切应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吸附以快速吸附为主,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90%以上,慢速吸附对总的吸附进程的贡献很小。切应力主要在快速吸附阶段发挥作用,快速吸附阶段的平均吸附速率与切应力呈正相关,切应力对慢速吸附阶段的影响很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切应力条件下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2015, 31(5):42-4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8
摘要:为了解苏南运河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的贡献,基于一维平原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2011年受苏南运河影响的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污染物通量(COD、氨氮、TN、TP),量化分析了苏南运河对主要入湖河流入湖污染物通量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苏南运河主要影响湖西区的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对湖西区主要入湖河流入湖通量的总体贡献率约为23%,其中对太滆运河的贡献率最大,约42%,漕桥河次之,约23%,对太滆南运河、社渎港、陈东港污染物通量的贡献率由北向南依次减小。
2015, 31(5):47-5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09
摘要: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扬州境内3个湖泊(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运用相关系数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湖泊的群落组成均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种群,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趋势较为相似;水温、N、P是影响3个湖泊浮游植物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TN是影响高邮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NH+4-N、TP和pH是影响邵伯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CODMn、NH+4-N和TP是影响宝应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2015, 31(5):53-5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0
摘要:通过大量水槽试验,研究植物消浪装置消浪效率与植物密度、植物带相对宽度、波陡之间的关系,分析植物高度大于波高的前提下影响浮式植物规则波作用下消浪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浮式植物消浪装置具有良好的消浪效果,在植物带高度大于波高的前提下,植物带密度和相对宽度是影响消浪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2015, 31(5):58-6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1
摘要:根据宽浅河道的水动力特性和可溶性污染物在河道内的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宽浅河道内突发性瞬时源污染物排放位置及污染物排放量的数学反问题;采用微分进化算法,给出了反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构造典型案例,利用瞬时源污染物浓度平面分布的理论解,对反问题求解方法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事故应急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对污染源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演精度依赖于监测点位的数量、监测频次等影响因子,基于一定观测数据、观测精度的污染源的数学反演,可以为瞬时源强、发生位置的确定提供技术佐证。
2015, 31(5):62-6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2
摘要:为合理制定流域水价,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环境与经济社会产生的关系进行综合考量;在核算太湖流域2010年水资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基于防护费用的评估方法和基于损害的水环境退化估价方法,计算分析2010年太湖流域水环境退化成本。结果表明:对污染物进行源头治理不仅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更是尽可能地降低水环境退化成本、避免经济损失的最佳选择。水环境退化分析为合理制定水价及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5, 31(5):67-7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3
摘要:基于2000—2011年西安市水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采用频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并构建西安市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借助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对西安市12年间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 2000-2005年间西安市各项环保设施仍处于建设时期,西安市水环境趋势呈现波动上升,其发展水平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06—2011年间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同步增长,缘于西安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环境优市”方略,注重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2006—2011年间水环境综合效益增长幅度大于2000—2005年间。指出2000—2011年西安市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协调上升趋势,但水环境略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随着西安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增加,西安市水环境质量仍将面临巨大挑战,还应继续注重水环境的保护与防治。
2015, 31(5):72-7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4
摘要:以实验室制备的硅酸锌为催化剂,考察了在连续流实验中催化臭氧氧化对滤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硅酸锌的存在能够提高水体中的臭氧浓度。硅酸锌催化臭氧氧化对滤后水的总有机碳(TOC)和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单独臭氧氧化。连续运行10 h,硅酸锌催化臭氧氧化系统中TOC的去除效果稳定,并且Zn2+的溶出非常少。生物可同化性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硅酸锌催化臭氧化处理后,滤后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小分子有机物含量增高。GC-MS分析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可使滤后水中有机物的种类从41种减少到27 种;而硅酸锌催化臭氧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臭氧氧化可以使水中有机物种类减少到21种。
