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中游防洪问题与对策

      2016, 32(4):1-1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1

      摘要 (4213) HTML (0) PDF 5.62 M (4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防洪的重点是保荆江安全。在此背景下分析长江中游当前防洪形势和三峡工程存在的问题,认为相对于长江中游洪水形势和防洪要求,三峡水库防洪库容远小于长江中游超额洪水,动态防洪库容小于设计静态防洪库容,有效防洪库容更小;长期河道演变使城陵矶等地同流量水位显著升高;中游蓄滞洪区建设规模严重偏小,而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已有蓄滞洪区使用困难;当前大规模清水冲刷没有降低洪水位,反而荆江向洞庭湖分洪减小、河道泄洪能力进一步萎缩;三峡水库2008年按正常水位运行以来,连年拦中小洪水和超汛限水位运行,大量占据防洪库容和压低下泄洪水流量,使下游河道长期得不到洪水塑造,行洪能力和堤防得不到检验和考验。考虑到气候变化等不确定性影响,现在长江中游防洪形势仍然严峻。建议:切实维护三峡工程规划确定目标和防洪调度方式,严格控制汛限水位,积极采取优化调度增加水库防洪能力;尽快完成三峡工程规划要求的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建设,采取政策措施保证分洪与发展兼顾;改变和优化金沙江下游4大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方式;加强三峡库区岸坡治理、提高水库防洪调度灵活性;采取积极措施维护长江中游江湖关系稳定。

    • 外源地下水补给二连浩特盆地

      2016, 32(4):11-2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2

      摘要 (4154) HTML (0) PDF 10.09 M (3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查明二连浩特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采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二连浩特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蒸发作用下长期处于亏缺状态,入渗降水不足以改变土壤含水亏损状态;土壤水的氘氧值相比大气降水贫化,将土壤水、地下水和当地降水的氘氧同位素比较发现,土壤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水补给;西藏羌塘盆地的降水氘氧关系与二连浩特地下水的氘氧关系相似,表明二连浩特盆地的地下水接受外源水补给;二连浩特盆地玄武岩喷发地区广泛分布着铁白云岩、红土、钙华、硅华、膏盐等矿物,矿物中的Fe、Mg、Ca、Si等元素,可能来自深循环地下水;铁白云岩与红土的形成,表明深循环地下水曾经历过了高温过程;外源水可能来自青藏高原河流或湖泊的渗漏水,深循环地下水通过火山熔岩管道补给二连浩特等火山玄武岩地区的地下水。根据地下水深循环原理,在二连浩特火山口附近打出了4口自流井,单井自流水量达到30 m3/h。

    •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科学难题

      2016, 32(4):21-2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3

      摘要 (4377) HTML (0) PDF 1.80 M (3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总结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和承载的期望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水科学学科体系的10个方面(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工程、水经济、水法律、水文化、水信息、水教育),阐述水科学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6方面水科学难题:海绵城市建设水文效应与水系统模型、水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及方案优选、面源污染物通过土壤渗虑消减机理及效应、“渗、蓄、滞”作用机理与城市雨洪计算、水安全风险管控及适应机制、水管理体系研究,并初步提出这些难题的解决途径,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 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估

      2016, 32(4):27-3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4

      摘要 (2314) HTML (0) PDF 3.45 M (3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湿地通过调节流量、减缓流速和蓄积水资源,在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省湿地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在调蓄洪水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通过核算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价值及其在各区县的空间分配规律,阐明了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价值整体特征。结果显示,吉林省调蓄洪水突出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其中中部突出区域面积为0.7万km2,北部为1.2万km2。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总价值为2 910.1亿元,排序为人工湿地(1 218.72亿元)>湖泊湿地(815.28亿元)>沼泽湿地(510.97亿元)>河流湿地(365.13亿元)。各区县调蓄洪水价值排序为白城市(798.52亿元)>松原市(768.19亿元)>长春市(413.46亿元)>吉林市(302.08亿元)>延边市(214.94亿元)>通化市(175.06亿元)>四平市(112.60亿元)>辽源市(68.93亿元)>白山市(56.32亿元)。另外,各区县单位面积调蓄洪水价值以松原市最大,白山市最小;人均占有调蓄洪水价值白城市最高,四平市最低。各种湿地类型其单位面积和人均调蓄洪水价值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明显。

    • 基于浙东引水的萧绍宁平原引配水研究

      2016, 32(4):34-3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5

      摘要 (2316) HTML (0) PDF 14.59 M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萧绍宁平原河网水源补给不足、水体流动性较差特点,以浙东引水工程和区域内引排工程为基础,拟定了萧绍宁平原引配水格局,分析了浙东引水工程改善萧绍宁平原河网水环境的效果,为萧绍宁平原实施“五水共治”之治污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 河川径流情势主成分分析

