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2(2):1-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1
摘要: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大多局限于城市或研究区内部,缺乏内部与外部流域的统筹协调,突出强调低影响开发建设,忽视了老城区硬质化严重、改造难度大等问题,重点探讨海绵城市与流域控制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控制的基本措施,简要阐述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的主要步骤,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多部门、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应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建设。
2016, 32(2):5-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2
摘要:针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主要从市政角度考虑、强调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缺乏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理念的现实,以临海市为例,从流域治水角度,从问题与需求出发,统筹外围保障工程与内部实施方案两大工程体系,总结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实践要点,对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提出建议。
2016, 32(2):9-1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3
摘要:分析节水优先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内涵,提出“节水优先,以供定需,倒逼产业格局”的思路,分析评估现状年节水水平,确定规划年节水目标,根据分行业定额法预测节水约束条件下的需水量和区域规划年需水量,并对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分析,以验证基于节水优先的水资源配置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节水优先的水资源配置模式能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2016, 32(2):21-2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5
摘要:为了评价“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实施后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以临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提取水资源自然支持力、社会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3个子系统的主成分,并用熵值法对子系统赋权,计算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实施后,临海市水资源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治污、开源、节流是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016, 32(2):26-2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6
摘要:探讨河网连通性内涵,将河网连通性分为结构连通性和水力连通性;基于图论,将河网概化为图模型,以图模型可达性特征,利用Matlab对河网的结构连通性做出定量评价。考虑不同河道之间输水能力差异性,用河道水流阻力的倒数作为水流流通度,通过ArcGIS构建权值邻接矩阵,通过Matlab实现对河网的水力连通度的定量评价。以常熟市燕泾圩平原河网为例,对水系规划前后的河网连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规划后的河网结构连通性和水力连通性均有所增加。
2016, 32(2):30-3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7
摘要:以临海市大田港流域为例,统筹水量水质综合效益,根据流域地形、各子流域特性、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口分布等关键因素,利用ArcGIS分析计算流域暴雨水及水质管理关键点,再通过径流分析梳理水系廊道,拟定水系连通方案,最后利用MIKE11构建降雨径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确定基于水量水质系统控制的最优连通方案,进而构造雨洪安全及水质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构建的一维耦合模型在大田港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最优连通方案不仅使流域满足行洪排涝标准,而且也使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0%。
林松 , 金建峰 , 张其成 , 龙珂良 , 王卫平 , 许伟
2016, 32(2):35-4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8
摘要:基于水域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和现行定性划界的局限性,以水域研究单元尺度范围较小的新桥镇为例,在对水域进行分类识别、区域功能定位、水面率需求分析和土地利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影响因子集并确定其赋值与权重,借助GIS叠加分析技术得到水域保护边界。基于系统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因子评价和GIS叠加分析技术,可使划界成果更为客观地满足区域内各水域保护需求,针对性强、覆盖范围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落地性,避免水域保护范围划定过程中单一标准造成的可实施性不高的缺陷,为中、大尺度研究提供支撑。
2016, 32(2):41-4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09
摘要:为提高流域径流预报精度,增加水电站运行效益,选取小湾水电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卫星遥感资料提取的研究区域的1986、1995、2000年土地利用资料和小湾水电站多年入库流量资料,以径流系数为因变量,耕地、林地、建筑用地等下垫面要素为自变量,用SPSS回归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径流系数和下垫面要素的回归关系;同时考虑到前一年降雨对下一年径流有一定的影响,加入降雨径流方法,采用3种方法分别对径流系数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径流系数模拟程度较好,可应用于径流预测工作中,提高中小流域的水能利用程度。
2016, 32(2):45-5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0