2015, 31(5):77-8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5
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磁性Fe3O4/CNTs(碳纳米管复合物),采用XRD、SEM、VSM等对Fe3O4/CNTs复合材料的晶相、颗粒大小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以刚果红染料废水处理为例,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催化剂投加量、溶液 pH、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Fe3O4/CNTs材料光催化脱色刚果红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刚果红染料起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用量为0.2 g/L,3%的 H2O2 0.2 mL,光照50 min后,Fe3O4/CNTs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7.0%。催化剂重复使用第4次,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率仍可达87%以上。此外,Fe3O4纳米粒子的存在使Fe3O4/CNTs材料具有较强的磁性,且可通过外加磁场将其从处理后的水体中快速分离回收。
2015, 31(5):82-8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6
摘要:以某电镀厂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研究区水文地质、污染现状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以铁碳微电解填料为还原剂去除Cr6+的室内实验研究,在确定修复参数后,开展了土壤原位淋洗的中试试验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法可在60 min内将水中Cr6+质量浓度由22.52 mg/L降至0.012 mg/L;野外中试试验结果表明,污染羽得到有效控制,试验运行5个月后,受污染区域的各监测井Cr6+质量浓度均小于0.05 mg/L。修复治理效果评估表明,修复治理工程的运行明显地抑制了Cr6+向下游的扩散,保证了居民用水安全和地下水环境。
2015, 31(5):87-9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7
摘要: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使用效率、雨水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污染治理、公共参与等多个角度,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手段创新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各种创新手段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认为水资源管理手段的演化朝着更顺应自然,更注重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保护,更注重市场、经济手段的应用,更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方向发展。
马彪 , 钟平安 , 万新宇 , 曹明霖 , 闫堃 , 张宇
2015, 31(5):96-10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8
摘要:通过标准化建模、水资源规划与实时管理一体化设计、两层与三层供水体系一体化处理、区域或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式选择等技术实现系统的通用性;围绕水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采取问题导向型设计,保障系统的多功能性;基于水资源系统基本元素、模型结构与计算码、拓扑关系分离,提升系统的可扩充性;通过友好型界面设计、便捷化操作、可视化配置、情景模拟等技术研发实现系统的实用性。将开发的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在江苏沿海围垦区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结果表明系统实用、可靠,应用效果较好。
2015, 31(5):102-10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19
摘要:以COD、NH3-N 为控制指标,应用一维感潮河网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上海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功能区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79.96万t/a和7.56万t/a。以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水功能区分阶段达标目标,并从空间和时间上分解,提出每个水功能区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2015, 31(5):106-10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20
摘要:对云南威信煤电一体化一期电厂进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定量分析和计算,选取项目用水总量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分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取设计耗水率、新水利用率、取水指标、全厂复用水率、循环水利用率、厂区生活用水等来分析用水效率控制指标,选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结果表明:项目建成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4%;设计耗水率0.51~0.61 m3/(s·GW)、新水利用率100%、取水指标0. 58 m3/(s·GW)、全厂复用水率98.3%、循环水利用率98.7%;项目要求电厂所有退水必须全部回收利用,污水零排放,所在区域水质目标为Ⅱ类。
2015, 31(5):110-11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21
摘要:采用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该市居民的用水行为、用水意识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日常用水活动、用水设施和个人的用水意识都对用水量有很大影响;推广节水设施、完善节水宣传措施,培养节水意识,可以改变居民的用水行为习惯,从而降低用水量,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2015, 31(5):114-11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5.022
摘要:基于水足迹理论方法,计算分析云南省2005—2010年城乡居民膳食消费水足迹。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此6年间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水足迹的多样性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类膳食食品消耗与膳食水足迹消耗总量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城镇居民膳食消费水足迹均高于农村居民;各类食物水足迹所占比例中,粮食和猪肉所占比例较大;城镇居民膳食结构水足迹多样性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但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水足迹多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粮食、猪肉、水果的消费与水足迹消耗总量关联程度较高。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