      2016, 32(4):39-4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6

      摘要 (2241) HTML (0) PDF 1.69 M (2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获得正确、可靠的河川径流情势,有效开发利用河流水能资源,以抚河流域为案例,分析了抚河12个水文站的日均流量、最小日平均流量、最大(小)月平均流量、基流指数、小于或等于年均流量5%的持续天数、大于或等于90 d的日均流量、日均流量标准偏差、年均流量变异系数等10个变量的径流样本主成分,计算了主成分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得分和样本综合得分,评价了抚河干支流径流情势。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反映河川径流的阈值变幅、离散程度和对称状况,第二主成分反映河川径流的基流指数和变异系数,这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依次降低。这些研究成果旨在为河流管理部门了解不同干支流河川径流情势、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方案和维持河流良好水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可靠的数据支撑。

    •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体系建设实践

      2016, 32(4):45-4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7

      摘要 (1923) HTML (0) PDF 1.64 M (3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模式的特点,梳理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水资源保护监控实践经验。松辽流域从水资源监测能力、信息系统、水生态文明方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利用“3S”技术、贝叶斯技术、松花江干流水质模型对松辽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省界缓冲区和入河排污口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并建立良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 基于不同受纳水体的湖南省农业灰水足迹分析

      2016, 32(4):49-5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8

      摘要 (2028) HTML (0) PDF 1.79 M (2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基于不同受纳水体的灰水足迹,引入水环境荷载指数,计算1985—2013年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灰水足迹,比较该省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并使用IPAT模型,将灰水足迹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结合分析,为湖南省的水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29年来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灰水足迹呈递增趋势,地表与地下水灰水足迹之比约为7∶3;地表水环境荷载指数较低,环境状况优于地下水,但两水体的环境状况都呈现恶化趋势;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初期技术进步占据主导,中后期农业经济发展加速,而农业技术则在经过瓶颈阶段后重获发展。

    • 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在青海省农业用水预测中的应用

      2016, 32(4):55-5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09

      摘要 (1961) HTML (0) PDF 1.66 M (2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0—2009年影响青海省农业用水的11个因子的基础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考虑到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运用后退法对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改进,剔除了5个不需要的变量,得到了拟合精度更高的结果。选取2010—2013年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贴近,并且改进的模型的贴近度更高。通过模型的应用,可以看到偏最小二乘法在青海省农业用水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并且改进后的偏最小二乘法简化了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为青海省的农业用水预测提供了依据。

    •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性评价

      2016, 32(4):60-6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0

      摘要 (1822) HTML (0) PDF 1.51 M (2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必将给沿线我国各省区经济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分别从4个方面构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客观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距离协调度对2005—2013年新疆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处于上升趋势,2005—2013年期间经济社会系统发展速度快于水资源发展;根据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度分为2个阶段:2005—2011年为第一阶段,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度出现下降趋势,但是总体仍然处于中级协调水平。最后,对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水资源系统安全仿真与控制

      2016, 32(4):67-7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1

      摘要 (1585) HTML (0) PDF 3.25 M (1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苏水资源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2018年后江苏省将出现水资源供需安全问题。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影响江苏省水资源安全系统的4大动力因素,并设计6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方案对比分析得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方案是综合型方案。最后,对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基于粒子群算法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ET0模拟

      2016, 32(4):74-7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2

      摘要 (1706) HTML (0) PDF 2.16 M (1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6个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作为输入数据,以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值,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ET0预测模型(PSO-LSSVM)。选取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哈巴河气象站1986—2013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预测,并与其他常用ET0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SO-LSSVM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ET0同各气象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气温条件是影响ET0模拟精度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随着气象因子输入的减少PSO-LSSVM模型模拟精度有所下降;当分别基于辐射条件、温度条件计算时,PSO-LSSVM模型模拟结果较Priestley-Taylor公式、Hargreaves-Samani公式计算结果要优。基于多因子量化指标的ET0预测模型实现了精度和实用性的统一,可为缺资料地区ET0研究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 淮河上游产沙模拟研究

      2016, 32(4):80-8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3

      摘要 (1935) HTML (0) PDF 2.13 M (1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基于网格(1 km×1 km)的新安江模型与土壤侵蚀概念模型集成,构建基于网格的淮河上游泥沙负荷模拟模型,以日为时间尺度,利用息县水文站2000—2008年实测降雨、径流和含沙量等资料,模拟计算得到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的泥沙负荷。结果表明,建立的泥沙负荷模拟模型能有效模拟淮河流域产沙过程,且模拟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流域的水土流失模拟提供借鉴。