摘要:以荒沙草滩区典型河流海流兔河为例,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多时相趋势分析,并联合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Mann-Kndall秩次检验法对1957—2011年的年均径流分别进行周期、趋势以及趋势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海流兔河年均径流量在时间序列上主要存在着12~21 a周期变化,第一主周期为17 a,且径流量偏少阶段将从2010年持续至2016年左右,之后将进入偏多阶段。(2)海流兔河流域径流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与整个黄河中游总体径流量减少趋势相一致。(3)联合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可以很好地解释趋势的基本结构,8~16 a的周期性事件对海流兔河径流的趋势影响最大。水文时间序列周期部分的周期性越强,其对序列趋势的影响越大。(4)序列趋势的显著性和方向取决于其长度以及在整个序列中的位置,主要是因为序列中长周期丰枯交替的存在,多时相趋势分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序列长周期丰枯交替的存在造成的序列趋势判断的不确定性问题。
徐如超 , 向龙 , 崔广柏 , 查治荣 , 许伟 , 周鹏飞
2016, 32(2):51-5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1
摘要:对太湖地区典型小流域的近地表地质特征进行系统野外试验,分析近地表土层土壤和岩层结构特征,初步确定了含水层计算参数;采用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概化水文地质条件,识别与验证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量约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总量的2倍,山溪型小流域的地表地下水交互过程趋于单向交换,即河道水补给地下水。从含水层储水量变化看,除去蒸散发,通过地下通道流失的水量占据总水量的相当比重,且地下储水的减少量主要依赖降雨入渗进行补给。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揭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互量的变化过程,并定量研究流域水量平衡动态关系,可为变化环境下的地下水保护和滨湖区的地下水潜流计算研究提供预测分析依据。
2016, 32(2):57-6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2
摘要:通过构建SWMM-MIKE11耦合模型评估现有管网系统排水能力,预测桐庐县遭遇5年、10年、20年一遇暴雨时的城市内涝情况并依此绘制内涝风险图。结果表明:桐庐县发生城市内涝的风险较高;SWMM-MIKE11耦合模型在桐庐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中具有应用价值。
2016, 32(2):62-6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3
摘要:通过杭嘉湖地区长序列水文数据频率分析,选择典型设计暴雨,建立联圩区概化的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外围洪水、潮水位胁迫下的极端设计洪水过程。考虑现有排涝安全格局条件,以及极端水文过程对河网防洪安全高度的潜在影响,以极端设计暴雨过程为例,对洛塘河小流域河网现状及校核条件下河堤约束进行计算,分析联圩区河网的防洪安全标准修正方法,建议进一步提升洛塘河星火、长春和斜西各圩区段的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以保证极端条件下洛塘河的防洪安全。
2016, 32(2):67-7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4
摘要: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介绍其主要的4个步骤:(1)筛选能够反映湖泊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2)建立评价标准;(3)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各指标权重;(4)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评价湖泊健康等级,将此模型应用于洪泽湖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健康状态处于微病态状态,TN、TP含量过高是影响洪泽湖健康的主要原因;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评价结果符合湖泊实际生态健康状况;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生态系统评价。
2016, 32(2):73-7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5
摘要:在阐述水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将水文化表现形态划分为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以及精神形态,简要分析其特征与内涵,着重探讨水文化嵌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嵌入方式。以芦江河文化建设为例,从挖掘、继承和弘扬传统水文化,提炼传统治水、用水理念,加强水生态文化建设,建设水文化示范点4个方面入手,探讨芦江河流域水文化嵌入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实践。
2016, 32(2):77-8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6
摘要:针对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淡水湖泊资源丰富,且多为中小型浅水湖,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城市化率高,人类干扰强烈,境内湖泊面临着富营养化、服务功能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太湖流域东南部苏州市吴江区的湖泊群为例,在分析浅水湖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类型湖泊生态健康的概念框架,构建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选择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干扰与生态建设4个要素共12个指标描述湖泊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与人类对湖泊资源的粗放式开发是造成湖泊生态功能失衡的主要原因。以评价结果为指导,制定典型湖泊三白荡的生态修复与建设的措施与方法,旨在为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2016, 32(2):82-8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7
摘要:以PSR模型和“五水共治”治水模式为基础,从治污、防洪、排涝、供水、节水和社会经济6个方面选择指标,建立城市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采用专家评分的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权,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临海市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评价临海市水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临海市水生态安全状况随“五水共治”治水模式的推进逐渐得到改善。
2016, 32(2):87-9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8