    • 依据示踪元素寻找炮守营温泉区地热水

      2016, 32(4):84-8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4

      摘要 (1564) HTML (0) PDF 1.26 M (1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热水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在岩石的裂隙中缓慢地渗透、运移,达到了有利溶解的新热动力平衡,致使围岩发生蚀变,围岩中有新的物质溶入水中,使地热水化学指标与周围环境水有明显的区分特征,表现为F-、SiO2、pH值3项指标明显高于环境水。以上述3项指标作为示踪元素,在丹东市炮守营温泉区寻找地热水,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明确界定地热区域的范围,缩小勘查目标,降低原有的工作量和资金投入。

    • 大型湖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防控技术发展述评

      2016, 32(4):88-9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5

      摘要 (2610) HTML (0) PDF 1.44 M (3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型湖库的特点,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在蓝藻水华预警、控制和应急清除等方面的各种技术发展现状、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各相关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认为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应因地制宜,将多种技术优化集成,充分发挥应急技术和长效技术、工程技术和生态技术、预警技术和管理技术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实施“适地适策”的“一湖一策”战略,将是我国未来大型湖库蓝藻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 强化微电解-水解酸化-SBR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

      2016, 32(4):100-10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6

      摘要 (1811) HTML (0) PDF 2.18 M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采用混凝、强化微电解、水解酸化和SBR组合技术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废水经混凝处理、H2O2/MnO2/微电解处理后,废水COD、SS、NH3-N、TP、BOD的去除率分别为88.23%、98.47%、86.78%、98.68%和82.56%,废水的可生化性由0.32提高到0.42;经水解酸化和SBR处理后,出水中COD平均质量浓度为85 mg/L,SS质量浓度为0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1.42 mg/L,TP平均质量浓度为0.1 mg/L,BOD平均质量浓度为30 mg/L。工程连续运行15d,进水中COD平均质量浓度为5 865 mg/L,出水中COD平均质量浓度为85 mg/L,COD总去除率为98.55%,出水达到废水一级排放要求。

    • PFM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混凝效果与微观形态分析

      2016, 32(4):105-10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7

      摘要 (2119) HTML (0) PDF 2.16 M (2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特性,研究了铁镁复合混凝剂(PFM)的混凝效果及其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相对于其他无机混凝剂,PFM处理垃圾渗滤液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60%和80%以上;PFM发挥了铁盐与镁盐组分的各自混凝优势;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铁镁复合混凝剂PFM是以羟基桥联的铁镁共聚物。

    • 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研究进展

      2016, 32(4):109-11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8

      摘要 (1932) HTML (0) PDF 1.75 M (2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产氢菌富集和基质污泥预处理两方面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氢菌富集最为常用的预处理是热处理,其所占比例为30%;其次为酸、碱处理。基质污泥预处理中常用热、酸、碱、灭菌、酶等方法,其中55%预处理方法采用物理预处理。污泥共消化产氢基质主要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其中,餐厨垃圾作为有效共消化基质备受关注。最后对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湿生植物根系泌氧能力与其结构相关性研究

      2016, 32(4):117-12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19

      摘要 (2132) HTML (0) PDF 4.12 M (3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湿生植物对湿地基质供氧能力,对西伯利亚鸢尾、风车草、芦竹和腺柳根系泌氧能力进行研究,并计算湿地植物泌氧能力,为人工湿地不同植物选择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在26℃、3 000 lux光照的水培条件下,芦竹根系干重泌氧率最高,达到0.201 mmol/(g·h)。湿生植物植株干重泌氧速率与根重-根长比及植株-根系干重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也与根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除木本植物腺柳外,西伯利亚鸢尾、风车草和芦竹单植株干重的泌氧率与通气组织面积占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系表皮层平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通气组织发育程度和根系表皮层厚度也是影响湿生植物根系泌氧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试验条件,湿地芦竹泌氧率为38.4 g/(m2·d),湿地腺柳泌氧率为98.3 g/(m2·d),都高于西伯利亚鸢尾和风车草泌氧率。因此,腺柳和芦竹有利于提高湿地基质中氧含量,其根际易于形成好氧环境。

    • 津河水体藻污染监测识别及无机混凝剂除藻效能研究

      2016, 32(4):122-12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0

      摘要 (1933) HTML (0) PDF 2.24 M (2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津河水体开展长达18个月的定点采样监测分析,对造成藻华现象的优势藻种进行了显微识别。结果表明,近两年津河水体总体为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每年7、8月份藻华暴发,呈现重富营养化特征,经观察鉴别属于微囊藻型蓝藻污染。以Chl-a、浊度及UV254为主要水质参数,探索投加无机混凝剂用于藻污染控制的可行性,并对4种混凝剂的藻污染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加无机混凝剂控制津河藻污染效果显著(聚合氯化铝对Chl-a和浊度去除率分别高达89%和92%),相同实验环境下混凝净化效能依次为:PAC(聚合氯化铝)>PFS(聚合硫酸铁)>FC(三氯化铁)>AS(硫酸铝)。

    • 不同材质水桶的使用次数对Sb和BPA渗出量的影响

      2016, 32(4):127-13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1

      摘要 (2267) HTML (0) PDF 1.47 M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碳酸酯(PC)两种材质,重复使用次数分别为0、5、20、40次的饮用纯净水桶,以灌装前的纯水为空白对照,采用液质联用和原子荧光法分别检测不同存放时间桶装水中双酚A(BPA)、Sb的浓度,评价两种材质水桶重复使用的次数及存放时间对有害物质渗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使用次数及存放时间的延长,PET桶中的Sb浓度和PC桶中的BPA浓度具有显著增大的趋势。一般情况下,水桶重复使用次数是影响Sb和BPA渗出量的主要因素。Sb和BPA渗出量的检测值均随着存放时间及水桶的重复使用次数显著增大。在正常使用条件下,BPA浓度仍均远小于WHO、EFSA和美国EPA的建议值,在安全范围以内;但Sb浓度可能出现超出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的情况。

    • 河口海岸污水稀释扩散特性的试验研究

      2016, 32(4):131-13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2

      摘要 (1728) HTML (0) PDF 2.92 M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环形水槽排污试验,对河口海岸地区污水的掺混和输移特性开展试验研究,研究污水的喷射方向、排放高度、温度对污水在环境水体中输移扩散特性的影响,旨在为研究污水在河口海岸地区的掺混和输移特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污水在环境水体中的稀释扩散效果主要受水平方位角和竖直射流角度的影响,污水排放方向与环境水体流向夹角越小,在水体中完全扩散均匀所需距离越长。高温污水完全稀释扩散的距离要长于常温污水。在试验的有限水深范围内,污水的排放高度对污水的稀释扩散没有显著影响,污水在排放近区均未扩散到水深7.5 cm以上区域。

    • 改进的物元分析法在水质监测断面布设优化中的应用

      2016, 32(4):136-14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3

      摘要 (1849) HTML (0) PDF 1.85 M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传统物元分析法的原理,使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的组合权重法对物元分析法的权重计算进行改进,对关联度进行聚类分析,使传统的物元分析法得到改进与拓展。以浦阳江干流9个水质监测断面,主要监测指标CODMn、COD、TP、NH3-N及氟化物的2012年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物元分析法对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将原有9个断面优化为7个断面,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改进的物元分析法优化结果准确、有效。

    • 海河干流健康评估体系研究

      2016, 32(4):142-14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4

      摘要 (2021) HTML (0) PDF 2.61 M (2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海河穿过天津中心城区、原有入境水量大幅减少的特点,以水利部河流健康评估技术导则为基础,调整了5个准则层的部分评估指标及赋分权重,构建了一套海河干流健康评估体系,并依此评估出海河干流2013年的健康指数得分为47.9分,为“亚健康状态”,比直接按水利部标准评出的结论“不健康状态”提高了一个等级。

    • 天津市中小企业参与水生态补偿意愿的实证分析

      2016, 32(4):147-15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5

      摘要 (1783) HTML (0) PDF 1.31 M (2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天津市水敏感型中小企业的电话调研与深度访谈,研究了天津市中小企业参与水生态补偿意愿的关键影响要素、倾向采取的途径方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小企业最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资金途径向水源地提供补偿,最希望获得政府在政策倾斜方面的激励。企业的规模、主体地位、相关立法的完善性等因素都对企业的参与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企业对水生态补偿机制的了解水平非常低下,严重影响了参与意愿。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力度,完善与补偿途径和激励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制定基于科学计算的补偿标准。

    • 信江流域生态健康预测分析

      2016, 32(4):154-15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6

      摘要 (1598) HTML (0) PDF 2.25 M (1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和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ellular automaton-Markov,CA-Markov)模型3种方法进行耦合,建立流域生态健康预测模型。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的资料,选用物元分析法、TOPSIS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信江流域生态健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0—2000年,信江流域生态健康状态为I等,处于“很健康”水平;2001—2010年,信江流域的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达到V等,处于“病态”水平;但预测结果显示在21世纪20年代,信江流域健康得到改善并上升至Ⅲ等,达到“亚健康”水平,虽有所好转,但是仍需重视健康管理和维护。

    • 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误区

      2016, 32(4):160-16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6.04.027

      摘要 (2033) HTML (0) PDF 1.19 M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