摘要:为改善台州城区水生态环境,确定对台州城区生态补水的规模,应用MIKE 11水环境模型软件建立河网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研究河网水动力变化对水质改善的影响,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并预测8种不同工况条件引水后的水质状况,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后降低的污水处理费用作为经济效益指标,以泵站运行费用作为成本指标,计算引水流量与工程净效益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分析得到最佳引水流量,旨在为确定、优化台州市区生态补水流量、治理城市水污染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2016, 32(2):92-9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9
摘要:总结了城镇水系生态景观规划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归纳出一般方法,依据城镇水系现状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城镇内部区位因素,进行河网水系诊断分析,规划有针对性的满足现代城镇生态景观需求的管治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平原河网区吴江同里镇。结果表明:基于空间分析的城镇水系生态景观规划方法框架适用于中小尺度区域河网水系治理,有利于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镇环境品质。
2016, 32(2):96-9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20
摘要:探讨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编制中的水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小流域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思路、内容以及具体流程,并以芦江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了该流域“一轴两带”的水景观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将水生态与人们的生活有机融合,重现流域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貌,同时,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2016, 32(2):100-10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21
摘要:选取台州市东官河作为浙江温黄平原典型河流的代表,构建MIKE11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为保证东官河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综合考虑水文条件、污染物削减和引水3个方面因素,提出了9套研究区域模型计算方案。结果表明,近期区域内污染物削减60%,控制长潭水库调水量为2 000万m3时,东官河水质可达Ⅳ类;远期区域内污染物削减90%时,东官河水质基本可达Ⅲ类即功能区水质目标。本研究旨在为东官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
张丹蓉 , 邵广文 , 管仪庆 , 张其成 , 冒甘泉 , 叶彬
2016, 32(2):106-11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22
摘要:以江苏常熟市南湖荡为例,对当地主要的农业面源、水产养殖面源、畜禽养殖面源、居民生活面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南湖荡水体的TN、TP允许纳污量进行估算,并对南湖荡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湖荡的TN、TP排放量分别为113.8 t/a和18.3 t/a,水体的TN、TP允许纳污量分别为134.4 t/a和6.4 t/a。TN排放量已经十分接近水体TN允许纳污量的上限值,TP排放量已经远远超出水体TP允许纳污量。因此,南湖荡水质已经处在从Ⅲ类水向Ⅳ类水过渡阶段。依据计算得到的富营养化参数,可认为南湖荡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南湖荡的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同类湖泊治理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016, 32(2):119-12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24
摘要:为了认清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可交换态氮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利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NO-3-N、NH3-N等指标,并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研究了沉积物-水界面中TN、NO-3-N、NH3-N对不同菹草量(0 g、150 g、300 g)的响应。结果表明,菹草的存在增加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了pH,且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Eh、pH 值变化越明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300 g菹草组与对照组的间隙水TN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TN、NO-3-N和NH3-N以及表层沉积物中固定态铵、有机氮、NH3-N和NO-3-N的去除效果越好。
2016, 32(2):123-12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25
摘要:为改善山丘区水环境,以典型山丘区城市临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临海市水环境现状、水环境功能及水污染负荷的充分调查,建立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河网水环境容量,并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结果表明:临海市河网的水环境容量COD为15 904.3 t/a,NH3-N为1 585.2 t/a,水质超标率分别为COD 15.61%,NH3-N 16.67%。规划年工程实施后预计新增水环境容量COD 1 137.7 t/a,NH3-N 114 t/a,削减污染物入河量COD 10 610.6 t/a,NH3-N 1 082 t/a,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2016, 32(2):129-13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26
摘要:分析阳澄湖主要入湖河道的近几年的水质状况,找出水质较差的几条河流以及主要的污染物指标,计算其入湖污染物通量,并进行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外围进入准保护区的污染物通量和准保护区直接入湖的污染物通量的大小,找出污染物来源的主要区域及各河道各项污染物通量比重。结果表明:阳澄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无恶化趋势,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阳澄湖西湖的主要入湖河道中,污染物通量主要来自里塘河;近5年准保护区直接入湖的总污染物通量大于外围入准保护区的总污染物通量;准保护区内NH3-N通量的年均增长率最大,是主要污染指标。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